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沉淀池设计说明书
斜管沉淀池的设计(本科课程设计)
斜管沉淀池设计 本设计采用穿孔排泥管排泥(每八小时一次),升流式异向流斜管池,斜管材料采用聚氯乙烯塑料,设计流量不大,故采用一个沉淀池。
一、 设计参数1、表面负荷 h m m q ./523=2、斜管(蜂窝状正六边形) 内切圆直径d=25mm3、配水区高度 4h =1000mm4、清水区高度 2h =1000mm5、超高 1h =300mm6、斜管区面积利用系数 α=0.917、斜管长度 1000mm8、安装倾斜角 60°9、斜管区沉降高度 3h =m 870.0231=⨯ 10、污泥斗高度 5h =800mm二、设计计算1、设计流量s m s l K N Q /2.0/2006.1360024600001803600241803==⨯⨯⨯=⨯⨯⨯= 2、清水面积315891.05136002.0m q n Q A =⨯⨯⨯=⨯⨯=α 3、池子采用正方形 边长m A a 5.12==4、池内停留时间()min 44.22605870.16023=⨯=⨯+=q h h t 5、污泥斗计算城市每八小时污泥量:3161000248600008.01000m SNT V w =⨯⨯⨯== 每天平均污泥量: 348m故采用五个泥斗,污泥斗梯形横截面上底长mm r 25001=,下底长为mm r 9002=污泥斗体积: ()52215⨯⨯+=a r r h V ()38555.1229.05.28.0m =⨯⨯+⨯=>348m ,满足要求。
6、池的深度m h h h h h H 97..38.01870.013.054321=++++=++++=7、进水为使配水均匀采用穿孔配水墙配水采用方孔,边长200mm ,采用3行孔,每行15个孔。
行孔心距400mm ,列孔心距879mm 核算流速:s m s m v /15.0/11.0452.02.02<=⨯=,满足要求。
8、集水系统a 、集水槽沿池子长方向,布置八条穿孔集水槽,槽底平坡,集水槽长为12.5m 没,中心距为d=1560812500=mm ,槽宽为 250mm ,槽高400mm ,集水槽双向开孔,孔径d=25mm ,每侧孔数83个,孔距150mm 。
斜管沉淀池操作规程
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操作说明(一)概述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是一种使水中固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的水处理设备。
斜管沉淀池是基于浅层理论:如果在处理水量不变,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增加沉淀面积,过流率,或单位面积上负荷量就会减少,因而有更多的悬浮物可以沉淀下来的原理设计的。
在普通的沉淀池中增设斜管,以增加沉淀池沉淀面积,缩短颗粒沉降深度,改善水流状态。
因斜管沉淀池具有较大的湿周,较小的水力半径,使雷诺数Re大为降低,佛劳德数Fr明显提高,固体和液体在层流条件下分离,沉降效率可大大提高。
由于颗粒沉降距离缩小,沉降时间也大大缩短,因而大大缩小了沉淀池体积,故斜管沉淀池为一种高效沉淀设备.(二)工作原理与构造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由设备箱体、配水混凝系统、斜管区、集水系统、加药系统、集泥斗与污泥处理系统等组成.污水进入一级搅拌混凝反应池后进入二级絮凝池,经加药混凝絮凝后的需沉淀废水由进水口进入设备,被配水系统均匀地分布在斜管的下方。
水流经过斜管向上流动经集水系统聚集后排出设备,沉降物沿斜管滑落至沉降集泥斗,污泥由污泥泵抽吸直接到板框压滤机进行污泥压榨,污泥可以再生利用。
(三)运行1、开启设备进水阀,开启进水隔膜泵,待水位到池中位时即可开动搅拌机并开始加入PAC和PAM(混凝剂和絮凝剂)。
每个调节池中都有两个浮球,一个高液位一个低液位。
泵的启停根据调节池液位决定,高开低停。
2、鼓风机:对两个调节池池分别进行曝气,曝气可以使调节池中的沉淀物不容易堆积起来.进水开启,曝气就不停,调节池到达低水位时,曝气关闭。
也可以通过手动控制,根据污泥沉淀情况选择开启风机曝气。
3、配药配置:PAC浓度为10%,PAM浓度为0.05%较为合理(PAC,PAM的加药箱均为250L,一箱水配25KG的PAC,0.125KG的PAM)。
4、加药计量泵的大小根据进水的流量确定(计量泵的具体操作可参考计量泵操作说明书).5、出水:沉淀物通过斜管沉降下去,堆积在沉淀池底部的集泥斗,清水则漫过出水堰板通过溢流口排放出去。
斜管沉淀池说明书
斜管沉淀池使用说明书目录操作须知 (1)一、概述 (2)二、优点 (2)三、工作原理 (2)四、产品技术参数 (4)五、填料安装 (4)六、操作流程 (5)七、使用与维护 (6)一、概述斜管(板)沉淀池是根据浅池沉淀理论设计出的一种沉淀池,也称为浅池沉淀池。
