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一、唐朝历史概述
1、唐朝历史的分期
●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从618到755年,共138年,这是唐朝的繁荣强盛时期,出现了政治统
一,社会安定,国家强盛,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局面,有了贞观之治和与开元盛世的大治局面。
●从755年到907年这152年,唐朝由盛转衰,政治上,随着中央集权统治的衰落,而有了藩镇
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相争的危机。
唐历史的分期:唐高祖李渊618--626
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帝
2、需要掌握的问题?
●唐朝前期是如何巩固加强中央集权的?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出现。
●唐朝时期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安史之乱及其爆发的原因。
●两税法及其主要内容。
●唐代后期危机的主要表现?
●黄巢起义的爆发。
●隋唐的文化与文明成就。
第一节、唐代前期的政治与经济
●一、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
●二、唐代国家制度的建构
●三、大唐盛世
李唐的族源
●李渊的先世可以确切无疑地上溯到他的祖父,即作为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虎,封唐国公。原籍赵
郡,属于关东望族李家的一支。宇文泰为推行关中本位政策,把关中一带作为华夏文明的源头,以抵消山东、江南汉文化中心影响,将西迁功臣的郡望全部改成关内,此后,李虎才自称祖籍武川(今内蒙古武川东北)。
●李虎的祖先尚未完全弄清。唐皇室自称,李虎祖父是李熙,他的父亲是李天赐,这两人都是北魏
(公元386—534年)的著名军事将领,因此李虎的家是出自西北著名的陇西李氏,也即是出自在5世纪初年统治过甘肃西部的西凉小王国的王族(西凉在公元420年被匈奴消灭)。西凉的创建者李暠原是汉代抗拒匈奴的名将李广的后裔,也是当地著名的氏族之长,李广的子孙在敦煌郡世代为郡守。西凉覆灭以后,它的末代国王之子李重耳逃往南部中国,后来就在拓跋氏北魏供职,当了刺史。李熙据说就是李重耳之子。
唐统一全国的原因分析
●李渊有战略要地太原和关中,有稳定的根据地,兵多粮足。
●注重收买民心,争取了关陇集团的支持。
●从太原起兵到进取关中,从尊隋到建唐到统一都有正确的战略方针.
●“先定关中、继定中原、后定江南。”“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二、唐代国家制度的建构
(一)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形式
(二)府兵制
(三)唐律的修订
(四)继续推行科举制
(五)均田制、租庸调与户籍制度
(一)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形式
1. 宰相职权之再建、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中央官制)
2. 地方政治的整顿
唐代府兵制的特点
●第一,“寓兵于农”,兵农合一。规定三年一选,“财均者取其强,力均者取富,才力又均先取多丁”
的原则。
●第二,中央十二卫督率各府,军府又相对集中在关中地区,形成朝廷“居重驭轻”之势。
●第三,战士平时有训练,保证了战斗力。有事“命将以出”,事毕“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将帅难以
拥兵跋扈。
●府兵制有强化中央集权的性质和作用
●五刑包括笞、杖、徒、流、死五种基本的法定刑罚。
●笞刑,即用法定规格的荆条责打犯人的臀或腿,是五刑中最轻的一等,用于惩罚轻徽或过失的犯
罪行为。
●杖刑,即用法定规格的“常行杖”击打犯人的臀、腿或背。
●徒刑,即在一定时期内剥夺犯人的人身自由并强迫其戴着钳或枷服劳役。
●流刑,即将犯人进送到指定的边远地区,强制其戴钳或枷服劳役一年,且不准擅自迁回原籍的一
种刑罚,自二千里至三千里分为三等,每等加五百,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较重的刑罚。
●死刑,即剥夺犯人生命的刑罚。是五刑中最重的一种,分为斩、绞两等。
(四)继续推行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中国中后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具有文官选拔考试制度的性质。是由中央统一举行的,
定期、分科的考试。每年冬季十一月,官学负责把毕业学生贡于尚书省,私学学生则由州县推举入京赴考。考生由州县进者称为“乡贡”,由国子监所属各学保送者称为“生徒”。科举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玄宗时期,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礼部试毕及第,须再经吏部考试,考试内容包括身(体貌壮伟)、言(言辞辩证)、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合格后,方得授官。
●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常举与制举两类
科举制度的正、副面影响
●唐代科举适应了庶族地主发展的需要,向各个阶层打开了入仕之门,使官僚队伍有广泛的基础,
网罗了大批读书人进入政治舞台,所谓“天下英雄,尽入吾榖中矣。”是唐代社会变革、社会等级重新编制的体现,并从多方面影响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
●科举制的推行使盛唐知识阶层与专制政治彻底合流,知识阶层不再作为专制政治的异己势力而存
在,为君主集权的急剧发展铺平了道路。而知识阶层自身的蜕变并染上官僚集团的恶习,使得价值观念发生蜕变;考试的教条化导致学风颓坏,禁锢知识阶层的思维和创造力,影响了整个阶层的素质。
(五)均田制、租庸调和户籍制度
●唐代均田的办法,和前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①、受田的对象跟前代有所不同,即寡妻妾以外的一般妇人、官户以外的一般奴婢和牛都不受
田,而增加了僧尼、道士、女冠和工商业者可以受田。
●②、关于官吏受田的规定比前代各朝更完备,封建王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都可普遍受田,
官越大,受田越多。
●③、土地买卖的限制较为松驰,为土地的兼并开了方便之门。④、优待府兵官兵。所有上述这些
变化,大都开始于隋而完成于唐。特别是官吏受田办法的完备化,土地买卖限制的放松,显示出大土地私有制日益占优势。
三、大唐盛世
●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二)武则天的统治
●(三)开元盛世
1、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秦王集团中的尉迟敬德、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遵照秦王李世民的安排,率兵预先埋伏在玄武门内。是日清晨,建成、元吉骑马至临湖殿,被李世民率伏兵杀死。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了皇太子。同年8月,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玄武门之变的性质,纯属皇室内部的争权夺利的斗争,李世民以流血的手段,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2、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