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母教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80后父母教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80后父母教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80后父母教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

在每个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养方式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在对幼儿的一言一行中体现,渗透于生活的每个细节。不同的教养方式,会通过心理情感因素使幼儿具备不同的性格品质。而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所以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本研究是在补充“80后”新的发展特点,加深人们对“80后”的心态和举止的了解和理解,丰富有关“80后”的研究理论。本研究也旨在重点探讨“80后”父母的子女教育方式和态度,帮助新时代父母改进教养方式,也为幼儿园的家园合作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关键词:“80后”;“80后”父母;父母教养方式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Parenting Style of Parents Born in the 1980s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he growth of children, the parenting style of parent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It is embodied in word and deed for toddlers and permeates every detail of life.Different parenting styles can make children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 through psychological emotional factors. And each person's life will be influenced by parenting style of parents, so the research about parenting style of par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This study is to supplement the new development features of the generation after 80s, to deepen the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tion after 80s for people, and to enrich the studies theory of the generation after 80s. This study also aims at discussing education style and attitude to children of parents born in the 1980s, helping parents in the new age to improve the parenting style, and providing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kindergarten home cooperation.

Key Words: the generation after 80s,parents born in the 1980s,parenting style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 选题的由来

对于每个幼儿的成长,父母的教养方式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在对幼儿的一言一行中体现,渗透于生活的每个细节。不同的教养方式,会通过心理情感因素使幼儿具备不同的性格品质。而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所以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80后”大多数都进入社会工作,逐渐建立家庭成为父母。而因为“80 后”父母的大量出现,怎样抚养和教育幼儿等一系列问题也竞相出现,“80 后”父母如何教育子女也成为现代社会较为关注的话题。

“80后”多为独生子女,成长环境、教育程度都与自己的父母一辈人不同,采取的幼儿的教养方式也与上代人颇有差异。而如今的幼儿园里,一名幼师接触到的幼儿家长大部分也是“80后”,了解“80后”父母的教养方式也能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开展家长工作。

2. 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可以了解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为人父母后,所采取的育儿方式及特点。目前很多对“80后”的研究都是集中于“80后”的社会表现,对“80后”的教养方式研究甚少,本研究是在补充“80后”新的发展特点,加深人们对“80后”的心态和举止的了解和理解,丰富有关“80后”的研究理论。

(2)实践意义

并非所有的“80后”都有了孩子,并且现在也有一部分“90后”成为了父母。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80后”父母的教养方式相较于以前也进步了不少。本研究重点探讨“80后”父母的子女教育方式和态度,帮助新时代父母改进教养方式,也为幼儿园的家园合作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对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儿童问题行为减少也具备一定的意义。

3. 选题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自制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探讨在实施“计划生育”国策的背景下成长起来、成为父母的“80后”,目前采用教养方式的情况,详细分析各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也针对一些情况为“80后”父母选取更

好的教养方式提出建议,为我国家庭教育及学前教育亲子方向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文献综述

1. 概念界定

(1)“80后”

“80后”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是特指1980—1990 年出生的人群,并且主要指文坛“80 后”现象。而广义的理解是指1980 年以后出生的人。80后出生的年代也正是中国改革开发,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所以,80后的这一代是在物质丰富,衣食无忧,商品文化蓬勃发展,现代高科技化的环境中长大的。本研究中,“80后”是指1980—1989年出生,成长在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背景下的我国居民。

(2)“80后”父母

“80后”父母是指我国20世纪80年代出生,已育有子女的群体。

(3)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包括父母对待子女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同孩子进行交流的一系列态度方式,这些态度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情感气氛,在这种情感气氛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产生影响。从此本文归纳出,教养方式是父母教育子女所采取的情感态度和行动方式,它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对幼儿要求严格不民主的专制型、对幼儿要求严格且民主的权威(民主)型、对幼儿过分娇宠放纵的溺爱型、对幼儿一切行为情感毫无关注反馈的冷漠(放任)型。

2. 相关研究回顾

(1)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产生影响的研究

国内研究者一直十分关注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研究:

①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自理能力产生影响的研究

很多研究者通过研究都认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便是权威型教养方式。马利娜的研究表明: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幼儿的自理能力表现得分处于最高水平。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幼儿的自理能力表现得分处于最低水平。而苏琴的研究结论是: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心态越来越强,

对孩子十分溺爱,过多地考虑幼儿在生活上的舒适、智力上的投资, 却很少注意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时时事事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动手、动脑操作的机会, 致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这严重地影响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健康发展。

