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

沉淀池
沉淀池

沉淀池

1.沉淀原理

沉淀池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沉淀池的出口设在池长的另一废水沉淀池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池的长宽比一般不小于4,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米。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2.工艺设计

2.1沉淀池分类

沉淀池按处理的对象和作用分为初沉池和二沉池。

初次沉淀池:较经济的去除悬浮有机物,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

二次沉淀池:用来分离生物处理工艺中产生的生物膜、活性污泥等,使处理后的水得以澄清。

污泥浓缩池:将来自初沉池及二沉池的污泥进一步浓缩,以减小体积,降低后续构筑物的尺寸及处理费用等。

2.2 设计参数

2.2.1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1)每格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宜小于4,长度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宜小于8,

池长不宜大于60m;

(2)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的行进速度为0.3~1.2m/min;

(3)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

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4)池底纵坡不宜小于0.01。

2.2.2 竖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1)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宜大于3;

(2)中心管内流速不宜大于30mm/s;

(3)中心管下口应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宜小于0.3m。

2.2.3 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1)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2)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3)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4)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4 斜管(板)沉淀池设计参数:

(1)当需要挖掘原有沉淀池潜力或建造沉淀池面积受限制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斜管(板)沉淀池。

(2)升流式异向流斜管(板)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一般可按普通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的2倍计;但对于二次沉淀池,尚应以固体负荷核算。

(3)斜管孔径(或斜板净距)宜为80~100mm;

(4)斜管(板)斜长宜为1.0~1.2m;

(5)斜管(板)水平倾角宜为60°;

(6)斜管(板)区上部水深宜为0.7~1.0m;

(7)斜管(板)区底部缓冲层高度宜为1.0m。

(8)斜管(板)沉淀池应设冲洗设施。

高密度沉淀池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高密度沉淀池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石英砂,纤维球高密度沉淀池属于水处理领域中最先进的技术一族。高密度沉淀池是沉淀技术进化和发展的最新阶段,在水处理技术中,属于三代沉淀池中最新的一代。二十世纪二三是年代采用的是第一代沉淀技术——“静态车垫”;五十年代开发了称为“污泥接触层”的第二代沉淀池并投入使用;八十年代被称为“污泥循环型”的第三代沉底池登上了历史舞台,以密度沉淀池为代表。 石英砂,纤维球高密度沉淀池的原理 用沉淀筒实验说明,在充满悬浮物的量筒内进行沉淀观察,上端为自由沉淀,特点是悬浮物浓度低,颗粒小,沉降速度慢;下端主要是集团沉淀,特点是悬浮物凝聚,颗粒大,沉降速度快。所以要提高沉降速度,要求将悬浮物凝聚成大颗粒。 石英砂,纤维球优点: 高密度沉淀池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洲引入国内。其特点是集良好的机械混合、絮凝、澄清和高效混合于一体,分离效率高、陪你水量低、占地面积小,出水浊度低。 石英砂,纤维球特点: 最佳的絮凝性能,矾花密集、结实。在装置中回流一部分沉淀污泥至絮凝段,利用回流污泥与金水混合,使金水中的脱稳微粒与活性泥渣充分接触,再加上高分子助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有利于使水中的脱稳微粒形成大颗粒絮凝,提高絮凝沉淀效果。 石英砂,纤维球回流污泥中的混凝剂、助凝剂在絮凝池中得到充分利用,节约混凝剂及助凝剂的投加量。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可达到泥水快速分离的目的,水力停留时间明显减少,使沉淀池的占地面积明显减少,节约工程费,经初步工程方案比较,相对于平流沉淀池,高效沉淀池可降低工程造价约20%。斜板分离,水力配水设计周密,原水在整个溶气内被均匀分配。提高的上升流速,上升速度在15~35m/h之间。外部污泥循环,污泥从浓缩区到反应池。集中污泥浓缩。高密度沉淀池排泥浓度较高高你读沉底池具有以下优点:优质的出水;除去剩余的矾花;适用于多类型的原水;由于循环使污泥和水之间的接触时间较长,从而使耗药量低于其他的沉淀装置,在特点条件下达30%;节约用地,高密度沉淀池的沉淀速度较高,它是世界上结构最紧凑的沉淀池,结构紧凑减少了土建造价,并且解药安装用地无以下负作用:原水水质变化,药处理率调节不好,关机后再启动流量变化;由于污泥循环,反应

