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航空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百年航空发展历程
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飞行器不但是现代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也是现代战争中最重要的空中武器平台,还是人类探索宇宙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世界航空业起步阶段,中国曾是唯一与西方相提并论的亚洲国家。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开创了人类航空新纪元。
而在1911年,中国就拥有自制的飞机,比俄、德等国都早,仅在美、英、法三国之后。
1914年,北京南苑航空学校修理厂厂长潘世忠设计制造出了一架双翼飞机推进式双座军用飞机,从动力到机体全部自主研发,表明中国已经可以开始生产飞机了,此时世界上能独立设计并制造飞机的国家仍然屈指可数。
德国一年后才改造出了设计思想类似的军用飞机,日本两年后才建成了第一座“航空作坊而在1918年到1920年的2年间,中国就成立了5家飞机制造厂,马尾海军制造厂、广东飞机制造厂、杭州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制造厂,这些飞机制造厂在设立后均佳作不断。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中国航空工业起步并不算晚。
然而遗憾的是,中国的航空工业在二三十年里,基本上处在试制或小批量生产阶段,并未建成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体系,基础极为薄弱,航空材料、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基本依靠进口,所造的飞机质量也不够稳定,很难以大量国产飞机武装自己的空军。
尤其是早期,在军阀割据和混战的情况下,各自发展航空力量,缺少统一共识,更谈不上长期规划,中国军队装备了美国、苏联、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各类飞机,机型杂乱、性能落后、机种配备比例失调。
尽管抗战前夕各地区、各派系的航空队划归统一领导,但到抗战全面爆发时,中国航空工业“先发优势”早已丧失殆尽。
1909年9月21日,顶着异国他乡的巨大压力,在一片质疑和嘲笑声中,有一个人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飞上了向往的蓝天,成为中国版“莱特”,开启了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飞机的先河。
这个人就是中国航空先驱第一人冯如。
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我们没有忘记老一辈航空先驱的热血,肩负着更崇高的使命,砥砺前行。
从初教5到歼20,从进口民航客机到c919,不仅仅是航空技术的进步,更是几代人的心血凝聚成耀眼的曙光。
中国航空发展史,更像是中国航空人的奋斗史。
奋起在百废待兴的艰难起点,崛起在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追梦在强国强军的伟大时代,新中国航空工业秉承报国强军使命,为维护国家统一、建设强大国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走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全局,发出了建设航空强国的伟大号召。
航空工业全线深学深悟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在建设世界航空强国的道路上一路奔跑,一路高歌:
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歼20、运20、直20先后亮相,我军进入航空武器装备“20时代”;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黄埔江畔飞上蓝天,ARJ21、“新舟”等系列飞机不断开拓民航运输市场;涡轴76发动机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太行”等国产发动机配装新型战机,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乘胜前进、再攀高峰;……
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投身于航空事业的人们高举忠诚奉献、爱党报国的旗帜,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浪潮中奔腾向前。
逐梦蓝天时,不负好春光。
今天发展中国的航空工业,不论对于保障国家安全,还是促进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航空工业从来都是一个不进则退的圈子,技术出现突变的时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新兴力量如果把握时机,果断突破,可以越过经验不足的羁绊。
成熟力量如果不能看清潮流,果断超过自己,也会落后于时代。
如果掌握了符合时代需要的关键技术,传统技术的缺失是有可能通过对新兴“前沿技术”的有效运用来获得弥补的。
显然,这是一个时代的契机。
然而,无论时代赋予了我们怎样的契机,空前规模的实干都是中国航空科技从赶到超的物质基础一一这需要将发展航空工业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发展航空工业成为一个全民共识。
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表明,没有一个长期发展航空工业的发展规划,没有一个对发展航空工业的全民共识,航空工业是难以挂续稳定发展的。
航空工业是战略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太高精尖、太复杂、涉及面太大,
决策层次太高,发展航空工业需要大战略决心,需要高层组织协调和配套的发展政策,也需要全社会乃至全民族的理解和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