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000芯片应用原理图

1

12

23

34

45

56

67

788

D D

C C

B

B

A

A

Title Number

Revision

Size A3Date:

2014-12-15Sheet of Fil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QJ000M04 V1.00.SchDoc Drawn By:

MCU 外围电路

SPI-DAT

SPI-CS

CS

1SO

2WP 3GND

4SI 5SCK 6HOLD 7VCC 8

U3*SPI FLASH*

R2*680R*C7*104*VDD33

SD2

1

SD3

2

SCMD

3VDD

4SCLK

5VSS 6SD07SD18CD

9SHEET

10J1TF3

SD-DECT

SD-VDD C13106

R51.5K SD-CLK 复用检测SD-DECT 。

MicroSD 卡参考电路

VDD33SD_CMD/IIC_CLK SD_DAT/IIC_DAT SD_CLK

模拟和数字一点接地点。

SPI-DAT

SPI-CLK U S B D M U S B D P C1

106

VDD50

C4

106C3

106C2

105VDD33

DACL

DACR

VDDADC C6

105

C5105

A D K E Y P 02M I C

P13P3727

VDDHP 7P 0115P 0214P 0016VDDIRT 32

IRTOSCI 33

IRTOSCO 34

IRTWKO 35

P 17

24

P 1623P1536

P 1417P1328

P1229

P1130

P1031

P 3440P 3318P 32

37P 3138P 3039P271

P 2641P 2542P 35/U D S W

48P 2443P 2344P 2245P212P203U S B D M 46U S B D P 47P36/VPG334VDDLDO 5VDDIO 6VDDDAC 8DACR 9VCM 10DACL 11VSSDAC

12P 07/V P P 22P 0621P 0520P 0419P 03/V B

13VDDCORE 26

VSS 25

U2

QJ000-48L

T X D R X D S D _C M D /I I C _C L K S D _D A T /I I C _D A T

S D _C L K B U S Y R110K

VDD33

SO

LOUT ROUT P35VDD50

TXD RXD BUSY MIC-IN DACR QJ000M04-28P

GND GND P13

VDD33GND 104

C15DACL

DACR R610K VDD50

106C12

R220K

105

C7R810K

ROUT LOUT EN

BYPASS +IN -IN VO1VDD GND VO2U4LM4890104C14BUSY

S P I -D A T S P I -C L K S P I -C S USBDP

USBDM ADKEY SO SPI-DAT

SPI-CLK

SPI-CS

P37

P 22S E G 2/P H I N -D E T P37P02

IRDA P 34DACL

P12I R D A

P 35P12

FS_CTRL 7SPK+/R 8SPK-/L 9MIC/M0310FS_DI 11FS_DO 12FS_CLK 13GND 14DACR 1GND 2DACL 3AUX_L 4AUX_R 5GND 6FS_CS 15TXD 16RXD 17IRDA 18ADKEY/P0619VCC3320BUSY/P3321VDD5022P1328GND 23P1224GND 27DP 26DM 25U1

QJ000M04

FLASH 参考电路

R710K

104

C11104C18

QJ000M04-28P

V1.00

UC3842详细应用及原理分析

UC3842的原理及应用详解 1 UC384 2 工作原理简介 UC3842 采用固定工作频率脉冲宽度可控调制方式,共有8 个引脚,各脚功能如下: ①脚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外接阻容元件用于改善误差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特性; ②脚是反馈电压输入端,此脚电压与误差放大器同相端的2.5V 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误差电压,从而控制脉冲宽度; ③脚为电流检测输入端,当检测电压超过1V时缩小脉冲宽度使电源处于间歇工作状态; ④脚为定时端,内部振荡器的工作频率由外接的阻容时间常数决定,f=1.8/(R T×C T); ⑤脚为公共地端; ⑥脚为推挽输出端,内部为图腾柱式,上升、下降时间仅为50ns 驱动能力为±1A ; ⑦脚是直流电源供电端,具有欠、过压锁定功能,芯片功耗为15mW; ⑧脚为5V 基准电压输出端,有50mA 的负载能力。

图1 UC3842 内部原理框图 2 UC3842 组成的开关电源电路 图2 是由UC3842 构成的开关电源电路,220V 市电由C1、L1 滤除电磁干扰,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 t1限流,再经VC 整流、C2滤波,电阻R1、电位器RP1降压后加到UC3842 的供电端(⑦脚),为UC3842 提供启动电压,电路启动后变压器的付绕组③④的整流滤波电压一方面为UC3842 提供正常工作电压,另一方面经R3、R4 分压加到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②脚,为UC3842 提供负反馈电压,其规律是此脚电压越高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越小,以此稳定输出电压。④脚和⑧脚外接的R6、C8 决定了振荡频率,其振荡频率的最大值可达500KHz。R5、C6用于改善增益和频率特性。⑥脚输出的方波信号经R7、R8 分压后驱动MOSFEF 功率管,变压器原边绕组①②的能量传递到付边各绕组,经整流滤波后输出各数值不同的直流电压供负载使用。电阻R10 用于电流检测,经R9、C9 滤滤后送入UC3842 的③脚形成电流反馈环. 所以由UC3842 构成的电源是双闭环控制系统,电压稳定度非常高,当UC3842 的③脚电压高于1V 时振荡器停振,保护功率管不至于过流而损坏。电路上电时,外接的启动电路通过引脚7提供芯片需要的启动电压。在启动电源的作用下,芯片开始工作,脉冲宽度调制电路产生的脉冲信号经6脚输出驱动外接的开关功率管工作。功率管工作产生的信号经取样电路转换为低压直流信号反馈到3脚,维护系统的正常工作。电路正常工作后,取样电路反馈的低压直流信号经2脚送到内部的误差比较放大器,与内部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的误差信号送到脉宽调制电路,完成脉冲宽度的调