20000吨d规模网格絮凝反应沉淀池说明

目录 1 概述 (1) 1.1 方案内容 (1) 1.2 工程概况 (1) 2 工艺选择的原则 (1) 2.1 原始资料 (1) 2.2 经济条件 (1) 2.3 布置合理性 (1) 3 工艺比较 (1) 3.1 混合 (1) 3.2 絮凝 (2) 3.3 沉淀 (3) 4 “微水澄清给水处理工艺技术”简介 (3) 5 工艺流程 (4) 6 工艺内容 (5) 6.1 混合絮凝沉淀池 (5) 6.2污泥处理系统 (6) 6.3 加药、杀藻系统 (6) 6.4 控制系统 (7) 7 “微水澄清给水处理工艺技术”的优点 (7)

1 概述 1.1 方案内容 水处理工程中的混合、絮凝、沉淀、加药、杀藻、污泥处理工艺。 1.2 工程概况 工程规模:总处理水量20000m3/d。 原水水质报告 设计出水水质:原水经混合絮凝沉淀工艺处理后出水浊度≤3NTU。 2 工艺选择的原则 针对原水水质的特点,以最低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达到要求的出水水质。在进行给水处理工艺选择时,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2.1 原始资料 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前,充分掌握和认真研究各项原始资料,按照工程的使用要求,全面分析各种因素,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分析,设计时遵守现行的设计规范,保证必要的安全系数。 2.2 经济条件 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必须符合经济要求。考虑到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以及当地的具体情况,以最少的经济投资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果,同时保障最大限度的满足生产和使用的需要,在日常运行费用较低的情况下,提供符合长期生产所要求的水量和水质。 2.3 布置合理性 在保证水处理工程的系统工艺设计中各个处理构筑物以及附属物的合理化布局,减少占地面积,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技术要求做出合理安排,并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所有设施的功能,以及厂区整体的美观和绿化。 3 工艺比较 3.1 混合 混合是原水与混凝剂进行充分混合的工艺过程,是进行絮凝和沉淀的重要前提,混合是混凝剂的水解产物迅速混合到水体的每一个细部,并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的过程。 混合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合、机械混合和直列式混合器混合。

斜管沉淀池

1、斜管沉淀器特点及优点 集沉淀、浓缩、排泥三道工序于一体 ●斜板沉淀池的最大特点是集沉淀、浓缩、排泥三道工序为一体。污泥浓缩一 次成功,取消了浓缩池、占地面积小。简化了工艺流程,减少了设备。 ●设备投资省,见效快,污泥回收方便,轧钢废水可在半年之内回收所有投资 设备费用。 ●污水进入斜板沉淀器通过穿孔板,水的流态(雷诺数)从105降至500以内, 几乎达到了层流之标准。 ●单位表面积水力负荷大,沉淀效率高。 ●由于在沉淀池中加入大量斜板,增加了单位表面积,斜板之间雷诺数小,逆 向流干扰小,属层流状态,有利于悬浮沉降。单位表面积水力负荷大,可达4-5m3/m2·h,而平流式和福流式沉淀池水力负荷仅为0.6 m3/m2·h。故斜板沉淀池沉淀效率高。 ●出水悬浮物稳定,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范围广。进水悬浮物含量 3000-6000mg/l,允许短时可达10000 mg/l,出水悬浮物仍然保持在100 mg/l以下。 ●由于斜板沉淀池可进行单元组合,可以组合方式进行设计。 ●沉淀池为单元组合,池与池之间干扰小,对设备维护、检修带来方便,并可 做到不影响生产。 ●斜板沉淀器运行可靠,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可实现无污染工程之标准。 ●排泥浓度可人为控制,可利用该池水面静压自动排泥。 ●由于斜管沉淀池是高架式结构,斜管沉淀池污泥排放利用该池水面产生的静 压并通过螺旋输送机的机械挤压作用,污泥浓度可达到20-40%。 ●排泥采用间歇方式,正常情况下,每池12h排泥一次,污泥浓度一般为 20%-40%,可人工控制。对排泥量进行控制,以保持池内有足够污泥储存容积。 ●斜板沉淀池采用塑料篷布组合件,该组合件防酸、防碱、耐油、耐高温。 ●斜板沉淀池施工周期短,配置设施简单,调试合格后,几乎无维修、维护, 动用人力少,可实现全自动控制。并且斜板沉淀器的地平面上制造,出水能自流至玻璃钢冷却塔或用水点,不需要设备二次提升装置。 2、技术说明 斜板沉淀器 组合式高效斜板沉淀器依据分散颗粒浅层沉淀理论,在平流式沉淀池的基础

