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中国的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也发展迅速。

银行业的结构是否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如果有,又有怎样的影响?这是许多经济学家都在研究的问题。

对此不仅分析了银行业集中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研究了经济结构与银行结构之间的匹配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并不是银行业的集中程度越高就越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的匹配程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银行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070-04
引言
近年来关于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广大经济学家所
研究的重要领域,而金融结构中重要的银行结构也受到很多的关注。

理论界关于经济增长与金融结构关系的相关研究己经有了很多。

著名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在早期就研究过这一理论,而后人在他的研究成果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虽然对金融结构的研究很多,但是对金融结构中银行结构的研究却很少。

关于经济发展和银行结构中的储蓄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

但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发展史中,经济发展与银行结构之间肯定存在某种必然联系。

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我们还面临着经济建设资金
匾乏,而储蓄率却居高不下的尴尬局面。

因此研究经济发展与银行结构之间的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利用中国的分省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经济结构和银行结构的匹配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
关系,从而为储蓄结构的合理安排,提高银行储蓄的使用效率,提供浅薄的建议,从而使经济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最优配置。

一、文献综述
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一直以来就是学术界研究
的热点。

在相关金融研究理论中最早且最有影响力的就是金融结构理论,经济学家对金融结构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爱德华·肖和约翰·g.格利在20世纪50年代共同出版了《金融中介机构与储蓄一投资过程》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方面》[1],书中重点阐述了金融结构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指出在投资—储蓄过程中,金融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60年,肖和格利合作发表了《金融理论中的货币》[2]。

书中指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是外部融资的主要形式。

而真正为金融结构理论奠定了基石的是1969年美籍经济学家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goldsmith)《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发表[3]。

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与金融结构的流量和存量指标,对影响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但戈德史密斯没有分析这种变动的内在机制是什么。

为了克服金融发展可能存在的内生性,la portaetal(1997,1998),levine (1998,1999),loayza和beck(2000)[4],levine和beck(2003)[5]等用法律
起源作为工具变量,来研究金融的发展,研究分析了经济发展与金融结构之间的关系。

但上述研究大多数都有一个假设前提,即竞争性市场,但金融中介在现实经济中的常态是非完全竞争。

此时,就不能确定经济增长与银行结构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家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关注经济发展中银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schumpter(1912)[6]早在1911年就认识到银行可以担任社会代理人的角色。

但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与银行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却很晚,在已有的研究中也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7]。

例如,鞠源与于良春(1999)[8]用产业经济学方法研究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结构。

他们认为中国银行业是寡头垄断,中国银行业存在着国有垄断的低效率以及过度集中的问题。

但并没有明确提出经济增长与银行集中程度之间的关系。

刘明兴、林毅夫和章奇(2002)[9]研究分析了各国的银行结构。

同时指出:在研究银行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中,大家都没有考虑到银行分工的差异,大银行和中小银行对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优势不同,指出银行部门的多元化发展将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增长。

但上述文献中都没有对经济增长与银行业集中度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王红(2005)[10]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银行集中程度有关,但结果并不显著。

同时也表明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作用。

但研究中并没有提到银行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问题,因此林毅夫、姜烨(2006)[11]关于《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中对于银行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假说,他们认为,
银行业结构、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之间如果匹配程度高,将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否则,将会阻碍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并利用中国分省的面板数据,对提出的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但其中的一些结果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并没有与预期相符。

因此本文在他们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加入了新的变量,利用中国的分省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的匹配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

二、模型和数据
(一)研究假设
我们做如下假设:
假设1:经济增长与银行业结构之间有必然联系,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之间的匹配程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假设2: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有比重高的地区,银行集中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假设3:在非国有中小企业占有比重高的地区,若银行集中程度很高,将阻碍经济的增长。

(二)模型及变量的设定
我们设定模型的目的在于:研究经济增长与银行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证明我们的假设,即并不是银行业的集中程度越高就越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的匹配程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用银行集中度与企业结构指标的乘积来表示银行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匹配程度[12]。

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的生
产函数为基础,将利用中国2002—2004年各省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

