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创新意识能力培养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新课程 转变角色 用活教材 尊重学生 全面发展
一 、教学中要转换角色 ,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 的知 识传授 者转变 为学生 学习的 组织者 。教 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一个非常 重要的任 务就是 为学生 提供合 作交 流 的空间与时间 ,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 时间是最重要的学 习资源 。在教 学 中 ,个别学习 、同桌交流 、小组合作 、组际交流 、全班交流等都是 新课程中 经 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这些组织形式 就是为学生创设 了合作交流 的 时间 ,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 习提供充足的时 间 。教师应成为 学 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 而不露 ,指而不明 ,开 而不达 ,引 而 不发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 方法和思 维 ,同 时也包 括做人 的价值 , 引导 可 以表现为一种启迪 ,学生迷 路时教师 不是轻 易的告 诉方向 , 而是引 导他 辨 明方向 ;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 种激励 , 当学生 登山畏 惧时 ,教 师不是 拖着 走 , 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 ,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 二 、教学中要“用活 ”教材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 容 ,教 学内 容大 于教材 。教学 内容 的范 围是 灵 活 的 ,是广泛的 ,可以是课内的 也可以 是课外 的 ,只要 适合学 生的认 知规 律 ,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 料都可作 为学习 内容 。充分 利用教 材开创 自由 空 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 ,教师 很难创造性地理 解 、开发教 材 , 现在则可以自己“改 ”教材了 。教 材中编入了 一些让 学生猜测和 想像的 内 容 ,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 。 三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 生的认识 发展水 平和已 有的知 识经验 基础 之
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的培养一个民族要发展,社会要前进,就必须敢于走新路,而不能仅仅按部就班、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这就需要培养出一大批不惧怕权威、敢于开拓、富于创造性的创造型人才。
那么,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师首先就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很难想象一个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的教师会培养出思维活跃、敢于突破、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来。
所以,只有自身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教师才能使用自己的思想、自身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水平。
作者个人认为培养教师创新意识和创造水平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方面:一、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处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教师必须打破自身的封闭性,开阔视野,以改革的参与者和促动派的身份,深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得出自己对生活、对科学文化、对社会的看法并传授给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不脱离时代,不脱离现实生活,才能得到学生们的认可。
二、教师要持续学习,与时俱进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增长的速度极快,知识更新的周期是越来越短,教师如果还仅仅沉浸在自己上学时掌握的知识里,埋头于一本教科书中,就会显得十分狭隘和贫乏,更谈不到会给学生以教育和启发。
所以,教师要持续学习、吸收各种知识并努力增强对与自己教学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与学习,持续将新学科知识融入自己的专业知识中。
作为教师,还必须完成一定的科学研究任务,努力成为学术带头人。
因为教师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持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掌握科研规律与治学方法,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富有创造性地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时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远程教学、各种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
作为一名教师,要彻底改变“纸上谈兵”的陈旧教学模式,否则就会误人子弟。
要尽快打破课堂教学和现有知识结构的限制,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冒尖,不要一刀切,否则就会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
加强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
加强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加强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引言高校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具备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科研能力的提升能够推动学科的发展,为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激发教师的学术激情,提高其在科研和教学中的表现和水平。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加强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途径1. 建立健全科研导向机制高校应当建立健全科研导向机制,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工作。
可以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加强教师科研活动的管理与评估等方式,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
2. 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高校应当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为教师开展科研提供便利。
例如,配备齐全的实验室设备和科研经费,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和资源。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当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可以邀请知名学者、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培养教师的科研思维和方法。
4. 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鼓励教师开展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科研项目。
可以组织教师参与科研竞赛、论文发表、学术交流等活动,培养教师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能力。
三、加强高校教师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1. 培养教师创新思维高校教师应当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强化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创新项目、组织创新讲座等方式,让教师接触到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
2. 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实践高校应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实践,例如创办科研团队、开展科研合作项目等。
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措施,激励教师的创新活力。
3. 加强教师创新教学的培训高校应当加强教师的创新教学培训,提高其教学的创新意识和方法。
可以通过开展教师教学培训班、组织教学案例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4. 通过评价激励创新高校应当建立创新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激励教师的创新。
教师存在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不够重视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教师存在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不够重视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的背景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否认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不够重视的问题。
问题的表现以下是教师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不够重视的一些表现:1.教师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创新思维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
2.教师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种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对创新概念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有限。
3.教师缺乏对创新教育的重视和认识。
由于对创新教育的理解不足,许多教师对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
他们往往认为创新是天赋,无法教授,忽视了创新意识的培养。
解决问题的整改措施为了解决教师存在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不够重视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创新教育教材和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创新教育。
2.推广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育部门应该积极推广多样化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让教师能够灵活使用各种创新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修改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教育部门应该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将创新意识的培养纳入其中。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
4.增加创新教育的资源投入。
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创新教育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创新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
