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传位的历史_是谁继承了夏禹的王位

大禹传位的历史_是谁继承了夏禹的王位
大禹传位的历史_是谁继承了夏禹的王位

大禹传位的历史_是谁继承了夏禹的王位

我们都知道夏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其中启继承了他的王位,当时他继承夏禹王位也是因为通过武力所解决的,同时也是“禅让制”到“世袭制”的一个转折。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大禹传位的历史,希望能帮到你。

大禹传位的历史舜以后,王权进一步强化,传说姒禹涂山会盟时“执玉帛者万国”,“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姒启画像禹斩之”。此涂山就是河南嵩县的三涂山,亦即会稽山,正在夏人活动中心地区附近。可见经鲧、禹两代经营,夏后氏已形成一支强大的势力,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随着王权的产生,氏族制度的机关已部分被改造,部分被抛弃,唯继任领袖的人选要经议事会认可的形式尚存。而从妫舜到姒禹正处于社会大发展的时代,各种人才辈出,首先被举为姒禹继任者的是当时曾掌五刑、负责狱讼的皋陶。皋陶先姒禹而死,部落联合体议事会又推举了益,即伯益。他是颛顼和少典氏的后裔,又名大费,与皋陶有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曾协助姒禹平水土,有功而受到妫舜的器重,被任命为掌管山泽、调驯鸟兽的“虞”,古文献曾有“益主虞、山泽辟”之说,有学者认为他的功绩在首创畜牧业。所以按照传统习俗,姒启作为领袖之子在议事会讨论继任者人选时,虽被优先提名,但他的功绩与威名无法与益相敌,

益很自然的成为议事会认可的法定继承人。

然而,在益和启的时代,传统习俗已被新的价值观念取代。禹死后,启立即发动了对法定继承人的攻击,夺取了领袖的职位。关于这场斗争的经过,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还有说“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总之,斗争很激烈,而几经波折,“叛乱”的姒启曾遭益的有力反击,一度处于劣势,甚至被拘禁,终于因有姒禹的经营和培植,夏后氏根基更深、实力更强,在拥护者的支持下,夏后氏及其拥护者联合起来对益发动战争,终于杀益,使启夺得领袖的权位。

大禹继承者启的介绍夏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有五个儿子,其中启继承了他的王位,当时他继承王位也是因为通过武力所解决的,同时也是“禅让制”到“世袭制”的一个转折,同时也是他改变了这一现状。对于后代的发展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启,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

禹死后,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会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他放弃阳翟,

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在位晚期,发生了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他一生四处征战,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相传禹本来要按照禅让制传位给皋陶,皋陶早亡,就决定传给皋陶子伯益。史籍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禹死后启按照尧舜禅让和舜禹禅让的惯例避位,让伯益作君主。结果却是诸侯也离开伯益的根据地到启的根据地,臣子和人民也支持启,随即启即位。此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武则天改国号周时,追尊启为齐圣皇帝。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随堂练习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之所以说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因为()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创新之所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因为() 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④创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以下对创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 B.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 C.理论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实践创新 D.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4.在当代,以创新为本质的科技进步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这说明()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B.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C.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D.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是要 ( ) A.制度创新 B.科技创新 C.文化创新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6.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学习他人创造的知识 C.科学家之间的分工协作 D.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7.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今天的深圳已经处于较高的发展平台,面临的任务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需要在实践方面进行更大力度的先行探索,对于理论创新突破的要求也显得格外迫切。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 ①实践探索是理论创新的最终源泉②实践探索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先导 ③理论创新对实践探索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④理论创新是实践探索的目的和归宿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 8.重庆市丰都县是民间传说中阴曹地府所在之处,素以“鬼城”著称。为了弘扬“鬼文化”,丰都政府正斥资2.3亿元对鬼城进行全新规划包装。据称工程完工后,游客不仅可进人“鬼城迷宫”体验“地狱酷刑”,更可以进“浮沉街”体验“生死轮回”等异类刺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鬼文化经过“扬弃”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B.发展鬼文化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大禹治水

