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河水量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黄河水量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影响
【摘要】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分类及分布作普遍意义上的划分,并分析黄河供水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中黄河供水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生态系统;水量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成土最快的河口三角洲,“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连续列入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计划中,同时还是山东省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但由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对黄河三角洲州生态系统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篇旨在从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规律,简要分析黄河供水对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影响。
1.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资源概况及生态系统分布
1.1黄河三角洲生态概况
黄河三角洲根据其成陆时间可以分为古代黄河三角洲、近代黄河三角洲和现代黄河三角洲。本文研究中的黄河三角洲主要是指近代黄河三角洲,即1855年以来黄河尾闾不断摆动形成的陆地区域,地处渤海湾,东经118度07分至119度10分,北纬37度20分至38度12分。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区总面积8100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气温12.3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达41.9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23.3摄氏度,平均无霜期210天,年均降水量542.3842mm,多集中在夏季,占63.9%,年蒸降比3.6:1。区内人少地多,土地广袤,土壤以滨海盐土和滨海潮土为主,土壤盐渍化严重,主要是氯化物盐土和氯化物潮化盐土,土壤组成以泥沙为主,养分含量低。地下水埋深一般2~3米,距海近者仅0.5~1.5m,受海水盐分和挥发浓缩影响,土壤极易反盐退化。区内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植物种类贫乏,野生植被以盐生植被为主,群落种类组成简单。
1.2黄河三角洲资源和灾害
区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已探明地下石油地质储量38亿吨,水沙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还有野生动植物1917余种。同时,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繁,常常对区域生态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众多自然灾害中,对区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建设影响最大的是土壤盐渍化、风暴潮、干旱、洪涝以及黄河断流。
1.3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分布情况
近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来黄河尾闾不断摆动形成的,每次黄河改道均
形成一个小三角洲,12个舌壮小三角洲相互套叠组成了近代黄河三角洲。近代黄河三角洲是以宁海为顶点,多条黄河故道自三角洲顶点掌状向外辐射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形成掌状高地,河道高低之间分布着低洼平地,河道高地和低洼平地两种地貌类交错分布,构成了三角洲平原的起伏形态。自三角洲顶点向海,随着离海距离的不同,地面高程、成土年龄、土壤盐渍化程度、地下水埋深以及植被类型均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自海向陆一次分布着滩涂湿地、盐碱荒地和农耕地三个主要生态系统。
2.黄河供水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作用
2.1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的现状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土壤盐渍化、风暴潮、干旱和黄河断流,其中黄河断流或黄河水资源供应不足给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平衡维持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
但是随着黄河来水减少以及流域内工农业用水增加,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从1972年到1998年的27年里,有21个年份黄河下游出现断流。1997年,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断流时间长达226天,断流河段上延至河南开封附近,长度达704公里。黄河断流不仅引发了河道萎缩、水生物减少、湿地减少等问题,还直接导致黄河造陆功能衰退,海岸线蚀退加快。据统计,1976年至2000年,整个黄河三角洲蚀退面积近284平方公里。
2.2三角洲地区黄河供水的历史和现状
黄河供水是黄河流域及其穿越行政区域的重要淡水来源。截至2006年,山东全省建成引黄涵闸63座,设计引水流量2423立方米每秒。累计引用黄河水2500亿立方米,历史上最大引水量是1989年引水123亿立方米。目前,全省有11个地级市的68个县(市区)引用黄河淡水资源。引黄灌区58处,引黄灌溉面积达3000多万亩。引黄水量和灌溉面积都接近全省总用水量和总灌溉面积的50%。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工农业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黄河水资源也越来越紧张。生态用水的供给量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三角洲地区的脆弱的生态系统要有良性的演替进化,必须对整个黄河供水体制作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改革创新。
2.3经济、社会发展中用水和生态用水的矛盾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泥沙淤积填海而成,其成土过程也就是土壤脱盐和地面不断抬高的过程,因此,自海向陆,成土年龄不断增加。近年来,这一区域降水减少,黄河水资源也十分紧张,在黄河供水统一调度之前经常断流,导致该区域淡水补给减少。
然而,由于人为的强烈干扰,其中上游中游黄河过量取水,造成三角洲地区
生态淡水供应不足,近而造成湿地系统破坏,大面积的土地因次生盐碱化而向重盐碱荒地和光板地生态系统方向演替,是生态系统演化进程减速或退化。
3.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维持是以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为保障的
3.1黄河三角洲地区资源丰富、生态系统脆弱,这对其生态系统的保护更是一种挑战
自1972年首次发生断流现象后,至1999年共有22个年份出现断流情况。2000年至今未再发生断流现象。2001~2004年利津站流量小于10立方米/秒的天数只出现2001年8月16日1天。
3.2完善黄河取水制度建设
2006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的颁布,为实现黄河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促进黄河流域以及相关领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都有积极的作用。该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首部流域取水管理条例。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用水关系,黄河三角洲地区,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随着对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的不断深入,三角洲地区大中型工业项目的引入,以及胜利油田的发展,会使淡水需求量不断增加,黄河供水因素对黄河三角洲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三角洲地区也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拓展经济发展模式,工业用水不断提高节水工艺,实施各种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农耕地生态系统中优化种植结构,更新灌溉技术,细化耕作,节约用水,研究发展新型高效的订单农业。在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中发展渔业养殖,采取淡水洗盐、排水冲盐等措施,改良一些重盐碱荒地生态环境。推广重盐碱地造林技术,更新重盐碱地的土壤结构,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淡水资源,使重盐碱荒地生态系统加速演替步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科]
【参考文献】
[1]姚志刚,谷奉天.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垦殖和持续利用.生态学杂志,1996,15(1):7274.
[2]杨业勤.中国的环境脆弱形势和危机区域.地理研究,1992,11(4):19.
[3]郗金标,宋玉民,形尚军,等.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特征与演替规律.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6(30):111.
[4]曹桂荣.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东环境,1999(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