在沉降区域设置许多密集的斜管或斜板,斜管(板)沉淀池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管或斜板中进行沉淀,水沿斜管或斜板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管(板)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
这种池子可以提高沉淀效率50-60%,在同一面积上可提高处理能力3-5倍。
可根据原废水的试验数据来设计不同流量的斜管沉淀池,使用时一般都要投加凝聚剂。
斜管沉淀净化法是在泥渣悬浮层上方安装倾角60度的斜管组件,使原水中的悬浮物、固体物或经投加混凝剂后形成的絮体矾花,在斜管底侧表面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悬浮层,继而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处理或综合利用。
上清液逐渐上升至集水管排出,可直接排放或回用。
二、优点1、结构简单、无易损件、经久耐用、减少维修。
2、运行稳定、容易操作。
3、动力少、节约能源。
4、占地小、投资少、工期短、效率高。
5、停留时间短,沉淀效果高,处理效率高,节约占地。
三、工作原理斜管沉淀池是根据平流式沉淀原理,在池内增加许多斜管后,加大水池过水断面的湿周,同时减小水力半径,为此在同样的水平流速V时,可以大大降低雷诺数Re,从而减少水的紊动,促进沉淀。
另外,在泥渣悬浮层上方安装60度的斜管组件,使原水中的悬浮物、固化物或经投加混凝后形成絮体矾花,在斜管底侧表面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悬浮层,继而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处理或综合利用。
上清液逐渐上升至集水管排出,可直接排放或回用。
浅池理论原理:设斜管沉淀池池长为L,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在理想状态下,L/H=V/ u0。
可见L与V值不变时,池深H越浅,可被去除的悬浮物颗粒越小。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斜管(板)沉淀池是设置斜管或斜板的沉淀池,按照斜管(板)中的水流方向,分成异(上)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三种形式,其中以异向流应用最广。
异向流斜管或斜板沉淀池因水流向上流动,污泥下滑,方向各异而得名。
斜管(板)沉淀池具有停留时间短,沉淀效率高,占地少等特点,但斜管费用较高,并且使用5-10年后须调换更新。
因斜管(板)沉淀池的停留时间短,要求配套的絮凝池有良好的徐凝效果。
此外,还要注意斜管内滋生藻类和积泥问题。
同向流斜管沉淀池占内地面积只为平流沉淀池的5%~10%左右,因此更可以节约用地,但同向流斜板的构造比较复杂,加工安装的要求高,运行时需要定期冲洗,特别是当沉淀区和排泥区斜板交接处的积水系统,积泥以后清理非常困难,目前应用不多。
一、使用条件1. 适用于大、中、小型水厂。
2. 适用于新建、改造和扩建。
为提高产水量和挖掘潜力,可在平流沉淀池和各种澄清池内加设斜管或斜坡。
3. 收到建设场地的限制,不能用平流沉淀池时。
4.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用于原水浑浊度长期低于1000度时。
同向流斜管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200度的原水。
二、设计要求1. 斜管沉淀池液面负荷:异向流9.0-11.0m³/h.m2(2.5-3.0mm/s),同向流30-40m³/h.m2(8.3-11.0mm/s),水温较低地区应选低值。
侧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水平流苏为10-20mm/s.2. 用作饮用水沉淀池时,斜管、斜板材料应为无毒材料。
以聚氯乙烯所料、聚丙烯塑料采用较多。
斜管断面一般为正六变形,断面内径为20-35mm,斜长1m 倾角为60°,垂直高度为0.86m。
安装时倾角方向不应使水流直冲斜管(板)。
3. 同向流沉淀池的斜板间距为35mm,斜板长度为2.0-2.5m。
沉淀区斜板倾角为40°,排泥区协办倾角为60°;排泥区斜板长度不小于0.5m。
4. 斜管(板)顶部以上的清水区高度为1.0-1.5m;斜管底部以下配水区高度不小于1.0-1.5m,机械排泥时,配水区高度应大于1.6m,便于安装和检修。
斜管沉淀池设计说明书
