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与《生死疲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2
5#519
写作风格
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 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幼时在乡 下流传的鬼怪故事,成为莫言许多荒诞 小说的材料。如《十三步》中出现了神 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红树林》实现 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 索更新。莫言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先 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张大 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曾说:“千言 万语,何若莫言”!
Page 8
5#519
2000年 《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 文小说100强。 2001年 《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 类最佳书奖。 2001年6月4日受聘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兼职教授。 2002年至今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 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 2003年《檀香刑》获第1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3年11月受聘为汕头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2005年 再次失手茅盾文学奖。《四十一炮》获第2 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获香港公开 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05年,获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
Page 14
5#51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莫言的《蛙》则折射出中华 民族在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 难和考验。小说以新中国近 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为背景,以一位乡村妇产科 女医生的人生经历为线索, 重点回顾了“计划生育”政 策的深刻变化与影响,以多 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 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 的思考。
Page 11
2013年4月19日,作家莫言携新作《盛典—— 诺奖之行》亮相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现 场,讲述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趣味点滴, 揭秘其诺贝尔文学奖领奖之行。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00,莫言因其 “用虚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 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奖金约 750万元人民币。 在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即将举行颁奖典礼之 际,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日前宣告成立 ,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北师大校友作家莫 言担任该中心主席。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零点30分,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瑞典学 院发表领奖演讲。
5#519
Page 3
《生死疲劳》和《蛙》这两 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 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 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 的行列。莫言的业绩,也使 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 文学奖的殊荣。在2013年2 月1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 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 会议上通过为第十二届全国 委员会委员。2013年5月任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 主任。
Page 24
5#519
内容梗概
《生死疲劳》[1]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 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 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 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 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的叙述 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 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 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 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 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 族,未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 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 的变革。
Page 15
5#519
莫言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较大, 在国际上也已享有名望。法兰西文学与 艺术骑士勋章对其评价称,您以有声有 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 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 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 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
Page 16
对莫言的评价
Page 19
5#519
7.一九五五年出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农 民家庭的莫言,借助残忍的事件、魔 幻现实主义、女性崇拜、自然描述及 意境深远的隐喻,构建了一个令人叹 息的平台。 ——【约翰·厄普代克】美国当代著名 小说家 8、莫言回避文革后的现实是中国体制 内作家的通病,难以避免。 ——《中国当代文学评论》
5#519
Page 25
地主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 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 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 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 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 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 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 苦难的蜕变历史。 这部小说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 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巨制 ;关于生命的六道轮回想象撑起了这座气 势宏大的文学建筑,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 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Page 10
5#519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创作手法别具 一格,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一 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时代的难 和痛。 2011年3月,应邀成为军赋文学院特约作家。 2011年8月,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 2011年11月,受聘请为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11月24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 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投票选出中国作协第八届全 委会副主席,莫言当选副主席。 2012年5月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5#519
Page 13
5#519
莫言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 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 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很多人说 ,这是一部“强悍的民风与凛然的民族 正气的混声合唱”,振聋发聩。冯牧文 学奖曾评价说,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 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 ,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 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 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 新。
Page 18
5#519
5#519
5.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 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 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 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 手法。 ——【纽约时报】美国高级报纸/严肃刊物的 代表 6.莫言的作品在很多方面来讲都是独一无 二的,并将其与威廉福克纳、狄更斯和拉 伯雷相媲美。莫言的文学作品从一个独特 的视角透视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PeterEnglund】瑞典文学院终身秘书
Page 20
电影作品
《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 《师傅越来越幽默》 →《幸福时光》 《白狗秋千架》 →《暖》 《白棉花》 参与编剧过《太阳有耳》
5#519
Page 21
相关视频
5#519
Page 22
5#519
Page 23
《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是一部 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 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 敬的大书。在这次神 圣的“认祖归宗”仪 式中,小说将六道轮 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 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 的字里行间,写出了 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 的颂歌和悲歌。
Page 4
5#519
5#519
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 ,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 动多年,做过临时工(棉花 厂)、1976年加入解放军 ,历任部队班长、保密员、 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 总政文化部创作员等职,现 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 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生 于山东高密大栏乡三份子村 (莫言在《我的故乡与我的 小说》中,一说自己出生于 1956年春)。
Page 6
5#519
