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话与其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读佛山
主持人汪涵说,就像DNA确定了每个人的特征一样,语言也是一个地区的文化DNA。

在佛山,假如你操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别人会问:“你系南方人吧?”假如你讲一口纯正的粤语,人家会问:“你系唔系佛山本地人啊?”问的时候加上了“本地”二字,这是因为语言已经为你打上了标签,语言的DNA反映了地域特征,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地方语言。

最近,媒体热议粤语和普通话。

我们借此背景试图以语言为切入点,探寻佛山方言的DNA,也看看你对佛山土话识几多?
佛山方言就是粤语方言,也是粤语的主体结构之一,佛山话是继客家话、白话、潮州话的广东第四大方言。

在佛山地区有350万人口使用,但是佛山五区居民的发音和习惯用语都有所不同,在字音、词
汇、语法等方面显示了各自的特点。

文化内涵:保留古汉语特色
DNA结构:17声母、60韵母、9声调
佛山话有17声母、60韵母、9声调,佛山话与广州话在词汇、语法方面基本相同,语音也十分接近,只在韵母和声调上有些差异,而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差别都比较大,且普通话只有4个调,佛山话有9个声调,并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系统及其发音特色。

佛山话如广州话那样有时还可以变调、变音,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因此,听那些柔声细语的妇女说话,那抑扬顿挫的声调,婉转修长的拖腔,就像唱歌似的悦耳。

但是,与广州话虽然相似,仍有差别。

古时的佛山,是个南越人的聚居之地。

当时的南越人,含有壮族、黎族、苗族的先人。

佛山文化的底本其实带有很浓郁的南越文化色彩,其中自然包括语言。

唐宋年间,不少中原移民进入顺德,使得原汁原味的壮语或者苗语不断地加入了中原语言,两者杂糅慢慢地演变出了一种新的佛山
话,到宋代以后,佛山方言慢慢固定下来。

特殊景象:一区一镇一语音
佛山话是如何形式的?佛山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王国扬说,佛山话的俗语常常与自然环境的水因素有关。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这里雨量充沛,河涌纵横,池塘密布,是典型水网地带。

出门乘船,过村渡河,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佛山方言,自然离不开水文化。

历史背景:佛山人说哪些方言
河涌如网的蚕桑之地,四季常青的鱼米之乡,柔情灵巧的水乡人家,孕育了佛山五区各镇丰富多彩的地方语言。

粤语方言俗称广州话,是我国民族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分布较广,流行于广东的中部和西南部,广西的东南部与港澳以及许多海外侨胞之中,约有百分之五的汉族人使用这一方言,影响较大,不仅富有地方色彩,还保留了不少古代秦汉语词及宋元明清语词等。

鸦片战争后,华洋杂处,引入了不少外来词语,丰富生动;在中国文学领域中,粤语方言文学也有一席位。

广东的方言比较复杂,即使是粤方言中的广府片语言,也是多姿多彩。

“广州讲宜家,佛山讲家下”,广州与佛山的语言大同小异;由此而衍生的语言民俗也五彩缤纷。

并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的不同,佛山的语言文学民俗形成了鲜明的本土特色。

老佛山、佛山作家协会主席郑启谦说,在佛山这样多雨多水多湿的地方,像“水贵如油”之类的俗语是没有的,而一些在其他地区通用的一般词语,在这里却换上了跟“水”有关的俗语,如“水”泛指“金钱”,“抽水”即是“收回扣”,还有“水脚”(旅费)、“水皮”(下三烂)、“水鸡”(无能者)、“磅水”(给钱)等等。

由于交通不便,佛山各区各镇都是相对孤立的水乡,这也慢慢地形成了一区一镇一语音的特殊语言景象。

禅城方言
禅城城区通行粤语,多以广州话为主。

另外是香港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影视剧、粤语流行曲风行粤语区乃至大江南北,青少年耳濡目染,喜欢模仿香港口音。

青少年不太愿意讲佛山本土口音,认为佛山本土口音乡下,对佛山话感情不深,一律以讲广州话为荣。

在同一个家族里,可能老中青三代人口音各有不同程度的
差异,但这不妨碍交流。

方言大概分为3小片区:石湾片、澜石片、张槎片。

南海方言
南海绝大多数居民使用粤语,按特点不同,分为5小片:桂城片、大沥片、官窑片、九江片、沙头片。

以上粤方言属于珠三角片(南番顺小片),
但在桂城镇西约村岐阳里与健龙里、东二村的新村、叠南村的乐庆村有居民使用四邑片粤方言,但不足1000人。

和顺(鲁岗管理区北洲村、猛冲村)、松岗(唐联管理区燕溪村,显子岗管理区大坑村)两镇约有1000人使用客家话。

西岸为鹤山、高明包围,语言较复杂,其中八村及六村的新地、下舍通行鹤山茶山话。

顺德方言
顺德其本属于纯粤语区,顺德粤语可分为5小片:大良片、陈村片、桂洲片、龙江片、均安片。

其中龙江粤语接近四邑片方言。

高明方言
高明多数地域使用粤语,大致分为3小片:以明城话为代表的中、西部方言,使用范围包括明城、新墟、更合等镇;以西安话为代表的北部方言,通行地域包括西安、三洲、富湾各镇;以人和、杨梅为主的南部方言。

