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核电站的起源
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是秦山核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杭州湾口岸,第一期工程发电能力为30万千瓦。
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来发电的电站,其最主要的设备是反应堆。
堆的冷却剂把裂变的能量(热能)带出来,在一个庞大的蒸气发生器里将热能传给水,产生高温蒸气,而自己再被循环送回反应堆中,这叫一回路系统,又叫核供气系统。
蒸发器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气则去驱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这叫二回路系统,又叫发电机系统。
秦山核电站分成一回路系统、二回路系统、三回路系统等三个独立的回路系统进行工作。
其中,第二回路系统用过的蒸气排入冷凝器后,用第三回路系统循环冷却的海水将排气的余热带走,排气重新凝成水,再用冷凝水泵把它输送回蒸气发生器,重新受热变成蒸气,如此循环不息。
秦山核电站有完备的安防设施,安全可靠,它的经济效益相当高,按设计计算,秦山核电站每年只消耗十几吨低浓度的核燃料。
如果烧煤,每年则需要100多万吨,平均每天消耗几千吨。
此外,它的维护费用也比火电站低得多。
秦山核电站1985年3月开始浇灌第一罐混凝土,到1989年2月,一期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将于1991年6月并网发电,从而结束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核电站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核电技术的发展程度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该国高新技术水平的高低。
核电站就是用反应堆将核燃料裂变产生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发电厂。
核电站由核岛(主要包括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常规岛(主要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和配套设施组成。
核电站与一般电厂的区别主要在于核岛部分。
核电之所以能成为重要的能源支柱之一,是由它的安全性、运行稳定、寿期长和对环境的影响小等优点所决定的。
大部分核电发达国家的核能发电比常规能源发电更为经济。
核电在我国也具有较强的潜在经济竞争力,目前它的经济性已可以与引进的脱硫煤电厂相比较。
据科学家分析,我国煤电燃料链温室气体的排放系数约为1302.3等效CO2克/千瓦时,水电燃料链为107.6等效CO2克/千瓦时。
核电站自身不排放温室气体,考虑到它在建造和运行中所用的材料,其燃料链温室气体的排放系数约为13.7等效CO2克/千瓦时。
可见,核电站向环境释放的温室气体,只是同等规模煤电厂的百分之一。
各种能源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也相差很大。
科学家调查证实,从对公众和工作人员产生的辐射照射看,煤电燃料链分别是核电燃料链的50倍和10倍。
我国在1971年建成第一艘核潜艇以后,立即转入了对核电站的研究和设计。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迄今已经建成核电机组8套,还有3套正在建设之中,到2005年将全部建成,届时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70万千瓦。
从我国的第一套核电机组———秦山30万千瓦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核发电总量已超过为1500亿千瓦时。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
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30万千瓦原型压水堆核电站,于1985年开工建设,1991年12月15日首次并网发电,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已有十多年安全运行的良好业绩,被誉为“国之光荣”。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二期核电站,装有两台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于1996年6月2日开工建设。
1号机组于2002年2月6日实现首次并网,2002年4月15日提前47天投入商业运行。
它的建成为我国核电自主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山三期核电站是中国和加拿大合作建造的我国第一座重水堆核电站,装有两台72.8万千瓦核电机组。
它于1998年6月8日开工建设。
1号机组于2002年11月19日实现首次并网,2002年12月31日提前43天投入商业运行。
2号机组也于今年6月12日提前91天并网发电。
田湾核电站是从俄罗斯引进的2×10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位于江苏连云港市。
核电站采用了全数字化仪控系统和双层安全壳,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能。
它于1999年10月20日开工建设,两套机组预计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投入商业运行。
位于我国广东省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引进国外资金、设备和技术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
它装有两台单机容量为98.4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
两套机组分别在1994年2月和5月投入商业运行,每年的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
20年合营期内上网电量的70%送往香港。
自1994年投产以来到2003年5月,已向广东和香港两个电网输送1173亿千瓦时电量,其中向香港输送785亿千瓦时的电量。
“九五”期间投资规模最大的能源项目之一———位于深圳的岭澳核电站,装有两台单机容量为99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分别提前48天、66天投入商业运行。
该电站于2003年1月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
1号机组第一个燃料循环就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332天的优异成绩。
我国向巴基斯坦出口了一座核电站,功率为30万千瓦,于2000年6月投入运行,目前运行情况良好。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适度发展核电的方针。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核电的巨大优越性,国家有关部门规划到2020年将建成核电总装机容量3200万千瓦,从而使我国核电的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1%上升到4%左右。
“十五”期间,我国将启动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国产化依托项目。
目前,正在浙江、广东、山东等地进行核电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今后核电还要向更高层次的快中子增殖堆、高温气冷堆和聚变堆迈进。