10.奉献 详备人:韩芳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 2.认字8个,写字7个。学习多音字“处”。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禹“三国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学习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洪水泛滥时一定特别严重,所以才产生了“洪水猛兽”这个成语认为洪水比猛兽更为可怕。大禹治理水患,让大家安居乐业,得到了许多部落的共同拥戴,继舜而成为部落的领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领袖。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简介禹。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说说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和词语,强调要点。 (1)字音:“塞”为多音字。 (2)字形:“荒”字的中间是“亡”,不要多一点。 3.出示本课词语,读中巩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轮流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他什么事? 2.集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

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大英雄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过渡: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呢?为什么大禹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认识大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4.想象:通过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过渡:洪水如此猛烈,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过着四处逃荒的悲惨生活。鲧偷了息壤去堵洪水,却被天帝处死。鲧在临终前叮嘱儿子禹“一定要把洪水治好”。禹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二)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珠海历史文化传承

珠海历史文化传承——会同村 尊敬的朋友:您好!我们是北理工毛概实践小组。为了了解会同古村对珠海历史文化传承的情况,我们组做了这个问卷调查。本调查不记名,请您在填表时不要有任何顾虑,如实填写。对您的合作,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1. 你是以下哪个身份? [单选题] ○会同村村民○外地长期居民○游客○其他 2. 你处于下列哪个年龄段呢? [单选题] ○ 17岁以下○ 17-30岁○ 31-50岁○ 50岁以上 3. 你了解会同村的历史文化吗? [单选题] ○非常了解○了解○略微知道○不清楚 4.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会同村文化的呢? [单选题] ○长辈传播○网络媒体○历史书籍○传统活动○其他 5. 来会同村的参观旅游的人多吗?[单选题] ○非常多○一般○很少○不清楚 6. 你认为会同村的文物古迹保护程度怎么样? [单选题] ○保护得很好○稍有损坏○损坏严重○不清楚 7. 你觉得会同村的文化氛围怎么样? [单选题] ○很好○一般○不好○不清楚 8. 你觉得会同村对传承珠海历史文化的作用大吗?[单选题] ○作用明显○一般○没影响○不清楚 9. 你认为阻碍珠海历史文化或珠海会同村文化传播的问题是什么? [多选题] □传承人老龄化□传承机制有问题□资金不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致□其他 10. 为了加强(珠海历史文化)会同村文化的传承力度,你认为哪种方式比较好? [多选题] □举办传统活动,吸引游客□加强宣传力度,如宣传单,海报等 □拍微视频或纪录片□其他 11. 如果有机会去了解或传承会同村历史文化你的态度是? [单选题] ○非常乐意○一般感兴趣○没兴趣 12. 你对会同村历史文化(珠海历史文化)传承有什么建议? [填空题]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时代呼唤创新,发展需要创新。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创新的年代。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切实把创新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超前思维,未雨绸缪,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努力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一,正确把握,全面理解创新的意义人类进步的历史证咀,没有创新,便没有发展;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都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当今时代,创新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风尚,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和关注创新工作,胡锦涛同志曾就创新问题有过许多论述,有人作过统计,仅在《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里,“创新”一词就出现了343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创新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这样,就把创新提到了“治党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其意义非常深远。为什么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因为创新是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创新的目的全在于推动工作。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认识过程。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创新对推动历史的前进有着根本的意义。纵观历史,在公元16世纪之前,中国的经济文化

