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说课稿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稚子弄冰》是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之一,这首诗写了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诗句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喜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
全诗四句, 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2、凭借语言文字注解、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3、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难点: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四、说教法学法稚子弄冰》的诗句稍难理解一些,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根据注解,让学生讨论、想象,也不难理解其意,同时也感受到了古诗的优美,达到了陶冶情操,提升鉴赏的目的。
五、说学情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以一篇带多篇”阅读,使之形成能力。
古诗中像这样描写儿童活泼可爱的诗篇还有很多,应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己搜集,自己积累,并开展“赛诗”会。
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积累这方面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稚子弄冰》这首诗。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导入本课, 让学生提前想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生活的场景。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了解作者杨万里(公元 1127 年— 1206 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3)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以“走进春天”为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古诗、现代文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等。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春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古诗的理解、现代文的深入解读以及写作技巧方面,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掌握现代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现代文的理解和解读,口语交际的训练。
2.教学难点:古诗意境的理解,现代文中重点句子的解读,写作技巧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互动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春天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古诗教学: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分析诗句的意境,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并背诵。
3.现代文教学:快速阅读现代文,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子,分析文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口语交际训练: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春天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写作指导:以春天的景色为话题,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想象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珍惜之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春天的主题。
主要包括古诗、现代文重点句子、口语交际话题和写作要求等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古诗背诵、现代文阅读测试、口语交际和写作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古诗,感受自然”。
本课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春日》、《游园不值》。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它们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仍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对于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也存在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掌握古诗的基本解读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掌握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解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自然美,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掌握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掌握古诗的基本解读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写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古诗文朗读带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特点和魅力,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和期待。
2.新课导入:分别引入三首古诗《泊船瓜洲》、《春日》、《游园不值》,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运用想象力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诗人泊船瓜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以“春天”为主题,选入了《古诗两首》、《小燕子》、《春日》、《对韵歌》四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春天的美好景象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可能会存在词汇贫乏、句子结构简单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古诗两首”、“小燕子”、“春日”、“对韵歌”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学会表达对春天的感受,以及对韵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认读,然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讲解课文: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结构。
4.朗读训练: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形式,使学生感受课文中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朗读这三首古诗:“小池”、“春晓”、“小学士”。
2.帮助学生理解三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启发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教学准备1.课文《小池》、《春晓》、《小学士》2.多媒体设备3.课堂展示材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诗歌吗?诗歌有哪些分类?”•让学生回答并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 课文讲解•逐句解释《小池》、《春晓》、《小学士》三首古诗,讲解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朗读训练•给学生展示示范朗读,并让学生跟读练习,注意语调和停顿。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享对古诗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5. 创作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古体诗,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朗读、朗诵、理解和创作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感知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古诗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意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五、课后作业1.朗读三首古诗,做好朗读记录。
2.思考并记录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3.简短的创作一首古体诗。
4.阅读与古诗相关的课外书籍或文章。
六、教学延伸可以邀请一些书法艺术家或古诗爱好者到班级进行讲座和互动,展示古诗的美学魅力和书法艺术。
以上为本次“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学设计”文档,希望能够为你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参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一册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一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一册,内容包括了许多精彩的文学作品、古诗文和写字练习。
这些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教材还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语文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写作技巧的掌握。
2.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写作创意的发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本情感。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实践环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6.总结提升: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的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能够引导学生思路,便于学生记忆。
例如,对于一篇文章,可以提炼出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关键信息,以关键词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全面、客观,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等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的8号考生,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祖父的园子》。
语文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达,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将依此理念,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祖父的园子》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单元主题,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本文主要描写了祖父的园子和作者童年时在园子里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作者寄情于物的写作手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说学情: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把握和处理教材。
