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Regulation For Establishing Geological Perambulation Programming Database)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2)
5 数据源 (3)
6 数据库建设 (3)
7 数据库成果内容及要求 (7)
8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 (12)
9 检查验收及评价 (14)
附录1 (规范性附录)图式图例 (16)
附录2 (规范性附录)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提交成果清单 (23)
附录3 (规范性附录)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规划元数据信息采集表 (24)
附录4 (资料性附录)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记录表 (32)
I
前言
为指导和规范各省按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标准》进行数据库建设,特编写本规范。

本规范对数据采集、整理、建库及检查等过程做了规范性描述,并明确提交成果的要求,是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略。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II
引言
为指导全国省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建库的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要求,保证数据库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规划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地质勘查规划成果技术要求》为基础,结合《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标准》(征求意见稿),参照相关领域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及信息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重点从建库的数据采集整理、格式转换到成果检查验收阶段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明确提交最终成果的内容形式和检查验收的指标体系、方法程序,详细规定了元数据的填写形式。

全国省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按本规范执行,地(市)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地方各部门和各生产单位,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范未尽事宜制定补充规定,但不能与本规范相抵触,补充规定需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实施。

III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省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地(市)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规范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组成部分。

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以后被修订的新版本及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中的内容均不适用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14512—93)《1:1000000 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GB/T17695—1999)《地图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通用符号》
(GB958-1999)《区域地质图图例》
(DZ/T0519—95)《1:500000 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等标准TD/T 101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库标准
TD/T XXXX—200X 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及建设规范编制指南(送审稿)
DD2006—07 地质数据质量检查与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指南(修订本)(以下简称《矿规指南》)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国土资源部省级地质勘查规划成果技术要求(2007年)(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技术要求(金土工程试行稿)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检查验收规范(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及定义。

3.1 实体 Entity
地质勘查规划所描述的一种真实现象或客观存在。

3.2 要素 Feature
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3.3 类 Class
相似要素的集合。

3.4 属性 Attribute
一个实体或目标的数量或质量特征描述。

3.5 矢量数据 Vector Data
以坐标或坐标串表示的空间点、线、面等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有关属性数据的总称。

3.6 拓扑 Topology
1
对相连或相邻的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科学阐述。

特指那种在连续投影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对象性质。

3.7 编码 Coding
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是人们统一认识、统一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编码的直接产物是代码。

3.8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
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3.9 空间数据结构 Spatial Data Structure
指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的组织和编码形式,它是一种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和处理空间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实体的空间排列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

3.10 元数据 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

3.11 质量评价 quality valuate
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数据质量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的过程。

4 基本要求
4.1 人员要求
配备一定数量具有相当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专业质量检查员、班组长、作业员以及数据库应用负责人,明确其分工职责,并在建库前进行专业基本知识及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制定建库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

4.2 软、硬件要求
4.2.1 软件要求
本规范中数据库建设工作流程适用的GIS软件平台为MapGIS 6.5和ArcGIS9.0,或者两者的更高版本。

4.2.2 硬件要求
计算机:Pentium4 3G以上CPU, 512MB以上内存, 4GB以上剩余硬盘空间,显存128M 以上显卡。

4.3 管理制度要求
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建设单位要归纳记载各种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填写作业情况记载表。

实现自检、互检、抽检三级质量监控制度,以保证数据库建设成果的质量。

4.4 数学基础要求
4.4.1 MapGis数据需要提供以下二种坐标系数据
(1)平面直角坐标系:6度分带、高斯-克吕格投影、北京54椭球参数、1∶25或1∶50万比例尺。

(2)将平面直角坐标系投影变换为大地经纬度坐标系:以度为单位。

4.4.2 ArcGis数据需要提供
以度为单位的大地经纬度坐标系数据。

2
4.5 数据内容与结构的要求
根据《标准》的要求设计数据库结构,如根据本省规划成果的具体情况,需要增加图层、属性表、属性表字段、规划附表、自编代码或调整数据项长度等内容的在数据整理记录表和元数据文件中对增加的内容作详细的描述,并报经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同意。

5 数据源
与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相同的基础地质要素以及地层、构造、矿产地分布等空间数据,直接复制采用经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检查验收的数据,并检查核对其数据的数学基础精度、拓扑关系的一致性以及数据源的现势性等;地质勘查规划信息由规划编制单位提供经国土资源部审核批准的纸质资料和电子数据。

6 数据库建设
6.1 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流程
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资料收集和预处理阶段、数据采集和整理阶段以及数据入库阶段。