建立更多的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活动和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创新意识问题及整改措施:培养教师创新能力
教师创新意识问题及整改措施:培养教师创新能力引言教师创新能力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教师创新意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来培养教师创新能力,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问题分析1. 保守思维习惯一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养成了保守的思维习惯,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缺乏接受和尝试的意愿。
他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足够有效,不愿意尝试创新的教育方法。
2. 培训不足许多教师缺乏系统的创新培训,对于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缺乏指导和支持。
这种情况导致教师在面对挑战时无法主动寻找创新解决方案。
3. 政策约束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着来自学校、教育部门以及教学指导文件等多方面的政策约束。
这些政策限制了教师的创新空间,使得他们难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4. 缺乏合作机会教师缺乏与其他同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无法借鉴他人的创新经验和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
这种封闭的教学环境限制了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
整改措施1. 提供创新培训学校和教育部门应组织各类创新培训活动,包括创新思维训练、教育技术应用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培训,教师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学会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2. 打破政策束缚学校领导应推动创新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教师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
同时,适当放宽对教师的限制,给予他们更多的教学自由,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 搭建合作平台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例如教师创新研讨会、教师互助小组等。
通过这些平台,教师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分享好的教学实践,并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提供奖励机制学校应建立创新教育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尝试创新方法,并为取得成果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这样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5. 建立反馈机制学校可以建立教师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定期的教学观摩和评估,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建议。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2)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2)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2)摘要时代的需要创新,的进步呼唤创新,创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愿望,培养学生的自、以及敢于怀疑和否定的精神.创新型人才需要依靠创新性的教育培养,巴班斯基曾指出教育劳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允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案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都需要灵活安排,不断创新。
一、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严重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久而久之,便会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那又何创新?怎样创新?因此,要创新就必须打破这种教学模式,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改变以往被动吸收知识的局面。
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启动思维的马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和看法,打破对书本知识的盲目崇拜,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适时地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不仅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建立一种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师生在融洽的气氛中互相切磋,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巧设悬念,诱发动机,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力求探索的强烈愿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悬念,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步入创新的境地,体验到寻求知识的快乐,为人的智慧感到骄傲。
思维的功能不仅是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而是发现、看到并且进入更深的问题。
在积极活跃的环境中,学生的智慧会像火花一样喷发,他们为所获得的收获而惊喜,为每一次发现而激动.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像一颗颗火星,燃烧成一片,创造出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
教师创新意识问题及整改措施:培养教师创新能力
教师创新意识问题及整改措施:培养教师创新能力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一员,教师的创新能力不可或缺。
然而,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存在着一些教师创新意识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整改措施,以培养教师创新能力。
教师创新意识问题的分析1. 缺乏创新意识许多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他们习惯于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缺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的勇气。
这使得他们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2. 压力和阻力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阻力。
一方面,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程创新。
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方式也限制了教师的创新。
这些因素使得教师往往选择保守的教学方式,而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
3. 缺乏培训和支持许多教师缺乏创新能力,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支持。
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也没有得到相关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激励。
这使得他们在教学中产生了自我怀疑和不自信的情绪。
整改措施:培养教师创新能力为了解决教师创新意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1. 提供创新培训和指导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组织创新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学设计和评估、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来扩展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2. 提供支持和鼓励学校领导和同事可以为教师提供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创新尝试是被认可和重视的。
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奖励制度,鼓励优秀创新教师,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3. 创造创新氛围学校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创新氛围,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例如,可以组织教师分享会或研讨会,让教师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创新教学经验和思考。
此外,学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创新教学教材和资源,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
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难 的抉择 和严 峻 的挑 战 。随着九 年义务 教育 的基本 普及 和素质 教育 的推 广 , 础教 育 的 师 资 队伍 建设 基 开始从 以满足教 师 数 量 为 主 向提 高教 师 质 量转 化 。 20 年 6月 国务 院 在 召开 了全 国基 础教 育 工 作 会 01
是简单的名词更替, 更是教师培养观念 的转变。其 扩大 了教 师培 养 主 体 的范 围。 由原 先 高师 院校
认 , 6 年国际劳工组织 、 1 6 9 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发表
的《 于教 师地位 的建议 》 关 中就 明确提 出 “ 教学 工作 长 期 以来 , 国高师 院校 为满 足基 础 教育 对 师 我 资 数量 的需求 , 教育 和教 学的重 点在 两部分 , 一是基 本 的学科 专业 知识 、 理论 以及教 育学科 的基本 理论 ; 二 是教 师从 业 的基本 技能 。但 随着我 国经济 和社会 进步 以及基 础教 育 的 发展 , 教 师 的综 合 素 质 尤其 对 应视 为专 门职 业 ” , 认 为它 是 一 种 要 求 经 过严 … 并
初步的要求 , 而拥有实现 自我发展的能力却是根本
的, 即通 过各种 途 径在 接 受 教 育 和职 业 实 践 中实 现
自我学 习 、 更新 知识 、 掌握 新教 学手 段和方 法 。教师 必须拥有 的综 合能 力 中最 核心 的应该 是创 新意识 和 能力 。除 了良好 的职 业 道德 和 行 为 规 范 、 基本 的知
[ 键词 ] 高师 院校 ; 师教 育 ; 新 ; 关 教 创 培养
[ 作者简介] 张文伟(96 , 教授 , 16 一) 男, 主要从事世界历 史和教育管理研究。 [ 基金项 目] 2 0 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改课题“ 07 结合《 世界通 史》 教学提 高历史专业学生论文
培养青年教师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培养青年教师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2023年,是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
在这个时期,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主力军,如何培养青年教师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成为了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而青年教师则是教育创新的主角。