芯片是什么 芯片的工作原理 芯片基础知识介绍

芯片是什么芯片的工作原理芯片基础知识介绍 芯片是什么芯片的工作原理芯片基础知识介绍一、芯片基础知识介绍我们通常所说的“芯片”是指集成电路,它是微电子技术的主要产品.所谓微电子是相对'强电'、'弱电'等概念而言,指它处理的电子信号极其微小.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我们通常所接触的电子产品,包括通讯、电脑、智能化系统、自动控制、空间技术、电台、电视等等都是在微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的信息通讯、电子终端设备产品这些年来有长足发展,但以加工装配、组装工艺、应用工程见长,产品的核心技术自主开发的较少,这里所说的'核心技术'主要就是微电子技术.就好像我们盖房子的水平已经不错了,但是,盖房子所用的砖瓦还不能生产.要命的是,'砖瓦'还很贵.一般来说,'芯片'成本最能影响整机的成本。微电子技术涉及的行业很多,包括化工、光电技术、半导体材料、精密设备制造、软件等,其中又以集成电路技术为核心,包括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集成电路(IC)常用基本概念有:晶圆,多指单晶硅圆片,由普通硅沙拉制提炼而成,是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按其直径分为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等规格,近来发展出12英寸甚至更大规格.晶圆越大,同一圆片上可生产的IC 就多,可降低成本;但要求材料技术和生产技术更高。前、后工序:IC制造过程中, 晶圆光刻的工艺(即所谓流片),被称为

前工序,这是IC制造的最要害技术;晶圆流片后,其切割、封装等工序被称为后工序。光刻:IC生产的主要工艺手段,指用光技术在晶圆上刻蚀电路。线宽:4微米/1微米/0.6微未/0.35微米/035微米等,是指IC生产工艺可达到的最小导线宽度,是IC工艺先进水平的主要指标.线宽越小,集成度就高,在同一面积上就集成更多电路单元。封装:指把硅片上的电路管脚,用导线接引到外部接头处,以便与其它器件连接。存储器:专门用于保存数据信息的IC。逻辑电路:以二进制为原理的数字电路。二、电脑芯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是怎样制作的?芯片简单的工作原理:芯片是一种集成电路,由大量的晶体管构成。不同的芯片有不同的集成规模,大到几亿;小到几十、几百个晶体管。晶体管有两种状态,开和关,用1、0 来表示。多个晶体管产生的多个1与0的信号,这些信号被设定成特定的功能(即指令和数据),来表示或处理字母、数字、颜色和图形等。芯片加电以后,首先产生一个启动指令,来启动芯片,以后就不断接受新指令和数据,来完成功能。最复杂的芯片(如:CPU芯片、显卡芯片等)生产过程:1.将高纯的硅晶圆,切成薄片;2.在每一个切片表面生成一层二氧化硅;3.在二氧化硅层上覆盖一个感光层,进行光刻蚀; 4.添加另一层二氧化硅,然后光刻一次,如此添加多层; 5.整片的晶圆被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的芯片单元,进行封装。一个是电源灯(绿色),一个是硬盘灯(红色),你的电脑开机,

芯片内部原理及应用

555定时电路内部结构分析及应用 1 绪言 555定时器是电子工程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中规模集成电路,它将模拟与逻辑功能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电压范围宽、工作速度快、定时精度高、驱动能力强等优点。555定时器配以外部元件,可以构成多种实际应用电路。广泛应用于产生多种波形的脉冲振荡器、检测电路、自动控制电路、家用电器以及通信产品等电子设备中。 2555定时器功能及结构分析 2.1 555定时器的分类及管脚作用 555定时器又称时基电路。555定时器按照内部元件分有双极型(又称TTL 型)和单极型两种。双极型内部采用的是晶体管;单极型内部采用的则是场效应管,常见的555时基集成电路为塑料双列直插式封装(见图2-1),正面印有555字样,左下角为脚①,管脚号按逆时针方向排列。 2-1 555时基集成电路各管脚排布 555时基集成电路各管脚的作用:脚①是公共地端为负极;脚②为低触发端TR,低于1/3电源电压以下时即导通;脚③是输出端V,电流可达2000mA; 脚④是强制复位端MR,不用可与电源正极相连或悬空;脚⑤是用来调节比较器的基准电压,简称控制端VC,不用时可悬空,或通过0.01μF电容器接地;脚⑥为高触发端TH,也称阈值端,高于2/3电源电压发上时即截止;脚⑦是放电端DIS;脚⑧是电源正极VC。 2.2 555定时器的电路组成 图2-2为555芯片的内部等效电路 2-2 555定时器电路组成 5G555定时器内部电路如图所示,一般由分压器、比较器、触发器和开关。及输出等四部分组成,这里我们主要介绍RS触发器和电压比较器。 2.2.1基本RS触发器原理

如图2-3是由两个“与非”门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 RD、SD是两个输入端,Q及是两个输出端。 2-3 RS触发器 正常工作时,触发器的Q和应保持相反,因而触发器具有两个稳定状态: 1)Q=1,=0。通常将Q端作为触发器的状态。若Q端处于高电平,就说触发器是1状态; 2)Q=0,=1。Q端处于低电平,就说触发器是0状态;Q端称为触发器的原端或1端,端称为触发器的非端或0端。 由图可看出,如果Q端的初始状态设为1,RD、SD端都作用于高电平(逻辑1),则一定为0。如果RD、SD状态不变,则Q及的状态也不会改变。这是一个稳定状态;同理,若触发器的初始状态Q为0而为1,在RD、SD为1的情况下这种状态也不会改变。这又是一个稳定状态。可见,它具有两个稳定状态。 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用真值表来描述。 首先对该RS触发器Q端状态仿真。如图2-4 2-4 RS触发器Q端仿真电路图 Q端状态变化规律如图2-5 2-5 Q端状态变化规律仿真 此图中A即SD,B即RD.,再对该R—S触发器Q非端状态仿真,如图2-6 2-6 RS触发器Q非端仿真图 Q非端状态变化规律如图2-7 2-7 Q非端状态变化规律 此图中A即SD,B即RD. 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可以用输入、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真值表(或叫功能表)来描述,由仿真可得以下结论。当RD =0,SD=1时,不论触发器的初始状态如何,一定为1,由于“与非”门的输入全是1,Q端应为0。称触发器为0状态,RD为置0端。当RD =1,SD=0时,不论触发器的初始状态如何,Q 一定为1,从而使为0。称触发器为1状态,SD置1端。当RD =1,SD =1时,

