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 解美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解美玲

发表时间:2017-09-12T15:32:58.7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作者:解美玲白剑刚杜丽娟孙静薇蔡小玲

[导读] 血液分析仪在检验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获得较人工显微镜检查更为显著的效果。

(青海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发生原因。方法: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自愿接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患者,病例选择时间范围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共纳入病例数为8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82例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对本组患者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漏诊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分析出现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本组82例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32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4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准确率均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过程中,血液分析仪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仍会导致误诊、漏诊,影响患者诊断及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检查过程中,可联合显微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提升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漏诊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138-02

近年来,血液分析仪在检验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获得较人工显微镜检查更为显著的效果,且操作方便、安全快捷、诊断准确高[1]。但是,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查,也可能导致诊断过程中不能综合分析血细胞形态学及检验结果,导致出现误诊、漏诊。本研究为深入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误诊、漏诊发生情况及原因,回顾性分析了82例自愿接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自愿接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患者,病例选择时间范围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共纳入病例数为8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82例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本组8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最小为12岁,年龄最大为68岁,平均年龄(39.8±6.5)岁。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检查所用仪器为SysmexK-4500血液分析仪,并采用配套试剂,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患者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并诊断疾病。对本组患者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漏诊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3 评定标准

全血细胞减少评定标准: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进行2次及以上检查,均显示白细胞计数在4.0×109/L以下,血红蛋白含量在100g/L以下,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以下[2]。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

病理学结果显示,32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4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2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分析

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血液分析仪检查再生障碍性贫血,显示存在明显小细胞尖峰增高现象,小细胞比率在70%以上,且全血细胞减少。实施血片镜检,结果显示,成熟淋巴细胞比率呈现明显增高状态。诊断准确率为84.4%(27/32)。

血液分析仪检查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显示小细胞与大细胞尖峰差异不显著,小细胞、大细胞比率在50%以上,全血细胞明显减少;实施血片镜检,显示有晚幼红细胞存在于血液中。诊断准确率为92.3%(24/26)。

血液分析仪检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显示优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大细胞比率明显增高。诊断准确率为

58.3%(14/24)。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准确率均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差异显著(P<0.05)。见表。

3.讨论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血液病基础诊断、常规血液学检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近年来,血液分析仪因其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等特点,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误诊、漏诊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4]。本研究82例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32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4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准确率均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差异显著(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5]。

笔者认为,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发生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血液涂片染色质量:血液涂片染色虽然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在基层医院实验室等得到广泛应用[6]。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血液涂片染色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其在细胞结构检验中并不适用。②检验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和能力: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涉及多学科专业知识,包括白细胞、红细胞等,给检验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出较高要求[7]。部分检验工作人员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正确认识,未能熟悉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在检验过程中,一旦

操作出现错误,会影响检测结果。③过度依赖血液分析仪:在以往的血常规检查中,实施血涂片检查后,往往需要采用人工镜检的方法,对疾病进行确诊,这会耗费一定人力、物力、时间,增加检验人员工作幅度。而血液分析仪因其操作简单、方便迅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检验科,导致出现血液分析仪过度依赖现象[8]。部分实验室仅重视进行血液分析仪检查,单纯依靠血液分析仪检查结果确定患者血液检验报告,而未继续采用镜检等方法进行确认。这种做法使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误诊、漏诊时有发生,会提升医疗纠纷发生风险。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加强检验工作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强化其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在临床检验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提升血液涂片染色质量,以提升诊断准确性;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查时,尽量联合应用镜检法、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辅助检查,提升血液细胞形态学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过程中,血液分析仪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仍会导致误诊、漏诊,影响患者诊断及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检查过程中,可联合显微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提升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秦玉凤,李天鹏.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29-30.

[2]胡玲.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2):133.

[3]李莉,丛玉隆,蔡力力,等.非造血组织肿瘤骨髓转移的诊断及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10):1541-1545.

[4]张易,万科,许晓英.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118-119.

[5]张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2):72-72.

[6]石秀兰,李文胜,刘文萍.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J].中外医疗,2013,8(22):186+188.

[7]李晓鹏.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提高临床诊断的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0):75-76.

[8]李汴霞.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7):101-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