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烟台市戒毒所原梓皓
人人都有父母,父母对于儿女,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

正是这种无私的爱,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恋和亲爱的感情,当儿女长大懂事后就想着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

孝是中国文化之根本,我国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一、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
孝道文化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封建社会亦是意识形态的精髓。

孝道文化深刻的内涵既有丰富的文化理念,又有完善的制度礼仪。

从“敬养”的意义上分析,主要包含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

敬亲:传统孝道文化的精髓在于提倡父母对于长辈首先要做到“敬”与“爱”,没有敬和爱,就谈不上孝。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自己的父母等长辈不仅仅是物质的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他们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老人孝敬,而且和饲
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

同时,孔子认为,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保持这种“爱”,既心情愉悦地对待和关心父母及其他长辈。

奉养:传统孝道文化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生活上物质上供养自己的父母及其他老人,即赡仰老人。

“生则养”,这是孝敬老人最低最基本的要求。

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证老人,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文化强调老年人在物质生活上享有优先性。

常言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和“有子能替父”就是这个道理。

侍疾: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功能逐渐衰退,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得疾病。

因此,侍疾是传统孝道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简单的说,侍疾就是子女对患有疾病的老年人要精心侍候。

比如老年人得了疾病,应当及时请医生诊断治疗,并细心护理,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老年人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

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所谓立身,也就是指安身立业,勤俭持家,是尽孝老人的基础。

这就是说,做子女的应该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便于更好地实现孝敬父母和其他老人的愿望。

儿女在事业上有了成就,家业兴旺,父母就会感到欣慰,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反之,那些一生好吃懒做,无所作为,家贫如洗的人,也可以说是对父母的不孝之举。

谏诤:《孝经》谏诤章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

也就是说,父母的言行不一定完全正确,在父母有不义言行的时候,子女不仅不能随和顺从,而应尽力劝说父母,使其纠正不义之举,这样就能防止父母遭到不义的责备。

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这就是说尽孝道之事必须亲自为之,老有所居是对老人的尊敬,老有所养则老有所乐,对患病老人精心护理则解其忧虑,老人逝世时必亲自到灵前哀悼,祭奠时要遵从礼仪。

“送老归山”也就是善终的意思,儒家的孝道思想把善终同样看得很重要,在祭奠和送葬时施行多种礼仪,以此来缅怀老人的一生,祭奠老人的英灵。

二、新型的孝道文化
传统孝道与新型孝道的最大区别,就是传统孝道既有基于亲情关系基础上的合理性因素,也有与封建社会集权政治相联系的不合理因素,拥有两重性,精华与糟粕共存。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思想快速进步,我国古代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以及为维护统治阶级愚昧民众的“三纲五常”等遗忠遗孝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而,现代孝道文化一定是去除了其不合理性的糟粕,而保留其合理的内核,向利于尊敬父母、家庭和睦、尊师敬贤、尊长爱幼、
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等美德方面发展,也使新型孝道文化具备更强的生命力,从而促进社会及人类的发展。

(一)奉养父母,善待双亲
奉养双亲,不仅仅是传统孝道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型孝道内涵的最基本要求。

赡养父母即被视为子女当然的社会义务和道德责任。

在子女年少,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父母有义务抚育他们长大成人;但是父母年老体弱,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子女同样有赡养双亲的义务。

这就是代际互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孝文化赖以形成的血缘基础。

传统孝道中赡养双亲这一条非常符合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人类从小到老的自然规律,是极其合理的内容,必须要继承发展。

(二)敬爱父母,顺从长辈
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不仅仅是要满足老人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更要表现在敬爱父母上。

敬爱父母就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一种一切道德美好感情的源头。

传统孝道在父权主义的作用下,子女对父母往往是畏惧多于敬爱。

现代社会,由于“父权”的削弱甚至被取缔,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得建立于人格平等基础之上的父母和子女相互尊重、相互亲爱的情感易于形成。

尊重长辈也是新型孝道文化的重要内涵。

孔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也就是说,敬爱自己父母的人,都会尊敬别人的父母,不敢厌恶别人的
父母,不敢轻慢别人的父母。

