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依我这个二十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的经验,语文学科默默承担的东西很多。认知的形成,审美鉴赏与创造,完善的人格,健全的心性,甚至还有浪漫和诗意。王开岭以为,语文的使命,主要是帮孩子完成三个方面的奠基,而美学系统是其中之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中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等四个方面。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品位、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是实施美育的最佳载体,而语文老师就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最佳人选。
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美育元素,结合自己多年以来的实践,认为语文老师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美的启迪者,也是美的催化剂
09级开始,《龙文》就成了我高一开学第一课的固定开场。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洒下床前明月光/上下千年一梦长/古今如一龙凤凰/黑眼黑发真善良……
陶醉在回味无穷的优美旋律中,徜徉在组合巧妙的饱满形象里,触摸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脉搏,中华文明璀璨的画卷徐徐展开……
可能他们的理解开始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但当我引领着他们走近
开头初窥玄奥时,他们真正领会到文字的奥妙与美妙。简单的汉字笔画“横、竖、撇、勾、点”,也可以是书法绘画用笔时的动作,与“一”配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横长城长”,既是“一横就像平行的长城”,也是“长城的形状像一横那样”,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三重用法,使歌词妙趣横生,动感十足。“一点茉莉香”的“点”,是名词,是动词,又是量词,情趣盎然,品咂有味。
“文字能代表一个人,更能代表一个民族。”第一堂课,就让孩子们体会到文字的魅力,产生一种敬畏之感。也许就是从这堂启蒙课开始,学生的审美意识觉醒,从此以审美的视角学习语文,用审美的眼光来审视人生。周记的遣词造句让我惊艳:
“初见,是在晶莹的秋天。夏暑未消,秋寒未至。那日,我遇见了你,淡然的笑,如同四月春风,吹亮了我灰色的眼,点染了我暗红色的青春。
你的长发及腰,步伐款款,不急不躁。从容淡定的女子向来是我所倾慕的……”
“流年是平淡的,其中的意义,是我们赋予的。
我盯着书桌上的闹钟发楞,看着它的秒针沿着既定好的轨迹——格尺移动着,才发现,原来,齿轮将时光转出了声音,而我们,将年华过出了色彩。然后,做成记忆的默片,不曾忘记。”
二、是美的挖掘者,也是美的分享者
(一)课本是美育的素材库
不必说清新典雅的“荷塘月色”,意味隽永的“故都的秋”,如歌行板的
“听听那冷雨”;也不必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屈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对国家忠贞不渝的蔺相如,“我有一个梦想”的对非暴力斗争抗争的马丁·路德·金,单是字字珠玑的文言文、古诗词就是美的素材库。在琅琅书声中感受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在优游涵泳中揣摩语言的精当性意蕴美,在联想想象中激活语言的画面感形象美,在文本重构中创造语言的独特性情感美。
1、以诗、文解词
雁鸣悲怆,梧叶飘黄,溪云渐起。长亭豪饮无味,十里送、难消离伤。无语可诉衷肠,唯泪流千行。风萧萧,百里古道,山水重重夜微凉。犹念当年月无双,叹如今、人生却无常。何时可再相见?无人应云淡天长。斜倚横窗,渔舟唱晚人影茫茫。华灯幢幢尽流年,谁人可同赏?(《雨霖铃》)
2、用歌、画释词
3、以短剧再现场景
在打造《雨霖铃》《诉衷情》《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课本剧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创美能力。
(二)生活是美育的源头活水
“语文是天下最大的课堂”,不断地和时代联系,打通课内与课外的壁垒,把央视不断出现的精品《舌尖上的中国》《经典咏流传》《信中国》《朗读者》《开讲啦》等介绍给学生,引进课堂;把《人民日报》的精彩评论印刷推送,读给学生。源头活水,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学习《唐诗宋词》,引入《经典咏流传》,黄绮珊的《定风波》,孙杨的《亭亭山上松》……全新悉心的演绎,唇齿留香,滋养心灵;而李泓冰的评论文章《作百般新曲,唱千年词章》,让他们明白了“五千年文明屹立不倒继续瓜瓞绵绵”的文化基因。
《开讲啦》麦家的演讲《我想重新出发,坐船去伦敦》,“做人要始终保持内心的良知”“人生最美好的东西是心灵创造的”,看到的是一个有着澄澈透亮心灵的简单真诚的作家;而从《朗读者》读给儿子的“最美家书”中,“爱是翻越任何关隘的通行证”,“读书就是回家,书这一张纸比钞票更值钱”,作为父亲的他,交到叛逆儿子手中的是正确打开世界方式的钥匙。
《信·中国》节目,以“信”为载体,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朱军声情并茂讲述背后的故事,老艺术家、年轻偶像深情演绎共产党人的书信,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当他们沉浸在杨洋的黄继光的“不立功不下战场”不能自拔,当他们还在为黄渤读钱学森的“我必将效忠中国人民”不能自已,刘涛眼含热泪朗读的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遗书又让他们心生感慨(与高考选材重合)……
叶嘉莹创立了“兴发感动”的三层次论,从“官能的感知”到“情意的感动”,再到“更别具一种属于心灵上的触引感发的力量”。我不断地从教材中、从生活中挖掘美、分享美,不断地拓展着美的领域,让学生将聚焦在游戏上的目光收回,关注历史文化的节目。这种动态渐进的审美体验就不断地注入学生的心灵,唤醒其生命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