培养青年教师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既是培养青年教师的必要能力,也是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激发青年教师创新意识首先,我们需要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
在当今社会,创新是企业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与其在教育中追求成功的答案,不如鼓励青年教师去创造性的探索,打破教学原则的困局。
1.改变教学模式,注重体验课堂。
传统的授课方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创新的教学方式呼之欲出。
我们需要多探讨和实践有效教学模式,打造引人入胜、引人思考的教学体验。
2.培育创新思维,扩展学生视角。
青年教师应该开阔视野,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之道。
多开展学生互动体验活动,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鼓励教师合作,发挥教师优势。
青年教师创新的过程中,交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相互学习、相互启迪,不仅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也可以从别人的创新中发掘自己的创新动力。
二、提升青年教师实践能力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是他们创新能力的基础。
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1.注重实践,锻炼实际操作技能。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更需要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让青年教师走出课本,增强实践能力,才能更快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环境。
2.多参与教育讨论会议和展览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让教师们跨越学校的边界,参看别的学校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推广自己的方法,扩展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3.多实践、多比较,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学会比较,启发自己更好的创新。
了解教育的发展状况,运用先进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把握教育机会。
三、将创新培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有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还需要将创新培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大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学版)什么是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或社会要素创造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或者可以认为是对旧有的一切所进行的替代、覆盖。
经济学上,创新概念的起源为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
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
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到20世纪60年代,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提出了“起飞”六阶段理论,对“创新”的概念发展为“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创新”的主导地位。
1962年,由伊诺思(3.L.Enos)在其《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首次直接明确地对技术创新下定义,“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
伊诺思的定义是从行为的集合的角度来下定义的。
而首次从创新时序过程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的林恩(G.Lynn)认为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U.S.A.),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并组织对技术的变革和技术创新的研究,迈尔斯(S.myers)和马奎斯(D.G.Marquis)作为主要的倡议者和参与者。
在其1969年的研究报告《成功的工业创新》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
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从新思想、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成功应用。
到70年代下半期,他们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大大扩宽了,在NSF报告《1976年:科学指示器》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
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时代在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教师一定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真正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
在我们的心目中,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吧。
不错,教师的这一素质确实非常重要,但仅有这也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仅有这些,只不过完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创造社会的目标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不客气地说,还仅仅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匠而已。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容量越来越大,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一个人学习到的知识不可能一劳永逸。
学习的主要任务已经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技能,学习掌握知识的技能,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今后立身社会、创造社会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已经远远不够。
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过程将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变成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
这种巨大而又深刻的变革要求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变教育观念,学习科学技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身心素质,这些都同教师的创新意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8年两院士的讲话中再三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要培养下一代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首先要去掉自满思想,满足于已经掌握的知识,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教学成果,就不可能取得多少进步。
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同时代发展的距离,才有可能虚心地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
创新就要善于接受新的东西,没有学习的创新是不可能的。
创新是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的。
既要吸收前人的成果,又要敢于突破前人思想的束缚,敢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突破原有的教学思维,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摸索一种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过程、教学结构,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想。
浅析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浅析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些问题及对策》摘要: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要培养具有较高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的高校教师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使更多的高校教师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以主动适应现代大学生渴望创新创业的要求,自教育部关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以来,各高校已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革了教师培养模式,增强了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训练,提升了高校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重要保障,是高等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高校、企业和教师三方协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高端人才的重要环节摘要: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端人才。
高校教师作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启蒙者,自身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指导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而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精神和技能上的支持。
关键词:高校教师;创新创业;问题;对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通常由高校教师进行指导与传授,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国家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战略要求,关系到高等教育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是否能够承担振兴民族大业的重要课题。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要培养具有较高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的高校教师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使更多的高校教师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以主动适应现代大学生渴望创新创业的要求。
1 高校教师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师资结构不尽合理、创新创业意识淡薄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毕业于高等院校,具有创新创业经验或者来自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寥寥无几,很显然,这样的师资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渴求。
