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体会)致敬《建党伟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敬《建党伟业》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作为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孕育、哺乳、呱呱坠地的“出生史”的主旋律电影,《建党伟业》从策划、筹拍到正式上映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全明星阵容、艺术化叙事和大手笔投入,都是吸引公众目光的素材。实事求是地讲,我是抱着随大流的心态走进影院的,我原以为《建党伟业》无法避免主旋律电影的模式化和商业化运作的哗众取宠,但它带给我实实在在的触动和共鸣。在观影中,我的思想和情感完全被吸引到剧情中去,哀叹民族的屈辱,悲悯人民的愚昧,愤恨国贼的倒行逆施,感佩青年的当仁不让!
《建党伟业》从19xx年冬孙中山海外归来讲到____年7月嘉兴南湖游船上的喷薄红日。十年来,风雷激荡,山河变色。影片以点带面,以事件烘托全局,全面呈现了十年巨变中的人事沧桑,客观反映了当时的人间百态,既没有面面俱到,也没有非此即彼。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些事件宛然项链上的珍珠,环环相扣,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影片在弘扬主旋律时,虽运用艺术的夸张,但基本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它不用说教式、脸谱化的手段去呈现人物的是非优劣,而是用事实反映屈辱和抗争、救亡和图存的时代主题,说明共产党人寻找救国真理的历史背景。它不粉饰任何人,不诋毁任何人,客观地展现那个时代的状态和面貌,如实地反映当时人物的思想和感情。我们看到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愤怒,也就更认清皇帝梦的危害;我们看到溥仪兄弟对张勋的戏弄,也就更看清复辟的闹剧;我们看到儿女情长的蔡锷将军,也就更佩服他为国牺牲的大公无私;我们看到胡适和辜鸿铭的不同见
解,也就更了解真理传播的阻力;我们看到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慷慨陈词,也就更明白弱国无外交;我们看到北洋军警的放下屠刀,也就更感佩学生爱国的惊天动地;我们看到陈公博夫妇的不辞而别,也就更明瞭革命的大浪淘沙。
影片在人物的刻画和时间的分配上基本做到详略得当、节奏合理;详细处,往往能精彩迭现;简略处,往往能画龙点睛。详细处如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让人看到革命者志同道合的炽热爱情和共赴国难的义无反顾;如朱德和吴佩孚在棉花坡的恶战,让人看到革命者力挽狂澜的领导力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简略处如宋教仁在车站被枪杀,让人看到时局的动荡和政治的黑暗;如周恩来在牢里与官员谈判,让人看到坚持真理的力量和革命的乐观主义。
最让我感佩和激赏的陈独秀为宣传爱国而坐牢。作为北大文科学长的陈独秀是名震学界的学者、报人和公共知识分子,他因散发革命宣传单而坐牢,出狱后的第一个念头仍是建立革命党继续革命,多么从容、自信、坚定和勇敢呵!独秀的坚毅不屈,让我想到狱中的叶挺将军,“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让我想起烈士何敬平,“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最让我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是五四运动。当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的消息传来后,全国再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强权战胜公理”、“正义已死”,愤怒的学生迸发出满腔的爱国热情,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的口号游行示威,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熊熊燃烧的爱国热情和一往无前的爱国行动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看到东方喷薄的红日。
十月革命的炮火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志士仁人在科学的力量指导下,组建了中国共产党。这个过程,正如xx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____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激情澎拜的革命热情,《建党伟业》已不仅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而是对燃情岁月的回顾和观照,对志士仁人的纪念和礼赞。没有太多的修饰和评判,有的只是当年的激情和风采。毫无夸张地说,这是电影艺术对建党伟业最有意义的致敬和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