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3.白杨(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白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白杨树的生命力和顽强精神,教育学生要像白杨树一样,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感悟。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道理和寓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和生命价值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像白杨树一样,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毅力和意志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所传达的自然环境保护和生命尊重的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实物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白杨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大意。
3.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领悟课文所传达的自然环境保护和生命尊重的价值观。
4.感悟升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讲述的白杨树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5.小结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和主题。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生命力顽强•勇敢面对困难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白杨说课稿优秀7篇
白杨说课稿优秀7篇《白杨》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白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这一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白杨说课稿。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以及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白杨的特点及爸爸的心愿。
难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二、说教学方法:(1)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会白杨的品格。
(2)运用朗读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范读,引读,品读,分角色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等,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3)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三、说学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学生运用勾画圈点法,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主旨;运用朗读法、讨论法,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程序:本课我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重点研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的心愿,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
现在我重点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上课,首先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小白杨》,学生会唱的跟着一起唱。
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你觉得歌曲中的小白杨怎么样?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动听的歌声,和文中的父子三人一起踏上开往新疆的专列,认识一下戈壁滩上的白杨树,教案《白杨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五年级下册《白杨》一课的说课稿。
本课以白杨为载体,传递了父亲对孩子们的深沉期望和爱,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
在此,我将从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背景《白杨》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属于人教版教材。
本课以白杨为载体,通过父亲与孩子们的对话,展现了孩子们对白杨树的了解与欣赏,同时传递了父亲对孩子们的期望和爱。
课文中描述的白杨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因此,本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6个生字,了解白杨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期望和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父亲的话中所蕴含的期望和爱,培养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白杨》的讲解、朗读与讨论,以及白杨树特点与象征意义的介绍。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期望和情感的方法。
同时,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教学难点: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父亲的话中所蕴含的期望和爱,培养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五、教学方法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白杨》说课稿7篇
《白杨》说课稿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如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白杨》说课稿较新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白杨》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乡接两孩子上学,在往返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学习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染自己;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扎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知识目标)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技能目标)3.让学生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情感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与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通过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在阅读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促进理解(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片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本课主要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再朗读来理解课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说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理念中把由重“教”改为了重“学”;既要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白杨说课稿《白杨》说课稿(优秀12篇)
白杨说课稿《白杨》说课稿(优秀1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编辑燕子给大家收集的12篇白杨说课稿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白杨》说课稿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白杨)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
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从整体入手)(二)讲读课文(从整体到部分)[讲读一段] (从整体到部分)1.看图、听读、思考:大戈壁什么样?白杨树什么样?2.默读思考: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划出主要词句)3.读后讨论。
(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1)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2)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讲?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讲读第二段]1.学生自由读,思考: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2.读后讨论交流。
(1)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2)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白杨》是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位于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生命的真谛”,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学生将了解到生命的坚强与脆弱,珍视生命的可贵。《白杨》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过程,展现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寓意着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坚韧不拔。
3.情感体验: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通过白杨树所表达的情感,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顽强精神,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3.竞赛活动:设计相关的竞赛活动,如“谁是最佳朗读者”、“白杨知识问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自己面对困难时的经历和感悟,使课文内容更具现实意义。
5.情感引导:通过教师深情朗读、引导学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培养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3.合作学习: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互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卡片等,用于直观展示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资源:PPT、视频、音频等,用于展示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修辞手法示例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过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感悟生命的真谛。
《白杨》说课稿3篇.doc
《白杨》说课稿3篇《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立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立者扎根边疆,建立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白杨》的说课稿,欢送大家阅读!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白杨》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流程等四方面来简要说说我这节课的预想。
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会写“晰、伞”等六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通过品关键词句,初步领悟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向结合来表达白杨特点的写法,激发学生对白杨的喜爱。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以下四点: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信息。
