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 说课稿【最新版】
部编版五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 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从军行》是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前两句描写了边塞将士所处的环境,后两句写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前两句以恢弘的手笔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通过写被侵占地区人民的苦盼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该诗诗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课是本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单元主题是“为国无私”,需要学生深入了解诗人,理解诗歌情感,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发掘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古诗需要充分朗读、熟读成诵,有感情朗读。
本课的三首古诗风格迥异,更容易在读中体会到情感的不同,因此主要采用学生跟读、有感情朗读和自由朗读等形式,要求学生在理解诗中情感的基础上读出三首诗之间的不同情感。
2.讲解点拔教学法本课的诗都是先写景,后抒发志向或抒情,学生在读时可以感受到景物的气势,但是在情感把握上需要对诗句内容加以理解才能领会,因此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领会古诗中蕴含的饱满情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古诗相关图片,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作者在秋夜将晓之时,走出篱笆门迎接凉爽的感受。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古代诗人的生活环境、情感表达以及诗歌的韵律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代诗人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深层含义可能还不够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朗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
2.难点: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深层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秋夜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秋夜的景象,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诗人王之涣的背景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韵律美。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5.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6.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记忆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为主要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3.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课文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6.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诗歌主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主要包括诗歌标题、作者、诗句以及关键词等。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从军行》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从军行》说课稿9.《古诗三首——从军行》说课稿一、说教材《从军行》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两首》中的第-首,即唐代诗人王昌龄边塞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
这首古诗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守边将士们艰苦的战斗生活和决心打败入侵之敌的英雄气概。
诗的前两句写景,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
这两句诗,渲染了战争气氛,点出了凄凉艰苦的环境,表达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与艰苦。
诗的后两句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
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铁甲都磨破了,可见战斗是多么艰苦激烈,把所有的战斗生活,都浓缩于七个字中,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
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诗大意。
过程与方法:结合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爱国感情,并受到感染。
三、说教学重难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我认为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大意,合理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是本节课的重点;感受边塞战场环境的荒凉,体会守边将士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重点词语在反复诵读中走进诗的画面,从而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碰撞,去理解、感悟文字背后的意思。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用诵读去展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与诗境融为一体,并自然而然地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朗读感悟法和情境教学法)五、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课前播放唐军对抗突厥军的视频。
2、中国几千年的慢慢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朝代都会有战争的刀光剑影,刚刚同学们看了硝烟弥漫的古战场。
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找学生回答,及时点评。
)同学们,这些场景在文学上也留下了它们的印记,描写战争的诗歌在我们中国的诗坛上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首《从军行》。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三首经典的古代诗歌。
这三首诗分别是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春望》。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们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由于时代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差异,学生可能对一些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和讨论,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景物的美,培养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对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深入理解和欣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古诗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9 古诗三首》的背景、作者和主题。
2.能正确朗读《9 古诗三首》。
3.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4.能正确运用古诗中的词汇表达想法和情感。
二、教学准备1.《9 古诗三首》的教材。
2.课堂展示图片或幻灯片。
3.黑板、彩色粉笔。
4.学生课堂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静夜思》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体会夜晚的静谧和宁静。
2.学习古诗:让学生逐句朗读《静夜思》,指导学生理解每句的意思。
3.分析古诗: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诗歌鉴赏:让学生体会《静夜思》中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夜晚的感受。
第二课:《床前明月光》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感受月光的美丽。
2.学习古诗:让学生逐句朗读《床前明月光》,指导学生理解每句的意思。
3.分析古诗: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诗歌鉴赏:让学生体会《床前明月光》中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月光的感受。
第三课:《月下独酌》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感受月下独自饮酒的情境。
2.学习古诗:让学生逐句朗读《月下独酌》,指导学生理解每句的意思。
3.分析古诗: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诗歌鉴赏:让学生体会《月下独酌》中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这样的情境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9 古诗三首》,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对古诗的理解能力,还能体会到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诗的文字,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及想法。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默写《9 古诗三首》。
2.让学生写一篇文章,表达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
3.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并背诵其他古诗。
以上为本次《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节课选取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学习。
这三首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佳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诗的韵味,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古诗中的典故、意象、情感等内涵较为丰富,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品味和感悟。
此外,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学习风格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2.教学难点:品味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人的情感,了解古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理解诗人的情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诗词朗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古诗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提问解答,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说课稿(附教案)
《9.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一篇课文,前两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诗人王昌龄和王维。
第三首古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的第四首。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
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
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一、说教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篇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及沦陷区百姓疾苦的诗歌,短短28个字道出了作者的悲愤与感慨。
二、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从军行》,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边塞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板块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1.简介作者。
2.了解背景。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2)教师范读两首古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代:陆游其一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背景资料: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
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诗。
这是学生接触古诗的较后期阶段,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韵律,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以及感受诗人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诗文内容,标出不会的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文的韵律、意境。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文内容。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重点诗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同时,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困难,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提高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认读。
2.古诗的意境和主题的理解。
3.对古诗的鉴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古诗的背景、作者、意境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技巧。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比较法: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古诗的主题和风格,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古诗全文和相关注释资料。