见图1。

注:已经按照《技术要求》完成规划数据采集的,形成了包括规划成果图在内的规划电子成果,其工作流程可从6.3.4数据整理开始,通过格式转换完成数据库建库。

3
图1 数据库建设工作流程图
6.2 资料收集和预处理阶段
6.2.1 资料收集
根据《技术要求》收集和整理各种规划资料,主要包括图件、规划附表和文字资料等地质勘查规划所涉及的三类成果资料,同时尽可能收集《标准》涉及的所有内容。

规划编制单位和数据库承担单位为同一单位时,可采取规划编制与建库资料收集、建库准备同时进行的方式,在图件制作、表格制作以及文本编制过程中尽量考虑建库的技术要求,为建库提供合格的电子数据。

规划编制单位和数据库承担单位不是同一单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收集资料:
4
(1)图件资料:主要有基础地理底图,基础地质底图,成矿区划图,基础地质调查规划图,矿产勘查规划图,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调查评价与监测规划图以及其它需要的图件(如成矿预测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

(2)空间数据资料: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中可共用的空间图形数据以及尽可能齐全的地质勘查规划电子数据。

(3)规划附表资料:矿产资源储量表,主要矿产资源潜力分析及需求预测表,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表,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主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表,基础性地质调查规划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工作区表,矿产资源勘查规划表,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工作区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规划表,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调查评价与监测规划表,地质资料开发利用项目规划表等,地质勘查规划项目准入条件指标表。

(4)文字资料:主要是相关文件、规划文本、规划编制说明、规划基础研究报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相关规范和标准等。

(5)其它资料:可以有遥感影像以及图片、图像或多媒体资料。

6.2.2 资料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就是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综合整理及筛选等。

所有资料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两大类。

空间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和光栅图件,也可是纸质图件,同时规划区以及其它信息的坐标信息在此处也可归为空间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建库过程最终成为满足《标准》要求的空间数据库。

非空间数据主要是有关的表格、文件以及相关规范和标准等。

6.2.2.1 空间图形数据
对地质勘查规划成果电子数据中相关的空间图层数据进行筛选,并严格检查其数据质量,修改处理不正确的空间拓扑关系、不合精度的套合关系、不正确或不统一的数学基础、不合要求的接边关系等问题。

6.2.2.2 非空间数据
对地质勘查规划成果电子数据中相关的非空间数据进行筛选,包括规划附表、成果附表以及文档等。

综合分析研究空间图层数据的属性能否从相对应的附表、成果附表或文档得到信息。

6.3 数据采集和数据整理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是按照《标准》进行数据挑选和生成,建立分层文件并标准化命名。

基础地理部分可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发布的1∶50万、1∶25万、1∶10万等空间数据作为基础,根据规划需要进行补充和删减;基础地质部分可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制作的1∶50万、1∶20万等地质图数据库进行适当简化;或将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中已有的可用基础空间数据,根据《标准》分层整理。

其它相关图件可采用图形扫描矢量化,经过点线编辑、图面检查、图形校正、建立拓扑(对于公共弧段建立统一的拓朴关系,其他无公共弧段的单独图层可分层建立)等过程完成。

规划专题图层可由图形扫描矢量化等上述步骤进行输入,如果收集到有拐点坐标的规划资料,则必须使用GIS软件中的空间多边形及点位生成功能自动生成空间多边形及点位的矢量数据。

6.3.1 空间数据采集和分层处理
5
(1)对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中已有的基础空间数据,可以根据《标准》分层导入并整理;对仅收集到图件资料的情形,可通过图形扫描矢量化,用GIS软件编辑点、线、面,并建立拓扑关系,按《标准》分层要求,分别存入相应图层文件。

(2)对于新采集、处理的图形数据,要将其与从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复制过来的图形数据进行公共弧段套合检查,对不套合或套合精度未达要求的图形数据进行处理,以达建库要求。

(3)因成矿区带和重要成矿远景区图层为按矿类或矿种划分,不可避免的造成区重叠。

《标准》中允许这类区重叠,对其图层不要求“多边形要素相互不能重叠”这一拓扑规则。

6.3.2 建立图层属性结构
按照《标准》的要求,分别建立各图层的属性结构。

6.3.3 属性数据录入
按照《标准》规定的要求,录入经省厅审核批准的地质勘查规划成果和图件的属性数据。

属性的录入可以在GIS软件中进行,也可在数据库管理软件中直接录入,经属性一致性检查后,再与图形库挂接。

对于《标准》中“约束条件”项中规定的必填项,需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6.3.4 数据整理
6.3.4.1 空间数据要素分层整理
(1)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对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中复制过来的空间数据进行整理,整理内容主要包括:检查数据分层,规范分层文件命名,修改完善属性结构及其填写属性值等。