②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责任感产生影响的研究

刘闯等研究到:父母对幼儿的溺爱越多,幼儿便越不具备责任感意识;父母的民主性水平越高,幼儿的责任感意识越高;父母越放纵幼儿, 幼儿的责任感意识便越低;父母对幼儿越专制, 幼儿的责任感意识越低。这便说明接受权威型的教养方式的幼儿责任心最强。而康丽在父母对子女要求方面的研究结论是:父母对幼儿的要求越多、越具体,那么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水平就越高;相反,父母给予幼儿做事的自由度越大,幼儿的责任心发展水平越低。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影响也不小。

③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自信心产生影响的研究

赵亦强的研究就认为:幼儿自信心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实践表明,在民主、融洽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理解,才能形成良好的自信心,这样对自己做的事才有信心。许群民的研究说到:专制型家庭,孩子缺乏自信、溺爱型家庭,孩子盲目自信、冷漠型(含忙碌型) 家庭,孩子自信不足、民主型家庭,孩子充满自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幼儿的自信心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④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羞耻感产生影响的研究

我国的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羞耻感之间的也进行了研究。张帆的研究表明:过多的关爱而缺乏控制的教养方式可能会使孩子的羞耻感过低,从而难以将道德规则内化,建立起适应社会和文化的道德标准体系。相反,过多的控制和关爱的缺乏可能会使孩子形成过高的羞耻感,从而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易于体验到超过必要的羞耻感,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张献英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民主型、专制型与羞耻有显著的相关。专制型的父母以主导地位给儿童订立高标准、高要求,而民主型的父母尊重幼儿,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两者都注重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成就感,当儿童违反规则或任务中失败时,更倾向于产生痛苦、沮丧逃避等羞耻行为。因此,幼儿羞耻感的发

展也受到父母教养方式一定的影响。

(2)“80后”父母教养方式现状研究

当代年轻父母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家庭教育观,对幼儿的一切行为表现都有自己的判断,也经常通过书籍或网络媒体获得最新的育儿知识。他们对幼儿的艺术、语言、数学能力都非常关注,并且强烈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佼佼者。以下是国内研究者对我国“80后”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调查研究:

①“80后”父母选择教养方式中的问题研究张明磊的调查发现:激烈的社会竞争促使“80后”父母教育期望过高,如何使自己的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80后”家长主要考虑的问题。马志会的研究是我们这一代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孩子五六岁就送到各种辅导班,生怕孩子不如别人。条件好的家庭这种情况越严重。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就大发雷霆,使得很多孩子在各类辅导班里越学越痛苦。

其他研究者发现还有一个“80后”父母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年轻父母忙于工作,将子女交给自己的父母照料,这也是现在幼儿园接送幼儿的多半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主要原因。由何芝暨的调查可见,49.2%的家庭,会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直接带孩子。而胡向明在“80后”父母的角色替代现象的研究中说:近年来,“80后”大部分人都成为了父母,但是他们父母的角色却常常被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替代,这一现象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也备受关注。

而赵忠会注意到的问题是:许多“80后”父母都愿意花大价钱投资自己的孩子。但是,由于消费观念的不成熟,“80后”父母误认为孩子的成长和花多少钱是成正比的,并且为了自己孩子的优于他人,也盲目攀比消费金额,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黄俊英也提到:80 后的新爸新妈大多是独生子女,本来消费观念就超前的他们在育儿上也崇尚“名牌”和“高品质”,为了给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不惜一掷千金:几百上千元的名牌婴儿服、三四百元一罐的进口奶粉、上千元的婴儿床、一两千元的宝宝写真、入读一年上万或几万元学费的贵族幼儿园......,如此的奢侈育儿,令很多人咋舌。

以上三个问题大多存在于城市“80后”父母中,也有研究者关注到农村地区“80后”父母的教养方式,发现农村地区“80后”父母的教养方式现状不容乐观。赵剑平的研究就指出:在农村欠发达地区,一些人还没做好准备却早早地

成为了父母,他们年龄尚小,自己的心智不够成熟,而育儿知识也不足,所以当面临孩子的问题时,会表现出茫然失措,缺乏耐心和责任感。

②“80后”父母采取教养方式类型的研究

江珊的研究结果是“80后”自己本身所接受到教育方式更多的是两种,一种是严厉的权威型,一种是放纵的过保护性,这与“80后”本身是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自己的养育者对子女异常重视有关。20年后,当“80后”自己为人父母,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教育信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80后父母更倾向于用更科学的、更现代的方式教育子女,另一方面,“80后”自己也开始反思自己所接受到的教育方式的利弊并进行权衡,以相同或相反的方式体现在对下一代的教养过程中。