核电的发展必将为中国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的核电站
一、秦山核电站(中核)
秦山核电站地处浙江省海盐县。
一期工程,采用中国CNP30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1×30万千瓦,设计寿命30年,综合国产化率大于70%,1985年3月浇灌第一罐核岛底板混凝土(FCD),1991年12月首次并网发电,1994年4月设入商业运行,1995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
经过十多年的管理运行实践,实现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掌握技术、积累经验、培养人才,为中国核电发展打下基础”的目标。
二期工程及扩建工程,采用中国CNP65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2× 65万千瓦,设计寿命40年,综合国产化率二期约55%,二扩约70%,1#、2#机组先后于1996年6月和1997
年3月开工,经过近8年的建设,两台机组分别于2002年4月、2004年5月投入商业运行,使我国实现了由自主建设小型原型堆核电站到自主建设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为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将对促进我国核电国产化发展,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扩建工程(3#、4#机组)是在其设计和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2006年4月28日开工,3#机组计划于2010年12月建成投产,4#机组力争2011年年底投产。
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采用加拿大成熟的坎杜6重水堆技术(CANDU 6),装机容量2×728兆瓦,设计寿命40年,综合国产化率约55%,参考电厂为韩国月城核电站3号、4号机组。
1号机组于2002年11月19日首次并网发电,并于2002年12月31日投入商业运行。
2号机组于2003年6月12日首次并网发电,并于2003年7月24日投入商业运行。
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中广核)
大亚湾核电站是采用法国M31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2×98.4 万千瓦,设计寿命40年,综合国产化率不足10%,1987年8月7日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2月1日和5月6日两台单机容量为984MWe压水堆反应堆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营运。
三、岭澳核电站(中广核)
岭澳核电站位于广东大亚湾西海岸大鹏半岛东南侧。
一期工程,采用中国CPR100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2×99万千瓦,设计寿命40年,综合国产化率约30%,于1997年5月开工建设,2003年1月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2004年7月16日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二期工程,采用中国改进型CPR100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2×100万千瓦,设计寿命40年,1号和2号机组综合国产化率分别超过50%和70%,于2005年12月开工建设,两台机组计划于2010年至2011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行。
三期工程,采用采用中国改进型CPR100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2×100万千瓦,设计寿命40年,预计2011年开工建设。
四、田湾核电站(中核)
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田湾,厂区按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规划,并留有再建2至4台的余地。
一期工程,采用俄罗斯AES-91型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2×106万千瓦,设计寿命40年,综合国产化率约70%。
于1999年10月20日正式开工(FCD),单台机组的建设工期为62个月,分别于2007年5月和2007年8月正式投入商运。
二期工程3号和4号机组的建设已启动,单机容量均为100万千瓦。
三期工程5号和6号机组的建设已启功,采用中国二代加CPR1000核电技术。
五、红沿河核电站(中广核)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东岗镇,地处瓦房店市西端渤海辽东湾东海岸。
规划建设6台机组,采用中国改进型CPR1000压水堆技术,单机容量100万千瓦,设计寿命40年,综合国产化率约60%,1号机组于2007年8月正式开工,至2012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营。
目前在建中。
六、宁德核电站(中广核)
规划建设6台机组,采用采用中国改进型CPR1000压水堆技术,单机容量100万千瓦,设计寿命40年,综合国产化率约75%以上,1#机组于2008年2月FCD,1、2#机组计划于2013年左右建成投入商业运行。
七、阳江核电站
2004年,经10多年筹备的广东阳江核电项目也有望在年底通过国家核准,这个规划投资达80亿美元、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机组的全国最大核电项目一期工程于2006年正式动工。
目前在建中。
八、三门核电站
2004年7月,位于浙江南部的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获得国务院批准。
这是继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之后,获准在
浙江省境内建设的第二座核电站。
三门核电站总占地面积740万立方米,可分别安装6台100万千瓦核电机组。
全面建成后,装机总容量将达到1200万千瓦
以上,超过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
一期工程总投资250亿元,将首先建设两台目前国内最先进的100万千瓦级压水堆技术机组。
三门核电站最快将在2010年前后发挥作用。
九、海阳核电站
位于山东烟台海阳市东南部海边、总投资达600亿元的海阳核电站首期工程已于2007年年底开工。
目前,海阳核电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计划2010年首期工程两台机组并网发电。
与此同时,该项目的配套工程---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也将与核电站一期工程同时开工建设。
"两电"工程完工后,每年将提供600万千瓦电能。
据了解,海阳核电站建成后将是中国最大的核能发电项目。
海阳核电站项目是经过国家发改委同意、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电投)控股建设的核电项目。
中电投占40%、中国核工业集团占20%、国电集团占20%、山东鲁信控股占10%、华能集团占5%、烟台市电力开发占5%。
据了解,由于核电对技术和安全性要求高,此前核电站的建设都是具有军工背景的企业承担。
海阳核电站位于海阳市东南部的海边,在海阳市大辛家镇的冷家庄和邻近的董家庄。
