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
清远市清新县石潭镇中心小学刘小燕
内容提要: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始终站在专业知识的前沿,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合理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本文就语文教学的实际经验出发,归纳出以下几点教学方法:一、识字写字教学。(1)、容易掌握的字,让学生互教互学,争当小老师;(2)难掌握的字,运用图画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记忆。二、阅读的教学方法。(1)、开启内部学习动力,导向多条学路。(2)、展开立体对话,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3)拓展个性思维,引领学生走出文本世界。三、写作的教学方法。(1)激发写作的兴趣,营造快乐习作的氛围。(2)、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仿写优秀例文。(3)、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画面,自抒个人情感。四、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1)、开发资源,整合教材,提供学生喜欢的交际话题。(2)、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激发学生交际的动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应该如何运用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上述目标呢?
一、识字写字的教学方法。
汉字象征着中国文化,是非常典型的表意文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表面上看来,学生学习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交际工具,落实了语文的工具性,但我们认为,工具是被人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个情感态度的问题;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针对不同识字情境和不同学段的学生,研究合适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认知水平的识字写字方法,选择恰当的识字教学策略,是每个语文教师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我们应首先加强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重视识字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1)、容易掌握的字,让学生互教互学,争当小老师;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力。”①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决定着他们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效果。因此,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方块字,在构成方面有其特殊的规律。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顺应儿童的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营造愉快融洽的学习氛围,对于一些容易掌握的字,采取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的形式,提供一个小朋友表现自己的平台,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每个小朋友都是天生的表演者,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小朋友自己学自己当小老师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课堂活力,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汉字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简单的汉字。
(2)难掌握的字,运用图画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记忆。
汉字文化博大、厚重、缜密,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到假借、转注,从不同时期不同形体的演变直至当代汉字的简化,以及造字、用字的情况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决定了汉字教学的方法和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必然是多元的。对于难掌握的字,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寻找识记汉字的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结合知识规律,把握学生学习规律,进行长期、反复、灵活、合理的训练,学生的坚强意志、良好的的学习习惯一定会形成。例如,教给学生识记归纳的方法:教学“赢”字时,可以用加法“亡+口+月+贝+凡”来记忆识字。同时,运用图画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记忆。如学“休”字时就可以用一个人树下乘凉来帮助学生学习记忆。总之,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就会乐于识字。
最后,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后,还要给学生开设一个识字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识字中磨练。激励他们离开课堂后仍然会去持之以恒,主动识字。
二、阅读的教学方法。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②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
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影响着学生生命的发展。同时,由于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所占课时最多,所花精力最大。所以,进行阅读教学,必须对阅读有正确的认识,掌握阅读教学的理念。新时期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包括:对话阅读、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体验性阅读和多层次多角度阅读。可以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好了阅读教学的概念,就把握好了阅读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呢?
(1)、开启内部学习动力,导向多条学路。
叶老曾说:“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是教学的最高境界。”③若要实现这样的转化,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开启学生的内部动机,把教学的关注点由“教”转到“学”,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怀。开启学生内部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主确定阅读的方向,重视学生的质疑,导向多条学路。当学生经过初读,对文章有了整体的、粗略的理解之后就走向了深入的精读环节。精读时深入探究什么不应由教师强硬规定,可以从学生的个性化质疑中产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质疑是否有价值,取决于初读充分与否。粗浅的初读学生时常提不出深刻的问题,洞悉不到深入探究的方向,因此需要教师的疏导与引发。另外,教学还可以在全面开放的氛围中,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徐徐展开。一开始,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环节:“这篇课文你们最想研究什么?”当学生要探究的问题不能覆盖教学内容、指向教学重点时,教师可及时出示学习目标或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目标,等明确教学重点之后,让学生再对比、调整、补充自己的探究内容。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初读之后更是扩大了这种差异,因此每个人欲要深入探究的点就呈现出不同:有人发现了课文重点,认为应该探究;有人产生了困惑,盼望攻下疑难;有人对某些内容内容感兴趣,引发了探索的欲望……这些都可作为深入探究的内容,深入走进文本的切入口。当学生捕捉到这些切入口后,教师要引领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历程,这样,便可形成各具特色的多条学习思路。
(2)、展开立体对话,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阅读和教学的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④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顾及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阅读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