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沉淀池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穿孔旋流絮凝池设计计算
絮凝分同向絮凝和异向絮凝。异向絮凝指分子之间的布朗运动引起的颗粒碰撞;同向絮凝是由于机械或水力搅拌促使颗粒碰撞凝聚。主要以同向絮凝为主。
絮凝效果用GT值来做评价指标,G为絮凝池内水流的速度梯度:
式中, ----水的绝对粘度,Pa .s
-----水的密度, =1000kg/m3
已知条件:
进水流量:Q=350m3/h=0.097m3/s
进口百度文库径:300mm
出口流速v2=0.2m/s
絮凝时间t:10min
絮凝池分格数:n=6
孔口距池角的距离l'=0.35m
二、斜管沉淀池
沉淀目的是为了去除大的繁花絮体。在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沉淀面积,可以提高去除率。沉淀池的水流处于层流状态,沉淀效果越好。斜板沉淀池符合这两点,满足了水流的稳定性和层流的要求。本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水力半径更小,雷诺数更小,弗劳德常数更大,具有沉淀效果好,池体小,占地少,沉淀时间短等优点。沉淀池型式的选择,应根据水质水量,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及絮凝池型式等因素确定。沉淀池的水力条件采用弗劳德数复核来控制。一般控制10-4~10-5之间。
h-------絮凝池的总水头损失,Pa
t--------絮凝时间,一般为10~30min
本设计采用穿孔旋流絮凝池,絮凝池由若干方格组成,方格数为6格。各格之间的墙壁上沿池壁开孔,孔口位置采用上下左右变换布置,以避免水流短流,提高容积利用率。该种絮凝池各格室的平面采用长方形,为了易于形成旋流,池格平面均填角。孔口采用矩形断面,池内积泥采用底部锥斗重力排泥。絮凝池孔口流速应按由大变小的渐变流速计,起端流速适宜为6~1.0 m/s,末端流速宜为0.2~0.3 m/s。絮凝时间按10min计。
设计参数:
设计水量Q=350m3/h
颗粒沉降速度u0=0.3mm/s
液面上升流速v=2mm/s
采用蜂窝正六边形塑料斜管,斜管内径为35mm,管长1000mm,后倾角为60度,板厚0.4mm,沉淀池的有效系数 =0.95,底部采用穿孔管排泥。
絮凝池流速一般按由大到小设计,在较大的反应流速下,使水中的胶体颗粒发生充分的碰撞,吸附在较小的颗粒上,使胶体颗粒能接成较大的絮粒,以便于能在沉淀池中去除。为了确保沉淀池的沉淀效果,要有足够的沉淀时间,一般在10~30min,并控制反应流速,使其平均速度梯度在10~75S-1,使GT值达104~105,以确保反应过程的充分与完善。
弗劳德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弗劳德数
---水平流速,m/s
R---水力半径,m
g—重力加速度,9.81m/s2
斜管沉淀池分为四个区,自下而上分别为沉淀区,布水区,斜管区和清水区。原水进入穿孔旋流絮凝池,通过上下交错的方孔,顺序流出至布水槽。再通过布水槽下部的穿孔花墙均匀出水进入布水区,水流通过斜管缓慢上升,絮凝杂质在斜管上沉淀下落进入排泥斗,经过沉淀后的水通过斜管进入清水区,清水通过穿孔集水槽汇入集水总渠,最终流入原水池。
絮凝分同向絮凝和异向絮凝。异向絮凝指分子之间的布朗运动引起的颗粒碰撞;同向絮凝是由于机械或水力搅拌促使颗粒碰撞凝聚。主要以同向絮凝为主。
絮凝效果用GT值来做评价指标,G为絮凝池内水流的速度梯度:
式中, ----水的绝对粘度,Pa .s
-----水的密度, =1000kg/m3
已知条件:
进水流量:Q=350m3/h=0.097m3/s
进口百度文库径:300mm
出口流速v2=0.2m/s
絮凝时间t:10min
絮凝池分格数:n=6
孔口距池角的距离l'=0.35m
二、斜管沉淀池
沉淀目的是为了去除大的繁花絮体。在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沉淀面积,可以提高去除率。沉淀池的水流处于层流状态,沉淀效果越好。斜板沉淀池符合这两点,满足了水流的稳定性和层流的要求。本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水力半径更小,雷诺数更小,弗劳德常数更大,具有沉淀效果好,池体小,占地少,沉淀时间短等优点。沉淀池型式的选择,应根据水质水量,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及絮凝池型式等因素确定。沉淀池的水力条件采用弗劳德数复核来控制。一般控制10-4~10-5之间。
h-------絮凝池的总水头损失,Pa
t--------絮凝时间,一般为10~30min
本设计采用穿孔旋流絮凝池,絮凝池由若干方格组成,方格数为6格。各格之间的墙壁上沿池壁开孔,孔口位置采用上下左右变换布置,以避免水流短流,提高容积利用率。该种絮凝池各格室的平面采用长方形,为了易于形成旋流,池格平面均填角。孔口采用矩形断面,池内积泥采用底部锥斗重力排泥。絮凝池孔口流速应按由大变小的渐变流速计,起端流速适宜为6~1.0 m/s,末端流速宜为0.2~0.3 m/s。絮凝时间按10min计。
设计参数:
设计水量Q=350m3/h
颗粒沉降速度u0=0.3mm/s
液面上升流速v=2mm/s
采用蜂窝正六边形塑料斜管,斜管内径为35mm,管长1000mm,后倾角为60度,板厚0.4mm,沉淀池的有效系数 =0.95,底部采用穿孔管排泥。
絮凝池流速一般按由大到小设计,在较大的反应流速下,使水中的胶体颗粒发生充分的碰撞,吸附在较小的颗粒上,使胶体颗粒能接成较大的絮粒,以便于能在沉淀池中去除。为了确保沉淀池的沉淀效果,要有足够的沉淀时间,一般在10~30min,并控制反应流速,使其平均速度梯度在10~75S-1,使GT值达104~105,以确保反应过程的充分与完善。
弗劳德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弗劳德数
---水平流速,m/s
R---水力半径,m
g—重力加速度,9.81m/s2
斜管沉淀池分为四个区,自下而上分别为沉淀区,布水区,斜管区和清水区。原水进入穿孔旋流絮凝池,通过上下交错的方孔,顺序流出至布水槽。再通过布水槽下部的穿孔花墙均匀出水进入布水区,水流通过斜管缓慢上升,絮凝杂质在斜管上沉淀下落进入排泥斗,经过沉淀后的水通过斜管进入清水区,清水通过穿孔集水槽汇入集水总渠,最终流入原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