4.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文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出示古诗的全文,引导学生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3.操练(20分钟)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和背诵,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停顿。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9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9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9 古诗三首》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三首经典的古诗:《静夜思》、《春晓》和《登鹳雀楼》。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哲理的思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欣赏古诗的韵律美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现的美丽自然风光和古代诗人的生活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2.教学难点:欣赏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5.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9课,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晚景象的古诗。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意,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优秀篇目。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还需要提高,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文的大意,把握诗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文的大意,把握诗文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领悟诗文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古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秋夜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秋夜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诗文的大意,感知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3.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诗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和交流。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文的深层含义,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的内容,本节课选入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王昌龄的《采莲曲》,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以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感受古诗的魅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象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学生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创作背景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同时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象,理解诗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朗读、讨论、写作等,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读音和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讲解:对每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诗中的意象和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共计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共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作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才华和诗歌的魅力。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山水风光的描绘,也有诗人情感的抒发,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他们对于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简单的诗句和意象。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深刻的意境,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他们理解和感悟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掌握一些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体验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深刻意象的感悟,诗歌的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诗歌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解析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意义,解释生僻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的某个方面,如意象、情感等,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说课稿【第1课时】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说课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和王昌龄的《从军行》。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节课我们将对这三首诗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三首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2.教学难点: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解读;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3.分析诗歌:通过对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交流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5.欣赏和感悟: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欣赏和感悟诗歌的美,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说课稿(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说课稿(含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而且也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抒发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培养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传达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所传达的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文内容,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共同探讨诗人的思想感情。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抒发。
5.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其他类似的古诗作品,进行拓展学习和欣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第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第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第三首》是一篇诗歌作品。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材内容丰富,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引导、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这首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知诗歌的意象。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4.启发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5.品鉴欣赏:学生欣赏诗歌的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6.实践演练: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完成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9《古诗三首》第1课时说课稿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9《古诗三首》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受古诗的魅力,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歌的表达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形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表达技巧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以及学生的反复品味,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古诗的魅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方面进行探讨。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诗歌。
5.品味赏析: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背诵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9古诗三首:从军行》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9古诗三首:从军行》一. 教材分析《从军行》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战士们从军行进的艰辛历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
本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是小学阶段进行古诗文教育的好材料。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技巧方面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从军行》;了解诗的作者及其背景,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从军行》;理解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教学难点:领悟诗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技巧,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战争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战争的看法,引出本课的主题《从军行》。
2.诗歌朗读:让学生跟随课件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解释诗的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忠诚”、“热爱”等情感的理解。
5.诗歌创作:启发学生以《从军行》为蓝本,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古诗三首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一篇课文,前两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诗人王昌龄和王维。
第三首古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的第四首。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
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
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3.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但是对于边塞诗学生读得较少,再加上学生对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必要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学中,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使学生这一教学主体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探究。
2.说学法:
教学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教学中,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入情入境的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古诗的特点,引导学生或交流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古诗,或交流与古诗作者相关的古诗,或欣赏与古诗主题相关的歌曲,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他们自身迫切的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自主学习的前提。
2.交流资料,感受古诗。
由于古诗与现代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本课采用了朗读感语法、情境教学法,并适时地补充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感受千年前悲壮、苍凉的边塞生活。
我还播放了歌曲《从军行》《送别》和反映故事内容的画面,学生很快被那动听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战场的宏大的场景,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仿佛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同时,我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3.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理解古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交流探究,理解诗句的意思。
4.熟读深思,层层深入。
在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语、从字面上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在熟读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进一步深入理解感悟整首诗的诗意,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5.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在本课的教学中适当地安排延伸和拓展,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多地接受传统诗歌的浸润。
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时,指导学生学会对文本的整合,同时加强与课本以外教学资源的联系,增大课堂容量,力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在《从军行》一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同诗人”作品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同诗人的作品,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中,抓住“同主题”作品拓展延伸。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
在教学时,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在课堂教学中适度拓展学生学习诗文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诗文,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它不仅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也顺应着时
代发展的要求。
拓展阅读,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及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情,放飞心灵。
七、说作业设计: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情况,帮助学生背诵和积累古诗,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深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