50年代末期农村社会的贫困,他家是上中 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他曾 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经 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 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 也使他备受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 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6岁进校读书,曾 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 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 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 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 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 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Page 9
5#519
2006年 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颂 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6年11月28日受聘为青岛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 2007年7月出版散文集《说吧,莫言》。这套 书分为三卷,约100万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 路历程。 2008年 《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 长篇小说《四十一炮》系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最 终入围作品。 2008年10月17日,《生死疲劳》获首届美国纽 曼华语文学奖。 2008年11月8日,受聘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 新闻传播学院驻校作家。 2009年3月,受聘为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 学院名誉院长。
Page 5
在高密的管氏族谱上记载,山东高密管氏是从浙 江龙泉县(南接福建)迁过去的,2010年8月, 走进龙泉寻根的莫言亲口表示,“我应该是高密 管氏的第二十四代子孙、龙泉管氏的第三十六代 子孙。”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2012中华文化人物 ”颁奖典礼在河北举行。诺贝尔文学奖得者莫言 等10位各领域的文化精英荣获“2012中华文化 人物”称号。 他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 “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 寻根文学”作家。“寻根文学”作家的代表如著 有《活着》、《兄弟》等书的余华,以及著有《 中国式青春》、《除了青春,一无所有》、《飞 蛾》等书的年轻一代作家贾飞等人。这类作家, 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将自己的笔触都深深埋进 了宁静而宽广的土地。
Page 7
5#519
创作历程
5#519
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 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5年创作《白狗秋千架》。 1986年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1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 研究生班,获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学位 。 1997年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 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高达十 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7年 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 》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
Page 17
3.对我而言没有更幸运的候选人了,他的 获奖毋庸置疑,他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作 家,可与福克纳比肩。然而,莫言也让德 国文学界见识到中国文人自相矛盾、难以 捉摸的特性,也有论者认为这再次表明中 国超过想象的复杂面向,德国社会需要改 变对中国的陈词滥调和刻板印象。 ——【马丁·瓦尔】德国当代文坛大家 4.莫言的文学作品令我们想起两位熟悉的 作家,我们仿佛是在同时阅读卡夫卡和加 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 ——【安赫尔·费尔南德斯】西班牙凯拉斯 出版社创始人
5#519
1.莫言的历史观,以及富有神话性、传奇性的叙述 文体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我感到莫言文学的 起点,那就是对在挫折中却顽强生活下去的人的关 注。莫言依然是属于 相信‘文学’力量的作家。 —— 【桑岛道夫】(日本静冈大学副教授、中国文 学专家和翻译家) 2.莫言的作品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会很容易让人联 想到南美大文豪马尔克斯,联想到他是在模仿马尔克 斯的作品。但实际上,莫言不是模仿马尔克斯,莫言对 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在结合幻想和 现实方面他甚至超越了马尔克斯。 ——【谢尔.埃斯普马克】诺奖评委会主席
5#519
莫言与《生死疲劳》
提纲
1.莫言简介 2.创作历程 3.写作风格 4.对莫言的评价 5.电影作品 6.相关视频 7.《生死疲劳》 8.内容梗概 9.点评鉴赏
5#519
Page 2
莫言简介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 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 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 院院长,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潍坊学 院名誉院长。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 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 ”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 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 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 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5#519
写作风格
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 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幼时在乡 下流传的鬼怪故事,成为莫言许多荒诞 小说的材料。如《十三步》中出现了神 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红树林》实现 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 索更新。莫言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先 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张大 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曾说:“千言 万语,何若莫言”!
Page 8
5#519
2000年 《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 文小说100强。 2001年 《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 类最佳书奖。 2001年6月4日受聘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兼职教授。 2002年至今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 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 2003年《檀香刑》获第1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3年11月受聘为汕头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2005年 再次失手茅盾文学奖。《四十一炮》获第2 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获香港公开 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05年,获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
Page 14
5#51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莫言的《蛙》则折射出中华 民族在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 难和考验。小说以新中国近 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为背景,以一位乡村妇产科 女医生的人生经历为线索, 重点回顾了“计划生育”政 策的深刻变化与影响,以多 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 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 的思考。
Page 11
2013年4月19日,作家莫言携新作《盛典—— 诺奖之行》亮相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现 场,讲述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趣味点滴, 揭秘其诺贝尔文学奖领奖之行。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00,莫言因其 “用虚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 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奖金约 750万元人民币。 在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即将举行颁奖典礼之 际,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日前宣告成立 ,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北师大校友作家莫 言担任该中心主席。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零点30分,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瑞典学 院发表领奖演讲。
5#519
Page 3
《生死疲劳》和《蛙》这两 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 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 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 的行列。莫言的业绩,也使 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 文学奖的殊荣。在2013年2 月1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 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 会议上通过为第十二届全国 委员会委员。2013年5月任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 主任。
Page 24
5#519
内容梗概
《生死疲劳》[1]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 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 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 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 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的叙述 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 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 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 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 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 族,未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 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 的变革。
Page 15
5#519
莫言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较大, 在国际上也已享有名望。法兰西文学与 艺术骑士勋章对其评价称,您以有声有 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 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 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 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
