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四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四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习目标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学习重点

1、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和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

2、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和形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及其区别;河谷的形成过程;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学习步骤与方法

1、自学教材第77——81页内容(用双色笔勾出重、难点及无法理解的地方)。

2、结合学案完成知识体系构建和巩固训练。

学习过程

一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和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有关。

2、侵蚀地貌

{知识铺垫}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如下表所示:

一、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

合作探究二

二、河谷的演变

(1)说出图表中各数字代表的含义; (2)用语言简单描述河谷的发育过程。

合作探究三

1、A 、B 两点哪个处于凹岸,哪个处于凸岸?如何判读呢?

2、凹岸和凸岸哪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哪岸以堆积作用为主?请说明原因?

3、沿AB 做河流剖面图,甲、乙分别对应A 、B 中的哪一岸呢?并用箭头标注水流运动方向。

4、A 、B 两点哪个地方建货运码头更合适?说明理由。

课堂练习:说出下图中abc 河段与甲、乙、丙三幅河床剖面图的对应关系。

课堂小结:为本节课内容构建思维导图:

二 河流堆积地貌

(1)定义: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搬运能力 的情况下,会 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合作探究

看右图结合79页活动题图4.20观察

河流流出山口时形成的堆积体形状 , 根据河流流出山口时流速的变化思考 颗粒大的、颗粒小的物质的沉积顺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自扇顶到扇缘沉积物的颗粒逐渐变

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我们一般把人们集中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很多聚落分布在河流的冲积平原上。

1、河流地貌为聚落分布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 、 、 等。 2、影响 耕地破碎地区:如江南水乡河网密集,乡村规模 。 (1)规模

耕地连片地区:如华北平原,乡村规模 。

高原:由于地势 ,气候 ,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泥沙淤积而形

成的河漫滩平原上,其聚落具有明显的 状。

(2)分布 冲积平原地区:聚落沿 沿 分布,聚落分布呈 、 状。 山区河谷中: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或沿河流两

岸发展,具有明显的 状分布特征。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结合图4.21和图4.22,自主完成以下内容。 1、河流冲积平原对聚落的形成提供的有利条件:

、 、 、 。 河流冲积平原对聚落的形成还有那些不利因素:

2、河流地貌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我国华北平原地区乡村聚落因为 规模 (大或小);江南水乡地区乡村聚落因为 规模 (大或小)。

3、聚落的选址应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以致用: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81活动题 合作探究

1、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高原的聚落为何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巩固训练】

1.在河口处形成的三角洲地貌主要是由于()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切割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流水搬运作用2.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

3.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岸侵蚀属于()A.溯源侵蚀B.下蚀C.侧蚀D.垂直地面的侵蚀

4.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A.断层上升B.褶皱隆起C.火山喷发D.泥沙沉积

5.有关冲积平原三个组成部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B.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人海口地区

C.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人海的口外海滨地区D.各部分均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6.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A伸长、加深、展宽B展宽、加深、伸长C伸长、展宽、加深D展宽、伸长、加深7.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③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典型例题】

1.比较下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2)题。

(1)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A.a—①B.b—②C.c—③D.a—②

(2)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a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B.b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

C.c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

D.下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

二、综合题

13.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所绘的是我国哪条大河的入海口地区 。 A 市的名称 。 (2)该地形是在外力作用中的 作用

和 作用下形成的。 (4)专家预计北岸将与B 岛连接在一起,请分析其原因?

(5)近几十年来该地形的面积增加速度加快,江中沙洲也越来越多,其原因是 ,针对上述现象采取的生态工程建设是 。 14、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地貌名称:甲 ,

乙 。

(2)甲、乙两地貌是由地质作用中 的 力作用形成的。

(3)如果乙地貌位于北半球,则a, b 两处易于淤积的是 。理由是 。 (4)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 .甲是风力侵蚀地貌,乙是流水堆积地貌

B .甲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早地区

C .甲地貌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

D .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15.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地处世界著名大河—黄河的入海口处,北临渤海,东靠莱州湾,总面积约为15. 3万公项。受黄河作用,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增长最快的 地方。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侵蚀容易形成沟谷地形,其形态是 。(U 形或V 形) (2)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快的原因是 。

(3)在黄河流域内,侵蚀作用最强的位置是 区,其突出地形特点是 。 (4)随着流域的治理和水电站的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速度变化趋势是 , 原因是 。

(5)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为埃及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尼罗河下游的渔业和农业生产都受到影响,尼罗河三角洲的面积出现后退。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 1、在山区的谷口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在山区地势较陡,河流或季节性的洪水在山区内水流速度很快,侵蚀作用剧烈,携带着大量砾石和泥沙。但当水流流出谷口时,地势突然变得平缓,水道也变得开阔,因而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使得水流所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下来,就形成了洪积扇或冲积扇。由多个冲积扇或洪积扇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总结: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 2、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形成的堆积地貌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而侧蚀作用较强。由于河道弯曲,使得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当洪水季节到来时,河漫滩被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总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3、在河流的入海口形成的堆积地貌 河流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当河流入海时,如果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总结:水下坡度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连接形成三角洲平原。 案例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 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 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 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 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活动题 从黄淮海平原的资料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从地貌构成上分析,黄淮海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利与弊。 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河流共同冲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组成具有决定性的 影响。平原的西部地区,是由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倾 斜平原以东,是由各河的冲积物质组成的冲积低平原;渤海之滨则是 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 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 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洼地的面积一般不超过50平方千米。