这种由敬爱自己的双亲,推广到敬爱所有长辈的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修养道德,完善自我
孝道教育就其实质来说是塑造人格的教育,一个能够成就大事业的成功人士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父母行孝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素质。

从本质上说,儒家学派是道德学派,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

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是儒家的重要教义,而其教育方法之一就是倡导孝道,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效果非常明显。

因此,孝道教育实质就是塑造人格的教育。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倡孝道,大力倡导忠孝仁爱、谦和礼让、诚信守义,利于培养我们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精神品质,利于塑造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理想人格。

因而,进一步完善我们人格的忠诚、友爱、谦虚、诚信、自强等内容与孝道息息相关,亦成为新型孝道的重要内容。

(四)奉献社会,回报祖国
忠君报国一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抱负,自古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未有不能尽孝而能尽忠者”一说,可见传统文化中忠孝是分不开的。

古代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只有能做到对父母长辈的孝顺,把家庭照顾好了,才能做到在社会工作中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宏伟大业。

当今社会,行孝不仅仅是要求为自己的父母尽孝,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孝道,从而达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目的。

新型的孝道内涵要求人们要自觉树立起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服务、为父母争光相统一的道德价值观。

当然,新型的孝道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以上四点的内容是孝道的核心内涵。

三、孝道的误区
孝道文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之前,由于忽视了孝道思想的教育培养,致使一些人不懂得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不懂得报效祖国的培育之恩。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些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不能和谐相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视老人为家庭负担。

年老体弱的人不能自食其力,这是自然规律,应当有子女供养,这正是子女报答养育之恩和尽孝的时机。

然而,有的子女则把老人视为家庭负担,不愿与老人在一起生活,甚至不愿供养老人,这些老人尽管有儿有女,晚年还过着孤单或游离的生活,有些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间把供养老人的责任推来推去,谁都不想供养老人。

有的是通过兄弟姐妹协商,把自己的父母平均分配,你家供养一个,我家供养一个,致使老年夫妇不能生活在一起相互照顾;还有的则把老人当作包袱一样甩来甩去,子女间
按月份平均供养,都生怕多供养几天,甚至在接收或移交老人时还要称一下体重。

上述这些尽孝的方式,实质上是仅仅把尽孝当作任务来完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敬老人,反而是在不同程度地折磨老人,致使那些老人在社会上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在家庭失去了长辈应有的地位。

二是顾自己而不顾老人。

人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肝、脾、肺、肠、胃和血管等器官就逐渐萎缩,耳不聪目不明,生活不能自理,心烦意乱,遇事爱唠叨,故有“年老体弱”、“老还小”之说。

所以侍候老人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在生活起居方面照顾周到。

然而有些人只顾自己生活得潇洒愉快,不顾老人的身心健康,把老人视为家庭保姆。

有的人借口以事业为重,以“忠孝不能两全”为由,关心领导和上级比关心父母还要重要。

这种人在领导面前是一张笑脸,回到家在父母面前就是一张“马脸”。

他们经常在外面吃喝玩乐或游山玩水,从来不过问老人在家吃什么、穿什么、想要什么?老人生病了也不及时送医院诊治,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也形同路人。

有的人心里的“代沟”不可逾越,不愿意听老人的倾诉,不愿与老人交流思想感情,认为老人唠叨起来很烦人。

老人的心里话不能在儿女面前倾诉,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和压抑,这样无形之中就伤害了老人的身心健康。

三是婆媳不能和谐相处。

常言道“媳妇就是养老女”,
“儿子孝顺不为孝,媳妇孝顺才为孝”。

一般来说,取了儿媳的家庭,生活上就多了一个帮手,其父母就该享清闲了。

然而,有的儿媳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很好,就是不能正确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甚至水火不相容,待公婆牛马不如。

