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背后》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的背后》读后感
刚刚读完一本书,讲的是摩根士丹利圈钱内幕,书名叫做《诚信的背后》。
作者弗兰克·帕特诺伊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华尔街顶级投资银行―是怎样把一个耶鲁法学院的高才生,培养成了一名商场上的“射击手”。这些“射击手”,坐着飞机头等舱,出入豪华酒店,与世界各国的大公司交易着由世界顶级数学家、物理学家设计出来的金融产品。无数自以为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和企业职业经理们,在只理解了华尔街出产的金融产品的一些皮毛后,就将几十亿美金送进了摩根士丹利的口袋。在华尔街,如果有人说你是个好人,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是个笨蛋。对于大多数金融产品(如期货、外汇、衍生物等)而言,买卖双方的盈亏之和等于零,也就是说一方的利润就是另一方的损失。本书作者所在的部门平均每人每年为公司赚1500万美元。书中提到的许多美国著名公司都是这些利润背后的牺牲品。
本书分11个章节展开描述,分别是《一个更好的机会》《纸牌房》《掷骰子游戏》《墨西哥银行的狂欢节》《大灾难》《RAVs女王》《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天生冤家》《龙舌兰效应》《MX》《沙扬那拉》。涉及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上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墨西哥比索贬值、拉美金融危
机、美国衍生品丑闻、美国奥兰治县破产案、巴林银行倒闭、日本金融改革、亚洲金融风暴等等。
这本书里面还充斥着大量的金融术语,比如掉期、按揭、权益、信托、招股、杠杆结构性票据等,我其实基本也是看不懂的,但书里面对于很多生涩难懂的金融术语做了一些浅显易懂的讲解,所以坚持读完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自己薄弱金融知识的补充,以后对于财经新闻中关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介绍也不那么显得白痴了。
书中开篇就讲到了作者弗兰克·帕特诺伊从第一波士顿跳槽到摩根士丹利的经历,描写的生动有趣。接下来的章节是关于描写一些衍生产品交易的内幕,所谓衍生产品交易实际是一种类似期货债券或信贷债券的东西,本身这类债券的操作技术性就很高,在一堆一堆繁杂的数学公式中找到某种规律,然后用巨款豪赌某个节点发生的可能性,节点一旦如期发生,那巨款自然就继续生巨款,如果节点预测的情况没有发生,那巨款化为乌有,乃至变成负债。在市场走牛的时候,危险被繁荣掩盖,一旦市场疲软,一切将如大厦将倾,财富顷刻间化为乌有。参加这些豪赌的有公共基金,有知名企业,当然还有很多政府机构。
已经记不清楚我是从什么时候知道摩根士丹利这个公司的,但我对在投资银行这样的公司上班的人一直心存敬畏,起码在读这本书之前都这么认为。投资银行的精英们每天谈论最新鲜的财经资讯,了解最内幕的公司信息,操控上
亿美金的资产运作,西装革履满天飞,赚六七位数字美金的年薪,今天在纽约,明天在曼谷。年轻的时候我非常羡慕这种生活并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蝙蝠侠一样,上午在南半球喝红茶,下午在北半球晒太阳。当然现在的我对于这种生活不是不向往,但基本已经不报有实现的愿望了。牛有牛命,马有马命,能平安的生活无论对于牛和马来说都是一种终极幸福,所以已经不太追求过程的精彩了,当然坦率的说也确实是能力不行,心有余而力确实不足啊。能在投资银行工作的人基本都是世界TOP10商学院毕业的MBA,他们有聪明的智商,有优秀的个人素质,更难得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有着比猎狗还敏锐的商业嗅觉。这种嗅觉用在利民的地方,可以让国富民强;如果用在欺民的地方,后果在这本书里面也描写的淋漓尽致。
必须要澄清一个概念,很多人到现在也没弄清楚银行和投资银行间的基本区别。简单点说银行是面对基本大众的,靠存贷生存,当然也有其他简单的金融业务。而投资银行则是面对机构和少数个人,靠证券信贷生存,里面的业务描述起来非常复杂,包含掉期、期货、衍生产品、兼并购……总之都是些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东西。所以在大众眼中,投资银行的业务神乎其神。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金融产品,他们被统称为衍生物(Derivatives)。金融衍生品是投资
银行重要业务之一,是国际金融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为了规避风险而产生的,它包括一系列金融工具和手段,买卖期权、期货交易都可以归为此类。具体操作可分为远期合约、远期固定合约、远期合约选择权等等。这类衍生产品可以是石油、钢铁,也可以是金融产品,货币、利率、股指等。至于它的本质,格林斯潘在1994年说过的一段话很精辟:“本委员会认为,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批衍生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率,这些合约的经济功能是使以前绑在一起的风险分解成不同部分而把每一部分风险转移给那些愿意承担和管理这些风险的人。”
短短几年内,衍生物的出现可以说是使无数英雄折了腰。世界500强的企业因为买了衍生物产品而赔钱的数不胜数,政府财政厅因为衍生物产品而使政府寻求破产保护的新鲜事也冒了出来,拉丁美洲国家因为衍生物产品而引发出的连锁金融危机就更是触目惊心了。最让人愤愤不平的是,靠衍生物而发财的公司,竟然都是为这些赔钱的政府和公司充当财务顾问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家们,摩根士坦利则首当其冲。在摩根士坦利等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的产品研发部门中,至少有一个连的数学博士,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几个诺贝尔经济学家的指导下为你量体裁衣地制造“产品”。是产品还是陷阱,只有当你赔了钱以后才知道。
巴林银行建立于1762年,开始是个私人小银行,慢慢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银行,很多名门望族,像伊丽莎白二世女皇也是巴林银行的大客户。到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总资产为59亿英镑,1994年的税前利润为1.5亿美元。这时,尼克·里森(巴林银行驻新加坡交易员)创造了一个奇迹,他当时看好日本股市,便在大阪和东京买了大量的期货。没想到大阪和神户地区的大地震带来了日本股市大跌,巴林银行一下亏损了14亿美元,而这家银行的自有资金不到10亿美元。这样,一家两百多年历史的银行,就因为一笔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而破产了。
似乎是上天为了证明这本书在现在仍然没有过时,去年6月,美国的次级房贷风暴席卷全球,所到之处,全球股市无不应声而落,经济的全球化再度展现出其双刃剑的一面,而罪魁祸首,就是MBS这个金融衍生产品。(MBS是最早的资产证券化品种。最早产生于60年代美国。它主要由美国住房专业银行及储蓄机构利用其贷出的住房抵押贷款,发行的一种资产证券化商品。其基本结构是,把贷出的住房抵押贷款中符合一定条件的贷款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抵押贷款的集合体(pool),利用贷款集合体定期发生的本金及利息的现金流入发行证券,并由政府机构或政府背景的金融机构对该证券进行担保。因此,美国的MBS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浓厚的公共金融政策色彩的证券化商品。抵押集合体所产生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