(完整版)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类型

1. 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各 适用在哪些场合? ? 自由沉淀:离散颗粒、在沉淀过程中沉速不变( 沉砂池、初沉池前期) ? 絮凝沉淀:絮凝性颗粒,在沉淀过程中沉速增加(初沉池后期、二沉池前 期、给水混凝沉淀) ? 拥挤沉淀:颗粒浓度大,相互间发生干扰,分层(高浊水、二沉池、污泥 浓缩池) ? 压缩沉淀:颗粒间相互挤压,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下挤出, 污泥得到浓缩。 2. 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 区别? ? 沉砂池的作用是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比重较大的颗粒,以免这些杂质 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 平流式沉砂池是最常用的一种型式,它的截留效果好,工作稳定,构造亦较 简单。池的上部,实际是一个加宽了的明渠,两端设有闸门以控制水流。曝气沉砂池是一个长型渠道,沿渠道壁一侧的整个长度上,距池底约60~90Cm 处设置曝气装置,整个池内水流产生螺旋状前进的流动形式。由于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沉于池底的砂粒较为纯净。有机物含量只有5%左右的砂粒,长期搁置也不至于腐化。 3. 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上浮)的 基本规律,影响沉淀或上浮的因素有哪些? ? 斯托克斯定律218gd u l p μ ρρ-= ? 当ρs 大于ρL 时,颗粒下沉;相等时,颗粒呈悬浮状态,这种颗粒不能用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用沉淀池的类型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表3—3。

高效沉淀池

高效沉淀池工艺 工艺概述: 高效沉淀池工艺是依托污泥混凝、循环、斜管分离及浓缩 等多种理论,通过合理的水力和结构设计,开发出的集泥 水分离与污泥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沉淀工艺。该工艺 特殊的反应区和澄清区设计,尤其适用于中水回用和各类 废水高标准排放领域。 工艺原理: 高效沉淀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澄清 区包括入口预沉区、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 在混合反应区内,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 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 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整 个反应区(混合和推流反应区)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 的矾花,这种高密度的矾花使得污泥在沉淀区的沉降速 度较快,而不影响出水水质。 高效沉淀池工艺结构图在澄清区,矾花慢速地从预沉区进入到沉淀区 使大部分矾花在预沉区沉淀,剩余矾花进入斜管沉 淀区完成剩余矾花沉淀过程。矾花在沉淀区下部累 积成污泥并浓缩,浓缩区分为两层,一层位于排泥 斗上部,经泵提升至反应池进水端以循环利用;一 层位于排泥斗下部,由泵排出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 优点: ●絮凝体循环使用提高了絮凝剂的使用效果,节约10%至30%的药剂; ●斜管的布置提升了沉淀效果,具有较高的沉淀速度,可达20 m/h-40m/h; ●排放的污泥浓度高:可达30-550克/升。一体化污泥浓缩避免了后续的浓缩工艺,产生 的污泥可以直接进行脱水处理。

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低,尤其适用于改扩建工程;▲应用领域: ◎饮用水:地表水的澄清和(或)软化; ◎工业自来水:工业自来水的制备; ◎城镇污水:初级沉淀和(或)深度除磷; ◎雨水处理:雨水收集处理后回用; ▲配套设备 1、反应区设备 高效沉淀池反应区设备由导流筒及提升式混合搅拌机组成。 结构说明: 导流筒由圆筒体、锥体及稳流栅组成。稳流栅的作用是消除上升流体的旋涡。 提升式混合搅拌机主要由减速机、立轴、搅拌桨叶(轴流式)及电控箱组成。减速机采用搅拌专用减速机,能同时承受弯矩和扭矩作用;立轴采用管轴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搅拌桨叶采用轴流提升设计,具有低扬程,大流量的特性;电控箱内设变频装置,可通过调节搅拌机的转速,实现最佳的搅拌、混合效果。 主要特点: ①特殊的轴流叶轮设计,提供大循环流量。 ②变频调速,适应性强。 ③搅拌专用减速机结构简单。 ④叶轮与导流筒间隙的合理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原水、絮凝剂和回流污泥的混合。 ⑤稳流栅内外双层的特殊设计,完全达到消除漩涡的目的。 2、澄清区设备 高效沉淀池澄清区设备主要由中心传动浓缩刮泥机、出水槽、斜管及支撑板组成。

废水处理工技术等级标准.

废水处理工技术等级标准 一、职业定义: 操作水处理专用设备,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使之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二、适用范围: 废水净化、处理。 三、技术等级线: 初、中、高三级。 初级废水处理工 一、知识要求: 1.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各构筑物的名称、作用及相互关系。 2.废水来源及水质、水量变化规律、排水水质标准。 3.系统主要设备的名称、功率、流量、扬程、转数及常用电器、机械基本知 识。 4.主要管路的用途,各种闸门的启闭要求及对工艺的影响。 5.废水处理系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二、技能要求: 1.各种与工艺有关的设备、管路闸门的操作方法及控制步骤。 2.观察、测定系列化处理构筑物中的运行情况。 3.回流污泥量的合理控制及剩余污泥的适时适量排放。 4.识别活性污泥的质量,根据污泥浓度调整剩余污泥。 5.掌握沉砂池、沉淀池排渣、排泥规律并适时排放。 6.掌握污泥消化池的一般运转规律、温度、搅拌及污泥的适时投配排放量。 7.一般测试仪器的使用及污水测定常规项目的操作。 8.曝气池的基本操作方法。 中级废水处理工 一、知识要求: 1.看懂废水处理厂的构筑物图纸。 2.一般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原理。 3.影响活性污泥生长的因素与及时处理效果的关系。 4.废水处理的几种方法和特点以及运行参数、排放标准、消毒的基本知识。 5.常用废水处理的机电设备性能及使用方法。

