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
科目: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师:
姓名:学号:
专业:车辆工程类别:学术型上课时间:20 14 年 2 月至20 14 年 4 月考生成绩:
卷面成绩
平时
成绩
课程综合成
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社会发展与科技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摘要:科技文化是指被科技改造后的文化,同时它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它通过文化渗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与否。
关键词:社会发展、科技文化、小康社会
一、科技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需要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1]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 ,并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 , 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2]。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成果、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日趋激烈的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关系着小康社会【3】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前途、关系着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最大的实现。要在激烈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培养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4】。
我们要依靠科技,保证我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5】。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两大动力。过去20多年,改革开放和制度变革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和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科技进步对国家发展的作用将日益上升。因为制度安排逐步地走向了完善,科技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科技水平的高低将会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的重要评判标准。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幅度提高科技文化竞争力是刻不容缓的事,也是最大程度实现中华民族利益的事【6】。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改造传统的产业、发展新型的产业,从而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国际经济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必须以科技文化做底蕴来提高科技文化的实力【7】。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最近十几年出现的手机消费热潮,没有科技文化的创新,就不会有这么巨大的手机市场,这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以科技做背景,科技创造了需求,需求又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进入小康的步伐。
也就是说科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了铺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有力的支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8】
二、科技文化的进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新型工业的建立必须要依靠科学文化技术的创新。20世纪科学文化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工业更新的步伐。旧的工业和工业体系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新型工业所带来的冲击和压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9】里说过:“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生命悠关的问题。”依靠科技文化的进步,将旧工业改造为新型工业,新型工业将会快速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国家综合国力。对于每一个志在振兴中华,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青年,就一定要把注意力从古老的民族工业转移到创建新的工业上来。否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可能就难以实现。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许多关于建立新型工业的规划和设想。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等等。这些规划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很值得我们去加以创造性的应用和发展。要实现这些设想,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紧紧依靠科技文化。十六大报告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10】。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相结合,研究出一批有核心价值的技术,用核心科技代替旧工艺,既能节省资源,减少劳动力,更能促使生产力提高。用最少的资源得到最优的产品,加快了经济建设,使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使得使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基本保障。所以,加快科技文化的进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也即是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必须是以科技文化进步为前提的【11】。
三、科技文化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的基本历史经验证明,走科教兴国之路【7】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前提。科技文化进步才能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最早的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文化技术的现代化”。随后,他又提出了“科学文化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2】。纵观改革开放的基本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都离不开科学文化技术的重要贡献。我们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及最近13年以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政治建设成就、国防建设成就,都离不开科学文化技术。例如,在农业生产中,由于相关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单产量显著增加。农业是这样,工业、国防、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是这样。科技文化的进步对农业,工业,国防工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提高科技文化的水平,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才能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时在国内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使人民群众能更快更好的进入到小康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科技文化【13】作为在科技发展的历程中积淀而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国家的科技文化实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创造,成为了增进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加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更好更优厚的条件【14】。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文化对政治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凸显得尤为重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15】。
四、科技文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阔更为广阔的空间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6】,为持续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所以我们必须依靠科技文化进步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阔更为广阔的空间。科技进步与小康社会的关系既表现为物质方面,也表现为精神层面。科技进步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而且也推动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包括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其中,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是其它利益的基础【17】。以经济利益为前提,结合文化利益,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科技文化的意义。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