三水方言
三水以粤语为主,分为5小片:西南片、芦(苞)塘(大塘)片、金(本)白(坭)片、迳口片、南(边)范(湖)片。

客家话通行于部分乡村(入迳口、六和、大塘、范湖等)。

语言禁忌:
佛山人的忌讳心理
佛山民俗专家任流认为,佛山人忌讳“蚀”(亏本),把与蚀字同音的“舌”改说成“利”(营利),因而把“猪舌”叫做“猪利”,这些方言都是出于佛山人忌讳心理。

如忌讳“输”把与它同音的“书”改说成“胜”,如过去称“通书”为“通胜”;忌讳“干”,把与它同音的“猪肝”叫做“猪润”(湿润的润,与干相反),有些地方叫做“猪湿”(如阳江话)。

他说,有些地方因为“丝”与“输”同音,又把“丝瓜”称为“胜瓜”。

粤语中“空”字与“凶”字同音,因此,便把“空屋”改称为“吉屋”,以免与“凶屋”同音。

更有不少佛山本地人把一些语言用到平常的生活中,如称“药”为“茶”,把“煲药”叫做“煲茶”,把“卖药”叫“执茶”,把“猪血”叫做“猪红”等。

正在消失:
很少人能说佛山土话
“好多顺德土话,以前大家常讲。

现在要问到六十岁以上甚至更老的老人才知道,这些土话正面临失传的可能。

”顺德第一本语言字典《广东顺德方言录》作者陈胜洪说。

在研究中他发现,随着越来越
多外地人成为“新顺德人”,顺德本地年轻人说家乡话也顺着外来人的口音,顺德话越来越像广州话了,很少人能说上一口地道的顺德土话了。

其实,其他各区也有相同的现象,佛山各地方言大部分民间俚语只能在田间地头或老人口中。

陈胜洪认为,本土方言依靠老百姓口传口的教授,难免在发音上融入自己的本土特色,也就导致后来的“土鳖”顺德话,最典型的是顺德话讲“八”,发音已经接近“鳖”,不一定所有的广州人都能听得懂。

本土语言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值得本地人去深度研究。

兼容开放:
语言在佛山可互相包容
佛山方言蕴涵开放、兼容、多元、善变的语言特点。

近现代,由于大量外来语言的进入,佛山话也经历了一个大变样的阶段,在原有语言的基础上不断接收了外来语言并实现自身的演变,比如不少语言加入了英语等外国语言的音译字,如的士、恤衫、沙龙、的确凉、肥佬,阿拉伯语的邋遢(lata)等。

本地人与港澳人士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香港电视等在广东的传播,带来了许多香港特有的语词进入佛山
话,如高买、卧底、做马案、人蛇、通天巴士等。

“新客家”人:
在佛山没有语言障碍
新中国成立后,佛山大力推行普通话,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小朋友听说普通话,中小学基本都用普通话讲授课文。

不少本地人与讲普通话的朋友交往时,自然地都会讲普通话,对于新客家人来说,就算操一口普通话在佛山基本没有障碍,只会与一些边远地方的老人家交流,才会有些难度。

这也使不少的新客家人不用学习佛山话也照样“通行”,从东北来佛山定居三十多年的吴伯,一直都用普通话与地道的本地人交流,对于自己不会听和讲粤语,他认为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一点影响,“周围的人只要听到我讲话,他们立即会改为普通话跟我交流。


佛山著名批评家安文江在佛山已定居多年,虽然他平时都以普通话为主,但他表示,一点都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工作,也结交了不少佛山本土的好朋友。

佛山各区户籍人口数据如下:
禅城区:60.31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南海区:117.51万人,占总人口的19.7%。

顺德区:121.32万人,占总人口的20.35%。

三水区:39.18万人,占总人口的6.6%。

高明区:29.32万人,占总人口的5%。

使用普通话及其它方言的人口228万人,占总人口的38.2%。

佛山话“三级”测试
自认佛山话达人的读者不妨试试,看看自己的水平等级,是否明白下列句子的意思。

下期“悦生活”周刊公布答案。

一级题——马蹄
痴线
水货
湿柴
炒更
冲凉
帮衬
跳槽
炒鱿鱼
鸡项
执笠
拍拖
牙烟
识做
交关
丢架
乌龙
巴闭
二级题:麻骨拐杖
电灯胆
床下底破柴白蚁蛀观音隔夜油炸鬼木匠担架
门扇底烧炮仗牛皮灯笼
教书佬搬屋沙湾灯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