UC3842应用电路举例讲解

UC3842典型应用电路 电路中的芯片有:UC3842 采用固定工作频率脉冲宽度可控调制方式,共有8 个引脚,各脚功能如下:①脚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外接阻容元件用于改善误差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特性;②脚是反馈电压输入端,此脚电压与误差放大器同相端的2.5V 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误差电压,从而控制脉冲宽度;③脚为电流检测输入端,当检测电压超过1V时缩小脉冲宽度使电源处于间歇工作状态;④脚为定时端,内部振荡器的工作频率由外接的阻容时间常数决定,f=1.8/(RT×CT);⑤脚为公共地端;⑥脚为推挽输出端,内部为图腾柱式,上升、下降时间仅为50ns 驱动能力为±1A ;⑦脚是直流电源供电端,具有欠、过压锁定功能,芯片功耗为15mW;⑧脚为5V 基准电压输出端,有50mA 的负载能力。 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UC3842工作原理及应用 UC3842是美国Unitrode公司(该公司现已被TI公司收购)生产的一种高性能单端输出式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芯片,可直接驱动双极型晶体管、MOSFEF 和IGBT 等功率型半导体器件,具有管脚数量少、外围电路简单、安装调试简便、性能优良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显示器等系统电路中作开关电源驱动器件。

1 UC384 2 内部工作原理简介 图1 示出了UC3842 内部框图和引脚图,UC3842 采用固定工作频率脉冲宽度可控调制方式,共有8 个引脚,各脚功能如下: ①脚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外接阻容元件用于改善误差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特性; ②脚是反馈电压输入端,此脚电压与误差放大器同相端的2.5V 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误差电压,从而控制脉冲宽度; ③脚为电流检测输入端,当检测电压超过1V时缩小脉冲宽度使电源处于间歇工作状态; ④脚为定时端,内部振荡器的工作频率由外接的阻容时间常数决定,f=1.8/(R T×C T); ⑤脚为公共地端; ⑥脚为推挽输出端,内部为图腾柱式,上升、下降时间仅为50ns 驱动能力为±1A ; ⑦脚是直流电源供电端,具有欠、过压锁定功能,芯片功耗为15mW; ⑧脚为5V 基准电压输出端,有50mA 的负载能力。 图1 UC3842 内部原理框图 2 UC3842 组成的开关电源电路 图2 是由UC3842 构成的开关电源电路,220V 市电由C1、L1滤除电磁干扰,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 t1限流,再经VC 整流、C2滤波,电阻R1、电位器RP1降压后加到UC3842 的供电端(⑦脚),为UC3842 提供启动电压,电路启动后变压器的付绕组③④的整流滤波电压一方面为UC3842 提供正常工作电压,另一方面经R3、R4分压加到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②脚,为UC3842 提供负反馈电压,其规律是此脚电压越高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越小,以此稳定输出电压。④脚和⑧脚外接的R6、C8决定了振荡频率,其振荡频率的最大值可达500KHz。R5、C6用于改善增益和频率特性。⑥脚输出的方波信号经R7、R8分压后驱动MOSFEF 功率管,变压器原边绕组①②的能量传递到付边各绕组,经整流滤波后输出各数值不同的直流电压供负载使用。电阻R10用于电流检测,经R9、C9滤滤后送入UC3842 的③脚形成电流反馈环. 所以由UC3842 构成的电源是双闭环控制系统,电压稳定度非常高,当UC3842 的③脚电压高于1V 时振荡器停振,保护功率管不至于过流而损坏。

教你怎么检查电路原理图

教你怎么检查电路原理图 最近一直在做嵌入式系统,画原理图。最后,为了保证原理图准确无误,检查原理图花费我近两周的时间,在此,把我在检查原理图方面的心得体会总结在此,供大家参考,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 往往我们画完电路原理图后,也知道要检查检查,但从哪些地方入手检查呢?检查原理图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下面听我根据我的经验一一道来。 1. 检查所有的芯片封装图引脚是否有误 当然,我指的是自己画的芯片封装。我在项目中曾经把一个芯片的2个引脚画反了,导致最后制版出来后不得不跳线,这样就很难看了。 所以,检查与原理图前一定要从芯片的封装入手,坚决把错误的封装扼杀在摇篮中! 2. 使用protel的Tools->ERC电气规则检查,根据其生成的文件来排错 这个指的是protel99的ERC电气规则检查,DXP应该也会有相应的菜单可以完成这样一个检查。很有用,它可以帮你查找出很多错误,根据它生成的错误文件,对照着错误文件检查一下你的原理图,你应该会惊叹:“我这么仔细地画图,竟然还会有这么多错误啊?” 3. 检测所有的网络节点net是否都连接正确(重点) 一般容易出现的错误有: (1) 本来两个net是应该相连接的,却不小心标得不一致,例如我曾经把主芯片的DDR时钟脚标的是DDR_CLK,而把DDR芯片对应的时钟脚标成了DDRCLK,由于名字不一致,其实这两个脚是没有连接在一起的。 (2) 有的net只标出了一个,该net的另一端在什么地方却忘记标出。 (3) 同一个net标号有多个地方重复使用,导致它们全部连接到了一起。 4. 检测各个芯片功能引脚是否都连接正确,检测所有的芯片是否有遗漏引脚,不连接的划X 芯片的功能引脚一定不要连错,例如我使用的音频处理芯片有LCLK、BCLK、MCLK三个时钟引脚,与主芯片的三个音频时钟引脚一定要一一对应,连反一个就不能工作了。 是否有遗漏引脚其实很容易排查,仔细观察各个芯片,看是否有没有遗漏没有连接出去的引脚,查查datasheet,看看该引脚什么功能,如果系统中不需要,就使用X把该引脚X掉。

