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分析摘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一个国家及一个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更是经济发展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典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竞争和比较分析,分析其在新形势下面临机遇挑战,针对性的提出几条建设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各级政府准批成立的科技工业园区,它是为发展高新技术为目的而设置的特定区域,它依托于技术密集、智力密集及开放的环境,并依靠科技和经济实力,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经营手段,通过实行优惠的税收和贷款政策及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促进科研、教育和生产相结合的综合性基地。
建设高新区,是我国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符合国情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实施“863”计划和火炬计划以来,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正向着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1、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竞争力不断提高。
当下,国内的科
技园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能为国际化提供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例不断提高,产业的增长势头总体比较明显;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不断增加,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著;全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持续衍生并茁壮成长。
2、高新区的集聚作用明显,产业集群化趋势增速。
高新区的集聚优势凸显,产业的竞争力增加。
如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深圳高新区等成为推动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和参与国际竞争力与合作的产业集群。
3、高新区发展优势因素较多。
有经济发展基础优势;人力资源和质量密集优势;政府及政策扶持优势;高新区“孵化器”与创新优势。
三、我国典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比较分析
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区及新竹科技园区为例,来阐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状况,分析发展中相同点及差异
共性:1、集群内促进其发展的主导产业集中。
主导产业都是电子信息产业,主导型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整个集群的产值均达70%以上。
这有利于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子和整体规模优势。
2、三个均为政策性区域,虽管理模式不同,但政府都为其提供政策环境和服务,推动产业集群快速成长及发展。
3、各高科技产业集群均形成了明显集聚优势,尤其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的区域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且劳动力市场自由并充裕。
4、集群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各区域
所具有的冒险精神、敢于创新。
差异性:1、集群内企业的性质不同。
中关村科技园集中在研发和销售,区内企业常把为其配套的生产制造企业放在区外,以降低生产成本。
而深圳高新区和新竹科技园区内企业大都是生产制造型企业,特别是新竹科技园区已成为美国硅谷地区企业的生产制造基地。
2、集群内部管理模式差异大。
深圳高新区采用开发、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大于管理职能。
而新竹科技园区和中关村地区仍采取垂直化管理模式。
3、集群发展的基础和定位不同。
新竹园区发展初期定位是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生产制造基地,后来通过模仿创新提高自己的研发实力;中关村依赖本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创新而崛起,立足将自身打造成中国最大的软件基地和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场所;深圳高新区发展受益于本地宽松政策及体制环境和相对完善市场竞争秩序。
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建议
我国高新区实行“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和各地区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不但影响着集群发展的步伐,并且影响其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面临机遇挑战:1、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延伸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影响较大。
自20世纪末到目前,伴随发达国家“新经济”迅速崛起,势必引起产业结构在世界范围内再次大的调整,从而出现国际范围内基地化生产倾向。
国际分工更加清晰,各国间
相对优势逐渐凸显。
现在,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销售、售后服务及循环利用等增值活动。
2、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全球化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是生产全球化和经营国际化主导力量,也是科学技术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主体。
3、自身科技竞争力弱。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比较薄弱:我国的r&d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我国的r&d资金投资主体缺位,研发成果转化率较低;r&d产出效率低。
4、国际技术合作形式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科技快速发展新形式下,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人才和资源,才会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5、国内很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之间的信任度较低战略选择:1积极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促进集群快速成长2、科学制定集群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3、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使集群的自主创新4、实施国际化战略,加速对外开放程度和步伐5、实行差异化策略,培育集群的特色竞争力优势6、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努力使集群更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7、强化中介组织的作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要想持续保持国内发展优势,尤其是获得国际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我国应选择具有较强经济和社会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域,努力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有利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硬环境、软环境及思想文化氛围等几个层面
全面推进。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红川.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软科学,2008(8):114-117.
[2] 盖文启.集群竞争:中国高新区发展的未来之路[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9):245-251
[3] 陈继海:《集聚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第四届两岸产业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文章,第3卷第4期.
[4] 符正平:《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载《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