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规导则-低碳生态(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生态结构体系 区外斑块、廊道 区内生态廊道、节点
区外生态斑块 区外生态廊道 通过区内生态廊道

区外重要生态空间

科教区生态格局 28
3.3 生态建设
(2)绿地规模

条文内容 从有利于提高碳氧平衡、吸污降噪等生态效益出发,落 实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等相关专项规划要求,合理 确定绿地总量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等控制指标。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发改委发布《有序用电管理办法》 环保部发布《“十二五”环保科普工作实施方案》 民航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节能汽车推广补贴兑付工作的通知》 林业局下发《关于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发展改革委印发《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改委、能源办等发布《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 4

技术路线
碳固定 氧释放
碳排放 氧消耗
城市绿化规划 建设指标 国家生态园林城 (暂行)
绿地率≥30%
470 670 87
绿地率≥38%
590
人 口 呼 吸
达到碳氧平衡 (仅考虑呼吸)
达到碳氧平衡 (考虑生产生活)
化 石 能 源 燃 烧
地 面 绿 地
立 体 绿 化
25 m2/人
500 596
30-40 m2/人

生态建设 各级绿地规划、绿化配置

防护距离 各类设施防护要求
15
2 类似技术规范借鉴
2.2 借鉴点

规划导向性明确 把低碳生态相关内容融入规划



重点内容单独阐述(混合用地、生态环境)
主要内容
空间布局


生态建设
资源利用 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利用
绿色交通
环境保护
16
3 修订内容
3.1 总体原则
源占总能耗的比例、住区日照达标覆盖率、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等。
苏州建议: 增加生态系统规划图:标明生态廊道、通风廊道、生态斑块、生态节点及容易引起 热岛的地段、缓冲绿地等。增加包括硬质地面透水面积比例、每100平方米绿地乔 木量
8
1 背景
1.3 地方要求

资源利用
苏州建议: (1)建议增加资源利用的内容:包括土地的利用、能源的利用、水资源 的利用、废物的利用。 (2)在污水工程和雨水工程规划的基础上建议增加中水工程规划相关内 容,确定中水设施配建方式等相关指标,增加中水工程规划图:标出规划 中水厂、规划中水管道的位置、管径等。
结构。

合理提升土地使用效率,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空间。 促进土地使用功能的有效混合,提高城市活力。推进居住与就业相对 均衡布局,减少远距离通勤交通。注重城市商业、商务、居住等功能 与交通设施的衔接,形成功能复合化的公共活动中心区。

13
2 类似技术规范借鉴
2.1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

26

3.3 生态建设
(1)生态格局

条文内容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落实生态空间保护与控制要求,完 善生态空间格局,构建生态空间体系。


关键点
上位规划要求 调整的余地 构建的原则:斑块、廊道、节点 生态过程调查 区内生态格局构建
27
3.3 生态建设
(2)生态格局
区域协调完善生态格局
居住用地规划图
考虑学居流线的居住区布置

考虑产居流线的居住区布置
工作岗位约12万个 教职工0.4万 科研办公人员9.6万 产业工人2.0万
居住人口约20万人 居民14万 学生6万
21
3.2 布局原则
(1)职居平衡
基于偏离度指数的职居平衡分析

基本原理
从历史维度对各功能区的就业和居住规模的变化进 行追踪,以检验其就业和居住配置的总量均衡情况

关键点 组团划分:周边用地综合考虑 流线分析:产居流线、学居流线 计算:就业居住偏离度指数
19
3.2 布局原则
(1) 职居平衡


规划组团及功能布局
组团划分 慢行尺度引导功能布局

自行车尺度划分功能组团

步行尺度划分功能社区
20
3.2 布局原则
(1)职居平衡
通勤流线引导职居平衡

9
1 背景
1.3 地方要求

环境保护
苏州建议: (1)建议增加生态环境控制的内容:包括确定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 量、声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指标控制、生态绿量的确定、生态水系的构 建等。 (2)增加环境保护规划图:标出各类噪声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分 区,水环境质量分区,各级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等。
2008
2010 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0年度报告》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国务院
2010 2007
2007
2011 2011 2010 有关部委 2010 2010 2010 2007 2006
影响 要素 规划 要素 空间 落实
生态环境 问题
热岛 干岛 湿岛
太阳辐射 温度
绿化布局 水面分布
建筑高度
湿度 通风 建筑密度 道路走向
33
混浊岛
3.3 生态建设
(3)绿地布局


关键点
降低热岛引导绿地布置
嵌入式弹性绿地 贯通型弹性绿地 调节局部气温 引入清凉湖风
嵌入型绿地
建筑密集区
湖滨建筑群
贯通型绿地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满足人的工作、生活需求,塑造舒适便捷、生态宜 居、文脉传承的城市空间环境。

坚持集约节约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设施等各类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 利用效率。
12
2 类似技术规范借鉴
2.1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


土地使用
规划导向

应根据地区功能定位,合理配置各类用地,形成布局合理的城市空间
分区规划就业-居住偏离度指数分布
Yij/Yi Zij= Rij/Ri
其中,Zij为j社区第i年份的就业-居住偏离度指数, Yij为j社区第i年份就业人口数,Yi为规划区第i年 份的就业人口;Rij为j区第i年份的常住人口数, Ri为规划区第i年份的常住人口
优化后的就业-居住偏离度指数分布
22
3.2 布局原则
鼓励可兼容用地适度混合开发,构建级配合理、布局均衡 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开放空间体系,形成有利于慢行交通的 用地布局,减少机动交通出行。


