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运输层疑问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运输层”中常见问题
问题5-1: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但TCP使用的IP协议却是无连接的。如果下层都不可靠,则上层的可靠性能得到保证吗?
答:TCP是面向连接的,TCP所使用的网络层协议IP是无连接的,且IP对数据报的传输并不保证完全可靠。正因如此,所以在运输层设置了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以满足应用层有些要求可靠传输的应用的需要。TCP使用了诸如确认、窗口通知、计时器等机制,因而可以检测出有差错的报文、重复的报文和失序的报文,以保证所传输数据的可靠性。问题5-2:从通信的起点和终点来比较,TCP和IP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进程A和进程B的通信是使用面向连接的TCP提供的可靠的传输。主机X和主机Y 的通信是使用无连接的IP提供的不可靠的传输。对TCP来说,通信的起点和终点是运输层上的通信进程,每个通信进程都对应着应用层的一个确定的应用进程。对IP来说,通信的起点和终点是连接在网络上的两个主机。也就是说,IP通信进程只要把数据报从一个主机传送到另一个主机,就算完成了任务。
问题5-3:端口(port)和套接字(socket)的区别是什么?一个套接字能否同时与远地的两个套接字相连?
答:从本书经常使用的套接字定义来看,套接字包含了端口,因为套接字= (IP地址,端口号)。套接字是TCP连接的端点。端口则是应用层服务的的一种代号,它用来标志应用层的进程。端口是一个16 bit的整数。各种服务器使用的端口号都是保留端口号,以便使客户能够找到服务器。例如万维网服务器使用的端口号是80。在发送数据时,应用层的数据通过端口向下交付到运输层。在接收数据时,运输层的数据通过适当的端口向上交付到应用层的某个应用程序。
问题5-4:数据链路层的HDLC协议和运输层的TCP协议都使用滑动窗口技术。从这方面来进行比较,数据链路层协议和运输层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运输层的TCP协议是端到端(进程到进程)的协议,而数据链路层的HDLC协议则是仅在一段链路上的结点到结点的通信协议。此外,TCP的窗口机制和HDLC的也有许多区别。如TCP是按数据部分的字节数进行确认,而HDLC则是以帧为确认的单位。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使用得最多的PPP链路层协议并不使用确认机制和窗口机制。因此像PPP协议这样的链路层协议就和运输层协议有相当大的区别。
问题5-5:TCP协议能够实现可靠的端到端传输。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传输还有没有必要来保证可靠传输呢?
答:从应用层的可靠传输的角度看,如果使用传输层的TCP协议就可满足字节的要求,则其下各层的通信是否采用了可靠的通信措施与否,都无关紧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既然TCP 协议能够实现可靠的端到端传输,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传输就可不采用可靠的传输。在旧的OSI体系中,在数据链路层使用HDLC协议而在网络层使用X.25协议,这些协议都有确认机制和窗口机制,因而能够保证可靠传输。但是技术的进步使得链路的传输已经相当可靠了,因此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重复地保证可靠传输就显得多余了。现在因特网在链路层使用的PPP协议和在网络层使用的IP协议都没有确认机制和窗口机制。如果出现差错就由运输层的TCP来处理(若使用UDP协议则运输层也不处理出错的问题)。
问题5-6:在TCP报文段的首部中只有端口号而没有IP地址。当TCP将其报文段交给IP层时,IP协议怎样知道目的IP地址呢?
答:显然仅从TCP报文段的首部是无法得知目的IP地址。因此,TCP必须告诉IP层此报文段要发送给哪一个目的主机(给出其IP地址)。此目的IP地址填写在IP数据报的首部中。问题5-7:在TCP传送数据时,有没有规定一个最大重传次数?
答:我们知道以太网规定重传16次就认为传输失败,然后报告上层。但TCP没有规定最大
重传次数,而是通过设置一些计时器来解决有关传输失败的问题。
问题5-8:TCP都使用哪些计时器?