UC3842开关电源各功能电路详解

UC3842开关电源各功能电路详解 一、开关电源的电路组成 开关电源的主要电路是由输入电磁干扰滤波器(EMI)、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PWM控制器电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组成。辅助电路有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流保护电路、输出短路保护电路等。 开关电源的电路组成方框图如下: 二、输入电路的原理及常见电路 1、AC 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原理: ①防雷电路:当有雷击,产生高 压经电网导入电源时,由MOV1、 MOV2、MOV3:F1、F2、F3、FDG1 组成的电路进行保护。当加在压敏 电阻两端的电压超过其工作电压 时,其阻值降低,使高压能量消耗 在压敏电阻上,若电流过大,F1、

F2、F3 会烧毁保护后级电路。 ②输入滤波电路:C1、L1、C2、C3组成的双π型滤波网络主要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当电源开启瞬间,要对C5充电,由于瞬间电流大,加RT1(热敏电阻)就能有效的防止浪涌电流。因瞬时能量全消耗在RT1电阻上,一定时间后温度升高后RT1阻值减小(RT1是负温系数元件),这时它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后级电路可正常工作。 ③整流滤波电路:交流电压经BRG1整流后,经C5滤波后得到较为纯净的直流电压。若C5容量变小,输出的交流纹波将增大。 2、DC 输入滤波电路原理: ①输入滤波电 路:C1、L1、 C2组成的双π 型滤波网络主要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C3、C4 为安规电容,L2、L3为差模电感。 ② R1、R2、R3、Z1、C6、Q1、Z2、R4、R5、Q2、RT1、C7组成抗浪涌电路。在起机的瞬间,由于C6的存在Q2不导通,电流经RT1构成回路。当C6上的电压充至Z1的稳压值时Q2导通。如果C8漏电或后级电路短路现象,在起机的瞬间电流在RT1上产生的压降增大,Q1导通使Q2没有栅极电压不导通,RT1将会在很短的时间烧毁,以保护后级电路。

教你如何检查电路原理图

教你如何检查电路原理图 最近一直在做嵌入式系统,画原理图。最后,为了保证原理图准确无误,检查原理图花费我近两周的时间,在此,把我在检查原理图方面的心得体会总结在此,供大家参考,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 往往我们画完电路原理图后,也知道要检查检查,但从哪些地方入手检查呢?检查原理图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下面听我根据我的经验一一道来。 1. 检查所有的芯片封装图引脚是否有误 当然,我指的是自己画的芯片封装。我在项目中曾经把一个芯片的2个引脚画反了,导致最后制版出来后不得不跳线,这样就很难看了。 所以,检查与原理图前一定要从芯片的封装入手,坚决把错误的封装扼杀在摇篮中! 2. 使用protel的Tools->ERC电气规则检查,根据其生成的文件来排错 这个指的是protel99的ERC电气规则检查,DXP应该也会有相应的菜单可以完成这样一个检查。很有用,它可以帮你查找出很多错误,根据它生成的错误文件,对照着错误文件检查一下你的原理图,你应该会惊叹:“我这么仔细地画图,竟然还会有这么多错误啊?” 3. 检测所有的网络节点net是否都连接正确(重点) 一般容易出现的错误有: (1) 本来两个net是应该相连接的,却不小心标得不一致,例如我曾经把主芯片的DDR时钟脚标的是DDR_CLK,而把DDR芯片对应的时钟脚标成了DDRCLK,由于名字不一致,其实这两个脚是没有连接在一起的。 (2) 有的net只标出了一个,该net的另一端在什么地方却忘记标出。 (3) 同一个net标号有多个地方重复使用,导致它们全部连接到了一起。 4. 检测各个芯片功能引脚是否都连接正确,检测所有的芯片是否有遗漏引脚,不连接的划X 芯片的功能引脚一定不要连错,例如我使用的音频处理芯片有LCLK、BCLK、MCLK三个时钟引脚,与主芯片的三个音频时钟引脚一定要一一对应,连反一个就不能工作了。 是否有遗漏引脚其实很容易排查,仔细观察各个芯片,看是否有没有遗漏没有连接出去的引脚,查查datasheet,看看该引脚什么功能,如果系统中不需要,就使用X把该引脚X掉。 5. 检测所有的外接电容、电感、电阻的取值是否有根据,而不是随意取值 其实新手在画原理图时,时常不清楚某些外围电阻、电容怎么取值,这时千万不要随意取值,往往这些外围电路电阻、电容的取值在芯片的datasheet上都有说明的,有的datasheet上也给出了典型参考电路,或者一些电阻电容的计算公式,只要你足够细心,大部分电阻电容的取值你都是可以找到依据的。偶尔实在找不到依据的,可以在网上搜搜其他人的设计案例或者典型连接,参考一下。总之,不要随意设置这些取值。 6. 检查所有芯片供电端是否加了电容滤波 电源端的电容滤波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多说了,其实做过硬件的人都应该知道。一般情况下,电路电源输入端会引进一些纹波,为了防止这些纹波对芯片的逻辑造成太大的影响,往往需要在芯片供电端旁边加上一些0.1uf之类的电容,起到一些滤波效果,检查电路原理图时,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是否在必要地芯片电源端加上了这样的滤波电路呢? 7. 检测系统所有的接口电路 接口电路一般包括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需要检查输入是否有应有的保护等,输出是否有足够的驱动能力等 输入保护一般有:反冲电流保护、光耦隔离、过压保护等等。 输出驱动能力不足的需要加上一些上拉电阻提高驱动能力。 8. 检查各个芯片是否有上电、复位的先后顺序要求,若有要求,则需要设计相应的时延电路