一直远远地跑在欧洲的前面。“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研究表明,这一时期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就占175项。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16世纪之前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直到16世纪中叶,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才与中国大致“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虽然出现过“康乾盛世”,但那只不过是“落日的辉煌”,很快就衰败下来。而在同一时期,欧洲的发展却是一日千里,远远地跑在了中国的前面。经历过中世纪漫长黑暗的欧洲,靠什么在二三百年间就超过了中国有的专家分析认为,它不是沿着中国走过的路“使劲地奔跑”赶上来的,而是另辟蹊径,靠的是创新。首先是思想文化的创新。就是从14世纪到16世纪席卷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出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矛头直指腐朽的神学和封建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人睁个性解放,使欧洲人民进发出极大的创造力。其次是科技创新。蒸汽机的使用引发了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也推动欧洲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再次是制度创新。通过对封建思想的否定和对封建小农经济的革命,欧洲比较早地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制度,正是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从对历史的回顾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时空观念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 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 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 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1.概括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 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发展史上的 重大事件,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 2.识记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从“历史 解释”的角度认识这些载体在文化传承 与传播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教育 (1)形式:官学与私学。 (2)成就 A.官学: ①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设立 ②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①春秋时期私学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其中儒家的代表孔子影响最大。 ②唐朝以后:进一步发展 a.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幼儿园或小学 b.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③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 (3)作用 ①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在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古代典籍得以传承。 ②科举考试的推行,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 2.近代西方大学 (1)基础: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2)功能: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3)主要成就 ①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 ②德国: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③美国: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人接受大学教育。 3.近现代中国教育 (1)近代教育 ①京师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 戊戌变法的重要成果 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任校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②清华学堂:1911年创办,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 (2)现代教育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教学一具重要的环节,作业向来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和深化知识的一种有效办法。现代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提高的一具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作业的形式基本以机械抄袭和死记硬背为主,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探索潜能,甚至有不少时候作业流于形式。所以,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作业的形式和作用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 历史是活的,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以史为鉴,指导以后,因此经过教学和作业方式的改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有按自己的独特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对权力,将教科书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创设多点“历史机会”,在布置作业时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学生制造性的考虑、评价、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归纳、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真正完成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中学历史、作业、创新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是对反思如今历史教学中作业布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作业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进行考虑和优化改进,以期达到使作业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作业创新”的探究与“实践效果”为研究的重点。 这次研究要紧立脚我校课堂观看合作体的研究实际,结合我所带班级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考虑进行研究,经过尝试性的改进历史作业的形式等实践,观看实施效果,并且结合一些教育专家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进行实践、探究和考虑。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经过对历史作业创新的实践,以期探索实现“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制造性阅读的能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考虑历史”的能力,力求经过科学的引导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优化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别断反思和总结,以期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思想。 研究办法:咨询卷调查、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反思优化等办法。 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时刻为一年,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时期:预备时期(2018年7月——2018年9月)。了解国内外已有的对于本课题的相关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第二时期:课题实施时期(2018年9月至2018年1月)。经过自我教学实践,并与我校课堂观看合作体教师相互合作,设计咨询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待历史作业的态度、设想、建议等, 依照学生的建议和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作业类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总结梳理历史作业的类型,并在研究过程中以多样方式呈现研究成果。2018年1月30日前,及时上传研究中期报告。 第三时期:总结提升时期(2018年3月至6月)。将实践中的结论和考虑进行整合,将实践过程进行整理、修改,在教学实践中别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如期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并且应形成: 1. 对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案)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上课时间:2016年5月5日;2016年5月6日 上课班级:15大专蒙医,15大专艺术,13(3+2)煤炭化工 课程导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被视为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而创新发展被列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为什么? 一、创新为何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创新是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变革的大势所趋、 新科技革命加速到来将引发人类社会深刻改变 科学领域重大突破暗物质暗能量反能量极有可能突破性进展 量子通信引发变革 托克马克装置可破能源瓶颈 仿生材料可使人获新生 物质结构重大突破 另一方面,全球产业变革不断 能源革命加快推进 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导致:冲击全球经济体系 制造业形态改变 生物技术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创新已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 2.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形势所迫 我国经济经过高速发展后,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关头。 解释: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墨西哥、巴西、菲律宾、马来西亚、南非以及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现在,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至12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截止2015年7月1日世界银行的归类,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人均GDP在4126-12735美元之间。 经济学家认为摆在亚洲国家面前的陷阱是"中等收入陷阱"。亚洲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经验表明只有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才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 3.创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运所系 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其科技水平的高低和经济结构的优劣有很大关系