”还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根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本文主要讲了在一列开往的火车上,一家三口看到火车窗外闪过的白杨展开了一场剧烈的争论,通过父亲的介绍,让儿女们了解了白杨的特点,同时借白杨赞颂了西部建立者,也表白了父亲扎根边疆、建立边疆的决心。
而我主要开掘教材中如何通过对白杨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来表达白杨的特点。
本文文笔清新,语言准确,人物描写生动,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将白杨和西部建立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是基于对单元重点工程的理解。
本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组教材是以“走进西部”为主题来编排教材的,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通过读书和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感情;二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白杨》是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状物抒情”单元。
本课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及象征意义,旨在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本课在整册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复习了之前学习的描写手法,又为后续学习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与写作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围绕白杨树的三个特点展开:高大挺秀、生命力强、适应性强。
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它所象征的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结合实际生活,探讨白杨树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基本的文学赏析能力,但对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象征意义的把握还需引导。
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但对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他们而言,直接体验边疆生活和白杨树生长环境的难度较大。
因此,教学中需注重情境创设,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理解并概括白杨树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白杨树所象征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将白杨树的精神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这种精神。
五、说教法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感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图片、视频,以及边疆建设者的工作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和情感。
六、说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预习时注重收集白杨树的相关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会从文本中提炼关键信息,并联系自身经历进行思考和表达。
《白杨》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6篇)
《白杨》优秀说课稿《白杨》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杨》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杨》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1、位置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语文文章,它位于本书的第十页至第十三页。
十页至十二页是课文正文,十二页是生字以及作业,十三页冂阅读链接。
2、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的课文有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白杨》是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是讲祖国边疆——西部,我们通过本单元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而本课主要讲: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3自然段写火车外的白杨;第二部是4——11自然段写儿女对白杨树的争论;第三部分12——16自然段讲父亲为儿女讲解白杨。
3、编排意图学习这篇课文,让小学生热情歌颂边疆,热爱祖国、了解西部,立志建设西部。
同时在学习这篇课文也可以教会学生要热爱大自然。
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新疆"等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那段话。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以及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5、本文重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以及正确读写的生字、词。
本文难点: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文。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爱国之情,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让大家对西部充满热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预习能力,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更深入的了解本文。
在五年级上册时同学们学过《落花生》一文对偷物喻人有初步的认知,所以我准备在教《白杨》的借物喻人时由《落花生》引入,让学生更快的理借物喻人的特点。
三、说教、学法1、说教法根据本课对话多,学生生活环境与西部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对话法来让学生理解本文文意。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3.白杨(说课稿)
3.《白杨》说课稿一、说教材《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炼,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热情歌颂他们不但把自己奉献给新疆,还为边疆培育下一代建设者的精神。
50年代,数以万计的各式人才涌向新疆,甚至把自己的子女带到新疆,扎根新疆,开始了艰苦创业,建设者多达1330多万。
《白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那个年代,那种热情,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或许都有些陌生,更何况是生长在现代社会的孩子们,“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所以,如何通过文本,让他们了解那种精神、又如何把那种精神和现代社会联系起来,让他们所接受都是很重要的。
下面我就《白杨》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说目标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A类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B类目标:1.认真读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C类目标: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扎实有效,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
教师的任务是营造一种氛围,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活学生朗读的欲望,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感悟,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情,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学情经过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阅读要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关于“借物喻人”的文章,学生在上个学期也已经接触过了,比如说《落花生》,文章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说课稿新人教版
《白杨》说课稿导语:《白杨》记述了列车上的父亲与他的孩子们的对话,课文借助白杨,热情讴歌了像父亲一样服从祖国需要扎根和建设边疆的无私的建设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杨》说课稿,欢迎阅读。
《白杨》说课稿一、说教材《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难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
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
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理解一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
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人教版《白杨》的说课稿
人教版《白杨》的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白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传递了勤劳、坚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文说课稿旨在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及教学方法和过程,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结构。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劳动者的辛勤与伟大,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结构,体会劳动者的辛勤与伟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以及劳动者精神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学习,增强学习的实践性。
4.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劳动者工作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劳动者的关注和兴趣。
- 提问学生对劳动者的认识和感受,为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
2. 学习课文-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 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 教师点拨重点词汇和句型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深入理解-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
- 分析劳动者精神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4. 情感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劳动者的辛勤和奉献。
- 分享学生家庭中的劳动者故事,让学生感受劳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说课稿1一、说教材《白杨》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白杨为线索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讴歌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者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
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在心理描写上则是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感情的波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
