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进程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进程回顾与展望
摘要:人类社会在工业化进程中,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节能减排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对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行动的重视与日俱增。

从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的世界环境大会到2009年哥本哈根达成没有法律约束的碳减排协议,人类社会必将在碳减排问题上凝聚共识:历史现实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伦理道德原则等更多的共识,取得更多的成果,必将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国际社会;环境保护;节能减排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视与行动措施也日益增强。

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世界环境大会到2009年哥本哈根达成没有法律约束的碳减排协议,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人类社会必将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问题上凝聚共识,取得一些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积极成果,必将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国际社会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进程回顾
20世纪60年代末,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问题日益显现。

面对己经凸显的人口、粮食、资源、能源和环境等五大生态经济问题,人们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首先引发了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悲观派”观点和以美国的赫尔曼、卡恩、朱利安、西蒙等人为代表的“乐观派”观点关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前途的大讨论。

在此基础上,联合国于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上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落实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中,这是世界环境与发展运动的“实际行动阶段”。

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世界环境大会意义重大。

人们开始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世界实际无限的概念”,开始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但这次会议暴露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尖锐分岐(称为南北国家分岐)。

尽管经过大会筹委会和各国政府两年多的准备,但各国对人类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途径没能达成共识。

发达国家的担心主要是污染、人口过剩和自然保护;而发展中国家认为污染和自然资源恶化等环境问题是次要的,他们所面临的是更为迫切的贫困问题:饥茺、疾病、文盲和失业。

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改变了“无限世界”的观念,认识到他们共处一个地球的共同命运。

然而人们却不承认另一个现实,那就是:“并不是所有居民都占有同一个地球的相同地方,而少于1/5的人口处在地球的优越地理环境条件,并消费着80%的可获资源;而其余4/5的人口却处于地球相对较差甚至极差的地理环境条件中,其中1/3饥饿,3/4缺乏饮用水和住房。

而处于优越地理环境条件的人,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是其他人的25倍……”。

此次世界环境大会在发展中国家看来,那些发达国家放肆地度过了恣意采掘和污染的增长阶段,并凭此占据了奢侈的“头等舱”,然后要求大家做出节制的努力时,
难免显得虚伪,因此以巴西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这次会上公开怀疑会议有阻止发展中国家赶上工业化世界的阴谋。

因而1972年的“世界环境大会”留给人们的是这样的教训:世界上没有平等或是没有消除不平等的努力就不能互相信任,就不会有共同的行动,离开发展谈环境,既不现实也不公平。

1972年世界环境大会后,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沉寂,但世界并没有停滞不前,全球环境仍继续恶化,呈现一些新特征:问题的焦点正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由污染和可耗竭资源枯竭转向可再生资源的过渡消耗;从区域范围转向整个地球——这便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第二次环境革命的特征。

这些新趋势进一步深化了人们的认识。

“这些相关的变化将全球的经济和全球的生态以新的形式联结在一起,我们过去一直对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表示关注,现在我们对生态压力——土壤、水域、大气和森林的退化对经济前景产生的影响预以关注。

以前我们被迫面对各国的经济互相依赖性急剧增加的这个现实,现在我们被迫习惯于各国对生态环境日益增加的相互依赖性,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区域、地区、国家和全球己成为一张因果相联的网。


基于这一认识上的进步,1983年12月,联合国秘书长召见挪威首相格罗•哈勒姆•布伦特兰夫人,授命她成立一个独立的特别委员会(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负责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提出长期环境对策,特别是提出将对环境的关心变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国家之间的合作。


之后整整20年,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做了大量保护环境的工作。

但是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并没有停止,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在继续恶化,为此,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不利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与1972年的世界环境大会相比,这次大会是20年时间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威胁和解决它的紧迫性,也找到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和达成了一些共识,即改变了就环境污染谈环境污染的做法,普遍接受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就是在发展过程中要防治环境问题,同时也证明了主要责任直接地或间接来自工业发达国家。

当然也与发达国家的长期掠夺或廉价收买资源有关。

发达国家原则上接受了每年拿出占国民生产总值0.7%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治理环境的规定。

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会议上发挥的作用,充分说明他们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愈来愈重要的力量。

里约热内卢地球首脑会议在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下,成功地缓和了发达国家呼吁保护环境与发展中国家捍卫发展权的冲突并使南北双方环境与发展的要求相互协调,体现了平等原则,它是一个集生态的、经济的、政治的综合概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京都会议)于1997年12月1日在日本京都举行。

会议最后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这个公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限制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
达到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目的。

该公约的实施将限制矿物燃料(煤、石油等)的生产与消费,涉及能源、交通、农业等领域,对国民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与公约实施的有关问题己愈来愈引起各国的重视。

公约明确规定:“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份源自发达国家”。

当今世界气候变暖是由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因而他们应对气候变暖负主要责任,应带头减排。

自1992年里约会议签署公约以来,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行动缓慢,故在1995年4月公约缔约国第一次大会上,通过了“柏林授权”文件。

该文件要求通过一项议定书或是另外一种法律文书,以加强发达国家在2000年后,减少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并明确规定不能为发展中国家列入任何新义务。

该协定书在人类通过具体承诺减少对气候变化的人为影响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1997年召开的京都会议,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了温室气体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