斜管沉淀池设计说明书设计条件:用水量15000m 3/d进水悬浮物浓度280mg/L污泥含水量%出水悬浮物浓度30 mg/L设计参数:沉淀池个数n=4沉淀池表面负荷:q=2.4m 3/(m 2·h )斜管孔径为100mm斜管长1.0m斜管水平倾角为60o设计计算:1. 沉淀池表面积用水量 Q=15000m 3/d=625m 3/h=0.174m 3/s沉淀池数 n=4表面负荷 q 0=2.4m 3/(m 2*h )A=91.0*0nq Q =91.0*4.2*4625=71.54m 2 2. 沉淀池平面尺寸 a =A =54.71=8.45m, 取8.5m3. 池内停留时间斜管区上部清水层高度h 2=1.0m斜管的自身垂直高度h 3=1.0m∴ t =q h h 60*)(32+=4.260*)11(+=50min 4.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污泥储存时间T=24h进水悬浮物浓度 C 1=280mg/L=⨯ t/m 3出水悬浮物浓度C 2=30 mg/L=⨯ t/m 3污泥密度 γ=1t/m 3污泥含水率 o =%∴ V==⨯⨯⨯⨯-⨯⨯=----4975.0-1124)1003.01028.0(625)1()(33021)(n T C C Q ργ37.5m 35. 污泥斗容积在底部设方形的集泥斗,上面积边长为a 1=8.5m,下面积边长取a 2=1.0m, 斜坡度为50ο∴ h 5=(2221a a -)=(2125.8-)⨯=4.47m ,取4.5m ∴ V 1=(2a 12+2a 1a 2+2a 22)=65.4⨯++212)=122.63m 3则污泥斗的容积为 V 1=122.63m 3Θ V 1>V∴ 可以满足储存污泥要求6. 沉淀池的总高度沉淀池超高h 1=0.3m沉淀池底部缓冲层h 4=1.0m∴ H=h 1+h 2+h 3+h 4+h 5=++++=7.8m7. 进水流入槽、布水孔设计采用条形平底槽, 等距设布水孔: 孔尺寸200mm 200mm 流入槽:设流入槽宽 B=1.0m ,槽中流速取 v=0.25m/s 。
沉淀池的设计说明书
沉淀池的设计说明书1.引言沉淀池是处理废水中悬浮物质的关键设备之一、它通过重力沉降的原理,将悬浮物质沉淀到底部,使废水得到净化。
本设计说明书旨在介绍沉淀池的设计原理、结构和工作过程,并提供设计参数和装置特点。
2.设计原理沉淀池主要利用了重力沉降的原理,即利用物质的密度差异,使密度较大的悬浮物质沉降到底部。
沉淀池设计合理的斜坡底部,可使沉淀物滑向废水排放口,以方便沉淀物的排除。
3.结构设计3.1外形结构沉淀池采用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等结构形式。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需根据具体场地和工艺要求进行合理安排。
3.2材料选择沉淀池通常采用玻璃钢、碳钢或不锈钢等材料制造。
选择材料时需考虑耐腐蚀性、耐磨性和易清洁性等因素。
3.3进水和出水设计进水口应设计在池体中部,以使废水在沉淀池内充分接触和沉淀。
出水口应位于池体底部,以便及时排放沉淀物。
同时,还需设置排气阀门,以控制沉淀池内气体压力。
4.工作过程4.1进水废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沉淀池的进水口。
进水过程中,废水中的悬浮物质会因密度差异而开始沉降。
4.2沉降悬浮物质在沉淀池内沉降到底部,形成沉淀物。
根据物质的密度和颗粒大小不同,沉降的速度也会有所区别。
4.3排放沉淀池底部设有排放口,通过开启排放阀门,将沉淀物排放到污水处理系统的下一级处理设备中进行处理或处置。
4.4清洁和维护沉淀池每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
清洗时,可通过冲洗进水或采取手动清理的方式,将沉淀物清除,保证沉淀池的正常工作。
5.设计参数设计沉淀池时需考虑以下参数:5.1沉降速度根据废水中悬浮物质的性质和浓度确定沉降速度。
通常,沉淀池的设计速度为0.4-0.8m/s。
5.2沉淀池尺寸根据处理废水的流量和悬浮物质的沉降速度,确定沉淀池的尺寸。
一般情况下,沉淀池的高度为底部斜坡的两倍。
5.3斜坡角度底部斜坡角度应根据沉降物质的粒径和比重确定。
一般情况下,斜坡角度为1-2°。
5.4进水量与排水量设计时需确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尺寸和位置,以满足废水处理的要求。
斜管斜板沉淀池设计
斜管斜板沉淀池设计一、斜管斜板沉淀池的原理二、斜管斜板的设计原则1.斜管斜板沉淀池的设计应考虑进水速度和不同污水流量的处理能力,要保证污水在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足够长,使悬浮颗粒物可以充分沉淀。
2.斜板设计应合理,使沉淀任意方向均匀,避免死角和漩涡的产生,保证沉淀效果的均匀性。
3.斜管斜板的倾角需要按照流体力学原理进行设计,使污水在通过斜管和斜板时可以充分展开、混合和分离。
4.斜管和斜板的材质应具有抗腐蚀性能,以免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腐蚀和磨损。
三、斜管斜板沉淀池的设计步骤1.确定污水处理量和质量要求,根据需要设计沉淀池的尺寸和容积,一般来说,沉淀池的容积为进水流量的2至3倍。
2.确定斜管和斜板的倾角,一般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45度至60度之间。
3.确定斜管和斜板的尺寸,斜管的长度和直径一般按照沉淀池尺寸进行设计,斜板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为沉淀池宽度的1/10至1/20。