6.废水处理中一般数据的计算方法。 7.废水化验一般知识和微生物预检的一般知识及操作方法。 二、技能要求: 1.废水一级、二级处理中构筑物运行操作及工艺的调整。 2.解决污泥上浮及活性污泥不正常现象。 3.整个工艺流程中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 4.消毒及操作方法。 5.常规仪器仪表使用及维修、保养。 6.判断、处理电器设备、机械设备、工艺运行等的不正常现象,并提出防止 事故发生的措施及排除故障。 7.解决废水系统运行中的有关疑难问题。 8.本岗位各项资料统计及数字计算。 高级废水处理工 一、知识要求: 1.废水处理的一般理论知识及水力学的基本知识。 2.看懂机电设备的原理图。 3.废水处理综合利用的一般方法。 4.有关微机管理常识及目前国内外管理水平。 二、技能要求: 1.总结运行资料,选择系统运行最佳条件,解决运行中疑难问题。 2.掌握中级钳工和电工的操作技术。 3.参加新设备、新工艺的安装、调试工作。 4.为废水处理技术改造、改建、扩建提供可行意见及部分资料参数并参加设 计图纸的会审。 5.对初、中级工进行废水处理知识和技术的传授。

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平流式沉 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 /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0.2m3/s,设计人数N=10万人,沉淀时间t=1.5h。采用链带式机刮泥,求平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1.池子的总表面积 设表面负荷q'=2m3/m2.h A=Q*3600/q=360m2 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q't=2*1.5= 3.0m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t*3600=1080m3 4.池长设水平流速u=3.7mm/s L=3.7*1.5*3600/1000=20m 5.池子总宽度B=A/L=360/20=18m 6.池子个数,设每格池宽b=4.5m,n=B/b=18/4.5=4个 7.校核长宽比,长深比长宽比:L/B=20/4.5=4.4>4 (符合要求) 长深比:L/h2=20/2.4=8.3 (符合要求) 8.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

沉淀池分类概述

沉淀池分类概述

斜管沉淀池 为使入流污水均匀与稳定的进入沉淀池,进水区应有整流措施。入流处的挡板,一般高出池水水面0.1—0.15m,挡板的浸没深度应 不少于0.25m,一般用0.5~1.0m,挡板距进水口0.5~1.0m。 平流式沉淀池的出流装置。 出水堰不仅可控制沉淀池内的水面高度,而且对沉淀池内水流的均匀分布有直接影响。沉淀池应沿整个出流堰的单位长度溢流量相等,对于初沉池一般为250m3/m·d,二沉池为130~250m3/m·d。锯齿形三角堰应用最普遍,水面宜位于齿高的1/2处。为适应水流的变化或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在堰口处需要设置能使堰板上下移动的调节装置,使出口堰口尽可能水平。 堰前应设置挡板,以阻拦漂浮物,或设置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挡板应当高出水面0.1~0.15m,浸没在水面下0.3~0.4m,距出水口处0.25~0.5m。

多斗式沉淀池,可以不设置机械刮泥设备。每个贮泥斗单独设置排泥管,各自独立排泥,互不干扰,保证沉泥的浓度。在池的宽度方向污泥斗一般不多于两排。 2.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沉淀池功能设计的内容包括沉淀池的只数、沉淀区的尺寸和污泥区尺寸等。 2、竖流式 池体平面为圆形或方形。废水由设在沉淀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进水的出口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然后沿池的整个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澄清水从池上端周围的溢流堰中排出。溢流堰前也可设浮渣槽和挡板,保证出水水质。这种池占地面积小,但深度大,池底为锥形,施工较困难。 3、辐流式 池体平面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直径较大而深度较小,直径为20~100米,池中心水深不大于4米,周边水深不小于1.5米。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慢流动。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入出水渠。4、新型