(3)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研究

①父母受教育程度

王丽对此的研究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的概率就会小,在教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也少。宋红梅等人的研究指出:父母教养方式又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受教育程度高者,多表现为较多的温暖、理解,反之,多选择专制型或溺爱型方式。可能因为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 看问题、处理事情更客观、更理智, 更能尊重他人、注重他人的内心感受, 并能结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 采取较为科学的态度和适当的方法来教养子女。黄海艳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是:小学文化以下的父亲比初中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的父亲更倾向于采取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初中文化的母亲比没上过学和小学文化的母亲更倾向于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高中文化的母亲也比没上过学和小学文化的母亲也更倾向于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小学文化的母亲比初中文化的母亲更倾向于采取忽视型教养方式,因为在农村小学和初中文化的妇女占多数,因此这两种文化水平的差异比较明显,显然,小学文化的母亲比初中文化的母亲对小孩更会放任忽视。王玎玎等人做出的研究是80后的年轻父母们学历大多在高中以上,他们更倾向以科学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方式教育孩子,对于老辈的育儿经验并不是全盘接受。

②父母职业

凌芝荑对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家长,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更多的胶彻现代思潮,他们的思想发展, 较之其它家长为快。相对

幼儿家长教养方式调查问卷

幼儿家长教养方式调查问卷 尊敬的家长:我们是科研课题组,想了解当前你们关于教养幼儿的一些想法和观点,以利于我们对幼儿的教育更有针对性,并促动我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在全园展开这次调查。请你如实回答,谢谢你的合作! 在回答问卷之前,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 父母的育儿态度和育儿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的教育幼儿,使你的孩子全面发展,请你根据问卷题目如实填写(以平时行为为准,不做过多考虑)。你的回答没有好坏之分,对你的孩子没有丝毫的影响。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成,你们的回答能够用1、2、3、4四个等级表示,其中1表示从不;2表示偶尔;3表示经常;4表示总是。请你们分别在每题后面的括号里填上最适合自己的等级(父亲、母亲分别填写,请勿代写),每题只准选1个答案。 下面举例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例:你常常打孩子吗?父亲(1)母亲(2) 你觉得对自己的孩子亲热吗?父亲(2)母亲(3) 幼儿姓名:性别:民族:年龄: 父亲是否健在:(是/否) 母亲是否健在:(是/否) 父母是否离异:(是/否) 父亲的文化水准:

父亲的职业: 母亲的文化水准: 母亲的职业: 家住:农村/ 城市 经济年收入: 幼儿日常生活主要由谁安排:父母/ 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 保姆/ 其他 家庭特殊情况备注: 第二部分 一、选项 1、从不 2、偶尔 3、经常 4、总是 二、题目 1、你干涉孩子做的每一件事。父亲()母亲() 2、即使是很小的过失,你也要惩罚你的孩子。父亲()母亲() 3、你总是试图使你的孩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父亲()母亲() 4、你允许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父亲()母亲() 5、你觉得你是一个严厉的家长。父亲()母亲() 6、你总是左右你的孩子穿什么衣服或打扮成什么样子。父亲()母亲() 7、你不允许孩子做一些他能做的事,因为害怕他受伤。父亲()母亲() 8、你当着别人的面打孩子或训斥孩子。父亲()母亲()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国实施变法图强,进行封建

最新教育调查研究报告

【篇一】教育调查研究报告 我于2010年10月12日,被分到宝鸡斗鸡中学进行为期六个星期的教育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顺利的完成实习工作。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数学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数学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数学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省重点高中,学校规模较大。该校在宝鸡市地区高考成绩排行第五,所以近年来生源不断增加,所以教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宝鸡对教育的投资相当重视,学校的经济状况较好,设备先进,设施有电脑、幻灯机等的现代教育设备。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较好,基础薄好,不过对于普通班级来说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数学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数学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对难度大的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得分提高不是很明显,所以信心不断减少,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数学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人的基础程度。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在难度上适当减小,不过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不一定能照顾上每一位同学,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调研问卷模板】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