4.设计污泥排放设备,包括污泥收集器和排泥管道,以保证沉淀池内的沉淀物可以方便地清理和排除。
5.设计出水装置,包括出水管道和溢流装置,以保证沉淀池内的澄清水可以顺利排出。
四、斜管斜板沉淀池的优点和应用范围1.沉淀效果好,可以有效去除悬浮颗粒物和泥沙。
2.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
3.设备占地面积小,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场所。
4.设备维护简单,清理和维修方便。
综上所述,斜管斜板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具有沉淀效果好、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
在设计斜管斜板沉淀池时,需要考虑进水速度、斜板的倾角和尺寸等因素,以保证污水在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足够长,使悬浮颗粒物能够充分沉淀。
斜管斜板沉淀池适用于各种工业和市政污水处理工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污水处理设备。
斜板沉淀池设计说明
环保设备课程作业作业1: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1.设计所采用的数据①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q=3.0mm/s②斜板有效系数η取0.8,η=0.6~0.8③斜板水平倾角θ=60°④斜板斜长 L=1.2m⑤斜板净板距 P=0.05m P一般取50~150mm⑥颗粒沉降速度μ=0.4mm/s=0.0004m/s2.沉淀池面积A=Qq=2000024×60×60×0.003≈77m2式中 Q——进水流量,m3/d q——容积负荷,mm/s 3.斜板面积A f=Qημ=2000024×3600×0.8×0.0004=723m2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A f′=A fcosθ=7230.5=1447m24.斜板高度h=l×sinθ=1.2×sin60°=1.0m5.沉淀池长宽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则斜板部分长度为l1=130×0.05÷sin60°=7.5m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l2=0.1m,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离l3=0.8m,则池长L=7.5+0.1+0.8=8.4m池宽B=AL =778.4=9.2m校核:B′=A f′(N+1)×l=9.2m,符合故沉淀池长为8.4m ,宽为9.2m ,从宽边进水。
6.污泥体积计算排泥周期T=1d()()()()61232410020000200201010090100110096Q C C TV m nγρ--⨯⨯⨯-⨯⨯===-⨯-污泥斗计算设计4个污泥斗,污泥斗倾斜角度为67°,污泥斗下底面长a=0.4m ,上底面长b=2.1m 。
5 2.10.4tan tan 6722222b a h m θ⎛⎫⎛⎫=-=-︒= ⎪ ⎪⎝⎭⎝⎭污泥斗总容积: 3150.4 2.1249.29222a b V h n L m ++=⨯⨯⨯=⨯⨯⨯=>V=90m 3,符合要求。
斜管沉淀装置说明书
斜管沉淀装置说明书一、产品介绍斜管沉淀装置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污水处理等领域。
它具有简单、高效和节能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提高水质。
二、结构和工作原理斜管沉淀装置主要由水箱、斜管和沉淀池组成。
水箱用于储存待处理的水,通过进水口将水引入斜管中。
斜管呈倾斜状态,水通过重力作用,自上而下在斜管内流动。
其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淀到底部的沉淀池中。
三、特点和优势1. 简单易用:斜管沉淀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复杂的控制系统。
2. 高效节能:由于斜管沉淀装置采用重力沉淀的原理,不需要额外的能源供应,具有较高的节能效果。
3. 处理能力大:斜管沉淀装置采用多管并列的设计,能够同时处理大量的水流,提高处理效率。
4. 适应性强:斜管沉淀装置适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水,如工业废水、市政污水等。
5. 体积小巧:斜管沉淀装置的体积较小,占地面积小,适合安装在有限空间的场所。
四、使用方法1. 将待处理的水引入水箱中,确保水箱中的水位不超过正常范围。
2. 打开进水口,让水流进入斜管。
3. 水在斜管中自上而下流动,悬浮物和固体颗粒逐渐沉淀到底部的沉淀池中。