平流式沉淀池

第一章总论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任务是对某城市50000m3/d污水处理厂三级处理工艺及部分构筑物进行设计。本设计所处理的原水,属于市政污水经过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中水),水的浊度、CODcr、SS等,均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但是作为景观用水和部分工业补充用水,其浊度和卫生指标偏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以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出水作为原水,采用混凝—沉淀工艺进一步处理,达到景观和部分工业用水的要求。 第一节设计任务和内容 一、设计任务 1、本次课程设计为初步工艺设计及部分构筑物设计计算,设计要求如下: (1)工艺设计:给出污水混凝—沉淀处理工艺流程图,并说明理由;给出设计高程图,要求为一次提升,自然流动。 (2)给出所要求单个构筑物结构设计,并设计计算,给出设计图。包括平面图、A- A、B- B、高程图以及工艺流程图。 2、处理工艺流程 来自于二级生物处理的污水,经格栅截留大颗粒有机物和漂浮物后,通过剂量槽后,经过泵提升后进入三级污水处理厂,经三级污水处理后符合要求的出水进入城市工业用水管道。 第二节基本资料 一、污水处理水量与水质 进入水处理厂的城市中水的水量与水质为: 设计流量:日处理废水50000m3 中水水质:PH值~7.0

水温4.5~25℃ ≤ 50 mg/L COD Cr ≤ 20 mg/L BOD 5 SS ≤ 250 mg/L TN ≤ 5 mg/L TP ≤ 0.05 mg/L 二、处理要求 中水经深度处理后应符合以下要求: PH值~7.0 ≤20 mg/L COD cr BOD ≤15 mg/L 5 SS ≤ 10 mg/L TN ≤ 5 mg/L TP ≤ 0.05 mg/L 三、气象及水文资料: 风向: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风速:平均风速 < 2m/s, 最大风速 20m/s。 气温:年平均温度为6℃ 最冷月平均为-13.5 ℃ (1月) 最热月平均为22 ℃(7月) 水文:年平均降水量:417.5mm 年平均蒸发量:1824.2mm 地下水初见水位: 6~8m 地形地貌:厂区地势由西向东呈下降趋势。

平流式沉淀池工作原理

平流式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平流式沉淀池应用很广,特别是在采用地面水源的电厂中常被采用。 一、平流池的结构 平流式蜂窝斜管填料沉淀池为矩形水池,基本组成如图3-5所示。上部为沉淀区,下部为污泥区,池前部有进水区,池后部有出水区。添加混凝剂后的原水流入沉淀池,沿进水区整个截面均匀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沉积的污泥连续或定期排出池外。 1.进水区 通过混凝处理后的水先进入沉淀池的进水区,进水区内设有配水渠和穿孔墙,如图3-6所示。配水渠墙上配水孔的作用是使进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子的宽度上,穿孔墙的作用是让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子的断面上。为了保证穿孔墙的均匀布水作用,穿孔墙的开孔率应为断面面积的6%-8%,孔径为125mm左右。配水孔沿水流方向做成喇叭状,孔口流速在0.2-0.3m/s以内,最上一排孔淹没在水面下12-15cm处,最下一排孔距污泥区以上0.3-0.5m处,以免将已沉降的污泥再冲起来。 2.沉淀区 沉淀区是沉淀池的核心,作用是完成固体颗粒与水的分离。在沉淀区固体颗粒以水平流速-v和沉降速度u的合成速度,一边向前行进一边向下沉降。 3.出水区 出水区的作用是均匀收集经斜管填料沉淀区沉降后的出水,使其进入出水渠后流出池外。为保证在整个沉淀池宽度上均匀集水和不让水流将已沉到池底的悬浮固体带出池外,必须合理设计出水渠的进水结构。图3-7给出三种结构。图3-7(a)为溢流堰式,这种形式结构简单,但堰顶必须水平才能保证出水均匀。图3-7(b)为锯齿三角堰式,为保证整个堰口的流量相等,锯齿堰应该用薄壁材料制作,堰顶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图3-7(c)为淹没孔口式,在出水渠内墙上均匀布孔,保证每个小孔流量