【调研问卷模板】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 亲爱的家长.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填写!这份问卷是关于儿童教育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答案无对错之分。您的回答只被用于调查研究,在此我们向您保证,您的回答是完全保密的。为了获得真实的数据,请您尽可能真实准确的回答我们的问题。回答的方法. 请您先如实填写孩子及家庭的基本情况。然后根据您的一般做法,在认为适合自己的选项上打钩。如果题目中所描述的情况在您教育孩子时“从不”发生,就在“从不”的口内打钩;如果“偶尔”发生,您就在“偶尔”的口内打钩;如果“经常”发生就请在“经常”的口内打钩;如果这 种情况“总是”发生,您就在“总是”的口内打钩,每题只选一个选项,不要漏掉任何一题。请您如实地、客观地填写。让每个孩子茁壮地成长是我们大家衷心希望的!最后非常感谢大家的大力协助! 1. 儿童性别 男 女 2. 填表者 父亲 母亲 3. 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父母和孩子两代人) 非核心家庭(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住) 4. 父亲职业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专业技术人员 军人

农民 5. 文化程度 研究生 本科 大专 大专以下 6. 母亲职业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专业技术人员 军人 工人 农民 7. 文化程度 研究生 本科 大专 大专以下 8. 您过问您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9. 您经常通过言语或行动表示您非常喜欢您的孩子。从不

经常 总是 10. 您确定您的孩子能够感到您对他/她的喜爱。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11. 如果您的孩子犯了一个小的过失,比如把一本书撕破了,您会责备(或批评、惩罚)他/她。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12. 您试图经常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教育您的孩子。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13. 您能够接受您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与大多数的孩子不同。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14. 您对孩子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的。

当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当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使更多的孩子(包括农村)可以走进课堂,享受被教育的权利。他们在接受科学知识、人文教育的同时,也享受着德育、美育、体育的熏陶。九年义务教育的优势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值得肯定的,但我所见到的一些教育现象,却让我产生了些许担忧。 一、中小学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抵触,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我国的教材普遍偏难,且有些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让学生只能一味的接受抽象的理论而得不到真切的感性认识。对于童心未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才学不好,因为学不好,就更不感兴趣。这种恶性循环,是相当可怕的。 二、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离婚率快速增长,导致单亲家庭成为社会中不可小视的一分子。一个残缺的家庭很难造

就一个孩子健康完整的性格。这些孩子缺少关爱,性格怪异不合群,自卑自闭,有些甚至仇视社会和他人。所以,他们将心里的需要寄于网络,寄于虚拟世界,迷恋其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逃学,甚至小偷小摸。我带的那个班里,就有一名出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屡教不改。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的权力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能惋惜与无奈。他们是需要关爱的,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而不是一味地对这些孩子指责甚至放弃。 三、多年以来形成的以分数衡量学生的现象仍然大行其道。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排名制度,但在很多教师心中自有一本帐。而这个帐本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他们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对成绩好的学生,百般宠爱,甚至到了溢于言表的程度;对成绩差的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棍棒相加。这样的“因材施教”将学生不可挽回地推向了两极。所谓的好学生得到宠爱,更加奋蹄;所谓的差学生受到伤害,愈加自弃。这样的育人方法,难道不值得反省吗?! 四、我国的中小学都存在编班人数过多的现象。有时一个班能达到六七十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班级怎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小教室里,难

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步入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发展主力军,在各个方面均体现着新时代的特点。学习当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用知识武装头脑,努力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现状学习方法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特殊阶段和关键时期。由于在大学时期人的思维方式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也随之改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小学和中学阶段。同时,大学阶段是人才由“求学期”向“创造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能否在大学阶段进行有效的学习以获得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这也影响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针对大学生现下的学习情况,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并对此进行分析,结果呈现如下

如上图所示,大概一半的大学生对本专业持满意态度,但也有41%的大学生认为专业较普通,只是为了家庭的希望和将来的就业勉强读书,还有6%的大学生因为是被调剂的对本专业缺乏热情。 其中被调剂的对象中,有近50%希望转专业,以求更好的发展,但也有50%的同学随遇而安,表示愿意留在本专业。 另外,调查反映大学生总体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仅3%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满意,近60%的大学生只是认为勉强还可以,甚至有30%的学生完全不满意于现状。