2020高一下学期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练习题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练习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U”型谷B.水流湍急C.为“V”型谷D.水深壁陡 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溯源侵蚀B.流水侧蚀C.流水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 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条件中不利于甲处地貌形成的是 A.中游落差小B.海水顶托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小 4.图中乙处瀑布最终可能会消失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 丹娘沙丘(左图)位于西藏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丹娘乡附近河段北岸(右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10月至次年3月气候干旱。在河谷西侧海拔2 949米处,建有号称“飞行难度全国第一”的林芝米林机场。据此完成5—6题。

5.丹娘沙丘的组成物质主要来源于 A.风力搬运B.流水搬运C.冰川搬运D.人类活动 6.每年3月,在河谷沿线公路行驶的汽车,最易遇到的险情是 A.滑坡、泥石流B.冻土融化C.扬沙D.地震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7~9题。 7.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8.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①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①河流较长①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9.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含解析)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了流水的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一)河流的侵蚀方式: 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流变长; 下蚀:向河床底部的侵蚀,使河流变深; 侧蚀:向河流两侧的侵蚀,使河流变宽。 溯源侵蚀常考察的两个主题:河流袭夺和瀑布。 【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原因:造成河流袭夺的原因是与分水岭迁移和新构造运动有关。 【分水岭迁移】当分水岭两侧坡度和长度不一致时,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的速度也不一样,在溯源侵蚀较快的一侧,河源向分水岭伸展也快。当切过分水岭时,侵蚀较快的河流将另一侧河流的上源夺过来,完成了河流袭夺过程。 【新构造运动】有时在某一流域范围内发生局部新构造隆起,河流不能保持原来的流路,迫使河流上游段流入另外河流中去也可造成袭夺现象。 【瀑布】:瀑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的现象。在河流存在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造成跌水的悬崖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导致瀑布消失。

(二)河流的侵蚀地貌 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初期: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形成“V”形谷。分布在河流上游。 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河湾。一般位于中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成熟期: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拓宽呈宽浅的槽形。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一般位于下游。 二、河流的堆积地貌 1.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位于河流的出山口,较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岩石风化作用更显著,山区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积物,当山地降水较多时,更利于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2.河漫滩平原: 中下游地区,河流凸岸堆积,堆积不断扩大并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3.河口三角洲: 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若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题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河流地貌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_________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思路解析:河流地貌按成因可以分为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答案:侵蚀沉积 2.下列地貌类型中属于沉积地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珠江三角洲②成都平原③“V”形谷④“U”形谷⑤华北平原⑥长江三峡 思路解析: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华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积地貌;“V”形谷是流水的侵蚀地貌,长江三峡也是长江水切断峡谷,所以也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U”形谷是冰川侵蚀地貌。 答案:①②⑤ 3.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这种侵蚀作用叫做() 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上蚀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溯源侵蚀的概念。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的流水侵蚀为溯源侵蚀。答案:A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平原,在地堑的基础上经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渭河平原 B.松嫩平原 C.华北平原 D.太湖平原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知识。四个选项都是经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但是在地堑基础上形成的却只有渭河平原。 答案:A 2.对黄淮海平原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河流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风化作用 思路解析: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河流共同冲积而成的,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测试题解析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测试题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卜科凯 一、单项选择题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为“蛇曲”。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 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河曲及河床剖面图”,回答3~4题。

3.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沿M—N的河床和水流特征的是( ) A.A B.B C.C D.D 4.以下关于这种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水流方向与图示相反,则N岸侵蚀,M岸堆积。 B.这种特征的河流多分布在崎岖的山区。 C.这种特征的河流河面宽阔,水流平稳,非常有利于航行。 D.其发展趋势是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突然变直。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回答5~6题。 5.该剖面图最可能是下图中哪条线( ) 6.图中各部分,最适合聚落分布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读某河流域简图,完成7~8题。 7.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8.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瀑布 B.冲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地为一河心沙洲,图2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河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南地区D.东北地区 10.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P河道为该河的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若在该河的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该河段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河流地貌的发育专题训练(含解析)

专题训练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选择题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据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 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①说法不准确,故选D项。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 )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沙 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

