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龙江省荒漠化及其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黑龙江省荒漠化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荒漠化现状,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荒漠化;危害;防治措施

土地沙化已成为全球性灾难,是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我国是世界上沙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总面积130.8万h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6%,其中沙漠、荒漠占45.3%,沙漠化土(沙地)占11.2%,戈壁占43.5%,沙漠化相当严重。我省沙化土地面积378571.4hm2,沙土耕地432993.1h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6%,分布较为集中,给该区的经济、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所以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和利用是摆在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

1.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状况

黑龙江省沙区处于我国北方万里风沙线东端,主要集中于我省西南半干旱地区,分布在嫩江流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统称嫩江沙地。地理位置:东经122°10′~125°10′,北纬43°30′~48°30′。沿嫩江干流两侧宽242km,长400km的范围内,形成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带状沙区。

表1 沙地面积分布情况表

沙区范围内杜蒙、泰来、龙江、齐市郊、富裕、甘南、肇源、大庆及讷河九个县(市、区)、105个乡(镇、场)。其中杜蒙为完整沙区县,其余八县(市)是部分沙区县(市)。在274.7万hm2,沙区总面积中,有沙漠化土地面积37.8万hm2。其中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的是杜蒙县,面积16.5万hm2。最小的是甘南县,面积仅0.3万hm2。各县(市)沙地分布情况见表1。

2.沙漠化原因

2.1森林遭受破坏

伐木开荒,种植农作物;雨水冲刷裸地,出现沟壑,导致水灾;在干旱时期,风把干燥表土吹走,造成山地岩石裸露,寸草不生。这就是沙漠化的开始,也是破坏森林造成的恶性循环的结果。

2.2土壤盐渍化导致田原荒废

没有排水设施的农田经过灌溉或水淹之后,盐分上升到地面,出现大面积的盐碱地。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几百万公顷,可耕地因盐渍化、治泽化而变成荒漠。

2.3沼泽地和泥炭田的开发

人类曾错误地认为,沼泽地和泥炭田是高产农田,从而排水利用。实际上沼泽是一种优越的群落环境,也是优异的水循环调节因子,洪水期能分洪,干旱期能供水。沼泽地里大量的动植物自生自灭,腐烂分解,能产生大量的有机质。排干沼泽使多种动物失去栖息之地。

2.4土壤侵蚀

毁林开荒,暴雨冲刷表土促成红壤化,高温气候进一步加速氧化过程。在这些作用配合之下,地表有机质很快消失,土壤发生衰竭,从而逐渐趋向沙漠化。

2.5人类的有害活动

沙漠扩大的另一个原因是人类自身的破坏行为。例如游牧部落把一片片森林变成牧场、牲畜啃食树皮和矮枝。干旱季节,高部枝叶也成为羊群的饲料。由于人、畜增加,甚至在年降水150mm的地区也实施开发。这类地区,一旦干旱期再次来临,就很快被风蚀。

人类制造了沙漠,并使其有扩张的趋势。反过来沙漠又改变了地区性气候。沙漠地区由于沙层反射了一大部分太阳能而不能被吸收,另外空气中含有的大量沙尘折射了太阳光,从而阻断了成雨过程。

3.土地沙漠化危害

土地沙漠化给沙区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灾害,在我省千里风沙线上有30万hm2农田,25万hm2草原受风沙危害,据调查,每年因风沙危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11亿元。

3.1剥失表土、肥力减退

据齐齐哈尔水保站观测:≥5m/s风速开始引起沙地风蚀;≥8m/s大风,剥蚀表土2mm;≥11m/s大风剥蚀表土5mm。在沙地原始黑钙土上,年剥蚀表土0.7~10cm,平均每年跑土5.6~6.6 hm2,相当于损失N、P、7.5~10kg,K17.5~22.5kg,在沙区每年因风蚀毁种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5%左右。风沙严重地区在旱情严重的年份,毁种面积更大,毁种次数达3次。随着风沙侵蚀程度的加重,土壤理化性质越来越差,肥力不断减弱,产量逐年下降。

3.2草原沙漠化、生产力下降

据统计,沙区草原沙漠化面积25.7万hm2,占沙区草原面积77.3万hm2的33%。由于草原沙漠化,草场质量下降,单位面积载畜量减少,严重影响牧业生产发展。50年代优质草原占53%,现已下降到了13%。50年代产干草多在1500~2250kg/ hm2。而现在产干草532.5kg/ hm2,草原生产力和利用率明显下降。

3.3威胁村镇、阻塞交通、淤积水利设施

由于风蚀、沙埋,沙区很多村屯受到威胁。流沙推进使一些村屯被迫迁址。沙区道路沙阻,风扒路现象到处可见。有的大车道由于风蚀变成了深槽,道路不断改道;由于风力侵蚀,淤积了田间水渠和水库造成水面缩小,河流受堵,泵站废弃,严重地影响水利设施的使用年限及效益的发挥。

4.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松嫩沙地防治工作早在建国初期就列为西满防护林带建设范围,同时开展大规模勘察设计与营造工作。到1978年保存下的防风固沙林6.7万hm2,自1978年沙区全部纳入到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使全区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到1993年全区造林保存面积16.9万hm2。但是,西部治沙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存在着发展不均衡问题,部分地区防护林成网联片,而有部分地区治沙工作进展缓慢,农田林网没有形成规模;其次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需投入1800元/hm2,而实际只投入90元/hm2;第三对改治后的地区管理不善,存在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现象;第四存在部分领导和群众只抓经济建设,不抓生态建设现象,因此针对上述现象提出如下防治措施。

4.1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各级领导在任期内要把治沙工作拿到议事日程,使治沙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要把治沙工作纳入到任期内政绩的一项硬指标。

4.2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治理沙漠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公益事业。由于受客观因素及市场大潮的冲击,广大干部群众对治沙工作认识不足,使治理工作进展缓慢,收效不大。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及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意义,提高治理沙漠化土地的自觉性。

4.3加强法律法规观念,实行依法治理

要制定向天然林禁伐那样的法律法规,禁止一切加速土地沙漠化的人为活动,对违规行为要依法制止,从速、从重、从严处罚,要依法强制开展土地沙漠化的治理工作。

4.4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分片实施

沙漠化治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认真研究沙漠化地区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从实际出发,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分片实施的原则,实行综合配套治理,集中统一开发。以达到治理一片,巩固一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