针对以上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分析得到原因如下所示: 1)30%的学生认为大学课程过多、时间分散,原有的学习方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情况而自己又找不到新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零散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吸收课堂内外的知识; ;2)近50%的同学认为是周边的学习氛围不好导致的。很多的大学生会把时间花费在恋爱交际上,尤其是电脑手机等网络科技的发展又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诱惑,而他们中大多数又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容易受外界影响,因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学习上; 3)22%的同学认为是自己不懂得制定学习计划,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虽然大学课余时间相比以前充裕很多,但大多时间都没有被利用在学习上。 4)此外,57%的同学虽然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课余时间经常被占用,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有的计划。而问及学习时间被占用的原因,60%的人认为是过多的社团和学生活动导致的,29%认为是课后作业过量的缘故,4%认为学校组织的竞赛活动过多,也有5%的同学是因为兼职繁忙。 针对以上大学生学习现状中存在的部分较为显著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改善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校方面: 1)从客观方面而言。促进大学生学习进步,改善大学生学习情况,要求深化大学教育改革,控制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不合理因素,为大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希望学校能适当优化学生课程安排,以及在校园内营造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2)改善考核制度,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课堂所授内容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大学生自身方面: 1)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目标模糊的情况。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和归宿,因此我们必须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督促自我。同时,同学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特点,自主制定合适而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规划

中国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及其报告

中国教育现状调查 您好,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中国教育的现状调查,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抽空参与本次调查 1、您的性别(单选题*必答) ○ 男 ○ 女 2、您所在的年龄段(单选题*必答) ○ 18岁以下 ○ 18~25岁 ○ 25~45岁 ○ 45岁以上 3、您所在的地区(单选题*必答) ○ 城市 ○ 农村 4、您所在的地区教育水平?(单选题*必答) ○ 非常高 ○ 比较高 ○ 一般 ○ 比较低 ○ 很低 5、您的受教育程度(单选题*必答) ○ 初中及以下 ○ 高中 ○ 大专 ○ 本科 ○ 硕士及以上 6、您认为受教育的重要性?(单选题*必答) ○ 非常重要 ○ 比较重要 ○ 不是很重要 ○ 不重要 7、您认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单选题*必答)

○ 非常大 ○ 比较大 ○ 一般 ○ 没影响 8、您在成长中有受过老师很大的影响吗?(单选题*必答) ○ 有,积极的影响 ○ 有,消极的影响 ○ 两者都有 ○ 没有受到过影响 9、您认为教师在您的生命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单选题*必答) ○ 生命中的贵人,通过老师学到了许多人生哲理 ○ 生命中的过客,只负责教授学生知识 ○ 其他 10、您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否重要(单选题*必答) ○ 非常重要 ○ 比较重要 ○ 不是很重要 ○ 不重要 11、家庭与学校应如何教育学生?(单选题*必答) ○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 ○教育学生是家长的事 ○学校为主,家庭为辅 ○家庭为主,学校为主 ○两者权重相当 12、您支持在中学分快慢班吗?(单选题*必答) ○非常支持 ○比较支持 ○不是很支持 ○不支持 13、您支持现今教育制度重英语而轻语文吗?(单选题*必答) ○非常不支持 ○比较支持 ○不是很支持 ○非常不支持 14、您认为现今的招生制度是否合理(单选题*必答) ○合理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最新)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篇一 基础教育是国之根本,基础教育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从而更好地进行改善。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关于高校调研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高校调研现状 --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为例 调 研 报 告 调研大赛临时调研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日

目录 一、调查项目概述 1. 项目名称和目标 (3) 2.调查背景 (3) 3. 调查时间 (3) 4. 调查组成员 (3) 5. 调查方法 (3) 6. 问卷设计 (3) 二、调研结果分析 1.概述 (4) 2.基本信息 (4) 3.客观题 (5) 三、问卷数据分析所得结论 (10) 四、附件: 《关于高校调研现状的调查问卷》 (11)

调查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和目标 项目名称:兰州大学大学榆中校区调研现状 项目目标:1)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取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学生对调研现状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调研发展的希望。 2)同时采取访谈的形式,获得更灵活的信息,完善问卷本身设 计的局限性。 2.调查背景 自2008年校团委成立调研部,各个学院的调研工作也是越来越丰富,但是大家的调研工作一直不理想,而同学们对待问卷的态度也不是百分之百认真,特展开本次关于本校榆中校区调研现状的调研,审视我们的调研工作本身。 由于参加本次调研大赛,问卷设计、发放等都精简了,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个调研过程。 3.调查时间 起止时间:2011年12月1日—2011年12月2日 4.调查组成员 张晟 2010级材料化学专业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赵逸 2011级材料化学专业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苏鉴 2011级物理学基地班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5.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主要地点是学生公寓,随机的在所调查的单个公寓楼发放20份,共发放80份。同时,在视野广场、后市场、图书馆随机采访了共计5名同学。 本次选择调查样本时,选择了4号、6号、18号、23号宿舍楼,由于本次发放问卷量较小,20份问卷分散发放在整栋学生公寓中。 6.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在设计上,全部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便于调查与统计。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红星小学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近些年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考察国家教育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并根据现有的发展状态,分析利弊条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该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调查方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 调查地点: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红星小学 调查时间:2014年7月25日——2014年8月1日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的内容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

