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细菌形态学观察

合集下载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微免教研室
抗酸染色法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痰标本——涂片、干燥、固定 石炭酸复红 加热,染色3-5min 3%盐酸乙醇 脱色,30秒 美蓝复染 1min
❖镜检结果:红色——抗酸菌 蓝色——非抗酸菌
微免教研室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革兰染色
1.涂片、干燥、固定 2.结晶紫 初染(1分钟、水洗) 3.碘液 媒染(1分钟、水洗) 4.95%乙醇 脱色(30秒、水洗) 5.稀释复红 复染(1分钟、水洗) 6.低倍镜对光,油镜观察 紫色——G+菌,红色——G-菌
基本形态(示教)
葡萄球菌
肠道杆菌
霍乱弧菌
微免教研室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
特殊结构(示教)
伤寒沙门菌的 破伤风梭菌的 产气荚膜梭菌的
鞭毛
芽胞
荚膜
微免教研室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二、细菌涂抹标本制作及革兰染色法
材料
1、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混合菌液。 2、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 3、革兰染色液一套、吸水纸、香柏油。 4、显微镜。
微免教研室
实验一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西安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目的要求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特殊结构。 掌握细菌涂片的制作及革兰染色法,并了解其 实际意义;病人痰标本直接涂片及抗酸染色法。 掌握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与保护。
微免教研室
实验内容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抗酸染色
1.涂片、干燥、固定 2.石炭酸复红加热,染色3-

实验一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实验一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调节细调螺旋、油镜观察
眼睛在侧方 注视物镜 防止载玻片 碎裂 10
观察后注意 1.玻片放入消毒缸
顺镜头直 径方向擦, 2.擦拭镜头:限取1张擦镜纸 不要旋转 和来回擦
把油镜转离光轴
用二甲苯滴湿的擦镜纸擦1次
3.显微镜载物台下降到最低 ,镜头 呈八字形、罩上防尘罩、放回原处
11
【结果】
葡萄球菌(紫色)——革兰阳性菌(G+)
微镜、香柏油(镜油)、拭镜纸等。
6
【步骤】 涂片
载玻片中央加半滴生理盐水 分别将二种细菌涂布于盐水中
干燥(用试管夹夹住玻片 )
自然干燥或于火焰高处烘干 固定
将标本以钟表摆动的速度通过火焰三次
7
【步骤】 染色:
初染:结晶紫,1分钟,水洗 媒染:碘液,1分钟,水洗 脱色:95%酒精,0.5~1分钟,水洗
实验室规则
1.实验材料为病原微生物,具有感染性
1)穿好白大衣,除必要的书籍及
文具外,其他个人用品不得带入实验 室;白大衣不能穿或带进食堂! 2)实验室禁止饮食,未经许可严 禁将实验材料带出实验室
1
2.爱护实验器材,实验用过的器材放置
指定位置;实验示教玻片标本损坏需 赔偿
3.实验完毕后,整理实验台,值日生负
大肠杆菌
霍乱弧菌
4
一、细菌的形态和特殊结构观察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示教)
1.荚膜

2.芽孢
3.鞭毛
肺炎链球菌
破伤风梭菌
伤寒沙门菌
5
二、革兰染色法 (操作) 【材料】 1.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培养物
2.革兰染色液:结晶紫、卢戈氏碘液、
95%乙醇、石炭酸复红。
3.生理盐水、二甲苯、载玻片、试管夹、 接种环、酒精灯、火柴、消毒缸、显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在制备样本时,我发现自己对样本的染色和涂片技术不够熟练,导致观 察效果不佳。建议加强样本制备技术的练习,提高观察效果。
03
实验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本次实验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导致部分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实验。
建议合理安排实验时间,确保同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对未来实验的展望与计划
拓展观察对象
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
学习识别不同种类的细菌,了解其基 本形态特征,如球形、杆形、螺旋形 等。
通过观察不同细菌的形态,理解其在 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学习细菌的观察与识别
掌握细菌的染色和观察方法, 了解常用的染色技术和原理。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 态、大小、排列等特征,提高 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04
革兰氏阳性菌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革兰氏阳性 菌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外观,细
胞壁厚,表面光滑。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呈杆状或球状, 细胞壁薄,表面粗糙。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呈杆状,两端钝圆, 无芽孢和鞭毛。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无 芽孢和鞭毛。
细菌形态特征的描述与分类
根据革兰氏染色结果,可以将细 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
性菌两类。
根据细菌的形状、大小、排列方 式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
种类。
不同种类的细菌具有不同的形态 特征,如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实验结论的总结与归纳
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细菌的形态特 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革兰氏染色是区分革兰氏阳性菌 和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方法。
了解不同种类细菌的形态特征对 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协作, 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增强了团队合作 意识。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三形观察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三形观察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三形观察引言: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工具,能够放大物体,使我们能够观察到细小的结构。

其中,光学显微镜是最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显微镜之一、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并观察细菌的三种形态。