大禹出生地辨析

11收稿日期:2002-10-15  21作者简介:李仲立,陇东学院教授,曾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大禹出生地辨析 李仲立 (陇东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摘 要:大禹出生地的说法很多,但从考古与文献资料结合论证来看,当在山西为可信。 关键词:大禹;出生地;辨析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20(2003)06-054-04 大禹领导夏部族及与夏部族联盟的中国人,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上,展开了一场抗洪抢险、治理山河,战胜自然灾害的斗争,谱写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英雄史诗。大禹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部族统一的夏王朝,为华夏文化的繁衍,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禹是显赫的历史巨人,遗迹遍全国,探讨其出生地,对于研究夏文化的源头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大禹,姒姓,名文命,是以龙蛇为图腾的夏部族人,其父为鲧。《史记?夏本纪》:“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系黄帝族后裔。《太平御览》八十二引《尚书纬、帝命验》称禹名戎禹。《尚书、尧典》载帝尧、帝舜时,禹 任“司空”(“司工” )。鲧为尧臣,被称为崇伯鲧。鲧被尧舜诛殛(或谓流放)后,禹被封为伯禹,成为夏部的首领。同时,舜还指定禹负责领导虞舜部族联盟整体的抗洪救灾,治理山河,平治水土,规划九州等工作。为加强与东夷部族的联合与团结,禹娶涂山氏女为妻,调动华夏、东夷、苗蛮、羌等各部族力量,共同抗洪,治理农田和家园,农业灌溉系统也得到了一些改善。经过禹长达13年的工作,使水害变为水利。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和基础。因此,农牧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特别是夏部族的农业生产发展更为迅速,经济实力得到加强,大禹在虞舜部族联盟中的威信也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大禹还取得了亲征“三苗”,战胜“共工”和“曹魏戎”、“屈骜”、“有扈”等部族的胜利,诛杀防风氏首领以示权威,从而为建立夏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出现了《左传?哀公七年》所载的“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景象,禹代帝舜之位已指日可望。禹与舜及其子商均展开了夺权斗争。《孟子?万章上》:“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夏本纪》:禹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史记?封禅书?正义》引《世本》:“禹都阳城,避商均也”。“避”,反映了两军对垒的态势。《韩非子?说疑篇》也肯定了“舜逼尧,禹逼舜”的历史事实。通过严酷的夺权斗争,禹终于获得了胜利,登上了夏“后” (王)的宝座,成为了夏王朝的缔造者和创造人。 《夏本纪》:“禹为人敏给克勤:……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大禹身材高大,智商高尚,思维敏捷,聪明过人,生活简朴。古代的部落首领,往往是大祭司,是部落的宗教领袖,是天神与祖宗的代表,可以勾通天地人神,是部落的巫觋之首。《国语?楚语》:“男曰觋”、“女为巫”。《周礼青官?大宗佰》:“夏见曰宗”。《白虎通》:“宗者,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禹为“巫觋”之首领,扬雄《法官?重黎篇》:“昔姒氏治水土,而巫多禹步”。《夏本纪》:“身为度”《索隐》:“按:今巫犹称‘禹步’。”禹不仅是巫师,而且是巫坛的祖师爷。“禹步”者,《庄子、盗跖》谓步之姿态为偏枯”,《荀子?非相》亦云:“禹跳汤偏”。徐中舒师授课时常言:“古代的‘巫’犹今之知识分子,殷商有‘巫’集团,故创造有文字(甲骨文)”。禹虽是巫师首领,但夏王朝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巫”集团,因而未能创造出文字。 迄今为止,考古界尚未发现夏人的文字。目前所见古史有关“禹”和“夏”的历史,系传闻和后人追记难免错漏含混和简略。春秋时代的孔子已深感文献材料不足,《论语?八佾》:“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诸如禹,籍贯何地,“夏”兴于何处?“邑”“都”何时所建,建于何地?看来很一般,却又是很重要,关系着夏文化渊源的一些问题。由于没有明晰而准确的记载,长期以来则众说纷纭。更有甚者,顾颉刚先生根据《说文》对“禹”、“鲧”字象形的解释,说禹是一条虫,鲧是鱼[1]而不承认他们是人。《山海经》中将“禹”“鲧”描绘成若神若人,若怪若神。“禹”、“鲧”非神非怪非物,是夏部族其正的首领,是多智善谋的政治家、水利专家,是人不是神。 禹出生于何地?《史记?六国表》:“禹兴于西羌。”《新语?术事篇》:“大禹出于西羌。”《史记?六国表序》《集解》引皇甫谧说:“孟子称‘禹生于石纽,西夷人’”。《正义》:“禹生天茂州汶川县,本冉 国,皆西羌。”《史记?夏纪本》《正义》引杨雄《蜀王纪本》云:“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 ? 45?