4. 定期清理沉淀池中的沉淀物,以保证斜管沉淀装置的正常运行。
五、维护和保养1. 定期检查水箱和进水口,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无堵塞。
2. 定期清理沉淀池中的沉淀物,保证斜管沉淀装置的正常运行。
3. 定期检查斜管是否有损坏情况,如有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
4. 注意防止斜管沉淀装置的部件受到外力撞击和损坏。
六、注意事项1. 在使用斜管沉淀装置之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了解斜管沉淀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在操作斜管沉淀装置时,请确保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斜管沉淀装置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4. 在清理沉淀池时,请注意安全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沉淀物。
七、总结斜管沉淀装置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备,具有简单、高效和节能的特点。
斜管沉淀池说明书
斜管沉淀池说明书8888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操作须知操作人员应具有初中文化以上学历、责任心强、熟悉设备工作原理和性能。
认真做好每天的当班记录,定期检测水质情况。
做好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一、概述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
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有时可利用蜂窝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
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逆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
每两块平行斜板间(或平行管内)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
其优点是:①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②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这种类型沉淀池的过流率可达36m3/(m2.h),比一般沉淀池的处理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种新型高效沉淀设备。
并已定型用于生产实践。
④去除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
二、工作原理斜管沉淀池是根据平流式沉淀原理,在池内增加许多斜管后,加大水池过水断面的湿周,同时减小水力半径,为此在同样的水平流速V时,可以大大降低雷诺数Re,从而减少水的紊动,促进沉淀。
另外,在泥渣悬浮层上方安装60度的斜管组件,使原水中的悬浮物、固化物或经投加混凝后形成絮体矾花,在斜管底侧表面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悬浮层,继而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处理或综合利用。
上清液逐渐上升至集水管排出,可直接排放或回用。
三、操作与维护操作要点:1、当设备安装完毕准备投运时,必须对设备(包括辅助设备)进行必要的清理,清除掉设备内部的任何杂物。
2、设备在进水时调节好所有进水手动阀门后,使每台设备进水水量均衡。
3、设备在运行后会有大量的污泥沉淀在设备下部,因此需要定期排泥。
在排泥时打开排泥阀门,使污泥从排泥口排出。
4、每个斜板沉淀池需正常排泥在4-5分钟。
5、定期检查、清洗斜管,防止污泥堵塞滤管,影响沉淀效果,滤管应定期检查是否完好。
[精品文档]斜管沉淀池简易设计方案(南京供水工程)
斜管沉淀池简易设计方案1.工程规模:依据贵单位提供相关资料,设计水处理量为8-10m3/h;已考虑到水量调整与余量需求。
2.进/出水水质:设计进水水质依据贵单位提供相关资料,参照贵单位要求及其他行业的相关资料;出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
进水水质为深井地下水,水中含有较高的锰、铁元素及其混浊度。
根据以上资料,现采用以下工艺。
3.工艺流程:原水(地下水)→机械混凝池→沉淀池→出水↓污泥排放4.工艺说明:原水为地下水,地下水含有锰、铁离子。
