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气与小儿推拿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赵昊云,张秦,吴元赭.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及

预后评估[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1):64-66.DOI:10.3969/ j.issn.1008-8199.2015.01.018.

[12] 冯丹琴,张福辉,罗琳华.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孕妇总蛋白和白蛋白参

考区间的建立[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1426-1428. [13] 陈仁杰,周亚青,王根芬,等.孕妇血清蛋白含量变化分析[J]. 江西医

学检验,2007,25(4):321-322.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07.04.013.

[14] 赵桂平.孕早期和待产孕妇血清蛋白质含量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

床,2008,5(23):1428-1429.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08.23.011.[15] 李洋,郭学青,夏梦岩,等.不同孕期孕妇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

水平的比较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2):146-149.

DOI: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17.02.006.

[16] 侯倩.超声指标及母血中血清蛋白指标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

关系[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4201-4203.DOI:10.3969/ j.issn.1001-8174.2016.22.003.

(收稿日期:2018-11-05)

(责任校对:李晶)

浅谈节气与小儿推拿的关系

黄丹1 苗嘉芮2 许汉芳2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沈阳 110167

通信作者:黄丹,E-mail:a1824031190@

【摘要】 二十四节气是自然环境中的一种变化规律,它的变化对人体病理有着一定的影响,能够作为疾病病因病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可帮助医者更好的诊断病情。在治疗时选择小儿推拿结合节气治疗与保健,方能产生更大的疗效。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小儿推拿;中医辨证思维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9.04.043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and infantile massage

Huang Dan1, Miao Jiarui2, Xu Hanfang2

1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2, China; 2Xinglin College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167,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uang Dan, E-mail:a1824031190@

【Abstract】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are a change rule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changes of them have certain effects on human pathology, which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s and can help the doctors better diagnose the diseases. Therefore, during the treatment, infantile massage should combine with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for health care to produce a greater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Infantile massage; Dialectical thinking of TCM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9.04.043

二十四节气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自然环境中的一种变化规律,通过反应节气的交替、温度、湿度以及风力的改变,成为指导农事的有力工具满足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的需求,不仅是用来反映天气气候、物候变化以及农事季节,而且还影响着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小儿推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疾病斗争过程中产生的智慧结晶,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形成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按摩为主要手段,通过对穴位的按摩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预防疾病,使脏腑气血阴阳相平衡即阴平阳秘、阴阳调和的状态。因其疗效好、疼痛轻、经济安全等优点故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由此,笔者借用此文将探究二十四节气与小儿推拿之间的关系。

1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辨证思维

1.1 二十四节气的来源与命名 二十四节气的本质是一种节气制,约以15 d为一个节气,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它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不断运动时的不同位置来划分的,并且将这些位置变化与其引起的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人们将其称之为“立”,春夏秋冬四个“立”,

636

就表示了四个季节的开始。“四立”是对四季的第一层次的划分,而“二至”“二分”则是对四季的第二层次的划分。“至”为最、极的含义,“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气候特点已经到达极致,此后将会逐渐进入到下一个季节的气候特点。而“分”则表示均分的意思,如“二分”所说的春分和秋分则是指将这天的时间平均分配,使得昼夜相等。

1.2 二十四节气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改变相适应 二十四节气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自然环境中的一种变化规律,由此,它的变化自然也对人体生理病理有一定的影响。《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皆通乎天气。”由此可知,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腧穴、形体官窍、气血津液等人体内的生理性活动都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气候的每一个关键性改变都会引起人体内相应的改变,并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在生理活动方面,春季人体腠理逐渐打开,肝属木,与春季相对应,主疏泄,可调节全身气机,使全身气机得以疏通畅达。现代研究发现立春为肝炎发病高峰期,故春季预防保健以养肝柔肝为主。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日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易阳极生阴,夏季属火,在五行中与心相应,也是一年之中温度最热的时候,此时热易扰乱心神,使人心神不宁、烦躁不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后为肝炎发病的高峰期,白露前后肝炎发病逐渐增大至大寒前达到高峰。立春至清明,人体的生物激素处于高峰期易发生高血压。女性月经失调和过敏性疾病都证明了节气对人体生理改变具有一定的影响并指导我们对疾病进行预防。根据《素问•八正神明论》里的描述:“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阳气浮”“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可以得出在春夏季节,自然界中的阳气渐盛,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也随着趋于体表;秋冬季节,自然界中的阴气渐盛,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同样做出趋于体内的适应性改变。这种气血运行趋势的改变,在脉象上可以有具体的体现,正如明代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论述到:“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谓之平脉”。

在病理改变方面,张仲景在撰写《伤寒论》人参白虎汤中提及“此方在夏至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之后,不了服”,究其缘由是因白虎汤太过寒凉。立秋后,人体阳气逐渐衰退易受寒邪则会产生“呕利而肚痛”的病症,由此证明需要结合节气来进行辨证及给小儿施药。不同的季节,容易感受的外来邪气也会有所不同,譬如春季多风,则多外感风邪;夏季暑气当令,则多中暑;长夏湿邪夹热,故多有暑湿;秋季燥性偏盛,故燥病多见;冬季寒水得道,故多寒病。正如《灵枢•四时气》曰;“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

1.3 二十四节气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影响 节气能引起人体病理性的改变,那么就可以将其看作疾病病因病机中的一个因素,助医者更好的诊断病情。由刘海涛[1]对南宁市552例脑出血病例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冬春季节出血性中风发病率高,而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则在秋冬季节上升,这两种疾病发病率的规律都与寒冷气候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联系。由此总结,节气可以影响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在诊断疾病时要综合节气变化的因素。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节气的变化相关,那么在治疗上也会随之有所不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明确提到:“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根据节气的不同特点,总结出了治疗用药必须遵循远寒远热的戒律,按照节气的寒热而制定。因此,中医治疗时要懂得“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根据证候性质确定寒性或热性的治则,再结合节气的寒热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方药,最有效的炮制方式和服用方法,使得药到病除而又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2 小儿推拿治疗疾病的溯源

2.1 小儿推拿的形成和发展 小儿推拿,古代称为“小儿按摩”,是中医推拿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医学外治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儿推拿的发展历史悠久,据有关文献研究[2-4]大致可以归纳总结为:《五十二病方》中最早记载了安(按)、靡(摩)、摹、括(刮)、操、捏、抚、循(揗)等10余种按摩疗法。《素问•血气形志篇》写到;“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表示“按摩”已经作为学科名称出现。宋金元时期,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对之后的中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后世称为“中医儿科学之精髓”。明代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是我国针灸学的第三次大总结,其中包含着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

6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