最新父母教养方式测评量表及评分方式资料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欢迎大家参加本次问卷调查!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请同学们在填写问卷时给予积极配合!我们后期将为完整提交问卷的同学及时反馈个性化分析结果,在回答问卷之前,请您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让您确切说明父母对您说教的每一个细节是很困难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对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有深刻的印象。回答这个问卷,请您努力回想这些印象。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有1、2、3、4四个等级,用来表示这些行为出现次数的多少(数字越大,表示出现的次数越多,详细请看表中的具体描述)。为了保证测验的科学性,请你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认真回答,不要反复揣摩。 您父亲和您母亲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您母亲的等级上面划勾。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即父母各一个答案)。如果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 【基本信息】 姓名:年龄: 开始答题时间: 父亲方面母亲方面具体描述从不/ 偶尔/经常/总是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1.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1 2 3 4 1 2 3 4 2.我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 1 2 3 4 1 2 3 4 3.父母总是过分担心我的健康。 1 2 3 4 1 2 3 4 4.即使是很小的过失,父母也惩罚我。 1 2 3 4 1 2 3 4 5.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我出类拔萃的。 1 2 3 4 1 2 3 4 6.我觉得父母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 1 2 3 4 1 2 3 4 7.父母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的。 1 2 3 4 1 2 3 4 8.我觉得父母对我很严厉。 1 2 3 4 1 2 3 4 9.父母总是左右我该穿什么衣服或该打扮成什么样子。 1 2 3 4 1 2 3 4 10.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我会出事。 1 2 3 4 1 2 3 4 11.在我小时候,父母曾当着别人的面打我或训斥我。 1 2 3 4 1 2 3 4 12.父母总是关注我晚上干什么。 1 2 3 4 1 2 3 4 13.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能感到父母在尽量鼓励我,使我得到一些安 慰。 1 2 3 4 1 2 3 4 14.我能感受到父母对我的喜欢。 1 2 3 4 1 2 3 4 15.父母对我的惩罚总是超过我应受的程度。 1 2 3 4 1 2 3 4 16.如果我在家里不听吩咐,父母就会恼火。 1 2 3 4 1 2 3 4 17.如果我做错了什么事情,父母总是以一种伤心的样子使我有一种犯罪感 或负疚感。 1 2 3 4 1 2 3 4

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分析

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 代 大 学 生 学 习 现 状 调 查 分 析 外国语学院 11级英语2班 陈杨凡董怡婷金繁繁

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步入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发展主力军,在各个方面均体现着新时代的特点。学习当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用知识武装头脑,努力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现状 学习方法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特殊阶段和关键时期。由于在大学时期人的思维方式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也随之改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小学和中学阶段。同时,大学阶段是人才由“求学期”向“创造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能否在大学阶段进行有效的学习以获得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这也影响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针对大学生现下的学习情况,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并对此进行分析,结果呈现如下 102030405060人大一 大二 大三 年级 对学习现状满意程度 不满意一般很满意 1020304050人 大一大二大三 年级 对本专业满意程度 很喜欢勉强不喜欢

如上图所示,大概一半的大学生对本专业持满意态度,但也有41%的大学生认为专业较普通,只是为了家庭的希望和将来的就业勉强读书,还有 6%的大学生因为是被调剂的对本专业缺乏热情。 其中被调剂的对象中,有近50%希望转专业,以求更好的发展,但也有50%的同学随遇而安,表示愿意留在本专业。 另外,调查反映大学生总体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仅3%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满意,近60%的大学生只是认为勉强还可以,甚至有30%的学生完全不满意于现状。 学习计划状况 21% 57% 22% 有,能够帮助我学习 有,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没有这个习惯 实践 专业比赛 网络 课外书 0% 20%40%60%80%100%课外书专业比赛 获取知识途径 北部 阅读课外书网络信息获取 参加专业比赛 活动 社会实践 0% 20%40%60%80%100% 阅读课外书 参加专业比赛活动 获取知识途径 北部 作业过多社团活动 学生工作 兼职 学校竞赛0% 10%20%30%40% 作业过多社团活动学生工作 兼职 学校竞赛 学习时间少的因素 东部