由水泵抽水进入曝汽池,水进入后打开风机进行曝汽,汽水经过充分混和,将水中的锰,铁离子进行氧化、分解,使之达到容易沉淀,然后进入PAC机械混凝反应池,计量投加PAC作为混凝剂,以利于污泥的凝结沉淀,并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斜板沉淀池设置机械混凝反应区、主流区、过渡区、斜管区。
混凝反应区的主要作用是通过PAC的作用将水中细小的难以沉降的物质捕集,使之成为交易沉降的矾花。
主流区位于斜管沉淀池底部流动的流动区域,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待分离的混合液进入斜管区,沉淀后的污泥又从此进入斜板沉淀池污泥斗。
过度区的作用是消能和调整流态,防止污泥上翻,保证固液分离效果,斜管区是泥水分离的实际区域,即工作区,在这里,污泥絮花体形成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斜管上,澄清后的污水进入清水区。
清水区能够分隔沉淀工作区与出水堰,使斜管工作区的沉降过程不受出水水流影响;锯齿形溢流堰比普通的水平堰更易加工更易保证出水均匀。
斜管沉淀池的污泥通过水的自身压力,定时排出池外。
5.主体设备尺寸:曝汽池:数量:1台规格:1200*2000*1500结构:A3钢制作(煤沥青防腐)机械混凝池:数量:1台规格:800*2000*1500结构:A3钢制作(煤沥青防腐)斜管沉淀池:数量:1台规格:2500*2000*2800结构:A3钢制作(煤沥青防腐)6.其它设备:一,风机:型号:HC-25S风量:0.29m3/min风压:0.4kgf/cm2功率:0.55kw二,搅拌减速机数量:1台型号:BLD10-43-0.75轴径:DN257.附件:一,报价单二,平面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总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总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总结镇属于半山区镇,总人口2.5万,镇域面积69平方公里,所辖13个行政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总结。
斜管沉淀池说明书.docx
斜管沉淀池8 8 8 8 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操作须知操作人员应具有初中文化以上学历、责任心强、熟悉设备工作原理和性能。
认真做好每天的当班记录,定期检测水质情况。
做好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一、概述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
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有时可利用蜂窝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
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逆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
每两块平行斜板间(或平行管内)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
其优点是:①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②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这种类型沉淀池的过流率可达36m3/(m2.h), 比一般沉淀池的处理能力高出7-10 倍,是一种新型高效沉淀设备。
并已定型用于生产实践。
④去除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
二、工作原理斜管沉淀池是根据平流式沉淀原理,在池内增加许多斜管后,加大水池过水断面的湿周,同时减小水力半径,为此在同样的水平流速V时,可以大大降低雷诺数Re,从而减少水的紊动,促进沉淀。
另外,在泥渣悬浮层上方安装60 度的斜管组件,使原水中的悬浮物、固化物或经投加混凝后形成絮体矾花,在斜管底侧表面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悬浮层,继而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处理或综合利用。
上清液逐渐上升至集水管排出,可直接排放或回用。
三、操作与维护操作要点:1、当设备安装完毕准备投运时,必须对设备(包括辅助设备)进行必要的清理,清除掉设备内部的任何杂物。
2、设备在进水时调节好所有进水手动阀门后,使每台设备进水水量均衡。
3、设备在运行后会有大量的污泥沉淀在设备下部,因此需要定期排泥。
在排泥时打开排泥阀门,使污泥从排泥口排出。
4、每个斜板沉淀池需正常排泥在4-5 分钟。
5、定期检查、清洗斜管,防止污泥堵塞滤管,影响沉淀效果,滤管应定期检查是否完好。
斜板(管)沉淀池.