材料和方法:1.准备细菌涂片。

准备一份细菌涂片,将其放在显微镜载片上。

2.放置载片。

将细菌涂片置于载片上,用显微镜夹子固定。

3.调整镜头。

在显微镜上选择合适的目镜和物镜,通常在使用40倍至100倍的物镜进行观察。

将镜头调整到最低位置,然后慢慢向上调整,直到能够看到细菌。

4.调整光源。

用光源照亮样品,然后通过调整光源的亮度和方向,使样品清晰可见。

5.调整焦距。

通过转动焦点调整器,使细菌变得清晰。

如果观察中出现模糊或扭曲的图像,重新调整焦距。

6.观察并拍照。

使用目镜和物镜逐步放大细菌,并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相机拍摄细菌的图像以作进一步分析和记录。

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发现,细菌的形态分为以下三种:1.球形(球菌):球形菌又称为球菌,其形状近似一个圆球。

球菌通常呈现出单个细胞独立生长的特点,例如葡萄球菌。

2.杆形(杆菌):杆菌是一类细菌,其形状呈长棍状。

杆菌通常呈现出链状生长的特点,例如大肠杆菌。

3.螺旋形(螺旋菌):螺旋菌的形状呈螺旋状。

螺旋菌有时会呈现出较长或较短的螺旋形态,例如鼠疫杆菌。

讨论:本实验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细菌的三种形态,即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这些形态特征对于鉴定和分类细菌非常重要,因为形态可以反映细菌的生态和代谢特征。

球形细菌通常是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并繁殖。

由于其小尺寸和圆滑的表面,球形细菌对于机体的作用较小,通常是人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

此外,一些病原细菌如葡萄球菌等也具有球形。

球形细菌在显微镜下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并且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染色以增强可见性。

杆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其形状与一根棍子类似。

杆菌通常生活在土壤、水体和生物体的表面。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观察摘要:本实验旨在观察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并通过使用显微镜对不同种类的细菌进行观察和描述。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细菌在形态和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观察结果对于了解细菌的特征和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引言: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其形态和结构对其功能和环境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菌的特征和功能。

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显微镜对不同种类的细菌进行观察和描述,以揭示其形态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1.试验菌种:本实验选取了两种常见的细菌菌种,包括球菌与杆菌。

2.培养基:使用适当的培养基为细菌提供生长环境。

3.显微镜: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菌样本。

4.显微镜玻片:使用玻片将细菌样本固定并观察。

实验步骤:1.准备培养基:根据菌种的需求准备适当的培养基。

2.培养细菌:在培养基上接种细菌并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

3.取样观察:取适量培养好的细菌样本,将其放在玻片上,并加一滴显微镜油。

4.安装显微镜:将准备好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上,并调整合适的放大倍数。

5.观察和记录: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结果与讨论:在观察不同种类的细菌样本时,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首先,球菌的形态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而杆菌的形态呈现为长条状。

其次,球菌通常存在于链状结构中,这种结构提供了一种相对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另一方面,杆菌通常以独立的单体形式存在,这种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细菌的运动方式,如球菌可以通过滑动或旋转来移动,而杆菌可以通过眼鞭毛的运动来移动。

对于这些运动方式,我们可以利用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与描述,我们对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形态与结构对细菌的功能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而对不同种类的细菌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揭示它们的特征和功能。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_OK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_OK

• 清洁显微镜
• 还原显微镜
6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
2021/8/20
7
实验目的
• 了解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原理 • 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8
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是Gram发明的一种细菌鉴别染色法,通过染色,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 一类被染成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另一类被染成红色,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 这种染色的结果主要与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有关。
每毫升样品中微生物细胞数 每皿菌落平均数 × 稀释倍数 × 1/取样体积数39

实验器材
无菌培养皿、天平、90ml无菌水,9ml无菌 水、无菌吸管、酒精灯、牛肉膏蛋白胨固体 培养基、土壤。
40
称取10g 土样
操作步骤
1m l 振荡10 min
1m 1m 1m 1m
l
lll
90
9m 9m 9m 9m 9ml
35
操作步骤
称取10g 土样
加入90m l无菌水

振荡10 分钟
取一环在 平板上划
线
培养 观察
36
实验七 平板菌落计数法
2021/8/20
37
实验目的
掌握平板菌落计数的的原理和方法
38
实验原理
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将样品稀释至一定 浓度,取一定量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就会出现 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统计 菌落数,根据样品的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计算 出样品中的微生物总量。
22
实验器材
1、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目镜测微尺 3、镜台测微尺
4、显微镜
5、吸水纸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实验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实验

