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加固施工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夯地基加固施工总结
一、施工设计
1.夯击能量
场地回填土厚3.0~8.0米,夯击能量选用E=320T/m,锤重16吨,直径2.0米,落距20米,平均夯击能量为120T/m/m2,加固深度为8.0米。
2.夯点布置
根据土层情况和建筑物对地基要求,采用正三角形网格布置,三角形边长3.5米。
3.夯击点数和遍数
第一、二遍采用点夯,夯击分别为5击、4击,第三遍用低能100T/m全场地满夯。
4.间歇时间
每两遍间歇时间为7天。
二、强夯施工方法
强夯施工采用有自动脱钩装置的50吨履带式起重机,强夯施工步骤如下:
1.清理并平整场地。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起重机就位。
3.将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若发现因坑底倾斜面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4.重复步骤3,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5.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
6.7天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夯实。
7.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三、强夯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前检查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施工过程中记录每个夯点的夯沉量作为原始记录。
四、强夯质量检测
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和地基土压板竖向静荷试验三种检测方法。
1.标准贯入检测点为43个,地基承载力平均为220KPa.
2.室内土工试验取6个钻孔土样,共计18组,经地矿部广东中心实验室进行土工试验,地基承载力平均为220KPa.
3.地基压板竖向静荷载试验点三个,委托广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进行测试,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以上三种检测方法结果,均满足地基设计承载力(180KPa)要求,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最佳夯击能
强夯时,空气被排出,土体压缩,孔隙水压上升,由于孔隙水的消散需要时间,故强夯时引起的孔隙水压可叠加。
理论上最佳夯击能是有效影响深度底层孔隙水叠加至上覆土压力时的累积夯击能,应根据现场实试孔压决定,但因现场缺乏测量孔压的设备,本工程采用以下方法确定最佳夯击能:
记录试夯时夯坑内土体竖向压缩量和夯击次数,当每击的夯击量出现由大→小→大的拐点时,说明此时夯坑底部地基土已发生侧向挤出破坏,开始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了,则这时的夯击总量即为最佳夯击能。
试夯中确定此值为8击/点,此时最后一击的夯沉量为5~7cm,在实际施工中即以此作为最佳夯击能的最后控制值。
3、夯击遍数的确定
夯击遍数国内一般为2~3遍,本工程采用三遍,即两遍点夯,一遍满夯。
第一、
二遍目的是处理深层;第三遍为低能量满夯,目的主要是处理表面土层尤其是夯坑之间的空隙。
第三遍取落距5.8m,每点连续二击,下一夯与前一夯痕互错1/3夯。
由Mênard 公式可计算出满夯的有效影响深度:
D=K√WH/10 =0.5√172KN×5.8m/10 =4.99m
为改善深层处的处理效果,点夯宜采用较大的夯点间距,以免夯击时在浅层形成密实层而影响夯击能往深层传递。
本工程经三遍夯击后,夯击面总下沉量达900cm。
4、间歇时间
相临两遍夯击的间歇时间应根据孔隙水压力消散的情况而定。
因本工程地表面层为含水量较低的夹砾砂粉质粘土。
下卧层为透水性强的中粗砂层,故可在前一遍夯完后,将土推平,接着随即连续夯击,不需要间歇。
实际施工中,因是分区流水施工,实际间歇时间为2~3d。
(五)强夯法施工流程
1、施工流程
2、设备组织
①50t覆带式吊机二台
②17.2t夯锤二个
③自动脱钩装置两套
④轻型动力触探仪两套
⑤水平仪、经纬仪等测量设备
3、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①派员认真做好施工记录,真实反映每个夯点的施工情况。
②检测工作严格按国家规范进行,自检结果及时反馈到施工工艺参数变更之中。
③及时排除夯坑及场区内积水。
④机械设备由专人负责,及时维修保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⑤施工机械由具有上岗证的熟练工操作。
设专职安全防护员,严守安全施工准则。
⑥候车楼区(即1区B段)强夯场地与基本站台的站台墙相距较近,为减轻强夯冲击波对站台墙的影响,在强夯场地至站台墙之间开挖一条防震沟,沟深至地表下2.0m左右,宽1.2m。