我所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于字词和阅读知识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对于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还不够深刻,这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与对学情的掌握,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会认“蚱”“晃”等11个生字,会写“蝴”“蚂”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与体会,理解文章内容。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祖父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结合以上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设立为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内容,领悟表达方法,丰富阅读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节课要着力突破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的实施。
基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读促悟法、引导启发法、小组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三首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三篇古诗,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
这三首诗都是宋诗,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古代乡村的生活风貌,充满景趣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是三首古诗,也是本学期的第一课。
学习古诗,要多读,朗读时除了读准字音外,还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读准诗歌的节奏与断句。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重点是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古代生活画面之美,教学时对于诗歌的关键句要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
本课课后安排了一次小练笔,因此要让学生准确了解诗歌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将古诗改写成小短文。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结合课文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课堂上主要是能把古诗读得流利、顺畅,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师:童年的生活都是充满乐趣的,我们一起看看千年前,儿童们天真烂漫的生活吧。
二、学习生字1.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件出示生字。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昼耘桑晓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教师提示易写错的字:“耘”的偏旁是“耒”,不要写成“未”。
三、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1.课件出示诗人范成大简介,解诗题(强调“兴”的读音)2.学生诵读古诗,互相交流,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强调“当、供”的读音)3.教师引导学习第一、二句。
(哪些人?做什么事?)4.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出示情境图片,小组交流: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理解“解、供、傍”)5.入情入境,体会情感。
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尝试默写6.归纳主旨:这首诗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树下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繁忙、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乡村男女勤劳、朴实的形象,也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童趣。
7.板书设计:村庄儿女→耘田、绩麻童孙→学种瓜第二课时一、学习《稚子弄冰》1.解诗题,知诗人。
课件出示对杨万里的介绍。
(“稚”)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正音。
3.出示注释,学生理解古诗大意。
教师引导。
品读一、二句,想象画面,研读三、四句,讲述画面故事。
做冰锣、玩冰锣、冰锣破碎(“脱”形象传神写出孩子剜冰的样子;“穿林”)4.体会情感(从高兴到失落)有感情朗读,比赛读,比赛背诵。
5.归纳主旨:通过写孩童做冰锣、玩冰锣的高兴及冰锣破碎后的失望,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内心情感丰富的儿童形象,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6.板书设计:稚子弄冰“脱”冰→当钲→敲→碎二、学习《村晚》1.解题,知诗人。
课件出示对雷震介绍。
2.学生读诗,指导正音。
(强调“陂(bēi)”的读音)3.学生自由说说诗意,教师点拨。
4.悟诗情。
引导想象诗描述的画面,感受牧童的悠闲,体会诗中的闲适自在。
把握“衔、横、信口吹”,想象无拘无束、悠闲自在的画面。
体会向往之情。
5.归纳主旨:本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生动描写了牧童横坐牛背吹笛的神态,刻画了一个天真调皮、闲适自在的儿童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山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6.比赛有感情诵读,一起背诵。
7.板书设计:景→草池塘山落日村晚物→牧童牛吹笛无拘无束、悠闲自在2 祖父的园子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文章描绘了祖父园子里的美丽景象,回忆了自己和祖父在院子里干活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会写“蝴、蝶”等14个字,读准多音字“晃”,能正确读写“蝴蝶、蜻蜓”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父园子的特别之处,感悟作者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父园子的特别之处,感悟作者表达方式。
难点:体会作者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本课语言优美,要让学生多朗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感受景物之美。
同时,本课有默读要求,通过默读,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2.发现点拔教学法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描写园子景物的句子,感受祖父园子的特别之处。
要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拟人句,正确体会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作者资料,了解萧红。
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
我们上节课感受了古时候乡村儿童自由闲适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作者简介,自由谈谈从课题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蝴蚂蚱嗡樱拔瞎铲锄割承拴瓢逛3.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提示易错字:“拔”的右边是“犮”,不要写成“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好玩、充满快乐、美丽、自由……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
(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第一段(1-3)对园子的印象;第二段(4-15)“我”和祖父在院子里的趣事;第三段(16-20)自由自在的园子。
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情景。
第二课时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根据课文,说说对园子的印象。
(昆虫丰富多彩,非常可爱,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二、深入学习,感受情感1.学习第二段,“我”和祖父在院子里的趣事。
说说这一段讲了“我”和祖父的哪些事?(种菜、铲地、摘黄瓜捉虫子、浇水)“我”在院子里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对比感受欢乐)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朗读,读出快乐2.学习第三段,感受院子里生命的自由。
(找出印象深刻的词句,分享感受)“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要……就……”“愿意……就……”院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3.齐读第17自然段,有感情朗读,多种方式读。
4.谈谈自己的感悟。
(觉得好的句子,为什么好)描述的画面自由,给人的感觉自由自在三、总结拓展,领悟写法1.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吸引读者?(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一个小孩所做所想所说如实记录,具有真情实感,才会引起读者共鸣。
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2.读读阅读链接,说说对课文新的体会。
(凄凉)(怀念)3.完成课后习题。
四、课文小结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和快乐。
祖父的慈爱与呵护,让作者的童年充满温馨。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深切感受到童年的纯真美好,作者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回忆,对祖父的怀念。
五、板书设计园子→生机勃勃祖父的园子“我”和祖父→温馨、快乐回忆、怀念生物→自由自在3 月是故乡明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
课文用典雅的语言,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本课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恰到好处,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本课语言优美,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品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课有默读要求,因此要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是散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让学生了解作者围绕月亮写了哪些事情,以及在这些事情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中引用了不少诗句,教学时要讲解这些诗句引用的好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季羡林。
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吗?(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与思故乡,常常联系在一起。
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就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委婉表达了思乡之情。
(板书课题)二、学习生字词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