How to do
4.油镜观察
在干燥的细菌涂片上滴加香柏油,转到油镜进 行观察。观察内容:
1 细菌的革兰染色性:
细菌被染成紫蓝色——革兰阳性(G+)菌 细菌被染成红色——革兰阴性(G-)菌
2 单个细菌的形态:球菌(C),杆菌(b) 3 细菌的排列:散在排列;葡萄状排列 记录: G+c,葡萄状排列; G-b,散在排列。
Gram Positive Bacteria (Staphylococcus)
Gram Negative Bacteria ( E. coli )
5.细菌特殊结构观察(示教镜)
细菌的荚膜(capsule)
Capsule
(特殊染色法,X1000)
细菌的芽胞(spore) 细 菌的鞭毛(flagellum)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EXPERMENT OF MICROBIOLOGY)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1.每次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褂,拒绝穿拖鞋者入内。 2.不准携带食品、饮料和餐具入室,拒绝实验室内吃喝。 3.上课前请不要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老师介绍完后才能开始
实验。实验完成后统一下课。 4.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时,应立即报告老师,不要私自处理。 5.实验完成后要求洗手离开。服从班干部安排,做好实验室
Spore
flagellum
(特殊染色法,x1000)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一、材料和方法 关键试剂、重要的方法
二、实验结果 文字、图、表描述
三、结论(讨论)
实验报告
一、细菌革兰染色 方法、结果(绘图)、讨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细菌特殊结构
绘图

绘图要求
染色方法、 放大倍数

细菌形态结构实验报告

细菌形态结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为后续学习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其形态结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荚膜、芽孢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纯培养菌种,革兰氏染色液,油镜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无菌操作台、移液器、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染色缸、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涂片制备(1)在无菌操作台中,用无菌接种环取少量菌液,涂抹在载玻片中央。

(2)用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的镊子夹取盖玻片,轻轻覆盖在涂有菌液的载玻片上。

(3)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少量革兰氏染色液,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色液。

2. 革兰氏染色(1)将涂片放入染色缸中,用酒精灯火焰加热,使染色液蒸发。

(2)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色液,加入碘液染色1-2分钟。

(3)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色液,加入95%酒精脱色10-15秒。

(4)用吸水纸吸去多余酒精,加入稀释复红染色1-2分钟。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色液,用蒸馏水冲洗涂片。

3. 显微镜观察(1)将涂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用油镜观察。

(2)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

(3)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大肠杆菌形态:杆状,大小约为0.5μm×1.5μm。

排列:成对排列。

特殊结构:无荚膜,无芽孢。

2. 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球菌,大小约为0.5μm×0.5μm。

排列:成堆排列。

特殊结构:无鞭毛,无芽孢。

3. 枯草芽孢杆菌形态:杆状,大小约为0.5μm×3.0μm。

排列:成对排列。

特殊结构:无鞭毛,无荚膜,有芽孢。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三种细菌的形态结构,掌握了革兰氏染色法,了解了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找焦点:从侧面注视镜头,缓慢 向下转移粗螺旋,直到镜头浸入香 柏油中并几乎与标本接触。然后在 慢慢转动粗螺旋,待到从目镜中看 到模糊的物像时,改用细螺旋,以 寻求清晰的物像
➢(5)用后处理:将镜筒升起,取出标 本片,滴少许二曱苯在擦镜纸上擦 拭。
.
细菌形态观察:
微生物 是众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肉眼直接看不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 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千倍、甚至数 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细 菌、病毒、真菌等三大类。 细菌 用微米做单位 细菌无色半透明,只有经过染色后才 能观察到细菌的轮廓和结构
结束
.
实验一 细菌形态学观察
.
➢ 目的要求: ➢ 1、熟悉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特别是油
镜的使用。 ➢ 2、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
实验原理:
油镜的使用
1.使用原理:当光线 由聚光器从玻片经空 气进入透镜时,由于 介质密度不同而发生 折射,从而使进入透 镜的光线减少,视野 模糊。
.
透镜
空气


光线
为了增加进入镜头的光 线,提高亮度,我们在 玻片上加上折光率与玻 片相似的香柏油
.
细菌
球 菌 双球菌 一个平面分裂,成双排列
链球菌 一个平面分裂,成链状 葡萄球菌 多个平面分裂不规则排列 球杆菌 杆 菌 棒状杆菌 分枝杆菌
弧菌 只有一个弯曲,呈逗号状 螺 菌 螺菌 有2~3个弯曲,且较僵硬
弯曲菌 有多个弯曲
.
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浆 核质
特殊结构
.
荚膜 鞭毛 菌毛 芽胞
玻片折光率=1.52
香柏油折光率=1.515
这样就可以避免光线的 分散,加强视野的亮度, 获得清晰的物像。
.
透镜 香柏油


➢ 实验材料: ➢ 生物显微镜及香柏油、二甲苯、载玻
片等
.
实验方法: 1、油镜的使用方法: (1)识别油镜头:油镜头上一般刻有 “oil” 等标记,镜头前端有黑、白或 红色的圆圈。其入光孔径也较其他物 镜小。 (2)对光:用低倍镜对光,先把低倍镜 调至视野最亮,并找到标本视野的适 当位置。 (3)滴加香柏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