(六)强夯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为了检验强夯的加固及处理液化效果,强夯后7d检测单位对强夯区域进行了平板载荷试验,土工取样试验,标准贯入实验、重型(Ⅱ)动力触探实验。
1、检测方法
①平板载荷试验
现场采用707×707mm2压板,慢速维持荷载法,千斤顶分九级加荷,压板埋置深度在设计基础底版下约0.10m,在荷载板上对称安置四个百分表观察地基土沉降量及各级荷载相对稳定情况。
静载点主要布置于独立基础部分场地,共进行10个检测点载荷试验,以评价夯后地基的承载力。
②土工取样试验
现场使用XY-1型工程钻机,采用φ110钻具开孔,在9m深度范围内进行取芯钻进。
在钻孔中采用重锤击入法采取原状土样送试验室进行土工试验。
取样主要在填土中进行,测试指标主要有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天然含水量、孔隙比,抗剪强度及浅层土的渗透系数等指标。
取土样孔主要布置于独立基础部分。
③标准贯入试验
现场使用XY—1型工程钻机,采用标准贯入器、穿心锤重63.5kg,自由落距76cm,标贯试验的试验间距为1.0m,整个场地内均有布置,以评价夯前、夯后地基土承载力等力学指标,并判断水下砂土的液化情况。
④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
现成使用XY-1型工程钻孔,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头,穿心锤重63.5kg,自由落距76cm,整个场地内均有布置。
在夯前、夯后布置6个和12个检测点以评价地基土均匀性,并评价填土的承载力。
2、检测评价
①独立基础部分承载力及压缩模量的评价。
试验结果采用静载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土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成果综合评价各检测点的检测指标。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第12.2.1条~第12.2.4条,评价岩土参数的标准值时按式fk=ﻻ·fm进行计算。
式ﻻ——统计修正系数
fm——岩土参数的平均值
评价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所需要的岩土参数宜采用平均值,本工程中压缩模量Es按平均值选用。
独立基础部分地基加固检测成果评价表表1-2
由上表表明,经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设计院提出的要求。
②饱和砂土的液化判别。
对场地内所有地下水位以下的标贯试验点进行液化判别。
判别标准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3.4条,按下式进行计算判别:
Ncr=No[0.9+0.1(ds-dw)]√3/Pc
根据试验结果统计,可判定本次检测场地8.0m深度范围内饱和砂土经强夯处理后除一个试验点处理至轻微液化,其余点已全部消除液化影响,处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3、沉降观测
本工程的强夯施工于2002年3月完成,经施工后一年的定期测定表明,沉降基本稳定。
(七)几点体会
1、影响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很多,除了夯击能量外,还同土的阻尼性质、夯锤的形状、锤底的单位压力、土层孔隙中存在的气体和空气,不同土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位状况、夯击次数等不同有关,因此,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计算方法可精确地计算出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强夯影响深度。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当地经验并经现场试夯确定,试夯及试夯检验是强夯施工中确定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及间歇时间的关键工序。
2、由于在相同的夯击能下,底面较小的夯锤其有效影响深度较深。
针对我国施工机械起吊能力一般较小的现状,采用铸铁夯锤可在不加大起吊重量与起吊高度的条件
下,提高夯击效果与增大加固深度。
应优先选用铸铁夯锤,在条件所限的情况下,可在钢壳内填充混凝土制成夯锤。
此外,夯锤形状的合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夯击效果。
由于夯锤在起吊时会发生旋转,因此采用圆形夯锤才能保证前后几次夯击的夯坑重合。
3、对于可液化地基,目前较常用的处理方式有振冲碎石桩及强夯法。
振冲碎石桩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已被用于粘性土地基的加固。
但振冲法施工不仅耗水量大,夯填大量的碎石等散体材料,而且要排放出大量的污泥浆污染环境。
相比之下,强夯法具有施工机械设备简便、节约材料、工期较短,对周围环境污染小,造价较低等优势。
但强夯法因对邻近的建筑物和设备基础有振动影响,具有巨大的施工噪音,因此只宜在空旷地区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