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批评教育的点滴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批评教育的点滴思考
最近,经常在关于教育问题的网站中见到这样一句话:发展性教育中学生评价应该呼唤“不批评教育”。的确,课改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从而也出现了好多关于“不批评教育”的案例以及言论,例如:寓批评于赞扬之中、宽容式批评教育、“不批评”周的尝试等等,虽然这些尝试已经得到了正面的效应,本人也受益匪浅,可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各种缺点和问题,是不是真的没必要再去用“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批评”作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是不是真的应该被教师“遗忘”呢?
教育是讲究分寸的,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我们需要看到,批评和惩罚同样对成长中的学生具有特殊意义,无批评的教育是同样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的。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将来面对的不只是教师和家长的面孔,还有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群,形形色色的各类问题,在学校这种“理想化”的环境中长大的学生进入到社会后,是否能正颜面对自己不当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与责任?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一个人有了缺点和错误,就要正确认识,勇敢面对,接受应有的处罚和教育,树立起承担责任的意识。所以笔者认为,如果在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侧面的批评”,没有“正面的批评”同样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必须有违背规矩后的惩戒,就要让学生为违规付出代价,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让学生认为犯错误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专利,也就是说,在赏识教育的大环境下,该批评时就批评。
然而,批评是一种较危险的、难度较高的教育技巧,利用不好会伤人,所以要小心谨慎的去利用,要因人而异、适度实施。以下是我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粗浅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多表扬,少批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作为成长中的学生,更容易犯错误,也更有理由犯错误,而且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即使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十分到位,也不可能杜绝学生犯错误,因为他们正是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杜绝学生犯错误,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进步。因此,从这方面来说,教师应当从心理上欢迎学生犯错误。多表扬,少批评就是要求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看到学生的优点。批评学生的时候,内心里首先要想出学生的种种的好,同时,教师也要在惩罚时把这种内心感受跟学生说清楚,让学生知道他在老师眼里并非一无是处。多数孩子喜欢受表扬,不愿挨批评,如果教师巧妙地利用表扬和批评,做到教育过程步步为营,学生不仅得到了赏识,受到了鼓舞,而且在心理上也会更愉悦的接受你的批评,并作为前进的方向标,从而会使教育的效果更好。
二、批评的切入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言语不在乎多,也不在于严厉,而应在问题的关键处找准突破口。“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在对学生批评教育之前,教师可以首先把自己当作一个倾听者,认真听取学生对事情前因后果的叙述和认识,给他一个发泄情绪的机会,同时,要对学生表示出理解、信任和同情,这样可以为将要进行的批评教育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也有利于从中找到恰当的批评教育的切入口。不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就不可贸然去批评学生。
有的教师喜欢闲睱时,找几个同学训一训,帮助他们进步。这样做动机是好的,但效果常比较差。经过批评教育,学生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有不足之处,但怎样克服缺点,不断进步,却想不出所以然来。这实际上是不讲究批评的针对性造成的。一般来说,学生犯了错误才需要进行批评教育。比如:某同学上课时经常随便讲话,影响大家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他进行批评教育,要提醒他上课时不可以随便讲话。下课后,要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搞清讲话的原因,是因为上课听不懂而讲话,还是因为不良习惯造成的?要区分开,有针对性地进行批评教育。如果是上课时听不懂,那就要搞清楚他对哪些东西搞不懂,原因是什么,怎样进行补救,要帮助他迎头赶上;如果是因为坏习惯,那就要对他讲清楚
上课随便讲话的危害性,那样不仅影响自己学习,还会影响他人学习,只有认请危害才能产生纠正错误的决心,才能克服不良行为。从此例可以看出,“批评教育”要有针对性,如果不注意这一点,随便的批评一通,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影响批评教育的效果,甚至可能出现学生拒绝接受批评的现象,使不必要的批评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讲究批评的艺术性,不仅需要了解学生,还应该多学习现代心理学、生理学,摸准批评对象心理活动的规律。比如,当一名学生在劳动中(或其他方面)受到表扬时,给他指出学习上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即使比较严厉,他也容易接受;而当一名学生在有关个人荣辱上受到刺激,或在学习中受到挫折,心情沮丧,缺乏前进信心时,对其批评,即使不重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另外,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需要注意时间性。晚餐前的四时至六时,一天的疲劳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已达到了顶峰,易焦躁不安,思考力减弱。由此,下午四时至六时,是不宜批评人的时间。只要时间允许,尽可能避免在被批评者疲倦、不安时批评他。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需要经验的积累,有时甚至是灵感,这些都要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去摸索、总结。
三、批评的过程
在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讲求艺术性,笔者认为合理地使用批评用语,做到批评时要心平气和,保持镇定自若是非常重要的,批评学生最忌脾气暴躁。的确,一个班中总有个别学生让教师大伤脑筋,在三番五次耐心教育失效的情况下,有些教师就会忍无可忍,“揭竿而起”,殊不知,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教师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只能说明该教师方法欠妥,难免会在学生心中打上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烙印。其实犯错误的学生一方面存在逃脱惩罚的侥幸心理,一方面也有承担相应责任和批评的心理准备。只要教师批评的公平、合理、适度,他们还是能够接受的,也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因为此时犯错误者的心理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侥幸和承受批评的斗争会使其极度焦躁不安,高度紧张,甚至是畏惧。这种心理表现会让其对所犯错误有一个反省的过程,认知的过程,会在其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对其心理、性格、思想的形成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说对犯错误的学生,有分寸地批评惩罚一下学生会收到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我觉得批评一定要言简间赅,点到为止,切忌唠唠叨叨,喋喋不休,更不可随意挖苦、讽刺、大声斥责,甚至体罚,学生对教师在批评过程中所表现的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沉着、稳重类的言行会更有一种信任感,觉得教师的话有价值,从而教育工作便能收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