初中历史作业创新研究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作业是反馈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状况与课堂效果的重要渠道,通过作业能够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理解状况及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方式。 虽然课改进行了多年,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有很大的改进,但是作业这种传统方式改变很少,仍然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与考核,重视结果,而缺乏对学生作业过程的考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评价方法单一,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不够重视。第二,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第三,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作业问题而设臵,重点是历史作业的创新,通过集体反复调查和研究寻找出适合初中历史教学和学生、家长承受心理的作业通道的新型作业方式,最为关健的是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学三维目标最终实现。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作为教学评价重要形式之一的作业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体现这样的教育理念。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认为作业的创新和研究非常必要。第一、作业的创新研究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学习是目前历史学习的第一要务,特别在初中阶段学生普遍以数理化英语作为主要学科学习、家长的重视程度也都不够高状态下,更是把历史作为一种可学可不学的副科目来对待,导致在历史学习中重视度不够,兴趣缺乏,故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作业的创新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特别是在现行教材体系下,知识容量少,有利于学生的发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更有多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作业的创新可以帮助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甄别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现代化的时期,是知识爆炸的时期,但是知识的来源也是良莠不齐,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但不一定是正确的知识,需要学生去甄别、去思考,其实甄别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只有当学生自主理解了问题,才会去运用知识来对已有的事物进行判断和分析,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到提高。第三、作业的创新可以更多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提高。新式的作业一定要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把握,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全程有效监控,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从而重视了过程,也提高了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和效果。第四、作业创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新式的作业一定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通过新式的作业也可以享受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过程的美丑善恶、进取倒退、创新保守的不同史实,其实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的思想体操,知道了什么是进步什么是落后,从而明辨了是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自我探索、团结合作的一种人生态度,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

创新是文化发展进步的动力

创新是文化发展进步的动力 坚定的文化自信,创新是文化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新时代推进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意识形态决定了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方向与道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突破,积极培育和催生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沿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进,肩负时代赋予的文化创新使命和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以创新者的姿态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实现光荣梦想。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源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基本的力量,特别是对培育共同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认同,形成共同的民族理想意义深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发展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新的“精神标识”和精神家园。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高地,激发全体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办法只有一个,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通过完善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自己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大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简介

山东大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简介 山东大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于2005年7月26日登记注册的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注册资本5050万元人民币。公司的经营宗旨是:“重合同,守信用,精干高效,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一流的施工技术,竭诚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现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公司及其股东有治理黄河、淮河工程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丰富实践施工经验。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里,跨地区跨系统承揽了多项大中型水利工程和公路工程,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员工队伍逐渐壮大,生产经营蓬勃发展,自身实力不断增强。 公司自成立以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丰富的施工经验及公司拥有的先进大型渠道机械化衬砌设备的优势,承担了济平干渠工程机械化衬砌试验段的施工任务,施工质量及工期等方面均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认可,被评为济平干渠工程优质样板工程;公司先后参与了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工程32标段、33标段、27标段的渠道机械化衬砌工程施工,施工进度快,质量优,获得了建设单位的好评;公司在承担的宁津水库工程中,使用长坡机械化衬砌机进行坝坡砼衬砌,开创了国内平原水库坝坡砼机械化衬砌施工的先河,本工程获得了厅优质工程,得到了水利厅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在全省新建中小型平原水库中进行推广应用。公司承担的济平干渠工程水土保持工程42标段造价695.59万元,为近年来山东省水利工程中最大的水土保持项目,该工程获得了厅优质工程。我公司又中标承接了山东省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47标段、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南四湖湖东堤工程济宁段39标段、山东省安丘市牟山水库