(2)对已经按照《省级地质勘查规划成果技术要求》完成采集的规划数据,以及已形成了包括规划成果图在内的成果数据,进行空间数据的分层整理,包括:规范分层文件命名,修改完善属性结构及其填写属性值等。

(3)对详细整理后的空间数据进行数据投影变换和属性挂接,完成单一GIS平台上的初始建库。

注1:注记层应以图件上与规划实施和空间定位有关的注记为主,如XX矿种调查评价区、XX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以及长江、黄河等一级河流和重要交通干线名称、主要油气管线名称等。

注2:岩石地层注记内容的上下角标按统一方式进行,即:上标用↑表示;下标用↓表示;还原用→表示。

如:C12则表示为C↓1↑2。

6.3.4.2 规划附表结构的整理
形成附表数据的过程一方面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录入;另一方面,部分资料在空间数据库建设阶段作为属性内容已录入空间数据图层,此时可以直接导出整理为规划附表数据库,不必重复录入。

导出的规划附表,需按本规范要求转换为Access数据库表格式,按《标准》进行规划附表结构的整理。

根据经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核批准的规划指标(或规划纸质资料)检查数据的正确性,检查图数的一致性,修改不一致的内容,确实无法达到一致的应予以说明,并报主管部门认可。

6.3.4.3 元数据数据库建设
在空间数据库和表格、文档数据库完成后,即进行《元数据信息采集表》填写,完成检查和修改后在Access数据库中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元数据属性表,按照《元数据信息采集表》
6
的内容进行属性录入。

同样,元数据属性表建立录入内容后,要参照《元数据信息采集表》进行数据一致性检查,完成检查修改后形成元数据数据库。

6.3.4.4 数据库内容的扩展
空间数据的属性结构和规划附表数据结构应严格按照《标准》定义。

如根据本省规划成果的具体情况,在数据库中增加图层、属性表、属性表字段、规划附表、自编代码或调整数据项长度等内容的,须在数据整理记录表和元数据文件中对增加的内容作详细的描述,包括内容、类型、结构、大小、数据说明等(其中增加的数据项应放在表的最后),并将上述内容及时反馈给信息中心有关人员。

6.4 数据入库阶段
数据入库主要是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根据关键字段进行挂接并检查,将规划文档、规划附表等导入数据库,且保证数据库运行正常,统计、查询、检索无误。

6.5 空间数据格式转换
本次建库的提交成果中涉及三种格式的空间数据库:MapGIS格式、ArcGIS Personal Geodatabase(以下简称为Geodatabase)格式及ArcGIS Shapefile(以下简称为Shape)格式。

如果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是在MapGIS平台上进行,则最终成果需向ArcGIS成果转换,同时需要提交MapGIS成果;如果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在ArcGIS平台上进行,成果只需要提交ArcGIS 成果。

7 数据库成果内容及要求
7.1 成果提交资料目录
(1)空间数据:
ArcGIS平台下建库:提交ArcGIS Shapefile 或ArcGIS Personal Geodatabase格式数据(以度为单位的大地经纬度坐标数据)。

MapGIS平台下建库:提交ArcGIS Shapefile 或ArcGIS Personal Geodatabase格式数据,同时提交MapGIS格式的成果数据(以度为单位的地理坐标系数据)。

(2)规划文档:包括总体规划文本、编制说明、规划研究报告以及其它文档资料(Word 格式和Html 两种格式)。

(3)附表:包括规划附表和成果附表,前者按 ACCESS和DBF两种格式,后者按Excel
表格文件。

(4)数据采集表(Word格式),元数据入库数据(ACCESS和DBF两种格式)。

(5)自编代码字典(ACCESS格式),需标明所属数据项名称。

(6)规划附图成果图文件(MapGIS格式),含工程、图层和系统库文件。

7.2 成果提交形式及内容
汇交数据文件按表1进行物理存储,存储介质为光盘。

在提交成果之前,要进行全面查杀毒,确保数据安全。

7
表1 汇交数据文件形式表
7.3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成果提交要求
7.3.1 空间图形数据
按《标准》中5.1 空间要素分层中的表3 要求提供。

