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历程》与《西游记》中的救赎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
论文
题目:《天国历程》和《西游记》的救赎之路
****:**
《天路历程》与《西游记》中的救赎之路
【摘要】《天路历程》与《西游记》是世界文学史上两部带有浓烈宗教色彩的文学作品。

《天路历程》以梦幻的形式设计与描绘了人类在生命的历程中通向天国道路;《西游记》也以神怪的形式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难到西天取经的历程。

两部作品都采用宗教救赎之旅的叙事模式,阐发了精神救赎的宗教教义,揭露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这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但作品中所体现的救赎思想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从救赎思想与批判精神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两部作品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天路历程》;《西游记》;救赎思想;批判精神
《天路历程》与《西游记》是世界文学史上两部带有浓烈宗教色彩的文学作品,也是东西方宗教理想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

《天路历程》是17世纪英国文艺复兴后期著名作家约翰·班扬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最完美的寓言作品”,是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著作。

《天路历程》分为两部。

第一部以梦幻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基督徒为了“逃避将来的天罚(1)”而听从宣道师的教诲,向锡安山前行,排除万难,坚忍不屈,终于进到天堂之门的故事。

第二部讲的是几年后基督徒的妻子带着四个孩子跟随丈夫的足迹再走天路的故事。

《西游记》是16世纪中国作家吴承恩的作品。

其取材于7世纪中国唐朝僧人玄奘到印度取经的史实,以神怪的方式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历经艰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历程。

可以说这两部作品在叙事模式和阐发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采用宗教救赎之旅的叙事模式,阐发了精神救赎的宗教教义,但是在具体的救赎思想的体现上又有所不同。

此外,批判社会黑暗现实的精神也是这两部作品不可忽视的重要共同特征。

一.救赎思想
两部作品皆以“救赎”为主题,着重强调个人精神救赎的重要性,在叙事上,以乐园—犯罪—受难—赎罪—得救的模式构思故事的发展。

书中主人公都因自身的“原罪”或所犯过的错误而受到驱使从而踏上了救赎之旅,在寻求救赎的过程中都历经了众多诱惑与磨难,最终都获得了拯救,修成了正果。

这是两部作品在故事叙述上的相同之处。

在《天路历程》中,故事的一开始,基督徒就背负着沉重的罪孽包袱逃离了象征今生的毁灭之城,直到他来到十字架前,才摆脱了那包袱。

这就意味着他开始信耶稣并踏上了救赎之路。

在这条路上,他遭遇了代表世俗推理的老世故先生、象征皈依之后种种诱惑的魔王亚波伦、集散今世各种浮华的浮华市集、迫人恐惧和沮丧的绝望巨人、令人萎靡不振的着魔之地以及其它众多的诱惑和考验。

与这些罪恶的斗争使他的信与义与日俱增,最终得以赎罪进天国。

而在《西游记》中,每个主要角色都曾因为自身或他人的欲望而陷入无涯的苦难之中。

为了自身得赎罪解放,更为了救众生逃离多杀多争的是非恶
海,他们走上了向佛、求道、取经的修行之路。

一路上,他们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在一次次的历难中逐步完成了自己的修行,除尽心中的“恶魔”,修成了正果,实现了救赎。

所不同的是,两部作品中所阐释的救赎思想有着明显的差别。

这种差别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两部作品虽然表面上是在写信徒们“朝圣”历险的过程,但往深层看,可以发现,两部作品写的其实是信徒们为追求心灵圣洁而弃恶向善,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但是这个救赎的心路历程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原因就在于其各自依附的宗教信仰上的差异。

《天路历程》表现了基督徒“灵魂得救”的过程:从离开“毁灭城”到抵达“拯救墙”之前,是“知罪”但仍然迷茫的阶段,因此会受诱惑、走弯路;“拯救墙”下见了十字架和打败魔王,表明主人公思想上找到了信仰,走上了正路;“浮华市集”“金银山”,是世俗诱惑对信徒的最严峻的考验,但是基督徒以坚定的信念顶了过来;至于在“怀疑堡”中对自杀的拒绝,“快乐山”中对“知识”“经验”“真诚”的求索,穿过“着魔之地”等经历,则是基督徒道德自我完善、人性至善的种种追求.只有达到这种心灵境界,基督徒才可能渡过“死亡之河”进入天堂。

这是对人的悟性、能力、追求和弃恶向善美好本性的充分肯定和赞美,其遭遇的曲折或所遭的惩诫,旨在表明必须通过自我节制甚至自我粞牲才能克服人性弱点的清教思想。

《西游记》中则表现佛教徒自我救赎的心灵历程。

如小说所述,唐僧师徒之所以罹经八十一难,皆因前世心术不正所致:唐僧前世是金蝉子,因佛祖讲道时“无心听佛讲”而被贬人间;孙悟空因“欺心夺位”而被压在五行山下;猪八戒因好色淫心而投胎为猪;沙悟净则因粗心被贬。