Page 16
对莫言的评价
Page 19
5#519
7.一九五五年出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农 民家庭的莫言,借助残忍的事件、魔 幻现实主义、女性崇拜、自然描述及 意境深远的隐喻,构建了一个令人叹 息的平台。 ——【约翰·厄普代克】美国当代著名 小说家 8、莫言回避文革后的现实是中国体制 内作家的通病,难以避免。 ——《中国当代文学评论》
5#519
Page 25
地主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 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 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 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 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 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 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 苦难的蜕变历史。 这部小说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 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巨制 ;关于生命的六道轮回想象撑起了这座气 势宏大的文学建筑,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 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Page 10
5#519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创作手法别具 一格,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一 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时代的难 和痛。 2011年3月,应邀成为军赋文学院特约作家。 2011年8月,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 2011年11月,受聘请为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11月24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 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投票选出中国作协第八届全 委会副主席,莫言当选副主席。 2012年5月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5#519
Page 13
5#519
莫言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 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 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很多人说 ,这是一部“强悍的民风与凛然的民族 正气的混声合唱”,振聋发聩。冯牧文 学奖曾评价说,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 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 ,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 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 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 新。
Page 18
5#519
5#519
5.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 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 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 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 手法。 ——【纽约时报】美国高级报纸/严肃刊物的 代表 6.莫言的作品在很多方面来讲都是独一无 二的,并将其与威廉福克纳、狄更斯和拉 伯雷相媲美。莫言的文学作品从一个独特 的视角透视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PeterEnglund】瑞典文学院终身秘书
Page 20
电影作品
《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 《师傅越来越幽默》 →《幸福时光》 《白狗秋千架》 →《暖》 《白棉花》 参与编剧过《太阳有耳》
5#519
Page 21
相关视频
5#519
Page 22
5#519
Page 23
《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是一部 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 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 敬的大书。在这次神 圣的“认祖归宗”仪 式中,小说将六道轮 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 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 的字里行间,写出了 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 的颂歌和悲歌。
Page 4
5#519
5#519
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 ,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 动多年,做过临时工(棉花 厂)、1976年加入解放军 ,历任部队班长、保密员、 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 总政文化部创作员等职,现 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 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生 于山东高密大栏乡三份子村 (莫言在《我的故乡与我的 小说》中,一说自己出生于 1956年春)。
Page 6
5#519
50年代末期农村社会的贫困,他家是上中 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他曾 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经 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 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 也使他备受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 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6岁进校读书,曾 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 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 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 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 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 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Page 9
5#519
2006年 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颂 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6年11月28日受聘为青岛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 2007年7月出版散文集《说吧,莫言》。这套 书分为三卷,约100万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 路历程。 2008年 《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 长篇小说《四十一炮》系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最 终入围作品。 2008年10月17日,《生死疲劳》获首届美国纽 曼华语文学奖。 2008年11月8日,受聘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 新闻传播学院驻校作家。 2009年3月,受聘为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 学院名誉院长。
Page 5
在高密的管氏族谱上记载,山东高密管氏是从浙 江龙泉县(南接福建)迁过去的,2010年8月, 走进龙泉寻根的莫言亲口表示,“我应该是高密 管氏的第二十四代子孙、龙泉管氏的第三十六代 子孙。”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2012中华文化人物 ”颁奖典礼在河北举行。诺贝尔文学奖得者莫言 等10位各领域的文化精英荣获“2012中华文化 人物”称号。 他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 “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 寻根文学”作家。“寻根文学”作家的代表如著 有《活着》、《兄弟》等书的余华,以及著有《 中国式青春》、《除了青春,一无所有》、《飞 蛾》等书的年轻一代作家贾飞等人。这类作家, 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将自己的笔触都深深埋进 了宁静而宽广的土地。
Page 7
5#519
创作历程
5#519
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 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5年创作《白狗秋千架》。 1986年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1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 研究生班,获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学位 。 1997年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 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高达十 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7年 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 》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
Page 17
3.对我而言没有更幸运的候选人了,他的 获奖毋庸置疑,他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作 家,可与福克纳比肩。然而,莫言也让德 国文学界见识到中国文人自相矛盾、难以 捉摸的特性,也有论者认为这再次表明中 国超过想象的复杂面向,德国社会需要改 变对中国的陈词滥调和刻板印象。 ——【马丁·瓦尔】德国当代文坛大家 4.莫言的文学作品令我们想起两位熟悉的 作家,我们仿佛是在同时阅读卡夫卡和加 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 ——【安赫尔·费尔南德斯】西班牙凯拉斯 出版社创始人
5#519
1.莫言的历史观,以及富有神话性、传奇性的叙述 文体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我感到莫言文学的 起点,那就是对在挫折中却顽强生活下去的人的关 注。莫言依然是属于 相信‘文学’力量的作家。 —— 【桑岛道夫】(日本静冈大学副教授、中国文 学专家和翻译家) 2.莫言的作品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会很容易让人联 想到南美大文豪马尔克斯,联想到他是在模仿马尔克 斯的作品。但实际上,莫言不是模仿马尔克斯,莫言对 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在结合幻想和 现实方面他甚至超越了马尔克斯。 ——【谢尔.埃斯普马克】诺奖评委会主席
5#519
莫言与《生死疲劳》
提纲
1.莫言简介 2.创作历程 3.写作风格 4.对莫言的评价 5.电影作品 6.相关视频 7.《生死疲劳》 8.内容梗概 9.点评鉴赏
5#519
Page 2
莫言简介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 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 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 院院长,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潍坊学 院名誉院长。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 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 ”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 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 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 高密东北乡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