处于胶东电力负荷中心,地质条件优越,是国内基础条件最好的核电站址之一。
工程分三期实施,一期将建设2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海阳核电站的规划容量为6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并留有扩建余地,总装机容量870万千瓦,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接近三峡电站发电量的90%。
一期工程投资250亿元,规划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山东乳山核电项目工程总体规划建设六台百万级核电机组,一期工程建设两台百万级核电机组,2006年开始前期工程准备工作,争取在“十二五”末投产发电。
国防科工委在2008年1月7日召开的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08年中国将开工建设福建宁德、福清和广东阳江三个核电项目。
另外,中国台湾省现有3座核电站;在建的1座;拟建的尚有2座。
已经投产的台湾省庆山和国盛两座核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2×63.6和2×98.5万千瓦。
十、方家山核电站
方家山核电工程是秦山一期核电工程的扩建项目,工程规划容量为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技术,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预计两台机组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投入商业运行。
项目建成后,秦山核电基地将拥有9台核电机组,总容量达到630万千瓦。
该项目位于浙江海盐,南临杭州湾,建成后将承接华东区域电网,区位优势相当明显。
十一咸宁核电站
鄂赣交界处的湖北省通山县,有一座湖北省第二大的水库——富水水库。
富水河上的这座水库建成于1964年,蓄洪、发电、灌溉、养殖、航运兼顾,年发电量1.412亿度,坝高45米,顶宽6.4米,坝顶长941米,有8个泄水闸,库面浩浩11万亩,库容量17.64亿立方米,两岸群峰秀丽,库中有无数岛屿,当地人称它为“湖北的千岛湖”。
这样一个秀美的地方,还隐藏着我国首个内陆核电项目——湖北咸宁核电厂。
11月18日,成都商报记者对这个正进行建设的项目进行了实地探访。
进入位于通山县大畈镇大墈村的核电站工地,是一条26公里长的专用大件运输道路——核电公路。
公路已建成,目前还有一座跨湖的大桥正紧张施工中。
核电站,就位于大桥连接的湖心岛——狮子岩上。
咸宁核电项目于2009年全面启动建设。
今年5月15日,核电项目一期常规岛及核电站辅助系统工程总承包等合同一揽子框架协议在武汉签署,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工程有限公司举行了咸宁分公司及咸宁项目部揭牌仪式。
据通山县政府公众信息网公布,至11月4日,主场区场平土石方工程完成1610万立方米,占总量的76.1%。
1、2号核岛达到厂平标高,施工现场按照今年底4台机组达到厂平标高的目标加快推进。
计划今年底全部完工。
咸宁核电项目也标志着中国进入第三代核电发展阶段。
它将首次采用非能动型压水堆核电技术,备受中国核电行业关注。
该核电技术是目前唯一通过美国核管理委员会最终设计批准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是全球核电市场中最安全、最先进的。
总投资达600多亿元的咸宁核电项目,其业主是由中广核集团与湖北省能源集团共同设立的湖北核电有限公司(双方分别持股60%和40%,由中广核集团控股)。
2008年6月这家公司成立时预计:经过2年的前期准备和5年半的主体工程建设之后,湖北将首次用上核电。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
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
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
例如,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三四十吨。
核电的另一个优势是干净、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发展迅速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再合适不过。
2007年,中国核电总发电量628.6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为592.63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4.61%和14.39%。
田湾核电站2台106万千瓦的机组分别于2007年5月和8月投入商运,中国核电运行机组达到11台,运行总装机容量达907.8万千瓦。
截至2007年底,中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13亿千瓦,全国电力供需继续保持总体平衡态势。
同时,随着田湾核电站两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产,目前全国核电装机容量已达885万千瓦。
2007年全国水电、火电装机容量均保持超过10%的增长,分别达到1.45亿千瓦和5.54亿千瓦。
而风电并网生产的装机总容量则实现翻番,达到403万千瓦。
中国对于核电的发展已经开始放宽政策,长期以来,中国官方一直强调要“有限”发展核电产业。
而在2003年以来,中国出现了全面性能源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关于大力发展核电产业的呼声日益强烈。
高层关于发展核电的这一最新表态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因为
它确立了核电产业的战略性地步,不但对解决中国长期性的能源紧张有积极意义,而且也是和平时期保持中国战略威慑能力的理想途径,可谓“一箭双雕”。
中国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870万千瓦,预计到201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2000万千瓦,2020年约为4000万千瓦。
到2050年,根据不同部门的估算,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种方案:高方案为3.6亿千瓦(约占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0%),中方案为2.4亿千瓦(约占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0%),低方案为1.2亿千瓦(约占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0%)。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在制定中国核电发展民用工业规划,准备到2020年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预计为9亿千瓦时,核电的比重将占电力总容量的4%,即是中国核电在2020年时将为3600-4000万千瓦。
也就是说,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40座相当于大亚湾那样的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
从核电发展总趋势来看,中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和战略路线早已明确并正在执行,当前发展压水堆,中期发展快中子堆,远期发展聚变堆。
具体地说就是,近期发展热中子反应堆核电站;为了充分利用铀资源,采用铀钚循环的技术路线,中期发展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远期发展聚变堆核电站,从而基本上“永远”解决能源需求的矛盾。