当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492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通用范本

当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使更多的孩子(包括农村)可以走进课堂,享受被教育的权利。他们在接受科学知识、人文教育的同时,也享受着德育、美育、体育的熏陶。九年义务教育的优势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值得肯定的,但我所见到的一些教育现象,却让我产生了些许担忧。 一、中小学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抵触,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我国的教材普遍偏难,且有些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让学生只能一味的接受抽象的理论而得不到真切的感性认识。对于童心未泯,好奇心极强的孩

社会工作调查报告----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 [内容摘要] 家庭是青少年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在影响青少年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着手,论述了青少年问题行为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父母只有教养得法,才能杜绝青少年问题的产生,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父母教养关系青少年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孩子的茁壮成长。每一位父母都渴望着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思想时常左右着父母的教育观,“重分数轻素质、重物质享受轻素质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很多家长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以致出现教育的各种偏差以及“问题青少年”的产生。面对越来越来的“问题青少年”,难怪家长们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他们,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成长出现了某些不和谐的因素。 “问题青少年”主要表现在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上,是指那些阻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青少年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青少年问题行为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青少年期的某些问题行为,尤其是

典型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成人期的种种问题。 有一位教育学家说得好,天下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一生下来就像是一块未雕琢的玉璞,纯洁无暇,父母只有教养得法,雕琢到位,培养出的孩子才会玲珑剔透,成为社会可用之材。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 现在我们家长的教养方式情况如何呢?最近,笔者就有关家长教养方式对151位父母发放了调查问卷,经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有三分之二家庭的家长教养方式不当,研究结果如下: 在151位父亲中,父亲教养方式正常的占29%;过分保护式的占33.9%;过分干涉式的占30.4%;严厉惩罚式的占7.7%;拒绝否认式的占7.7%。这里面既有过分保护式的教养方式,也有过分干涉式的教养方式;在151位母亲中,对子女教养方式正常的占33.2%;过分保护、过分干涉的占53.1%;严厉惩罚的占5.4%;拒绝否认的占11.3%,由此可见,过分保护、过分干涉的母亲教养方式占了绝大多数,她们时而是“慈母”--过度溺爱,时而是严父---简单粗暴,所有这些教育方式对“问题青少年”的产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的关系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调查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调查 所谓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它属于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识,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和推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面临着社会转型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民主权利屡遭破坏、公平正义难以伸张、社会道德每况日下、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等重大社会问题。 高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抗西方虚假意识形态渗透的前沿阵地。强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不仅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念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积极应对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的变化,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和困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是我国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一项既现实又紧迫的重大任务。 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一些国家通过文化等的渗入,影响当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妄图通过这种方法,达到和平演变

中国的目的。 因此,我们必须把高校视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加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抵制西方的各种文化侵入。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大学生,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程度。为此各高校开展了一系列这方面的课程,在本科阶段就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两门课程,意在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国家教育部也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也积极开展工作。但现实中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以农大为例校内的大学生并不重视这方面的学习,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所以对这门课的学习不认真,态度消极怠慢,上课听歌、玩手机等现象在课堂上已经是一种常态。虽然老师在课堂积极的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的