(完整版)UC3842功能应用简介

UC3842的工作原理及3842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 2008/11/20 02:55 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UC3842工作原理及应用 UC3842是美国Unitrode公司(该公司现已被TI公司收购)生产的一种高性能单端输出式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芯片,可直接驱动双极型晶体管、MOSFEF 和IGBT 等功率型半导体器件,具有管脚数量少、外围电路简单、安装调试简便、性能优良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显示器等系统电路中作开关电源驱动器件。 1 UC384 2 内部工作原理简介 图1 示出了UC3842 内部框图和引脚图,UC3842 采用固定工作频率脉冲宽度可控调制方式,共有8 个引脚,各脚功能如下: ①脚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外接阻容元件用于改善误差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特性; ②脚是反馈电压输入端,此脚电压与误差放大器同相端的2.5V 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误差电压,从而控制脉冲宽度; ③脚为电流检测输入端,当检测电压超过1V时缩小脉冲宽度使电源处于间歇工作状态; ④脚为定时端,内部振荡器的工作频率由外接的阻容时间常数决定,f=1.8/(R T×C T); ⑤脚为公共地端; ⑥脚为推挽输出端,内部为图腾柱式,上升、下降时间仅为50ns 驱动能力为±1A ; ⑦脚是直流电源供电端,具有欠、过压锁定功能,芯片功耗为15mW; ⑧脚为5V 基准电压输出端,有50mA 的负载能力。

图1 UC3842 内部原理框图 2 UC3842 组成的开关电源电路 图2 是由UC3842 构成的开关电源电路,220V 市电由C1、L1 滤除电磁干扰,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 t1限流,再经VC 整流、C2滤波,电阻R1、电位器RP1降压后加到UC3842 的供电端(⑦脚),为UC3842 提供启动电压,电路启动后变压器的付绕组③④的整流滤波电压一方面为UC3842 提供正常工作电压,另一方面经R3、R4 分压加到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②脚,为UC3842 提供负反馈电压,其规律是此脚电压越高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越小,以此稳定输出电压。④脚和⑧脚外接的R6、C8 决定了振荡频率,其振荡频率的最大值可达500KHz。R5、C6用于改善增益和频率特性。 ⑥脚输出的方波信号经R7、R8 分压后驱动MOSFEF 功率管,变压器原边绕组①②的能量传递到付边各绕组,经整流滤波后输出各数值不同的直流电压供负载使用。电阻R10 用于电流检测,经R9、C9 滤滤后送入UC3842 的③脚形成电流反馈环. 所以由UC3842 构成的电源是双闭环控制系统,电压稳定度非常高,当UC3842 的③脚电压高于1V 时振荡器停振,保护功率管不至于过流而损坏。 图2 UC3842 构成的开关电源

精选5芯片引脚图及引脚描述

555芯片引脚图及引脚描述 555的8脚是集成电路工作电压输入端,电压为5~18V,以UCC表示;从分压器上看出,上比较器A1的5脚接在R1和R2之间,所以5脚的电压固定在2UCC/3上;下比较器A2接在R2与R3之间,A2的同相输入端电位被固定在UCC/3上。 1脚为地。2脚为触发输入端;3脚为输出端,输出的电平状态受触发器控制,而触发器受上比较器6脚和下比较器2脚的控制。 当触发器接受上比较器A1从R脚输入的高电平时,触发器被置于复位状态,3脚输出低电平; 2脚和6脚是互补的,2脚只对低电平起作用,高电平对它不起作用,即电压小于1Ucc/3,此时3脚输出高电平。6脚为阈值端,只对高电平起作用,低电平对它不起作用,即输入电压大于2 Ucc/3,称高触发端,3脚输出低电平,但有一个先决条件,即2脚电位必须大于1Ucc/3时才有效。3脚在高电位接近电源电压Ucc,输出电流最大可打200mA。 4脚是复位端,当4脚电位小于时,不管2、6脚状态如何,输出端3脚都输出低电平。 5脚是控制端。 7脚称放电端,与3脚输出同步,输出电平一致,但7脚并不输出电流,所以3脚称为实高(或低)、7脚称为虚高。 555集成电路管脚,工作原理,特点及典型应用电路介绍. 1 555集成电路的框图及工作原理 555集成电路开始是作定时器应用的,所以叫做555定时器或555时基电路。但后来经过开发,它除了作定时延时控制外,还可用于调光、调温、调压、调速等多种控制及计量检测。此外,还可以组成脉冲振荡、单稳、双稳和脉冲调制电路,用于交流信号源、电源变换、频率变换、脉冲调制等。由于它工作可靠、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目前被广泛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555集成电路内部有几十个元器件,有分压器、比较器、基本R-S触发器、放电管以及缓冲器等,电路比较复杂,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混合体,如图1所示。 2. 555芯片管脚介绍 555集成电路是8脚封装,双列直插型,如图2(A)所示,按输入输出的排列可看成如图2(B)所示。其中6脚称阈值端(TH),是上比较器的输入;2脚称触发端(TR),是下比较器的输入;3脚是输出端(Vo),它有O和1两种状态,由输入端所加的电平决定;7脚是放电端(DIS),它是内部放电管的输出,有悬空和接地两种状态,也是由输入端的状态决定;4脚是复位端(MR),加上低电平时可使输出为低电平;5脚是控制电压端(Vc),可用它改变上下触发电平值;8脚是电源端,1脚是地端。 图2 555集成电路封装图 我们也可以把555电路等效成一个带放电开关的R-S触发器,如图3(A)所示,这个特殊的触发器有两个输入端:阈值端(TH)可看成是置零端R,要求高电平,触发端(TR)可看成是置位端S,要求低电平,有一个输出端Vo,Vo可等效成触发器的Q端,放电端(DIS)可看成是由内部放电开关控制的一个接点,由触发器的Q端控制:Q=1时DIS端接地,Q=0时DIS 端悬空。另外还有复位端MR,控制电压端Vc,电源端VDD和 地端GND。这个特殊的触发器有两个特点: (1)两个输入端的触发电平要求一高一低,置零端R即阈值端(TH)要求高电平,而置位端s 即触发端(TR)则要求低电乎; (2)两个输入端的触发电平使输出发生翻转的阈值电压值也不同,当V c端不接控制电压时,对TH(R)端来讲,>2/3VDD是高电平1,<2/3VDD是低电平0:而对TR(S)端来讲,>1/3VDD是高电平1,<1/3VDD是低电平0。如果在控制端(Vc)上控制电压Vc时,这时上触发电平就变