第四节沉淀池四、斜板(管)沉淀池斜板、斜管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降原理没汁的新型沉淀池。
与普通沉淀池比较,它有容积利用率高和沉降效率高的明显优点。
(一)浅层沉降原理设有一理想沉淀池,其沉降区的长、宽、深分别为L、B和H,表面积为A,处理水量为Q,表面负荷为q0,颗粒沉速为u0,则由公式(3-19),可得Q=u0A。
由此可见,在A一定的条件下,若增大Q,则u0成正比增大,从而使u≥u0。
的颗粒所占分率(1-p0)和u<u0的颗粒中能被除去的分率u/u0都减小,总沉降效率ET相应降低:反之,要提高沉降效率,则必须减小u0,结果Q成正比减小。
以上分析说明,在普通沉淀池中提高沉降效率和增大处理能力相互矛盾,二者之间呈此长被落的负相关关系。
但是,如果象图3-10那样,将沉降区高度分隔为n层,即n个高度为h=H/n的浅层沉降单元,那末在Q不变的条件下,颗粒的沉降深度由H减小到H/n,可被完全除去的颗粒沉速范围由原来的u≥u0扩大到u≥u/n,沉速u<u0的颗粒中能被除去的分率也由u/u0增大到n u/u0,从而使公值大幅度提高;反之,在E T值不变,即沉速为u0的颗粒在下沉了距离h后恰好运动到浅层的右下端点,那末由u0/v`=h/L和h=H/n可得v`=n v,即n个浅层的处理水量Q`=HBnv=nQ,比原来增大了n倍。
显然,分隔的浅层数愈多,E T值提高愈多或Q`值增加愈多。
图3-10 浅层沉降示意图此外,沉淀池的分隔还能大大改善沉降过程的水力条件,当水以速度v流过当量直径为d e的断面时,雷诺数Re=d e vρ1/μ,d e=4R(R为水力半径)。
若原沉淀池内水流的雷诺数为Re,则分隔为n个浅层后的雷诺数Re`=(B+H)Re/(nB+H)。
如果再沿纵向将池宽B也分为n格,即相当于n2个管形沉降单元,那末其雷诺数Re"=Re/n。
显然,只Re"<R`<Re。
实际上,普通沉淀池中,Re=4.O ×103-1.5×105,水流处于紊流状改而在斜板和斜管沉淀池内则可分别降至500和100,远小于各自的层流临界雷诺数103和2.0×lO3,可使颗粒在稳定的层流状态下沉降。
第三节--斜管沉淀池
长度中扣除无效长度0.5m。 所以:净出口面积 A’=(5.5-0.5)*12/1.03=58m2 池子总高度H=4.67m 3、校核 V=Q/A’=0.18/58sin60=3.6mm/s ??? R=d/4=25/4=6.25mm Re Fr T=l/v=1000/3.6=280s=4.6min
求
絮 疑
池
穿孔集水管
穿孔排泥管 Ⅱ-Ⅱ剖面
500
清水区
斜管区 配水区
积泥区
①配水区:高度≮1.5m,配水图均7匀-12(整斜流管设沉施淀)池 ,示 配意 水孔流速一般<0.15m/s ②斜管区:斜管长一般1m,管径25~35mm(正六边形),
斜管安装方向宜反向进水,斜管倾角宜60°(???) ③清水区:高度≮1m,出水均匀(穿孔管或穿孔集水槽集水,集水槽间距≤1.5m) ④积泥区:高度应根据沉泥量、污泥浓缩程度和排泥方式定
斜管沉淀池
三、特点
穿孔集水管
絮 疑 池
500
清水区
穿孔排泥管
斜管区 配水区
积泥区
优点:
Ⅱ-Ⅱ剖面
1.沉淀面积增大;
图 7-12 斜管沉淀池示意
2.沉淀效率高,产水量大;
3.水力条件好,Re小,Fr大,有利于沉淀;
缺点:
1.由于停留时间短,其缓冲能力差;
2.对混凝要求高;
3.维护管理较难,使用一段时间后需更换斜
第三节 斜管沉淀池