说明:因个别省的规划成果形成较早,其勘查规划区的划分与最新的《技术要求》不一致,如划分为:能源矿产重点勘查区、非能源重要矿产重点勘查区、能源矿产一般勘查区、非能源重要矿产一般勘查区、其他矿产勘查区。

在表3的基础上增加上述勘查规划区及相应的勘查规划工作区图层。

8
勘查规划区及相应的勘查规划工作区属性表名分别为:KANGHQNZD、KANGZQNZD;KANGHQFZD、KANGZQFZD;KANGHQNYB、KANGZQNYB;KANGHQFYB、KANGZQFYB;KANGHQQYB 、KANGZQQYB。

勘查规划工作区目标矿产属性表名为在勘查规划工作区表名后加“_KC”表示。

勘查规划区及相应的勘查规划工作区注记图层属性表名为:KANGHQNZDZJ、KANGZQNZDZJ;KANGHQFZDZJ、KANGZQFZDZJ;KANGHQNYBZJ、KANGZQNYBZJ;KANGHQFYBZJ、KANGZQFYBZJ;KANGHQQYBZJ、KANGZQQYBZJ。

勘查规划区、勘查规划工作区及勘查规划工作区目标矿产表的属性结构分别对应《标准》中表33~35。

注记表的属性结构同《标准》表38。

7.3.2 图件输出要求
7.3.2.1 规划成果图件包括下列基本图件:
(1)成矿区划图
a)主要内容:
Ⅰ简化的地质图
Ⅱ矿产勘查工作程度
Ⅲ成矿区带划分及重要成矿远景区
b)构图主要图层和成果附表:
Ⅰ基础地质、勘查现状要素图层:《标准》表3中的DC、YT、DZJX、DUC、KCJD、CKQD以及CKYJQ等图层及其相应注记图层;
Ⅱ主要成果附表。

(2)基础地质调查规划图
a)主要内容:
Ⅰ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
Ⅱ基础地质调查规划
b)构图主要图层和成果附表
Ⅰ基础地质、勘查现状要素图层:按《标准》表3中的DC、YT、DZJX、DUC、
XZ******等图层及其相应注记图层;
Ⅱ规划要素图层:按《标准》表3中的GHQ*****等图层及其相应注记图层。

Ⅲ主要成果附表。

(3)矿产勘查规划图
a)主要内容:
Ⅰ重要成矿远景分区
Ⅱ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
Ⅲ能源矿产勘查规划(非必选)
Ⅳ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规划(非必选)
Ⅴ其他矿产勘查规划(非必选)
Ⅵ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规划
Ⅶ国家出资矿产勘查规划
Ⅷ鼓励、限制、禁止及允许矿产勘查规划
9
b)构图主要图层和成果附表
Ⅰ基础地质、勘查现状要素层:《标准》表3中的DC、YT、DZJX、DUC、CKQD以及KCJD等图层及其相应注记图层;
Ⅱ规划要素层:《标准》表3中的DCPJGHQ、JTKCGH、KANGHQJZ、KANGHQXZ、KANGZQXZ、KANGHQGL、KANGZQGL、KANGHQYX以及KANGZQYX等图层(或KANGHQNZD、KANGZQNZD、KANGHQFZD、KANGZQFZD、KANGHQNYB、KANGZQNYB、KANGHQFYB、KANGZQFYB、KANGHQQYB 、KANGZQQYB图层)及其相应注记图层。

Ⅲ主要成果附表
(4)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调查评价与监测规划图
a)主要内容:
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规划
Ⅱ地质环境调查(含矿山环境、地质遗迹调查)规划
Ⅲ地下水调查评价规划
Ⅳ地质环境监测规划
b)构图主要图层和成果附表
Ⅰ基础地质、勘查现状要素层:《标准》表3中的DC、YT、DZJX、DUC等图层;
Ⅱ规划要素层:《标准》表3中的DHGHDZ、DHGHXZ、DHGHMZ以及DHGHZJ等图层。

Ⅲ主要成果附表
注1:规划图件以1:50万地理底图为基本底图,比例尺可根据省(区、市)行政区面积扩大为1:25万。

注2:各省(区、市)根据实际需要,可增加图件、对上述规划图件增加内容或对图件予以归并或拆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专题勘查规划图。

注3:各成果图件中《技术要求》未规定的部分内容,本规范中对其构图图层或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以更完整、直观地反映现状和规划成果,但不作为必须添加的图层或内容。