小说一再用“心猿意马”的转义来点出人物触犯天条的根本原因在于“心术不正”。

小说多次述及师徒对《般若波罗密心经》的顿悟,意在强调“修心”的重要。

应该说《西游记》倡导的“修心”糅合了儒家的“养心”、道家的“清心、静心”和佛家的“一心”、“无心”(即“空”),经反复修行,最终达到“明心见性”的佛道境界。

另一方面,两部作品中信徒救赎之旅的目的也有所不同。

《天路历程》中更加强调个人的灵魂救赎,主人公基督徒由于其所居住的“毁灭城”即将毁灭,加之身上的“原罪”包袱使他不堪重负,因而选择踏上救赎之路。

虽然起初基督徒想带上自己的家人一起出发,但在努力无果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出发,宁愿舍弃妻儿与家乡,只为寻求自身的赎罪与解脱。

可以说《天路历程》中信徒朝圣的目的就是到达天国,找到救世主,以谋求自己思想和精神上的解脱和灵魂的救赎,不具有利他性。

与此同时,《西游记》中不单单是强调自我的修成正果,也强调了佛家普渡众生的观点,具有利他性。

《西游记》中取经事业的开始源于观音菩萨的指点和唐王李世民的嘱托。

由此,唐僧才踏上了取经之行。

可以说,在取经一开始,唐僧西行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功德圆满,更兼有一种救世济人的抱负与决心。

在唐僧师徒经历的八十一难中,有的事情是与其有关的,比如唐僧被妖怪所抓,不得不救。

但也有一些事原本与唐僧师徒无关,但他们仍会出手相助,比如为了帮助奉仙郡下雨以使百姓尽早摆脱缺雨之苦,不惜上天和玉皇大
帝“理论”。

在实现自身救赎与修行的同时,也会帮助其他人获得解脱。

二.批判精神
宗教即是一种包含对世界的解释,对超自然能力的认识与信仰,也是一种植根于现实的希望,因此,表现宗教思想的作品也寄托着作家对现实的认识和改革社会的希望。

所以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班扬揭露17世纪英国“王政复辟”时期社会黑暗现实的坚定信念,而吴承恩则借助神话传说,抨击社会丑态,寄托安国保民的思想。

在《天路历程》中作者班扬以种种不良道德行为命名书中的人物,反映的是17世纪下欧洲社会的种种不道德现象。

这种反讽在“浮华市集”一篇最为显著。

在基督徒与忠信赶往天堂的必经之路上,有一个被称为“浮华市集”的市集。

“那个市集终年不散,它所以叫浮华市集,是因为那市镇比浮华还要轻浮”(2),“在市集上卖的是各种各样浮华的东西:房子、地皮、职位、荣誉、升迁、爵位、国家、王国、欲望、快乐以及各种享受,如娼妓、鸨母、丈夫、女儿、主人、奴仆、生命、鲜血、肉体、灵魂、金银、珍珠、宝石等”(2)。

在这里“偷窃、谋杀、通奸、发伪誓、作假证等丑恶现象也司空见惯”。

当有人问基督徒和忠信要买什么时,二人说要买“真理”,竟反被嘲弄、侮辱,随后二人被捕遭到审判,法庭中却是一群乌合之众,法官是“仇善”,证人是“嫉妒”、“迷信”和“马屁精”,审判团中有“盲目先生、无用先生、恶意先生、纵欲先生······”(2)。

最终忠信被判有罪,并被处死。

这一章节准确无误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英国的司法制度的痛恨与谴责,正直无辜者往往因为不公的法律和严酷的刑罚而惨遭迫害也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西游记》中相当深刻地揭露和斥责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

小说中的妖魔往往与天上的神仙菩萨有关系:例如比丘国的国丈是天上寿星所骑的白鹿,平顶山的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看金炉和银炉的童子······他们来到人间为非作歹,每当孙悟空欲将他们置于死地时,他们的主子就会出来“收服”,保护起来。

反观那些没有后台的妖怪,往往多是被打死的下场。

作者描写的这层神仙与妖怪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下统治阶级上下勾结、肆意欺压老百姓的社会状况,揭露了法律的不公正和黑暗的社会现实。

综合看来,尽管《天路历程》与《西游记》分别产生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但这两部作品在主题与叙事结构设计上仍然具有相同和相似之处。

不过作为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所生长出来的文化果实,二者在救赎思想中有关所依附的宗教观念和救赎的目的仍存在着一些差异与不同。

与此同时,两部作品又很好地结合了宗教浪漫主义与现实批判性,这就使得作品具有共同的精神力量和艺术感染力。

在人们热衷于追名逐利的今天,这样的著作无异于一剂清凉药,可以助人破迷开悟,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注释:
(1)出自《新约全书·马太福音》
(2)出自《天路历程·浮华市集》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2、班扬.天路历程[M].苏欲晓,译.江苏: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3、林琳.《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精神共鸣[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9).
4、林雅琴.《天路历程》与《西游记》中的精神救赎.《中国商界》2009(5)
5、王艳.论《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差异.2014短篇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