答:TCP共使用以下四种计时器,即重传计时器、持续计时器、保活计时器和时间等待计时器。这几个计时器的主要特点如下:重传计时器:当TCP发送报文段时,就创建该特定报文段的重传计时器。可能发生两种情况:一是若在计时器截止时间到之前收到了对此特定报文段的确认,则撤销此计时器。二是若在收到了对此特定报文段的确认之前计时器截止期到,则重传此报文段,并将计时器复位。持续计时器:为了对付零窗口大小通知,TCP需要另一个计时器。假定接收TCP宣布了窗口大小为零。发送TCP就停止传送报文段,直到接收TCP发送确认并宣布一个非零的窗口大小。但这个确认可能会丢失。我们知道在TCP 中,对确认是不需要发送确认的。若确认丢失了,接收TCP并不知道,而是会认为它已经完成任务了,并等待着发送TCP接着会发送更多的报文段。但发送TCP由于没有收到确认,就等待对方发送确认来通知窗口的大小。双方的TCP都在永远地等待着对方。要打开这种死锁,TCP为每一个连接使用一个持续计时器。当发送TCP收到一个窗口大小为零的确认时,就启动持续计时器。当持续计时器期限到时,发送TCP就发送一个特殊的 3 报文段,叫做探测报文段。这个报文段只有一个字节的数据。它有一个序号,但它的序号永远不需要确认;甚至在计算对其他部分的数据的确认时该序号也被忽略。探测报文段提醒接收TCP:确认已丢失,必须重传。持续计时器的值设置为重传时间的数值。但是,若没有收到从接收端来的响应,则需发送另一个探测报文段,并将持续计时器的值加倍和复位。发送端继续发送探测报文段,将持续计时器设定的值加倍和复位,直到这个值增大到门限值(通常是60秒)为止。在这以后,发送端每隔60秒就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直到窗口重新打开。保活计时器:保活计时器使用在某些实现中,用来防止在两个TCP之间的连接出现长时期的空闲。假定客户打开了到服务器的连接,传送了一些数据,然后就保持静默了。也许这个客户出故障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连接将永远地处理打开状态。要解决这种问题,在大多数的实现中都是使服务器设置保活计时器。每当服务器收到客户的信息,就将计时器复位。超时通常设置为2小时。若服务器过了2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的信息,它就发送探测报文段。若发送了10个探测报文段(每一个相隔75秒)还没有响应,就假定客户出了故障,因而就终止该连接。时间等待计时器:时间等待计时器是在连接终止期间使用的。当TCP关闭一个连接时,它并不认为这个连接马上就真正地关闭了。在时间等待期间中,连接还处于一种中间过渡状态。这就可以使重复的FIN报文段(如果有的话)可以到达目的站因而可将其丢弃。这个计时器的值通常设置为一个报文段的寿命期待值的两倍。
问题5-9:糊涂窗口综合症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是否只有在接收方才产生这种症状?
答:糊涂窗口综合症产生的条件是:当发送应用程序产生数据很慢,或者接收应用程序吸收数据很慢,或者两者都有。因此发送方和接收方都可能产生这种症状。不管是上述情况中的哪一种,都使得发送数据的报文段很小,这就引起操作效率的降低。例如,若TCP发送的报文段只包括一个字节的数据,则意味着我们发送41字节的数据报(20字节的TCP首部和20字节的IP首部)才传送1字节的数据。数据的传送效率是1/41,它表示我们非常低效率地使用网络的容量。
问题5-10:为什么TCP在建立连接时不能每次都选择相同的、固定的初始序号?
答:如果TCP在建立连接时每次都选择相同的、固定的初始序号,那么设想以下的情况:(1)假定主机A和B频繁地建立连接,传送一些TCP报文段后,再释放连接,然后又不断地建立新的连接、传送报文段和释放连接。(2)假定每一次建立连接时,主机A都选择相同的、固定的初始序号,例如,选择1。(3)假定主机A发送出的某些TCP报文段在网络中会滞留较长的时间,以致造成主机A超时重传这些TCP报文段。(4)假定有一些在网络中滞留时间较长的TCP报文段最后终于到达了主机B,但这时传4 送该报文段的那个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