既不帮忙做家务活,还对公婆没好言语,态度生硬。

这样的家庭,往往当儿子的是听之任之,平时也跟着自己的女人起哄,所以一些老人只有叹道:“儿子结了婚就是媳妇的人了”。

四是嫌弃自己父母无能。

世世代代家庭之间的贫富之差本是正常存在的,这种差距是不可完全消除的。

有的家庭确因父母能力弱小而贫困,有的家庭则因居住地自然条件差,或因天灾人祸而导致贫困。

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子女,总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力,没有创造出良好的家庭生活条件。

他们要么懒惰成性,无力或不愿意孝敬父母和其他老人;要么恨自己的父母无能,经常在父母面前发牢骚,不尊重父母,不孝敬老人。

有的家庭尽管贫困,为了子女成才,不惜一切代价千辛万苦地送子女读书,目的是改变家庭贫困面貌,老了就可以享清福。

可是当子女完成学业后进入了机关单位或企业就忘了本,摆阔气,讲排场,过上灯红酒绿的城市人生活,视父母为无知,嫌弃自己的父母,不愿把父母接到一起生活,甚至在别人面前还假装不认识。

四、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
尤其是在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弘扬传统的孝道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

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乌鸦尚有反哺(用口衔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羊吃奶时要下跪在地上)之恩,更何况人乎?试想,父母既有养育之恩,更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诲,为人子女者,能不义无反顾予以回馈么?尤其当父母处于垂老之年、贫病交迫之际,不尽子女的孝道,能说得过去么?可惜,这些浅而易见的道理,有些人却因“金钱至上”而被迫“靠边”。

因此,一定要大力提倡并弘扬孝道,恢复它的本来面目,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

其次,我们要继承发扬把敬老、爱老、养老等孝道文化重要内容列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优良传统。

我们略做考证便可得出结论,传统孝道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出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
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

当代著名作家冰心就非常关心对子女孝敬父母的教育。

她要求,对子女的教育不能只讲大道理,首先要教会子女如何关心父母、爱护父母。

显见,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

很多事例证明,孝敬父母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

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人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
其三,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体国民基本道德素质,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

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

古代的孔孟儒学提倡的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

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正处在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期,旧的道德
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是我们所面临的道德选择。

传统孝道文化中倡导的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对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溯宗归祖和凝聚性的作用。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当代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出发点。

现在有些人,父母生前不孝敬,等到老人死后却大办丧事,有权有势者甚至圈地筑坟,车队簇拥,络绎不绝,连日宴席,以显示其能“光宗耀祖”。

这决不是什么孝道,而是借着父母的牌位显示自己的“荣耀”。

这种现象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歪曲和渎亵!而通过对这种“孝道”的批判,也正显示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

其四,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尤其是,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

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

到那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

可见,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
务之一。

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

中国的老年人口70%以上还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而安度晚年。

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

家庭养老是我国普遍认同的养老模式,它赖依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

为此,在我国倡导和弘扬孝道文化,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都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刚才是从社会大环境来说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那么,我们有的戒毒人员可能会想,我在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戒毒,现在没有机会,没有条件,没有心情尽孝。

我认为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是消极的,每个学员都应该注意克服。

那么,在戒毒所如何体现自己的孝心呢?
实际上,安心戒毒、戒除毒瘾,这才是目前孝顺父母的最好方法。

这也是我们父母最大的一个心愿。

如果你愿意去完成父母的这个心愿,你就必须从现在开始,逐渐提高自身素质养成,按照所里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智力、体力、毅力、自律意识和意志力水平,平时严格遵规守纪、加强康复训练和习艺劳动、注重日常行为养成,最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使自己出所以后彻底戒断毒瘾。

当然,我们也可以
现在从小事做起。

有时间,给父母打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个决心,足以温暖父母的心。

如若父母身体不太好,最好托外边的家人和朋友定期打打电话。

人老了,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监护人,对我们百般呵护,如今父母老了,我们应尽心尽力做好他们的监护人。

探访的时间,和父母进行一次面对面交流,说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收获和进步,听听自己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听听父母的唠叨,让父母好好看看自己,自己也好好看看父母,亲口对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谢谢你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