芯片原理

芯片原理 1.芯片为什么要采用CMOS: CMOS,C:是互补的意思complementary,是指采用NMOS和PMOS管形成一个组合实现一个开关功能。也就是最小单元由至少两个MOS管组成。 MO:是金属氧化物的意思,是指MOS管的G极的材质是金属氧化物的 上图中,如果采用图A所示,则有Ic这个电流,如果R很大,那么V o的驱动能力就很弱,会造成芯片的反应速度很慢,如果R很小,则在MOS管开通时,电流Ic非常大,因此,这样的电路是没法应用于芯片的,经初步计算,如果采用图A所示的电路,要达到一定的处理速度,那么其功耗是100kW级别的,而采用图B的互补型(N和P型对称布置),则Vi高电平时上管关闭,下管开启,低电平时则相反,这样就不存在电流,那么为什么芯片还是有很大的功耗呢,这就是MOS管的结电容引起的,因为G极就是一个电容效应。充放电虽然对于一个MOS管来说是很小的功耗,但是芯片的晶体管数量非常多,如一个CMOS 开关为1uW,那么1000万个呢就是100W。 芯片的功耗基本可以这样理解:P = N * C* f * V2 N:晶体管个数,C:MOS管及其他引起的电容,f为频率、V为电压 当频率很高时,为了降低功耗,现在芯片的工作电压一直在降低,如从3V降低到1V,那么功耗降低了9倍,如果通过改善晶体管结构和线路结构,能减少电容C,那么也可以降低芯片功耗。 注意:我们在设计单片机电路时,经常性地采用如图A所示的下拉(或上拉)电阻形式,一般我们的被驱动电路的功耗是比较大的,因此经常会忽略该电路引起的功耗问题。

2.芯片制作 芯片就如多层电路板,最低层为晶体管,然后往上几层就是连线(罗辑)。 切开一个晶片的小块,其中上层的导线连接就如这样,就如多层电路板,是一个三维连接体,导线之间会引起电容和信号干扰,而弯弯曲曲的导线,也会引起电感。 第一步:制作晶圆。 晶圆现在一般为8寸、12寸、20寸等。 晶圆本身进行参杂,形成P型,或N型衬底。也就是基板。 晶圆的制作过程,在网上有很多视频。 第二步:在晶圆上进行杂质注射,这里就需要模板。 模板中的孔,就是要变成PNP型MOS管的位置,这是在芯片设计时就已经决定了的,由芯片的晶体管的布局决定。 第三步,再在已经布局好的P和N基底上,注入杂质,形成N和P型半导体,这就是MOS管的S(源)极和D(漏)极形成的过程。 要分两步:第一步注入N型杂质,然后换模板注入P型杂质。

用3842做的电源电路真正完美的保护方案

话题:用3842做的电源电路真正完美的保护方案 用UC3842做的开关电源的典型电路见图1。过载和短路保护,一般是通过在开关管的源极串一个电阻(R4),把电流信号送到3842的第3脚来实现保护。当电源过载时,3842保护动作,使占空比减小,输出电压降低,3842的供电电压Vaux也跟着降低,当低到3842不能工作时,整个电路关闭,然后靠R1、R2开始下一次启动过程。这被称为“打嗝”式(hiccup)保护。在这种保护状态下,电源只工作几个开关周期,然后进入很长时间(几百ms到几s)的启动过程,平均功率很低,即使长时间输出短路也不会导致电源的损坏。由于漏感等原因,有的开关电源在每个开关周期有很大的开关尖峰,即使在占空比很小时,辅助电压Vaux也不能降到足够低,所以一般在辅助电源的整流二极管上串一个电阻(R3),它和C1形成RC 滤波,滤掉开通瞬间的尖峰。仔细调整这个电阻的数值,一般都可以达到满意的保护。使用这个电路,必须注意选取比较低的辅助电压Vaux,对3842一般为13~15V,使电路容易保 护。 图1是使用最广泛的电路,然而它的保护电路仍有几个问题: 1. 在批量生产时,由于元器件的差异,总会有一些电源不能很好保护,这时需要个别调整 R3的数值,给生产造成麻烦; 2. 在输出电压较低时,如 3.3V、5V,由于输出电流大,过载时输出电压下降不大,也很难 调整R3到一个理想的数值; 3. 在正激应用时,辅助电压Vaux虽然也跟随输出变化,但跟输入电压HV的关系更大,也 很难调整R3到一个理想的数值。

这时如果采用辅助电路来实现保护关断,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辅助关断电路的实现原理:在过载或短路时,输出电压降低,电压反馈的光耦不再导通,辅助关断电路当检测到光耦不再导通时,延迟一段时间就动作,关闭电源。图2、3、4是常见的电路。图2采取拉低第1脚的方法关闭电源。图3采用断开振荡回路的方法。图4采取抬高第2脚,进而使第1脚降低的方法。在这3个电路里R3电阻即使不要,仍能很好保护。注意电路中C4的作用,电源正常启动,光耦是不通的,因此靠C4来使保护电路延迟一段时间动作。在过载或短路保护时,它也起延时保护的左右。在灯泡、马达等启动电流大的场合,C4的取值也要大一点。

