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认为要加强大学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从教学改革入手,注重科研实践,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应营造浓厚、自由的良好学术氛围,创新具有学科特点的教育模式,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大学教师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崇尚创新与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前,世界各国竞争日趋激烈,但归根到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大学师资队伍迅速壮大,总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部分大学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创新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缺乏强烈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因循守旧、照本宣科;二是缺乏跨学科交流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囿于自身教学或研究的领域;三是缺乏跨文化的国际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单一,知识面狭窄;四是缺乏与同行务实的交流,在知识结构上相对封闭。

存在这些问题不是偶然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就非常强调遵守权

威,抑制个人的自由发展,当然谈不上创新;在现有的一些教育体制中,存在等级制,论资排辈,学术民主风气不够现象;在管理上缺乏奖勤罚懒、择优汰劣的机制缺少对教师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

对于我们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教育的实施迫切需要一支科研、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所谓创新型教师是指具备创新性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等能造就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的教师。就其内涵而言,它由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构成三位一体的层次体系。其中,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是对创新型教师最为本质、最为核心的要求。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塑造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 从教学改革入手,培养创新能力

树立现代创新教育的理念,不要做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一名引导者和顾问,培养学生主动、独立地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改革以往教育中知识目标的单一模式,确立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目标,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重要目的。

首先要深化教学改革,认真制订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积极实行对话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其次要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发现式”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索建立“互助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教为主导”转为“学为主动”,从教师的“自我表现”变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把学生“维持型学习”转向“创造型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创造能力。

2 注重科研实践,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大学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为教师在解决教育教学课题中所体现出来的求异、新颖、高效地解决、分析、总结等各种综合能力。所以大学教师应具有扎实、广阔、综合的知识理论,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态,知识层次和结构,这样才可能使教师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应具有出色的教研能力,广博的教育专业类知识,注重科研实践,参加大量的科研实践活动,以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实施创新教育,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创新,还要使学生明白科学需要创新,自身的生存发展也需要创新。

3 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环境和激励机制

3.1营造浓厚、自由的良好学术氛围

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封闭禁锢、循规蹈矩、缺乏学术自由的环境里,学术的只有传承,不会有创新。营造有利于新思想的环境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超前性和新颖性,高等教育国际化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采用进修、出国访问、学术会议等方式,与国外学者建立长期的联系和合作方式,使教师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不断丰富和更新,成为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不断加强的基础和保障。

3.2创新具有学科特点的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在对教师要求上,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对大学教学管理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体制,使教师的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创造性劳动。大学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他们所教授专业课程的特点千差万别,统一规定的教育模式会影响和限制教学方法和内容上的任何创新。

应鼓励教师按照该学科的特点,由教师自主决定课程的讲授、实践和考核方式,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这样不仅能推动教

师的教学创新,而且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创新方法中汲取营养和得到启发。

3.3建立教师创新配套的激励机制

目前,由于一些高校对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认识不足,因此,在对教师的实际考核中,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基本上处于定性的模糊的评价阶段,这样考核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及手续必须更新。必须加强对教师创新意识及能力的科学评价及考核,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不断地激励、刺激教师,把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如鼓励教师积极走出去请进来进行广泛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一些活动经费;对积极开展科研和创造性教学的教师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并对其事迹和成果进行奖励,同时把教师晋级加薪与进修、学术交流和获得的各项创新成果挂钩。这样打破吃大锅饭和搞平均主义的传统心理,使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以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教育。提高民族教育的竞争力,培养出大批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国际化、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重大课题和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