当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doc

当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 告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使更多的孩子(包括农村)可以走进课堂,享受被教育的权利。他们在接受科学知识、人文教育的同时,也享受着德育、美育、体育的熏陶。九年义务教育的优势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值得肯定的,但我所见到的一些教育现象,却让我产生了些许担忧。 一、中小学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抵触,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我国的教材普遍偏难,且有些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让学生只能一味的接受抽象的理论而得不到真切的感性认识。对于童心未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才学不好,因为学不好,就更不感兴趣。这种恶性循环,是相当可怕的。 二、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离婚率快速增长,导致单亲家庭成为社会中不可小视的一分子。一个残缺的家庭很难造就一个孩子健康完整的性格。这些孩子缺少关爱,性格怪异不合群,自卑自闭,有些甚至仇视社会和他人。所以,他们将心里的需要寄于网络,寄于虚拟世界,迷恋其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逃学,甚至小偷小摸。我带的那个班里,就有一名出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屡教不改。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的权力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能惋惜与无奈。他们是需要关爱的,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而不是一味地对这些孩子指责甚至放弃。 三、多年以来形成的以分数衡量学生的现象仍然大行其道。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排名制度,但在很多教师心中自有一本帐。而这个帐本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他们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对成绩好的学生,百般宠爱,甚至到了溢于言表的程度;对成绩差的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棍棒相加。这样的“因材施教”将学生不可挽回地推向了两极。所谓的好学生得到宠爱,更加奋蹄;所谓的差学生受到伤害,愈加自弃。这样的育人方法,难道不值得反省吗?! 四、我国的中小学都存在编班人数过多的现象。有时一个班能达到六七十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班级怎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小教室里,难免互相影响,听课质量不能保证;对教师而言,一个人要把精力分散在几十个人身上是不现实的,势必有偏有倚,对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向国外学习,实行小班制,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教学内容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 PBI) 一、概述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中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是对父母各种养育行为的特征概括。依恋理论认为,父母关爱即喜爱、温和、亲近和低控制是儿童安全依恋关系和正常发展的需要,而父母控制即干涉、要求服从、过度保护和低关爱是儿童不安全依恋模式和以后心理功能紊乱的一个来源。为了定义和评估父母教养行为的有效构成,Parker于1979年根据依恋理论编制了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众多的研究表明,PBI具有良好的信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得分较少受到被试抑郁水平和生活重大事件的影响;PBI常用于临床病人所受的教养方式对其心理障碍影响的研究,特别是抑郁和焦虑的某些症状表现,其效度也在成人群体、青少年群体、抑郁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中得到广泛的验证。现在PBI已成为在美国、西班牙、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回顾性自陈量表。国内周世杰、楚艳民、杨红君、刘利、刘琴等人对此量表做了修订和心理测量学指标的检验。 二、量表的内容及实施方法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是评估个体对儿童时期(16岁以前)父母养育方式的认知的自陈量表,分为母亲版(PBI-M)和父亲版(PBI-F),各有23个条目,分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三个因子。采用李可特4点计分形式,“0”代表“非常不符合”,“1”代表“比较不符合”,“2”代表“比较符合”,“3”代表“非常符合”。 三、测量学指标 PBI中文版的修订在849名在校大学生中完成。PBI-M三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14~0.437之间,PBI-F三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02~0.394。内部一致性分析显示,PBI-M母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母亲控制三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46/0.830,0.806/0.727,0.745/0.661;PBI-F父亲关爱、父亲鼓励自主、父亲控制三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58/0.844,0.822/0.748,0.752/0.689。重测相关系数为0.746~0.941。 结构效度方面,探索性因素分析父亲版和母亲版均得到三因子,分别命名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母亲版累积解释率为46.22%,父亲版累计解释率为49.28%。使用极大似然法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基本符合测量学的要求。在三因素模型中,CFA结果显示:母亲版χ2/df=2.457,GFI=0.898,AGFI=0.871,CFI=0.900,NFI=0.844,NNFI=0.844,RMSEA=0.059;父亲版χ2/df=3.052,GFI=0.870,AGFI=0.839,CFI=0.858,NFI=0.805,NNFI=0.838,RMSEA=0.070。 将PBI-M和PBI-F分量表与成人依恋问卷(AAQ3.1)进行相关分析,两个量表的所有分量表之间都相关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在-0.544~0.631之间。 四、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母亲版: 1.关爱因子:1、2、4、5、6、11、12、14、15、16、22共11个条目,反映母亲对孩子温和、理解、支持; 2.鼓励自主因子:3、7、13、19、20、23共6个条目,反映母亲鼓励孩子独立和自主; 3.控制因子:8、9、10、17、18、21共6个条目,反映母亲过分干涉孩子的成长,严格限制孩子的自由。 其中反向计分:条目2、4、14、、16、18、22。 父亲版 1.关爱因子:1、2、4、5、6、11、12、13、15、16、22共11个条目,反映父亲对孩子

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调查报告之教育现状 教育问题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中学调查报告中提到的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总结后写下这篇中学调查报告范文,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问题。现就中学调查报告范文的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调查报告范文之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中学调查报告范文中指出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投资力度,2004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用来发展中学教育的。在学校的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到2004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的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中学调查报告范文中想要采取的措施说明,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的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调查报告范文之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在中学调查报告范文的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本市2005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的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的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的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休闲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的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的公车。而在农村中学,中学调查报告范文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片荒田,实验室的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的器材更是十分陈旧。如此的环境,乡村中学的学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