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两半社会的终结,中国从此走上 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 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世 上的最重大事件;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制度的建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 开始
2、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 基本经验
• 有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 革命实践相结合 • 建立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新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
1、国际形势:
(1)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和封锁。
2、国内形势: (1)残余反动势力的反对 (2)经济极端落后,百废待兴。
结果
存在问题
四、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时间: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大 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公 民的权利和义务。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 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小结
1952年————————————————1956年底 发展生产力 进行一五计划建设 国 民 经 济 恢 复
材料二 进入1956年以后,公私合营急速转入高潮。其中 北京仅用十天就完成了全市行业公私合营……到年底,全国私 营工业企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企业人数的85%参加了全 行业公私合营……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都被当作资本主义 工商业改造对象纳入公私合营。 以上材料均引自《走向历史的深层》 请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认 识,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出现的问题。
数据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近200万国民党残余军队仍盘踞在华南、 西南和沿海岛屿,控制地区占中国领土1/3以上。 1949年10月1日,中国3.1亿人口(总人口4.7亿)地区仍 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1950年10月1日,以美国为首的15国联合国军越过三八 线,随后侵占平壤,轰炸中国东北。 1950年2月半个月内,20多个城市被土匪、特务冲击, 全国约1/3的农村区、乡级政权被土匪、特务洗劫,1万 多党员、干部被土匪、特务杀害。 1950年第一期税后,上海市税务局再抽查351户私 营工商户,查处逃税者347户,约占99%。 1951年12月一个月内,中央政府系统27个单位发现贪 污人数1670人。
•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没收官僚资本是彻底铲除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反动 统治的经济基础,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阶斗 争的深入和继续,所以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 质。但同时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 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实际上又是变私有制为公 有制,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又 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意义:教育了干部,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的 成立和功 过政权的 斗争 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 抗美援朝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 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
巩固 政权 的斗 争
1949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与重庆政治协商会 议的相同点不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实现
中国现代史
四 个 阶 段 的 划 分
过渡时期(1949、10——1956年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57、1—66、6)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66、6——76、10)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76、10——)
本单元主要探究的1949年新中国的成 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期间的历史 阶段特征: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过渡。 主要表现 政治:巩固政权 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
二、中共解决经济困难的措施
措施 措施的内容 经济成分 作用
结合书本与表格,明确中共应对经济困难的主要措施
措施
措施的内容
经济成分
国营企业 —公有制
作用
为政权巩固和经济 恢复奠定经济基础
没收官僚资本, 没收国民政府、四大 建立社义性质 家族、帝主在华企业, 建立国营企业 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
打击投机倒把,“银 元”、“米棉”之战; 主要财经由中央集中 统一管理 调整公私关系,劳资 关系 农村—开展合作社 工业—民主、生产改革
建国初期的时代特征
巩固政权
. 全国基本解放
. 抗美援朝 前提条件
恢复经济
.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 土地改革
. 镇压反革命 物质基础 准备条件
.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 合理调整工商业
. 三反五反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巩固 政权 新中国 成立
政治 条件
恢复 经济 经济 条件
1949.10—— 1952年底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必要性
土改以后,我国农村是个体经济的大海,建立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是分散、 落后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广大农民从实践中 体会到,要脱离贫困,只有联合起来走社会主 义大道。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方针
原则 方法
自愿互利 互助组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初级农业 合作社
(半社会主义性质)
变革生产关系 逐步实现三大改造
进行政权建设 召开人大,制定宪法
开社 始会 社主 会义 主制 义度 建基 设本 建 立 ,
材料一 他(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在 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 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这 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七届二中全会通过 的决议也明确提出:“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需要限制资本主义. 这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认为应当对私人资本主义限制得太大 太死,或者认为简直可以很快地进入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 社会,这也是完全错误的。”
知识拓展(一) 中共在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依据 时 期 内 容 作 用 翻身农民热烈参加红 军支援革命战争 提高了农民生产、抗日 积极性,团结了一切可 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 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 胜利提供保证 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 土地制度,为农业和工 业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土地革命 没收地主土地给农 时期 民,废除封建土地 制度 抗日战争 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时间: 1950年夏~1952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依据:
特点: 保护富农经济
意义: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彻底废除,农民成为土地的 主人,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工业 化开辟道路
④、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10月
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匪、 特务严重威胁新政权
意义:安定了社会秩序,为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赢得了安定环境。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农民 私有制
个体手工 业私有制
资本主义 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 社会主义集 体公有制 体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生产管理过于单一,分配上有平均主义;对 一些不属于资本主义企业的个体经济进行了公私 合营,对一些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不够适当, 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生产的发展。对一些商业 网点撤并过多,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今天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纠正当年的这些 错误,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滞后和超越都会影响生产力发展。
向 社 会 主 义 过 渡 的 实 现
政治: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
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3年 ———— 1956年底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
1、过渡时期的概念
2、总路线:
“一化三改”
成立到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这一历 史阶段
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使它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
概述内容应包括:①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确定了胜利后 对私人资本主义利用与限制的正确方针,认识到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长期性。②认识符合中国的实际,但实际中出现 偏差。③三大改造后期,对工商业资本主义改造速度过快、 波及面过大,未能注意到工商业资本主义改造应当符合生 产力发展水平。④实践中出现的偏差同对工商业资本主义 改造取得的成就相比,是次要的;但遗留下一些不良问题。
高级农业 合作社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政策: 和平赎买政策(为什么?)
改造的形式:初级(统购统销、加工订货)
高级(公私合营)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道路
个体农业——合作化道路 个体手工业——合作化道路 民族资产阶级——和平赎买
公有制
私有制
农业
改 造 前 性 质 改 造 后 性 质
解放战争 颁布《中国土地法 大纲》,实现耕者 时 有其田 新中国初 没收地主土地给农 期 民、保护富农
⑤、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开始
背景:共产党执政后面临腐败问题,资 本主义不法分子趁机反攻
三反: 国家机关和企业中
内容: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 私营企业中
内容: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
A有民主党派参加; B中共发挥积极作用; 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D协议得到实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主要依据是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开始了社会主义时期; D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1、 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其中第二次是指( )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建国后,新中国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是什么?
1.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镇压反革命 d.“三反”,“五反”运动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一、现状——严重的经济困难
极其贫弱的农业国 表现 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经济的全面萧条
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原因 帝国主义长期掠夺 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 商业 恢复工农业 生产
稳定物价,安定人 心;初步建立中央 集中统一财经管理 体制 调动资本家革命积 私营经济 极性,又推动经济 发展 促进工农业生产的 合作社经济 恢复与发展 农民个体 经济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 恢复与发展
土地改革
将地主土地分 给农民
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兼具新民主 主义性质与社会主义性质的一项措施是 什么?为什么?
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
1、背景:当时严峻的形势 2、巩固政权的主要斗争(主要任务)
① 解 放 大 陆
措施: A、追歼残敌 B、和平解放西藏(1951) 结果: 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 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1951年5月
重庆
除 台 湾 外 , 祖 国 大 陆 全 部 解 放
②、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超额完成
制定:根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制定
基本任务:
特点:
执行时间:1953年-1957年
超额完成: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 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三、三大改造
改造的含义 改造的原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的成立
历史条件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2、政治上: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3、路线和方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4、理论基础: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5、群众基础:人民热烈拥护
新中国的成立
成立过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开国大典
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国 内 意 义 国 际 意 义
1、背景: ①朝鲜内战的爆发:1950年6月
②美国侵略朝鲜,战火烧至中朝边境, 威胁中国安全
2、过程: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950~1953年 彭德怀
《朝鲜停战协定》
①教训了侵略者 3、影响: ②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 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③、 土地改革运动
背景:新解放区人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实质
改造生产关系,解决私有制问题。即把 资本家所有制、个体所有制、改造成全 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使公有制占统 治地位,成为我国社会的惟一经济基础。 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
原因
1、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村生产 力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 要。 2、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 体经济相比,是先进的经济成份,与社会 主义国营经济相比,却是落后的成份。在 过渡时期不可能长期保存资本主义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