一、理论来源
浅池理论
E ui ui
u0
Q A
减小水力半径
斜板(管)沉淀池的沉淀面积明显大于平流式沉淀 池,因而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水量或提高沉淀效率。
二、 分类
异向流 同向流 侧向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管沉淀池设计说明书
设计条件:用水量15000nVd
进水悬浮物浓度280mg/L
污泥含水量%
出水悬浮物浓度30 mg/L
设计参数:沉淀池个数n=4
沉淀池表面负荷:q=2.4m2 3/ (vm• h)
斜管孔径为100mm
斜管长1.0m
斜管水平倾角为60°
设计计算:
1.沉淀池表面积
用水量Q=15000m 3/d=625m3/h=0.174m3/s
沉淀池数n=4
表面负荷q°=2.4m3/ (ni*h )
Q = 625
A= =71.54m2
2 沉淀池平面尺寸
a = . A= . 71.54 =8.45m,取8.5m
3 池内停留时间
斜管区上部清水层高度h2=1.0m
斜管的自身垂直高度h3=1.0m
nq0* 0.91 4* 2.4* 0.91
t = (h 2 h 3)*60 =(1 1)*60 =50min q 2.4
4.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污泥储存时间T=24h
进水悬浮物浓度 C 1=280mg/L= t/m 3
出水悬浮物浓度G=30 mg/L 二t/m 3
污泥密度丫 =1t/m 3
污泥含水率p o =%
5. 污泥斗容积
在底部设方形的集泥斗,上面积边长为 a i =8.5m,下面积边长取 a 2=1.0m,斜坡度为50
h 5=(t 专""■ =(T 2)n =4.47m ,取 4.5m
V 1= (2a 12+2aa 2+2a 22)= 45 ++212)=122.63m 3
6 则污泥斗的容积为 V 1=122.63m 3
V 1>V
可以满足储存污泥要求
6. 沉淀池的总高度
沉淀池超高h 1=0.3m
沉淀池底部缓冲层h 4=1.0m
H=h 1 +h 2 +h 3+h 4+h 5=++++=7.8m
7. 进水流入槽、布水孔设计
3
Q(G C 2)T 625 (0.28 10 V = (1 o )n 1 (1-0.975 4 °.°3 10 彳)24 37.5m 3
采用条形平底槽,等距设布水孔:孔尺寸200mm 200mm
流入槽:设流入槽宽B=1.0m,槽中流速取v=0.25m/s。
共两条流水
槽,每两个沉淀池共用一个流水槽,则槽中水深h=Q= 0.174 =0.696m vB 0.25 1.0
布水孔平均流速v=0.25m/s,
贝S布水孑L数n =2 二0.174 4二,取5 个
va 0.25 0.04
孔距L =5=1.7m
8.三角堰计算:
三角堰高为0.10m,三角堰过堰水深为堰高的3/5即h=0.06m,堰
口角度90°,则Q0=f = X 0. 0“飞=X 10 _ 3~m/s
N= —= -°^ £=35个
Q。
1.23 10-
贝卩Q总二10-3r n/s> = m/s
9.校核固体负荷
Q X Gl 15000 x 0.3 2 2 」q2= A = =62.28 Kg/(m ^j)<150 Kg/(m 先)
满足固体负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