关键点
公共服务设施和开放空间体系构建 混合原则 混合尺度:地块与地块之间,地块内部,建筑内部
24
3.2 布局原则
(3)功能复合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公共交通引导中心体系:各级公交枢纽引导城市级、组团 级和基层服务中心设置
(2)紧凑开发

条文内容
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用地开发,合理提高公交枢纽、站点和 走廊周边土地开发强度,形成较高的居住人口密度、就业岗 位密度和公共设施集聚度,促进提高公交出行比例。


关键点
何为紧凑:城市类型,地方发展水平 公共交通支撑条件:公交引导发展
23
3.2 布局原则
(3)功能复合

条文内容
来自百度文库
1 背景
1.1 发展新要求

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单 位 出台年份 名 称
关于印发《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的通知
2012
关于印发“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 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
20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的通知 关于印发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指南的通知„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
10
2 相关规范借鉴
2.1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 2.2 借鉴点
11
2 类似技术规范借鉴
2.1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


规划原则
坚持统筹发展原则。科学统筹城市发展的各项要素,推动经济、社会、
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生态环境,落实节能减排,建设可持续发展 的城市。

20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
2009
2008 2006
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修订)》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5
1 背景
1.2 规划应对
宏观层面

理念、“宏 观”指标
总体规划(战略、目标) 具体实施(建筑) 缺少中间环节 微观层面 建筑技术 应用
(3)绿地布局

关键点 注重集约性、公平性
公共绿地500米覆盖范围
公共绿地 社区级公共绿地 区级公共绿地 市级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设置标准(上海) 服务半径(m) 占地面积(h㎡) 500-1000 2000 5000 ≥0.3 ≥4 ≥10
32
3.3 生态建设
(3)绿地布局


关键点
通风廊道设置
25
3.2 布局原则
(3)功能复合


混合原则
定义:10%建筑面积 鼓励混合类型

功能互利、环境要求相似;公共活动中心区、历史风貌地区、客 运交通枢纽地区、重要滨水区;无污染工业区与居住等

限制混合类型 (1)严禁三类工业用地、危险品仓储用地、卫生防疫用地与其它 任何用地混合。 (2)严禁特殊用地与其它任何用地混合。 (3)严禁二类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混合。 混合引导(参见上海混合用地引导表)
热岛效应模拟
34
3.3 生态建设
(3)绿地布局
生态功能引导绿地布局
绿地可达性
通风廊道
河岸缓冲带
缓解热岛效应
35
3.3 生态建设
(4)绿化配置

条文内容
优先保护原生态环境,重视绿化品种及其养护的经济性, 明确本地物种比例、单位绿地面积乔木量、物种多样性 等控制要求,有效提高生态效益。
《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
——
低碳生态
叶兴平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1.08
主 要 内 容
1 背景
2 相关规范借鉴 3 修订内容
4 指标体系
1 背景
1.1 发展新要求 1.2 规划应对 1.3 地方建议
3
1 背景
1.1 发展新要求

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单位 出台年份 名 称
全国人大
6

中观层面


1 背景
1.3 地方要求

空间布局
无锡建议:
(1)评估现状建设集约度,研究紧凑、低碳的规划结构和功能布局,
划定生态走廊,确定合理组团规模;
(2)通过城市交通OD调查,评估城市就业岗位与居住区的协调关系, 调整用地结构;研究一定区域内职住平衡的用地比例关系和用地空间组
合关系,加强土地使用方式的混合;在空间布局方面增加的指标:主要
用途、建设总量、职住比例、土地混合使用要求与比例等; (3)在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方面增加的指标:各类公益性公共服 务设施覆盖率、公共设施复合使用水平、市政设施先进技术使用率、节 地水平、最小环境影响等。
7
1 背景
1.3 地方要求

生态建设
无锡建议: (1)优化景观环境及公共绿地布局,突出均好性、可达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研究各类绿地绿量、本地物种比例和物种多样性等控制要求。 (3)增加指标:本地物种比例、生物多样性指标、绿化用地植林率、屋顶绿化比 例、地表水质量、透水地面比例、中水回用率、节水器具普及率、供水管网漏损率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建筑节能材料使用率、单位面积的建筑年能耗、可再生能
600-800
757 碳氧平衡 30
3.3 生态建设
(3)绿地布局

条文内容
从有利于扩大公共绿地服务范围、优化水生态环境、合 理设置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综合分析,优化 绿地布局,注重均好性、可达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关键点
现有植被、水系保护
道路两侧水杉
水系两侧绿化
现状水系
31 31
3.3 生态建设
3.2 布局原则 3.3 生态建设
3.4 资源利用
3.5 建筑节能和新能源利用 3.6 环境保护
17
3.1 总体原则
增加低碳生态相关内容
独立成章 普适性要求 引导性要求
18
3.2 布局原则
(1) 职居平衡

条文内容
分析现状就业岗位与居住容量的关系,通过调整用地类别和 布局,优化职居平衡关系,缩短通勤交通出行距离,促进交 通减量。

土地使用
混合用地

定义:10%
鼓励混合类型 功能互利、环境要求相似;公共活动中心区、历史风貌地区、客运交 通枢纽地区、重要滨水区


限制混合类型

混合引导(混合用地引导表)
14
2 类似技术规范借鉴
2.1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


生态环境
规划导向

基本要求
多样性、社会性、连通性、再生水、雨水利用、城市安全、防护

关键点 量化分析:总量适宜 导向:生态效益 分析方法:碳氧平衡、吸污降噪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控制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地块绿地率
29
3.3 生态建设
(2)绿地规模
碳氧平衡确定绿地总量

满足绿地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考虑碳氧平衡
绿地指标 需要绿地量 (公顷) 原规划 (公顷) 本规划(公顷) 地面 绿地 立体 绿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