具不完全统计,有过创新创业锻炼或者有过做工程经验的高校教师占比不超过10%,比例严重失衡,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对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都提出相当高的要求,通常都要具有博士学位,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功底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且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是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培养模式下教育出来的高端人才,缺乏足够的创新创业锻炼机会,从而导致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先天不足。
教师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中的作用及方法
教师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中的作用及方法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应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面对思维方式已基本形成的大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敢于打破常规,作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和传导者,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作用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广大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但是,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由于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很多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仍未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这使得许多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被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
面对思维方式已基本形成、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高校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并成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传导者,以“身教”的师表来树揩模,导方向,作人梯。
因此,只有具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把学校办成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教师必须要敢为人先,打破常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承担起为国家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重任。
一、善于鼓励,发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往往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特别是学生的创造力受抑,创新能力差。
当遇到问题时,甚至有些学生离开家长、老师这根拐棍后完全不知道应如何解决。
由此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根本不具备创新能力,此问题如果在大学阶段仍得不到解决,这些人将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选择的要求。
大学教师工作总结:培养创新思维的经验与方法
大学教师工作总结:培养创新思维的经验与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经验与方法2023年已经到来,这意味着在教育界我们需要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大学教师,我们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应对未来的变化和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过去几年里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希望能够给同行们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我们需要意识到培养创新思维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和质疑,而不仅仅是纯粹地接受我们所传授的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讨论、小组合作和项目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习或者科研项目等活动,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到真实问题的挑战和解决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并培养出创新思维。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现实世界中,很少有创新工作是由个人完成的,大部分是通过团队合作来实现的。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教导他们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不仅仅是指学生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还包括他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来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不同课程和专业的特点,可以设计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科技展示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作为大学教师,我们自己也要不断创新和进步。
只有我们自己保持学习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进行教学交流和研究等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大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大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大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我们职责所在。
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所需的核心能力之一,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具备竞争力。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师角色三个方面探讨大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段: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大学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段:课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大学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开展学术研讨会、科技竞赛等,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新成果。
此外,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参与活动,增加学生的接触面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有机会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段:教师角色】作为大学教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们的引领者和榜样,发挥良好的教师角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其次,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他们与他人一起探索问题,形成创新思维。
【结尾段】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师角色的合理发挥,大学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学生未来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将帮助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因此,我们大学教师应该意识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促使更多学生拥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优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如何在大学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如何在大学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教师在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当今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能力。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创新都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竞争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了大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在大学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离不开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往往需要团队的力量。
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队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离不开实践的支撑。
教师可以在教案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去实践创新的想法。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创新竞赛或实践项目,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案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
总之,教师在大学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大学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在崇尚创新与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当前,世界各国竞争日趋激烈,但归根到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大学师资队伍迅速壮大,总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部分大学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创新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缺乏强烈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因循守旧、照本宣科;二是缺乏跨学科交流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囿于自身教学或研究的领域;三是缺乏跨文化的国际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单一,知识面狭窄;四是缺乏与同行务实的交流,在知识结构上相对封闭。
存在这些问题不是偶然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就非常强调遵守权威,抑制个人的自由发展,当然谈不上创新;在现有的一些教育体制中,存在等级制,论资排辈,学术民主风气不够现象;在管理上缺乏奖勤罚懒、择优汰劣的机制缺少对教师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
对于我们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教育的实施迫切需要一支科研、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所谓创新型教师是指具备创新性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等能造就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的教师。