煤泥处理分级

选煤厂传统煤泥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文献类型:pdf 和txt 出版时间:1997 作者:洪瑞燮关键词:煤泥水处理系统选煤厂选煤 期刊名称:选煤技术.1997(4).-21-23 全文长度:3924个字 文献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e28132625.html, 第六图书馆机构:煤科总院唐山分院 查看次数:110 分类号:TD942.62 全文:选煤厂传统煤泥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第六图书馆对选煤厂传统的煤泥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严格筛分方法取代一段浓缩,澄清设备, 以实现物料有效分层与产品完善分离的统一;同时提出了应采用的煤泥水处理原则流程的建议。对选煤厂传统的煤泥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严格筛分方法取代一段浓缩,澄清设备,以实现物料有效分层与产品完善分离的统一;同时提出了应采用的 煤泥水处理原则流程的建议。煤泥水处理系统选煤厂选煤选煤技术洪瑞燮煤科总院唐山分院1997第六图书馆幕4期一选煤技术;mtltttm: ̄lll"td(存在的问题及其’决途径解苎煤院唐山盏科总分院0O)6]32擅娶对选蝶厂传境的蜞泥水处理糸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出了用严格舜分方法取代一敷戒提螬澄清设鼻,实现物料有效分层-以5产品完善分离的统一I同时提出了应采用的蝶泥水处理原刖流2关些:查问决键垩兰J解枉调苎兰题进些笪1莉1●程的建议·7选晖/只受介质阻力的影响,自由沉降速度可用其斯托克斯公式来表达。即y:。。一.譬我国现有选煤厂的煤泥水处理系统,都18…:… … … .1()…是依据不同粒径的煤泥颗粒在介质中沉降速度的差异,用两段沉降、采浓缩的方j分级击来回收煤泥的。即第一段用角锥沉淀池或斗子捞坑将大于05m级粗粒煤泥沉降、缩,.ra浓然后用筛子回收{溢流再^耙式浓缩机进其行二次沉降、浓缩后送去浮选;耙式浓缩机的溢流则作为循环用水。这已成为长期沿用传式中y。——自由沉降速度——煤泥颗粒直径}煤泥颗粒密度;重力加速度}一△——介质密度{一——介质牯度。统的选煤厂煤泥水处理方法。然而,煤厂的煤泥是一个由不同粒度、选不同密度、同形状、同成份及不同表面性不不在有限的介质内,煤泥粒群进行沉降时,其中每个单体煤泥颗粒的沉辟运动刑属于干扰沉降。的运动不仅受介质阻力的影响.它而且受其他颗粒的存在及运动的影响。干扰沉质的单体煤泥颗粒构成的复杂的粒群。煤泥降速度的表达式为:单体颗粒牲介质中的沉降速度不仅与其粒径V1(一)………………()2有关,而且与其密度有着不容忽视的的关系。式中y——干扰沉降速度}因此.以煤泥颗粒的沉降速度不同是不能作y——自由沉降速度}。为其按粒度进行严格分级的依据的。目前煤悬浮掖中煤泥容积浓度一泥水处理系统中普遍出现的低灰粗粒煤泥受=——高灰细粒煤泥污染、浮选尾煤跑粗粒低灰煤泥等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确定煤泥水处其——指数。由式()()1、2可知:论在自由沉降或干煤泥颗粒的沉降速度均与颗粒的理系统时的理论依据不足。我们应该从根本扰沉降时,直径d的平方成正比,也与颗粒和介质之间上予以解决。的密度差成正比。2传统攥磊求处理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在自由沉胯的条件下,设密度分别为、当单体球形煤泥颗粒在近于无限的介

三种沉砂池的优缺点 设计与选择

砂池的设计与选用沉砂池有平流式、竖流式、曝气式和旋流式四种形式。1.平流式:平面为长方形,采用机械刮砂。因构造简单,除砂效果较好,加之除砂设备国产化率高, 已成为我国建成城市污水厂沉砂池的主要池型;2.竖流式:平面为圆形或方形, 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水流方向与沉砂方向相反。由于除砂效果差,运行管理不便,因而在国内外城市污水厂极少采用;3.曝气式:曝气沉砂池与平流式沉砂池一样也是平面呈长方形,只是在平流沉砂池的侧墙上设置一排空气扩散器,使污水产生横向流动,形成螺旋形的旋转状态。曝气沉砂池可以克服"平流沉砂池中沉砂夹杂15%有机物,使沉砂后续处理难度增加"的缺点。除砂效率高, 有机物与砂分离效果好。大有取平流式沉砂池之势;4.旋流式:也称涡流沉砂池,一般设计为圆形,池中心设有1 台可调速的旋转浆板,进水渠道在圆池的切向位置,出水渠道对应圆池中心,中心旋转浆板下设有砂斗。它可以通过合理地调节旋转浆板的转速,可以有效地去除其它形式沉砂池难于去除的细砂(0.1mm 以下的砂粒)。其具有占地小、除砂效率高等特点,并且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这种池型及其除砂设备均为国外专利,其关键设备为国外产品,因此,涡流式沉砂池在国内的普及为时尚早。沉砂池的形式,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旋流式三种; 按池型可分为平流式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和旋流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是常用的池型,污水在池内沿水平方向流动,具有构造简单,截流无机颗粒效果较好的优点;竖流式沉砂池是污