1.基本模型
2.被解释变量
rgdpit是被解释变量,表示的是各省实际的人均gdp,因为我们考察的是银行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因此经济的增长我们用人均gdp来表示。

其中,下标t表示时间,i表示省份。

3.解释变量
kit为资本投入,用各省市全社会总的固定资产投资来表示。

模型中我们取其自然对数lnkit。

lit表示为劳动投入,用各省总就业人数来表示,在运算中取其自然对数。

bsit表示银行业结构指标,我们将银行结构定义为:商业银行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垄断竞争程度以及银行分工形式。

而从垄断竞争的角度而言,则指银行的效率是否受到银行市场垄断竞争的影响,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从银行分工的角度来看,则是指不同类型的银行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各自的比较优势,为各类银行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文中我们用所有制集中度和市场份额集中度来衡量银行结构,即银行存款集中度,因此,文中我们选取各省市辖区内国有四大银行(中、农、工、建)各年年末的存款余额在所有金融机构年末的总存款余额中所占的比重来作为银行存款集中度的度量值[13]。

bsit表示银行结构本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esit和nonit都是经济结构指标。

esit表示各省市大型企业的
比重,用大型企业的工业产值与所有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之比来衡量[14]。

其中,nonit为非国有经济比重,由于数据的原因,我们用(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产总值/工业企业总的产值)来表示。

之所以单独用esit这一解释变量,主要是为了研究中国的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表示经济结构与银行结构之间的匹配程度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我们用esit*bsit、bsit*nonit来分别表示银行业结构与大型企业的匹配程度对gdp的影响、银行业结构与非国有经济的匹配程度对gdp的影响。

在方程中,α为截距项,£it为误差项,服从方差为σ2,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

下标i表示的是省份,t表示的是年份。

(三)数据的选择
我们的分析对象是全国27个省市在2002—2004年期间的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以及其他经济发展状况,因此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5]、中国经济信息网、以及其他论文中出现的相关数据计算、编制得出中国(2002—2004年)有关的面板数据。

有些数据不能直接得到,如nonit为非国有经济比重,因此我们用(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产总值/工业企业总的产值)来表示[16]。

由于某些地区的相关的数据很难找全,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不包括重庆、四川、西藏、海南四个地区。

其他27个地区都包含,分别是:河北、新疆、北京、山西、云南、内蒙古、天津、辽宁、吉林、江苏、上海、安徽、福建、河南、江西、湖南、广西、贵州、湖北、甘肃、山东、
黑龙江、陕西、青海、浙江、宁夏、广东[17]。

有关上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下:
(四)计量的方法
本文利用各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计量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用的软件是launch stata9。

回归的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中有几个解释变量的z的伴随概率很高,不显著。

由于我们用的是面板数据,这可能是由于在不同样本点上解释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差异比较大,存在异方差性。

也可能是变量之间并不独立,存在多重共线性或者存在序列相关性。

因此为了增加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健性,我们以人均gdp为被解释变量对省级面板数据分别进行了随机效应估计(random effects estimates)和固定效应估计(fixed effects estimates)[18]。

通过对随机效应估计和固定效应估计进行豪斯曼检验(hausman test),检验的结果是接受零假设,即支持随机效应。

因此我们对结果进行相应的修正。

结果如下:
本文利用中国各地区面板数据对银行业的集中程度以及经济结
构与银行业结构之间的匹配程度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
证分析。

从表3中看出所有变量在95%的置信水平上是显著的。

结果表明,资本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经济结构、银行结构以及经济结构与银行结构的匹配程度都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所得出的结果看出:表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系数的符号为正,而且系数很高,表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
因素。

β3的符号为负,即并不是银行业存款集中程度越高就越利于经济的发展。

存款集中度与经济增长是负相关,即越高的存款集中度就越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这点可能是资金没有更好的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18]。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银行存款具有市场决定性。