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原理实验集成电路版图识别与提取王向展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集成电路原理 实验名称:集成电路版图识别与提取小组成员: 实验地点:科技实验大楼606 实验时间:2017年5月22日 2017年5月22日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一、实验名称:集成电路版图识别与提取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重点放在版图识别、电路拓扑提取、电路功能分析三大模块,实验流程如下: 四、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基于微电子技术应用背景和《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课程设置及其特点而设置,为IC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在于: ?了解对塑封、陶瓷封装等不同封装形式的芯片解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习并掌握集成电路版图的图形识别、电路拓扑结构提取。 ?能对提取得到的电路进行功能分析、确定,并可运用PSPICE等ICCAD工具展开模拟仿真。 五、实验内容 1、仔细观察芯片图形总体的布局布线,找出电源线、地线、输入端、输出端及其对应的压焊点。 2、判定此IC采用P阱还是N阱工艺;进行版图中元器件的辨认,要求分出MOS管、多晶硅电阻和MOS电容。 3、根据以上的判别依据,提取芯片上图形所表示的电路连接拓扑结构;复查,加以修正;完成电路的提取,并分析电路功能,应用Visio或Cadence等软件对电路进行复原。 六、实验仪器设备 (1)工作站或微机终端 1台

(2)芯片显微图片 1张 (3)版图编辑软件 1套 七、实验步骤 实验所要提取的电路显微图片如图1所示。 图1 1、观察芯片布局明确V DD、GND、V in1、V in 2、V out、Test的压焊点。 2、根据V DD连接的有源区可以判断为PMOS管,根据比较环数推测出此IC采用了P阱工艺。 3、确定P阱工艺后,从输入端开始逐一对元器件及其连线进行辨认。从输入端出来,直接看到在输入压焊点到输入管之间有一段多晶硅,但又无连线的“交叉”出现,排除了“过桥”的可能,初步判断为电阻,再根据其后的二极管可以判定为是与二极管组成保护电路最终与输入管相接,可断定是输入端起限流作用的电阻。其中绿色圈标识有大片的多晶硅覆盖扩散区的区域判断为MOS电容。 4、因已确定为P阱工艺,则阱和保护环内的器件为NMOS管,由图1可见,两输入管共源,

芯片原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

芯片原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 1. 芯片为什么要采用CMOS: CMOS,C:是互补的意思complementary,是指采用NMOS和PMOS管形成一个组合实现一个开关功能。也就是最小单元由至少两个MOS管组成。 MO:是金属氧化物的意思,是指MOS管的G极的材质是金属氧化物的 上图中,如果采用图A所示,则有Ic这个电流,如果R很大,那么V o的驱动能力就很弱,会造成芯片的反应速度很慢,如果R很小,则在MOS管开通时,电流Ic非常大,因此,这样的电路是没法应用于芯片的,经初步计算,如果采用图A所示的电路,要达到一定的处理速度,那么其功耗是100kW级别的,而采用图B的互补型(N和P型对称布置),则Vi高电平时上管关闭,下管开启,低电平时则相反,这样就不存在电流,那么为什么芯片还是有很大的功耗呢,这就是MOS管的结电容引起的,因为G极就是一个电容效应。充放电虽然对于一个MOS管来说是很小的功耗,但是芯片的晶体管数量非常多,如一个CMOS 开关为1uW,那么1000万个呢就是100W。 芯片的功耗基本可以这样理解:P = N * C* f * V2 N:晶体管个数,C:MOS管及其他引起的电容,f为频率、V为电压 当频率很高时,为了降低功耗,现在芯片的工作电压一直在降低,如从3V降低到1V,那么功耗降低了9倍,如果通过改善晶体管结构和线路结构,能减少电容C,那么也可以降低芯片功耗。

注意:我们在设计单片机电路时,经常性地采用如图A所示的下拉(或上拉)电阻形式,一般我们的被驱动电路的功耗是比较大的,因此经常会忽略该电路引起的功耗问题。 2. 芯片制作 芯片就如多层电路板,最低层为晶体管,然后往上几层就是连线(罗辑)。 切开一个晶片的小块,其中上层的导线连接就如这样,就如多层电路板,是一个三维连接体,导线之间会引起电容和信号干扰,而弯弯曲曲的导线,也会引起电感。 第一步:制作晶圆。 晶圆现在一般为8寸、12寸、20寸等。 晶圆本身进行参杂,形成P型,或N型衬底。也就是基板。 晶圆的制作过程,在网上有很多视频。 第二步:在晶圆上进行杂质注射,这里就需要模板。

×××芯片用户手册

×××芯片用户手册2008年07月 V1.0

目录 1 芯片功能讲明6 1.1 芯片要紧功能特性6 1.2 芯片应用场合6 1.3 芯片差不多结构描述7 2 芯片特性讲明7 2.1 芯片的封装和引脚7 2.2 芯片最大极限值7 2.3 芯片电气特性(VDD=5)8 2.4 开关特性(VDD=5V)9 2.5 开关特性测试电路图10 2.6 芯片时序图 10 2.6.1 串口时序图 10 2.6.2 电流输出端口时序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2.6.3 操纵命令时序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芯片功能模块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设置像素灰度(Setting Gray Scales of Pixels)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数据加载时时序图(Full Timing for Data Loading)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配置加载时时序图(Full Timing for Config Loading)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开路检测原理(Open-Circuit Detection Principle)10 3.5 短路检测原理(Short-Circuit Detection Principle)10 3.6 奇偶校验位(Checking Parity Bit)错误!未定义书签。 3.7 温度错误指示(Thermal Error Flag)10 3.8 恒定电流输出(Constant Current)10 3.9 设定输出电流(Setting Output Current)11 3.10 级连输出的延迟(Delay Time of Staggered Output)11 3.11 功耗(Package Power Dissipation ) 11