历史(心得)之高中历史课作业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历史论文之高中历史课作业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宝鸡市渭滨中学任红云 当代著名史学理论专家何兆武先生对历史学曾有过精确的阐释:“历史学本身就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历史学Ⅰ)是对史学或史料的知识或认定,第二层次(历史学Ⅱ)是对第一层次(历史学Ⅰ)的理解和诠释。历史学Ⅰ在如下的意义可以认为是客观的和不变的,即大家可以对它有一致的认识……但历史学Ⅱ……是随着我们的思想变化而改变的。……历史学之成为历史学,却完全有待于历史学Ⅱ给它以生命。”历史学Ⅱ实则是指对史实的理解和体验,有时也包括价值判断,历史论述的虽是过去,但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却是现实的。西方学者克罗齐那句言简意赅的名言“任何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就揭示了史学的这一本质。历史是现在与过去永无止境的的对话,史学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深化的,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历史新课标和历史教科书“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原则,革新了课程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及时跟踪并反映了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及时地吸收历史研究的新成果。针对新课标下高中新课程的这一变化,作为构成学生学习评价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设计与布置也应相应发生变化。《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新课

程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应由统一、专制走向“自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助合作,在作业设计中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合作性、实践性、趣味性,作业的评价应是全面的、动态的、发展的、灵活的、开放的,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历史学习环境。 2007年陕西省开启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制定并颁布了普通高中新的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纵观几年来我省高中新课程的实践和探索,许多教师注重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关注了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然而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很多教师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题型仍以选择、材料分析、问答题为主,着重点仍是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考察学生能力,关注情感态度的题目很少;其次作业提出是单向的,问题都是课本或教辅资料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而且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缺乏层次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第三学生完成作业几乎是应付差事,要么找现成的答案抄写,要么通过网络百度,

大禹治水

第27卷 第5.5期 天 中 学 刊 V ol. 27 No. 5.5 2012年11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Nov. 2012 收稿日期:2012-06-12 作者简介:孙国江(1983―),男,河北廊坊人,讲师,博士。 大禹治水传说的历史地域化演变 孙国江 (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387) 摘 要:大禹治水传说相关叙事由区域性的传说不断向全国性的传说扩展,后又逐渐与各地文化结合,发展为各地不同的地方传说。早期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地域主要集中于西北地区,春秋战国后扩展至全国,秦汉时期发展为禹平定天下山川河流的说法。魏晋以后,治水传说逐渐与民间信仰结合,形成地方传说。自唐至清,大禹治水传说在基本定型的基础上又经历了儒家学者的考证,最终在官方话语、民间话语和学者话语的三重作用下发展为遍及全国又带有地方特色的传说体系。 关键词:大禹治水;传说;历史地域化;演变 顾颉刚认为:“战国、秦、汉之间,造成了两个大偶像:种族的偶像是黄帝,疆域的偶像是禹。”[1]156大禹作为治水的重要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成为维系中华文明与中华土地特定关系的纽带,并且随着中华版图的变迁不断发挥着影响力。传说中禹曾疏导了长江和黄河中流通不畅的水道,在西、北、东、南各凿河渠使壅滞的洪水通向入海河流。但是,依现在的眼光来看,传说时代人类能够使用的生产工具十分有限,大禹的这些功绩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由人力完成的。实际上大禹治水的传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和流布过程,记录了中国疆域开拓和沿革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古人对敢于和恶劣自然环境相抗争的英雄的崇奉和尊敬。 一、传说中治水范围的扩大 先秦时期,传说中大禹治水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由黄河上中游地区向下游地区扩展,后又向南方的长江流域扩展。这与先秦时期全国地理的开发是基本一致的,反映的正是大禹传说由旧地区向新开拓地区不断传播的过程。 有关大禹治水、甸山的传说,最早的记载应属遂公盨铭文中所称述的“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但这里只是泛指,并未明言大禹治水的具体途径和经过。到了《诗经》中,已详细述及大禹治水、甸山的地点。《诗经·小雅·信南山》称:“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南山即今终南山,其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又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丰水源出今陕西西安西南秦岭,东北流与渭水合,注入黄河。《诗经·大雅·韩奕》有:“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梁山在今河北固安县附近。从时间上来看,《信南山》与《文王有声》都是周代流传的史事和祭祀歌谣,且所称颂的都是周王朝建立之前祖先们的功绩。两首诗中所记大禹甸山的地点都在今陕西西安附近,即周族的发源地,可见大禹治水传说本是流传于该地的一个地方性传说。《韩奕》是颂韩侯的颂歌,与前两首相比应形成较晚,其中所记大禹甸山之处则较前两首偏向于东。由此可见,大禹治水的传说在春秋以前应是由周王朝发源地的渭水流域向东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传播的。 春秋末期,较早详细记载了大禹治水路径的典籍当属《墨子》。《墨子·兼爱》记载:“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泒,注后之邸,嘑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东方漏之陆,防孟诸之泽,洒为九浍,以楗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2]325根据毕沅和孙诒让等人的考证,西河在今山西、陕西之界;渔窦即龙门,在今山西河津县附近;渠、孙、皇之水即汧水,源出甘肃,流经陕西入渭河;泒,即雁门泒水,《说文·水部》谓:“泒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12)03-0001-02