β4的符号为负,大型企业所占有的比重也不是越高越好,这样可能使市场缺乏竞争,从而形成垄断。

因此加快中国经济结构改革,努力发展中小企业,积极促进经济的增长就显得极为急迫和重要。

存款集中度与大型企业比重乘积指标的符号为正;而存款集中度和非国有经济的乘积指标的符号为负。

也就是说:在国有大型企业占有比重高的地区,银行越集中越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这可能是大型企业规模比较大,因此大型企业需要的资金数额比较大,中小银行不能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

而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资金比较雄厚,信誉较高,也使得大型企业向大银行借款较为容易,而大型企业有了足够的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就对当地的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

因此在大型企业占有比重大的地区,银行的集中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19]。

而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地区,中小企业需要的资金要相对要少一些,若银行业太集中可能导致资金的浪费。

中小企业的信誉相对较低,中小银行对贷款的条件相对要宽松一些,中小企业向中小银行借款也相对容易一些,因此在非国有中小企业占有比重高的地区,银行结构越集中越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四、政策意见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在迅速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推进了一系列银行体制改革,而其中经济结构和银行体制改革以及银行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
成就。

但与现实经济的需求相比,中国银行结构的调整步伐明显偏慢,银行结构与经济结构发展不协调,尤其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因此,为了促进中国经济健康、迅速、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对银行结构进行调整。

根据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状况和金融发展阶段特点以及经济增长状况,针对经济结构和银行结构领域存在的诸多不合理之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以大银行为主导
在中国大型企业比重高、国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银行越集中,越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在这些地区,可以适宜的提高银行的集中程度,使得其与经济结构相适应,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发展银行业时要积极促进大银行的发展,以大银行为主导。

中国国有四大银行的银行集中度高,同时它们的市场份额占了中国银行体系的绝大部分。

国有四大银行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积极发展中小银行
根据我们前面的计量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各省市的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之间是相关的。

想要使经济迅速发展,不仅要加大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还要使银行结构与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只有银行结构适应经济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前
面的结果中我们的明显可以分析得出,并不是银行业的集中程度越高就越利于经济的发展。

中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积极支持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信誉程度不高,因此向大银行借款比较困难,这就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地区,中小企业需要的资金要相对少一些,若银行业太集中可能导致资金的浪费。

而中小企业的信誉较大型企业来说要低一些,贷款的风险要大一些,但中小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银行,这样的银行对当地的经济条件和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就比较了解,对风险的控制比较强。

中小企业向中小银行借款的条件相对要宽松一些。

因此努力发展中小银行,发挥他们的作用和优势,积极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格利·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2] 格利·爱德华·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3] 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4] beck,t.and levine,r.stock markets,banks and growth:panel evidenc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3,(28):423- 442.
[5] chakraborty,s.and ray,t.bank based versus market based
financialsystem:a growth theoretic analysis[j].journal of monetary e-
conomics,2006,(53):329-350.
[6] schumpter,j.,1912.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
[7] 陈刚,李树,尹希果.金融中介与增长源泉[j].南方经济,2008,(待刊).
[8] 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j].经济研究,1999,(8):48-57.
[9] 林毅夫,章奇,刘明兴.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eb/ol].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http//.
[10] 王红.银行结构与经济发展: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5,(5):111-116.
[11] 林毅夫,姜烨.经济结构、银行结构与经济发展[j].金融研究,2006,(1):7-22.
[12] 刘洋.中国银行业集中度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经验实证[j].税务与经济,2011,(3):35-41.
[13] 孔灵柱.基于博弈视角的市场利率影响因素模型[j].统计
与决策,2011,(15):61-62.
[14] 李娟.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外开放与金融稳定研究
[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8):15.
[15] 中国统计年鉴(1985—2006),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0
—2005)[k].
[16] 白积洋.中国银行业有效竞争的实证分析[j].上海商学院
学报,2011,(5):85-93.
[17] 傅强,梁巧.基于panzar-rosse模型的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竞争的实证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29.
[18] 李鑫,韩廷宇,姚爽,何雨坤.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厂商绩效的实证分析[j].浙江金融,2011,(7):71-76.
[19] 廖格平.区域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分省面
板数据的实证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责任编辑陈丹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