LED显示屏芯片原理图

第五节、电子原器件原理 1、74HC245 1脚为 控制端,19脚为使能端; 当1脚为高电平、19脚低为低电平时信号 从2、 3、 4、 5、 6、 7、 8、 9 脚输 入;18、17、16、15、14、13、12、11脚 输出信号; 当1脚为低电平、19脚低为低电平时信号 从18、17、16、15、14、13、12、 11脚输入;2、 3、 4、 5、 6、 7、 8、 9位输出信号;10脚为GND,20 脚为+5V;(输入信号从排针上来, 一般为红;绿;锁存;时钟;使能; A B C D 信号;这些信号一般分到 2个245的针脚上,然后输出到595 (红;绿;锁存;时钟);138(A B C D);和输出的排针上(锁存;时 钟)

2、74HC138 3线—8线译码器 HC138有三个地址输入(A0-A2),三个选通输入(STA,-STB,-STC)和八个输出(-Y0 -- -Y7)。当STA为高电平,-STB 和-STC为低电平时器件被选通,A0-A2K可确点-Y0 -- -Y7中的一个以低电平呈现,对于STA,-STB,-STC的其它任何组合,-Y0 -- -Y7均为高电平。 A0---A1地址输入端 STA---选通端 -STB.-STC--选通端(低电平有效)-Y0--- -Y1输出端(低电平有效) GND---地

VCC---电源 A0—A2一般为A:B:C信号 Y0— Y7信号输出端,输出到4953的 2,4脚上;有时使能信号也245 到138(第5脚)上,此信号又 从138上输出到排针。

3、74HC595 8位移位寄存器(串行输入,3S并行锁存输出) HC595内含8位串入,串/并出移位寄存器和8位三态输出锁存器。寄存器和锁存器分别有各自的时钟输入(CPsr和CPla)。当CPsr从低到高电平跳变时,串行输入数据(DS)移入寄存器。当CPla从低到高电平跳变时,寄存器的数据置入锁存器。清除端(-CR)的低电平仅对寄存器复位(Q7S 为低电平)。而对锁存器无影响。当输出允许控制(-EN)为高电平时,并行输出(Q0—Q7)为高阻态,而串行输出(Q7S)不受影响。 CP1A---锁存器时钟输入端CPSR---寄存器时钟输入端-CR---清除端(低电平有效) DS---串行数据输入端 -EN---输出允许控制端(低电平有效) Q0、Q7---并行数据输出端 Q7s---串行数据输出端 VCC---电源 GND---地 14脚为信号输入端,此信号从245的针脚上输入;Q0----Q7信号输出到模块针脚(红绿信号);

利用excel绘制芯片原理图简易教程

对于一些引脚数量比较多的芯片(比如FBGA,UBGA封装的芯片)在绘制原理图时如果还采用以往的原理图绘制方法(在原理图中一个一个的添加引脚)就会显得非常的繁琐,工作量也会很大。为了更快、更准确无误的绘制BGA封装芯片的原理图,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利用excel表格的原理图绘制方法。本教程中使用的软件为Altuim Designer,示例芯片为Altera的5CEBA4U15C7N。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1. 首先从Altera官网上下载excel格式的芯片引脚说明文档,如下图。 2. 下载后打开文档,找到U15的那一页,这页才是5CEBA4U15C7N的引脚说明,如下所示。 3.新建一个excel文档,我们就可以开始绘制原理图了。新建的excel文档的第一行格式如下。 Objectkind:你要添加的对象的类型,pin代表是引脚,Rectangle代表是矩形框,其他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再叙述。 X1,Y1:代表是引脚的坐标位置。 Orientation:是指引脚旋转的角度。0 DEGREES代表不旋转。180DEGREES代表旋转180度。Name:引脚的名字。 Pin Designator:引脚的标号。 Electrical Type:引脚的电气类型。主要类型有input,output,IO,POWER,passive等。Symbols:引脚的标识符,这个类型比较多,大家可以参考AltiumDesinger中引脚的属性说明中的Symbols。 4.Excel表格建立完毕后,就可以在表格中填引脚的属性了。在做FPGA的原理图时建议大家将属于同一个BANK的IO引脚放到同一个sheet中,并将该sheet命名为该BANK的名字。在填引脚的属性时尽量采用复制、黏贴的方式,避免出现输入错误。一个完整的BANK的sheet 如下图所示。

50个典型应用电路实例详解

电路1 简单电感量测量装置 电路2 三位数字显示电容测试表 电路 3 市电电压双向越限报警保护器 电路4 红外线探测防盗报警器 电路5 禁烟警示器 电路6 采用555时基电路的简易温度控制器 电路7 采用555时基电路的自动温度控制器 电路8 采用CD4011的超温监测自动控制电路 电路9 数字温度计电路 电路10 热带鱼缸水温自动控制器 电路11 采用555时基电路的简易长延时电路 电路12 双555时基电路长延时电路 电路13 精确长延时电路 电路14 数字式长延时电路 电路15 循环工作定时控制器 电路16 多级循环定时控制器 电路17 抗干扰定时器 电路18 采用555集成电路的简易光电控制器 电路19 采用功率开关集成电路TWH8751的路灯自动控制器电路20 采用双D触发器CD4013的路灯控制器 电路21 使用氖灯的单键触摸开关 电路22 双键触摸式照明灯 电路23 触摸式延时照明灯 电路24 家用简易闪烁壁灯控制器 电路25 自动应急灯电路 电路26 12V供电的电子节能灯 电路27 高响度警音发生器 电路28 电子仿声驱鼠器 电路29 由HY560构成的语音录放电路 电路30 闪烁灯光门铃电路 电路3 1 由LM386构成的3W简易OCL功放电路 电路32 由TDA2009构成的1W高保真BTL功率放大器 电路33 具有音调控制功能的25W混合式Hi—Fi放大器 电路34 超级广场效果的耳机放大器 电路35 家用电器过压自动断电装置 电路36 电话自动录音控制器 电路37 电风扇自动温控调速器 电路38 水开报知器 电路39 新颖的鱼缸灯 电路40 小型电子声光礼花器 电路41 电源频率检测器 电路42 采用555时基电路的过流检测器电路 电路43 自制交流自动稳压器 电路44 采用555时基电路的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