中国核电发展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能源产业带来深刻影响,人们对清洁高效能源的关注与日俱增。
核能是一种安全、清洁、可靠的能源,发展核电可以改善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核电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1954年在苏联建成,而我国核电起步相对较晚,自1991年自行设计建造的浙江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以来,共有广东大亚湾、秦山二期、广东岭澳、秦山三期、江苏田湾6座核电站11台机组先后投入运行。
首个在海岛上建设的福建宁德核电站于去年2月正式动工。
从国家能源局获得的数据显示,我国运行的核电站去年前三季度发电量为516.60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3.03%;上网电量为487.3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3.31%。
核电站累计发生13起运行事件,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原则,均为1级以下事件,对核安全无任何影响。
一、调整能源结构的优先选择
世界各国核电站总发电量的比例平均为17%,核发电量超过30%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有16个,美国有104座核电站在运行,占其总发电量的20%;法国59台核电机组,占其总发电量的80%;日本有55座核电站,占总发电量的30%以上。
中国现已投产核电装机容量约900多万千瓦,仅占电力总装机量的2%左右,比例很低。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调整能源结构的优先选择是加快发展核电。
根据《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5—2020年 》,将新投产核电装机容量约2300万千瓦,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2800亿千瓦时。
按照15年内新开工建设和投产的核电建设规模大致估算,核电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总量约为4500亿元。
国家核电中长期的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左右。
张国宝曾透露,计划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力争2020年核电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到5%以上。
二、避免过分依赖不可再生能源
在国家能源局采访获得的信息显示,两次世界能源危机,发达国家正是通过发展核电,避免过分依赖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破解了能源供应紧张的难题,能源的安全性显著提高。
该局有关人士表示,核电站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不同的是,它是以核反应堆来代替火电站的锅炉。
因为核电站投资高,建设周期长,中国国内没有形成规模才致使核电价格稍高。
从国家能源局获悉,长期以来,我国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0%以上,大量发展燃煤电厂给煤炭生产、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
如果保持现在的煤电比例,2010年、2020年电煤需求将分别突破17亿吨和20亿吨。
煤电为何一家独大?源于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的比重偏低,丰富的煤炭资源够用100年以上,以至于第二、第三代核电与煤电相比都没有经济性可言,核电发展较缓慢,这种局面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有望得到改善。
核电的优势在于不排放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以核电替代部分煤电,不但可以减少煤炭的开采、运输和燃烧总量,而且是电力工业减排污染物的有效途径,也是减缓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对于发展迅速、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再合适不过。
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
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三四十吨。
铀燃料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
从长远来看核电更有优势,由于核电设施使用寿命要比火电长30年左右,而且核电燃料成本只有20%,而煤电为50%以上,所以在核电提完折旧费以后,其成本也会大幅降低。
现在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等国核电的成本已经低于煤电,美国核电生产成本仅为每度1.72美分。
三、核电站中长期布局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规划》中描述了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十一五”期间通过两个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的建设,全面掌握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培育国产化能力,力争尽快形成较大规模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
核电站的选址首先要考虑地震、暴风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因素,重点选择远离活动断层和地震强度偏高的地区,以及不受洪水威胁的地区,还要尽量选择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油罐、炸药库或军用设施的地方,要评估其他类型爆炸的影响,评估的范围甚至包括交通路线上如公路、铁路上运输的物品爆炸或飞机坠毁的可能性。
据介绍,从现在起到2020年,新增投产2300万千瓦的核电将主要从广东、浙江、山东、江苏、辽宁、福建沿海省份的厂址中优先选择。
据悉,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广东岭澳核电二期、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等4座核电站的主体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
今年将开工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和广东台山等核电站,新核准开工规模840万千瓦。
福建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江苏田湾二期等核电站将于近两年先后开工建设。
除沿海厂址外,湖北、江西、湖南、吉林、安徽、河南、重庆、四川、甘肃等内陆省区、市 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核电厂址前期工作。
中国核电发展所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