水自上而下由中心管进入池内,无机物颗粒重力沉于池底,处理效果一般较差。曝气沉砂池是在池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沿池旋转前进,从而产生与主流垂直的横向恒速环流。其优点是,通过调节曝气量,可以控制污水的旋流速度,使除砂效率较稳定,受流量变化影响小,同时还对污水起到预曝气作用。但按生物除磷脱氮设计的污水处理工艺,为了保证处理效果,一般不推荐采用曝气沉砂池。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旋流沉砂池是利用机械力控制流态和流速,加速砂粒的沉淀, 有机物则被留在污水中,沉砂效果好,占地省。目前设计较多采用旋流沉砂池。沉砂池的形式,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旋流式三种; 按池型可分为平流式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和旋流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是常用的池型,污水在池内沿水平方向流动,具有构造简单, 截流无机颗粒效果较好的优点; 竖流式沉砂池是污水自上而下由中心管进入池内,无机物颗粒重力沉于池底, 处理效果一般较差。曝气沉砂池是在池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沿池旋转前进,从而产生与主流垂直的横向恒速环流。其优点是,通过调节曝气量,可以控制污水的旋流速度, 使除砂效率较稳定,受流量变化影响小,同时还对污水起到预曝气作用。但按生物除磷脱氮设计的污水处理工艺,为了保证处理效果,一般不推荐采用曝气沉砂池。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旋流沉砂池是利用机械力控制流态和流速,加速砂粒的沉淀,有机物则被留在污水中,沉砂效果好,占地省。目前设计较多采用旋流沉砂池。

污水处理中沉淀工艺的原理及特点

污水处理中沉淀工艺的原理及特点 针对沉淀是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主要单元,对沉淀工艺的进展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介绍 了平流式沉淀池、蜂窝斜管填料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拦截式沉淀池的特点和优点,旨在 提高沉淀池的沉降效率。 目前,国内外的给水处理工艺大多采用沉淀(澄清)过滤和消毒形式,其中沉淀部分对 原水中悬浮物的去除显得尤为重要。沉淀池作为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主要设施之一,在水行业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纵观沉淀构筑物的发展可以发现,在20世纪6O年代以前主要采用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沉淀池,60年代起各种澄清池盛行一时,70年代后,主要是斜管、斜板及复合型沉淀池。沉淀构筑物形式的改进提高了沉淀分离的效率。沉淀池的设计和开发都是 围绕怎样增加沉淀面积和改变水流流态这两方面进行的。沉淀池的设计总是以提高沉淀池的 沉降效率为目的。提高沉降效率有两种方法:1)缩短颗粒的沉淀距离、增大沉淀池面积,斜管沉淀属这一类;2)增大矾花颗粒的下沉速度,通过采用高效絮凝剂和优化絮凝工艺来实现。 1、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是目前我国大中型给水厂使用最广泛的池型,具有结构简单、管理方便、 耐冲击负荷强等优点。平流式沉淀池为矩形,上部为沉淀区,下部为污泥区,池前部有进水区,池后部有出水区。经混凝的原水流入沉淀池后,沿进水区整个截面均匀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沉积的污泥定期排出池外。 2、蜂窝斜板(管)沉淀池 蜂窝斜板(管)沉淀是把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一般为60。)的众多蜂窝斜板(管)组 件置于沉淀池中。水流可从下向上或从上向下流动,颗粒则沉于底部,而后自动滑下。从改 善沉淀池水力条件来分析,由于沉淀池水力半径大大减小,从而使雷诺数R大为降低,弗劳 德数大为提高,满足了水流稳定性和层流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沉淀效率,许多改良型的 蜂窝斜板(管)沉淀池应运而生。 蜂窝斜管填料特点: 1. 湿周大,水力半径小。 2. 层流状态好,颗粒沉降不受絮流干扰。 3. 当斜管填料管长为1米时,有效负荷按3-5吨/米2·时设计。V0控制在2.5-3.0毫米/秒范围内,出水水质最佳。 4. 在取水口处采用斜管填料,管长2.0~3.0米时,可在50-100公斤/米3泥砂含量的高浊 度中安全运行处理。 5. 采用斜管填料沉淀池,其处理能力是平流式沉淀池的3-5倍,加速澄清池和脉冲澄清池的 2-3倍。 6.采用优质无毒,孔径表面积大,不易老化,耐久性强,表面光滑,耐酸耐碱,轻质耐压,使用寿 命长,组装方便,安装牢固。

(完整版)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更新时间:3-4 15:55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 更新时间:3-4 16:04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 1 Acfiflo?工艺 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 DensaDeg?工艺 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该工艺现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近年来国外各大水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也有个别水厂利用该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了扩建改造,如乌鲁木齐石墩子山水厂的扩建改造工程中即采用了该项技术。 ACTIFO?高速沉淀池工艺流程 更新时间:3-4 16:26 ACTIFO?高速沉淀池工艺流程简介:

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规范

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规范 一、说明 为规范我公司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与标准,制定本公司的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规范。 本规范适合应用于2000m-3/d以下的生活污水处理。 参考的主要规范与标准如下: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版)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城市排水 《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第二册:排水工程 二污水量的计算 2.1 以用水量的85-90%计。 2.2 参考用水量(以人或床位计算) 2.2.1 住宅小区水量南方地区以250-350L/Cap.d计,北方地区以200-300L/Cap.d 计。 2.2.2 医院污水量计算,特大医院按800-1000L/床.d计,中小医院按600-800L/ 床.d计。 2.3 参考用水量(以面积计算) 2.3.1 高档住宅小区以1-1.2m3/100m2.d计,普通住宅以0.8-1m3/100m2.d计。 2.3.2 宾馆以2-3m3/100m2.d计。 2.3.3 写字楼以0.6-1.2m3/100m2.d计。 2.3.4 其他类型建筑物可参考上述建筑物标准进行计算。

2.4 时处理量宜按每日16-20小时计算时处理量。 三、污水水质确定 3.1 污水的设计水质,无确定资料时,一般应按下列要求采用:五日生化需氧 量应按每人每日20-35g计算;悬浮固体量应按每人每日35-50g计算。 3.2 污水水质可参考下表确定: 水质指标单位BOD5 COD Cr SS NH3-N 南方地区mg/L 150-200 250-350 200-250 25-35 北方地区mg/L 200-250 350-450 250-350 30-40 国家一级标准mg/L 20 60 70 15 注:部分地方标准可能严于国家排放标准。 四、处理工艺 4.1 处理工艺的选用 4.1.1 时处理量不大于7.5m3/h(含7.5m3/h)应采取如下处理工艺: 风机 水泵↓ 污水→→消毒池→排放 4.1.2 时处理量大于7.5m3/h时,首选采用外置沉淀池,如无条件时,则选用沉 淀过滤池,一般采取如下处理工艺: 风机 水泵↓ 污水→→消毒池→排放注:上述工艺中采用沉淀池或沉淀过滤池。

水处理净化系统中的沉淀池种类区分

水处理净化系统中的沉淀池种类区分 沉淀池的种类分很多种,对于不同污水、场地面积的大小等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沉淀池。不过,不管是什么样的场地,什么样的污水,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将污水变清水,达到国家标准,回收再利用或是排放如江河。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今天就来给大家简述一下沉淀池的种类及介绍。 常见过滤池及其结构 一、按功能: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1、初次沉淀池 第一次沉淀构筑物,主要用以降低污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在生物处理法中预处理,去除约30%的BOD5,55%的悬浮物。

二次沉淀池 通常把生物处理后的沉淀池称为二沉池。其主要作用是泥水分离,使混合液澄消、污泥浓缩并将分离的污泥回流到生物处理。 二、按水流方向: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 1、普通沉淀池, 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1)平流式沉淀池结构:池型为长方形,一段进水,另一端出水,贮泥斗在池进口。

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其基本要求如下: 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 2.5-3m。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8m/min。 3>水平流速是只水流在池内流动的速度,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表面负荷为1-3m3/(m2*h);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入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入流方式有溢流堰-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孔入流-挡板组合式、淹没孔入流-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入流-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使用穿孔整流墙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作为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出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m;出口出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出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2)竖流式沉淀池: 池内水流由下向上,齿形多为圆形,有方形或多角形池,中央进水,池四周出水,贮泥斗在池中央。水流从中心管的进口进入池中,通过反射板的阻拦向四周分布于整个水平断面上,缓慢向上流动。沉降速度大于水流上升速度的悬浮颗粒下沉到污泥斗中,上清液则由池顶四周的出水堰口溢流到池外。

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一、前言 竖流式沉淀池又称立式沉淀池,是池中废水竖向流动的沉淀池。池体平面图形为圆形或方形,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中流速应小于30mm/s),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对于生活污水一般为0、5-0、7mm/s,沉淀时间采用1-1、5h),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堰前设挡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证出水水质。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直径大于200mm)靠静水压将泥定期排出。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缺点是深度大,施工困难,造价高。常用于处理水量小于20000m3/d的污水处理厂。 理论依据:竖流式沉淀池中,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其截留速度与水流上升速度相等,上升速度等于沉降速度的颗粒将悬浮在混合液中形成一层悬浮层,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因而竖流式沉淀池的效率比平流式沉淀池要高。 二、设计内容:某小区的生活污水量为7000 m3/d,变化系数为1、65 ,CODCr450 mg/l,BOD5220 mg/l,SS370 mg/l,采用二级处理,处理后污水排入三类水体。通过上述参数设计该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工艺的初次沉淀池。

三、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在竖流式沉淀池中,污水是从下向上以流速v作竖向流动,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有以下三种运动状态:①当颗粒沉速u>v时,则颗粒将以u-v的差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②当u=v时,则颗粒处于随遇状态,不下沉亦不上升;③当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