三是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新、抚摸”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教学设想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课标的训练重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精心创设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
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既积累丰富的语言又感悟高尚的思想感情。
教法上:采用以读促学的方法,利用电教、讨论、合作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解文悟情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型、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深入地把握课文的内容。
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画、说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教学程序〈一〉、谈话激趣1、师:在广袤的大西部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板书课题)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白杨树的资料。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3《白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3《白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白杨》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要求】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
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
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
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审题。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
学生自学:(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介绍、抚摸、表白、沉思(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去。
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
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小黑板出示: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列车在哪儿前进呢?齐读第一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情景?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
教师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炼,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热情歌颂他们不但把自己奉献给新疆,还为边疆培育下一代建设者的精神。
50年代,数以万计的各式人才涌向新疆,甚至把自己的子女带到新疆,扎根新疆,开始了艰苦创业,建设者多达1330多万。
《白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那个年代,那种热情,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或许都有些陌生,更何况是生长在现代社会的孩子们,“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所以,如何通过文本,让他们了解那种精神、又如何把那种精神和现代社会联系起来,让他们所接受都是很重要的。
下面我就《白杨》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说目标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A类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B类目标:
1.认真读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C类目标:
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扎实有效,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
教师的任务是营造一种氛围,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活学生朗读的欲望,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感悟,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情,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学情
经过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阅读要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关于“借物喻人”的文章,学生在上个学期也已经接触过了,比如说《落花生》,文章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上个学期的要求比较简单,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明白文章深蕴的道理,但是这个学期
的要求提高到“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就是在理解文章的含义之后,还要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并由此延伸开去。
五、说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
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
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
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六、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七、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
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讲列车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驶,车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
第二部分从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讲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第三部分从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讲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爸爸希望孩子们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
课文重点是二、三、四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我计划两课时授完本课。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重点精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不停的设疑、释疑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表白了什么样的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从小要树立个人要服从祖国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
现在我单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新词: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一上课我将投影出以下词语:“戈壁、界限、介绍、新疆、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然后提问哪个词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浑黄一体)此时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车窗外闪过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并配上兄妹俩的争论录音。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疑。
学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二至四部
分的内容,琢磨出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接着分角色朗读。
读完后,让学生谈谈他们从朗读中知道些什么,不理解的是什么?我再把他们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来,估计有:①白杨有什么特点?②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借白杨表白什么样的心?③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④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
(三)讨论、释疑。
释疑的过程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内容大概讲的是什么,接着我重点组织引导他们逐步释疑,深入地学习课文,体会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1)我重点让学生朗读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的话,提示:读时要体现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
然后请他们讨论爸爸的三句话说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根据他们的回答,板书:高大直立、生命力强、坚强不屈。
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杨与风沙、雨雪搏斗的情景,触景生情,老师引导全班齐读这些话,读出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2)学生了解了白杨的特点,由树及人,逐步加深,让他们自学第15至17小节,比较一下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处。
完成练习:
①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还是,他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②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
边疆需要,就在这里扎根。
完成练习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点评: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
(3)学生领悟到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明白最后一小节中,大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是指孩子们。
然后重点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沉思,思些什么,最后为什么会露出微笑?
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
这时我深情地转述在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四)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育学生。
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憾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
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
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接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40年后当今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引导学生展望在边疆建设者的努力下西部美好的前景。
在《小白杨》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八、说板书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落的载体,通过板书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弄清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
板书:
高大挺秀
扎根边疆
白杨生命力强无私奉献
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