7.3.2.2 图外要素及图式图例要求
(1)图外主要要素
图名、坐标系及高程系、成图比例尺、制图单位全称、说明(含调绘时间、制图时间)、辅助说明以及图例等。

(2)图式图例
图面各要素的颜色、图案、线型等表示的形式及范例,请参见附录E。

7.3.3 规划附表成果内容
按《标准》中表40规划附表内容表中的要求提供。

7.3.4 规划文本输出要求
规划文本、编制说明以及规划研究专题报告:要求电子文档的内容和排版与经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纸质资料一致。

7.3.5 建库承担单位建库报告要求
数据库建库报告包括自检报告、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10
7.3.5.1 自检报告内容要求
(1)自检内容:建库过程中形成的每个步骤。

(2)自检主要方法和程序:自检应100%检查,应将上述检查内容逐一检查。

(3)自检结果。

7.3.5.2 数据库建设工作报告内容要求
(1)项目概述
a) 建库省基本情况简介(含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经济和辖区划分等内容)。

b) 承担建库单位基本情况简介(含软、硬件环境,人员,单位性质等内容)。

c) 原始资料基本情况简介。

d) 建库投入(含建库起止日期、人员及工天、经费等)。

(2)建库工作的组织实施
a) 项目管理方式(组织模式等)。

b) 质量控制管理。

c) 经费支出管理。

(3)建库主要成果
a) 数据成果。

b) 图件与表格成果。

c) 文字成果(含电子文档)。

(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主要是协调管理方面的问题(不含技术问题)。

(5)数据库成果应用设想
7.3.5.3 数据库建设技术报告内容要求
(1)建库概述
a) 建库背景及技术准备。

b) 建库依据。

c) 主要技术路线。

d) 软、硬件环境。

(2)数据采集处理(含方法及质量控制)
a) 技术流程。

b) 资料预处理。

c) 数据采集与整理。

Ⅰ数据输入
Ⅱ坐标转换
Ⅲ数据检查整理
Ⅳ数据综合编辑处理
Ⅴ数据分层
Ⅵ属性录入
Ⅶ数据格式转换
Ⅷ数据入库
11
(3)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Ⅰ已解决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Ⅱ未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8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
8.1 数据质量控制基本要求
为保证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质量,需按三级检查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1)一级检查:作业组自查、互检。

要求 100 %的全面检查。

(2)二级检查:是在作业组自查、互检的基础上,由项目负责人或项目质检人员对作业组生产的数据进行100 %的全面检查。

(3)三级检查:是在二级检查的基础上,对作业组生产的数据进行的再一次检查。

三级检查由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部门或质检员负责,按抽样比例进行检查。

对每级检查发现的问题应进行全面修改,并经复检通过后方可提交下一级检查或验收。

8.2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方法
为了确保数据质量,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本规范建议可依据《国土资源数据库数据质量检查验收规范》的方式方法和方案规则对所建数据库质量进行检查控制以及评价,并可参照其中的“市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数据库整合成果检查验收示例”对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数据质量进行控制与评价。

8.3 检查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
根据《国土资源数据库数据质量检查验收规范》对检查项以及数据质量元素的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检查内容及相应的检查方式方法。

8.3.1 成果提交形式检查
(1)检查数据文件命名及目录存放检查:检查成果内容目录存放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成果数据完整性检查:图层完整性检查(包括图层子表):检查遗漏或冗余的图层;自定义图层;规划附表及元数据完整性检查,自定义附表;规划文本完整性检查。

(3)数据文件存储格式检查:检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8.3.2 空间数据质量检查
1、图层数据检查,包括:
(1)投影方式与坐标系统检查:图层空间位置的正确性,主要检查空间坐标的正确性;
(2)拓扑关系检查:图形数据拓扑关系的正确性,主要检查是否有多余的多边形碎片及多余的弧段,孤立的点、线要素是否合理,悬挂的线要素是否合理。

(3)几何精度检查:图层之间逻辑关系的一致性,主要检查各图层之间应当相互重叠的点、线、面是否能保持基本一致,作到不扭结、不交叉、不裂缝等;
(4)图层图元数据完整性检查:主要检查空间实体、符号、注记等的完整性。

(5)检查要素分层的正确性及各要素图层关系的正确性,包括图层与子图层的关联关系。

2、属性数据检查,包括检查:
(1)图层属性数据(包括子表数据数据)结构完整性检查:根据《标准》检查遗漏或冗余的字段;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