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57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解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
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 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 雪中送别诗。
本诗的体裁:歌行体诗、送别诗、边塞诗
规范 清晰 停顿 语速 节奏
诗歌的朗读
整体感知
1、将诗歌分为两层,并各用两个字归纳层意。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读者 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 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 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
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请说出一句以送别为主题的岑古参诗
zhé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 sàn
qiú
qīn
歌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送 武 判
•
•
•zhuó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hàn海阑lán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 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 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 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 子当如孙仲谋。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 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 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每当他登临京 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 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 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 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 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 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 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 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 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 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 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 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 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 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而他 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 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 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 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诗 词 曲 五 首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诗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词
《过零丁洋》
——宋诗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三座绮丽的高峰,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乐军府征诗,集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 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 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
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 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揭露封建社会不合 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 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诗歌赏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 “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 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给 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八十”与“十 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 “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 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咏雪
二、写送别武判官的情形。(后八句)
前四句:写送别宴会。 后四句:写轮台东门送别时
送别
依依不舍的心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描写边地奇 异风光,抒 发与朋友离 别的无限惆 怅之情。
课文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十句从不同 侧面写雪景,后八句写送别。雪景衬 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 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 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 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 力。
•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 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 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 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
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 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 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 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 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 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在 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 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 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 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
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
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
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
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 职,退隐江西带湖。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 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 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 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 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诗歌赏析
“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 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 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 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
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 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
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
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诗歌 朗读
官 归
•
中军置• 酒饮归客,胡琴琵pí琶pa 与qi羌āng笛。
京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c掣hè红• 旗• 冻不• 翻。
岑 参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 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唐 代诗人。江陵人,天宝三 年进士,曾任嘉州刺史, 世称“岑嘉州”。作者两 次出塞,从军西北十余年, 熟悉边塞生活。他与高适 齐名,是唐代边塞诗人的 杰出代表。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 谷,井上生旅葵。
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 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 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 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 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形象,倍伤人心神。
过
文天祥
零
丁
洋
过
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
零
又字履善,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
丁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佑四
洋
年(1256)举进士第一。恭帝德佑元
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
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任右
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
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
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
课堂小结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 巧妙自然。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 东向看”;
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团聚的希望(归途中) →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 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 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 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读通诗意
•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年。 •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理解诗文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 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 困苦岁月。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 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 簸浮沉。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与朋友离 别的无限惆怅之情。
练习巩固 1、描写雪景最为生动的名句是: 2、表现作者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写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衬托离别时无限哀愁的两句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过 听录音 零
丁
gē liáo
洋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学习《过零丁洋》
读准节奏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舟心/照汗青。
一2、、两咏层在雪表达(方前式上1有0何句不同)? 二、送别(后8句)
3、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是哪句?
第一层以写景为主,第二层以叙事为主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写漫天大雪中边地的壮丽景象。(前十句)
前四句: 写大雪分飞,遍 地银壮的图景。
中间四句:写雪天的奇寒。
后两句:写沙漠冰封,愁云惨 淡的图景。
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 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 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 的鞭挞。
课堂小结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 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 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 之大手笔也
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 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 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 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 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抒发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