就其内涵而言,它由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构成三位一体的层次体系。
其中,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是对创新型教师最为本质、最为核心的要求。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塑造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 从教学改革入手,培养创新能力树立现代创新教育的理念,不要做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一名引导者和顾问,培养学生主动、独立地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改革以往教育中知识目标的单一模式,确立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目标,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重要目的。
大学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措施
大学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措施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大学教师,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验、实践和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1.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2. 增加实践环节:在课程中增加实验、实践和项目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实践能力。
3.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4. 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场景,提高实践技能。
5.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具体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
2. 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教学能力。
3. 定期评估与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定期评估,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4.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对教学计划进行持续改进,确保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总结通过以上的工作计划,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我们将不断优化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认为要加强大学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从教学改革入手,注重科研实践,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应营造浓厚、自由的良好学术氛围,创新具有学科特点的教育模式,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大学教师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1)06(c)-0175-01
在崇尚创新与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当前,世界各国竞争日趋激烈,但归根到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大学师资队伍迅速壮大,总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部分大学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创新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缺乏强烈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因循守旧、照本宣科;二是缺乏跨学科交流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囿于自身教学或研究的领域;三是缺乏跨文化的国际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单一,知识面狭窄;四是缺乏与同行务实的交流,在知
识结构上相对封闭。
存在这些问题不是偶然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就非常强调遵守权威,
抑制个人的自由发展,当然谈不上创新;在现有的一些教育体制中,存在等级制,论资排辈,学术民主风气不够现象;在管理上缺乏奖勤罚懒、择优汰劣的机制缺少对教师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
对于我们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教育的实施迫切需要一支科研、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所谓创新型教师是指具备创新性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等能造就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的教师。
就其内涵而言,它由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构成三位一体的层次体系。
其中,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是对创新型教师最为本质、最为核心的要求。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塑造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 从教学改革入手,培养创新能力
树立现代创新教育的理念,不要做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一名引导者和顾问,培养学生主动、独立地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改革以往教育中知识目标的单一模式,确立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目标,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重要目的。
首先要深化教学改革,认真制订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积极实行对话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其次要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发现式”和“研究性学习”的方
法,探索建立“互助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教为主导”转为“学为主动”,从教师的“自我表现”变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把学生“维持型学习”转向“创造型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创造能力。
2 注重科研实践,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大学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为教师在解决教育教学课题中所体现出来的求异、新颖、高效地解决、分析、总结等各种综合能力。
所以大学教师应具有扎实、广阔、综合的知识理论,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态,知识层次和结构,这样才可能使教师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应具有出色的教研能力,广博的教育专业类知识,注重科研实践,参加大量的科研实践活动,以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实施创新教育,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创新,还要使学生明白科学需要创新,自身的生存发展也需要创新。
3 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环境和激励机制
3.1 营造浓厚、自由的良好学术氛围
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封闭禁锢、循规蹈矩、缺乏学术自由的环境里,学术的只有传承,不会有创新。
营造有利于新思想的环境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超前性和新颖性,高等教育国际化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采用进修、出国
访问、学术会议等方式,与国外学者建立长期的联系和合作方式,使教师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不断丰富和更新,成为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不断加强的基础和保障。
3.2 创新具有学科特点的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在对教师要求上,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
在对大学教学管理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体制,使教师的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创造性劳动。
大学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他们所教授专业课程的特点千差万别,统一规定的教育模式会影响和限制教学方法和内容上的任何创新。
应鼓励教师按照该学科的特点,由教师自主决定课程的讲授、实践和考核方式,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
这样不仅能推动教师的教学创新,而且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创新方法中汲取营养和得到启发。
3.3 建立教师创新配套的激励机制
目前,由于一些高校对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认识不足,因此,在对教师的实际考核中,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基本上处于定性的模糊的评价阶段,这样考核效果很不理想。
因此,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及手续必须更新。
必须加强对教师创新意识及能力的科学评价及考核,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不断地激励、刺激教师,把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如鼓励教师积极走
出去请进来进行广泛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一些活动经费;对积极开展科研和创造性教学的教师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并对其事迹和成果进行奖励,同时把教师晋级加薪与进修、学术交流和获得的各项创新成果挂钩。
这样打破吃大锅饭和搞平均主义的传统心理,使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以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教育。
提高民族教育的竞争力,培养出大批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国际化、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重大课题和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 吴丽萍.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j].青海教育论
坛,2004,6.
[2] 于兰.创新型教师的素质及其培养[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3] 张燕宏,罗先喜,邱志诚.关于增强大学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4] 周志平,尹丽娟,王升,等.科研、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3.
[5] 刘继武.浅谈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
报,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