浅谈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个性化

浅谈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个性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初中历史作业已不再完全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历史课程意义及学生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作业不再完全是追求知识掌握为目的的单纯作业目标和功能,而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多维目标功能。但是目前教师在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通常缺乏对作业功能的思考,集中表现在:随意性,盲目性,机械性,惩戒性等。而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力求在作业中改变单纯进行巩固性练习的现象,在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和布置时注重作业内容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其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初中历史个性化作业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史实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提高学生发现新信息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在改变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现状中,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关的研究,并且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继续探索的。例如发表在《历史教学》2008年第10期上的《初中历史作业的借鉴与思考》一文,以一道美国中学的历史作业为例,阐述如何设计有效的历史作业,并提出了设计有效作业的几个原则:有助于双基落实;有助于探究性学习的培养;有助于情感体验的渗透;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发展。并提出了

有效作业设计的目标在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史学方法、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上,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和反思。发表在《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中的《浅谈历史新课标下的作业创新设计》提出了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设计意图明确清晰,陈述准确恰当,形式灵活,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欢;设计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作业前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衔接性、系统性与渐进性,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而西方的个性化作业设计早已进行,如英国中小学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2009年第6期的《历史教学》上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历史作业》介绍了国外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的一些案例,这篇文章从2008年5月中国历史课程网部分转载的《遭遇美国教育》一文开始谈起,通过翔实的案例叙述进行剖析和反思,最后文章提出借鉴美国的作业模式,可以设计一些鼓励学生运用文献得出对历史想象的认识和见解,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的重大问题的历史作业,让学生自己构建对历史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对初中历史作业的研究,初中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就是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让作业变得新鲜有趣,

《大禹治水》的优秀教案

《大禹治水》的优秀教案 《大禹治水》的优秀教案 【教学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要求】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历史作业设计

历史作业的设计 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历史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它应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设计意图明确清晰,陈述准确恰当,形式灵活,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欢;设计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作业前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衔接性、系统性与渐进性,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以下本人结合新教材历史课程的近一年的教学谈谈优化设计作业的一些尝试。 一、拓宽作业空间,变单一性作业为多元式作业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能力,历史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历史教育资源,优化历史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历史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活动,拓宽历史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历史、用历史,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加强生活体验、感悟、表达,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教师可设计一些小调查、小研究等与实践结合的作业,让他们将动手动脑的过程有序地记录下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经历,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作业设计一 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下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作业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熟知的家庭变化来反映20年来的中国历史,使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互交融,并通过调查活动的展开,多种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同时,家庭的变化,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思想教育的效果也远比空洞的说教来得有效得多。 作业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本家庭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变化,以我国20年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事实为依据,写出一篇家庭20年变化的调查报告或是20年家庭“断代史”。 评析:学生为了完成作业,首先必须了解当事人,从调查中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对调查材料进行取舍。如果是写“断代史”的,则可采用纪传体或编年体两种体裁来写。为熟悉这两种体裁的写作特点,学生就必须去翻阅《史记》或《资治通鉴》等史著,了解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体例结构。历史学习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这样的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激发学生内驱力。变功利性作业为情趣式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繁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