4.据图推断,近年我国( ) A.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 B.台风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C.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 D.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呈下降趋势。总输沙量与河流搬运能力和河流含沙量呈正相关,则总输沙量减少的可能原因是河流水量减少导致的搬运能力下降,或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的水土流失减轻,或河流流域内修建水库拦截了部分沙源。故C项正确。第4题,图中显示河流总输沙量减少,则河口沉积作用减轻、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另外从海平面上升角度看,海岸后退。 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回答5~6题。 5.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6.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①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③处位于河流的峡谷处,流水的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也较强烈。第6题,冲积扇一般形成在河流的出山口处,即④处。 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的发育情况。读图,回答7~8题。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含答案)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利用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图,分析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下表)河谷形成阶段初期中期成熟期主要侵蚀方式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以侧蚀为主河谷形态特征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宽而浅,横剖面呈槽形, 2、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组成分布形成地貌特点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河

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外海滨地区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由于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地形区聚落分布原因聚落形态举例聚落密度高原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势低、气候较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多呈带状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小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较丰富,有肥沃的土壤呈明显的条带状山区的山前和河流两岸较小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河运和海运带状、团状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大 【合作探究】 1、平原地区一定都是聚落密集区吗?为什么?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3、用讲解、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第一小节大家学习了塑造地貌的内、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由风、流水、冰川等等的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外力作用中的流水作用地貌,是大自然中最为常见的地貌,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河流对地貌的作用。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介绍】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河流地貌: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知识回顾】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前面课本中的一些概念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 【播放幻灯片】

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地貌: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称为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搬运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77倒数第一、二段,填出以下表格。 【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 【播放幻灯片】 河流侵蚀作用视频 早期河流形成时,伴随着地壳的抬升作用。例如: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 【播放幻灯片】实例1: 视频: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 【思考】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成因是什么? 科罗拉多大峡谷横剖面呈什么形状? 【播放幻灯片】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三4.3河流地貌的发育(20210211160709)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河流地貌的发育 基髓绍(建议用时:20分钟)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1、2题。 图甲R河流某处河谷横剖面示童图 海拔/m L/krn 图乙R河流纵剖面与河谷形态示意图 1. 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2. 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解析】1选C,2选D。第1题,图乙中显示,R河的源头地带海拔接近 5 000米,说明源头附近有冰川活动,源头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从图甲中的河谷形态看,该处河谷狭窄,呈“V”型, 应是河流的上游河谷,且该“ V'型河谷出现在一个大“ U'型谷的底部,说明先经冰川侵蚀,后经流水侵蚀形成。第2题,图乙中E示意的河谷形态是河流在山谷中的形态,应该位于河流的中上游;图乙中F示意的河谷呈现出展宽的特征,应是位于河流的下游。 (2017 ?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完成3?5题。

3. 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 异是 ( ) 4. 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 ①②两处河水流速与往年同期相比 ( ) A.①变快,②变慢 B.①变慢 ,②变快 C.都变快 5. 一艘采沙船在②处附近水域作业时 ,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大小不同 ,不仅有大 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此处沙、砾共存的原因可能是 ( ) A. 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B. 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力强 C. 该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砾一起沉积 D. 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解析】3选B,4选A,5选D 。第3题,图中①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速快、含沙量大;②处为 河流的凸岸,流速慢、含沙量小。第 4题,由于①处不断受到河水的侵蚀 ,②处不断受到流水 的堆积;因而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处更接近中心航道,河水流速变快,②处更接近河岸 流速变慢。第5题,我国长江流域为季风气候,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也大,因而 在不同季节河流的沉积物大小不等。 【加固训练】 A. 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小 B. 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大 C. 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小 D. 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大 ,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大 ,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小 ,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大 ,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小 D.都变慢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自主学习】 一、河流侵蚀地貌 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的地貌。 合作探究一:.河流的凹岸和凸岸 二、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的位置和形成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与聚落分布 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和河流有关。 2.冲积平原为聚落分布提供有利条件 (1)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3.河流地貌与聚落规模 (1)我国北方平原:耕地连片,常形成大规模的乡村。 (2)我国南方水乡:耕地破碎,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4.河流地貌与聚落分布 (1)平原低地: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小练习 【基本口粮】(夯实基础,从点滴走向成功)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乙—丙—丁—甲 C .丙—甲—乙—丁 D .丙—丁—甲—乙 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内力作用 B .冰川作用 C .流水的侵蚀作用 D .流水的搬运作用 (2015·天水高一检测)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造成该地区地貌变化的原因是( ) A .内力作用 B .外力作用 C .风化作用 D .板块运动 4.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 .a 层最老 B .b 层最老 C .c 层最老 D .一样老 (2015·汶上一中质检)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甲处发育了冲积扇,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作用 B .流水堆积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冰川堆积作用 6.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和气候 B .气候和河流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选择题 河流阶地是在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为河流阶地素描图,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在长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下形成的。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阶地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①B.② C.③ D.④ 2.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垂直上升 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 D.保持稳定 解析:1.A 2.A 第1题,河流阶地是在流水侵蚀下切作用下形成的,①阶地最接近河床,形成最晚。第2题,阶地是在河流不断下切和地壳不断抬升(垂直上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019·武汉重点中学月考)如图是某种地貌(甲)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甲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沉积作用 4.甲地貌( ) A.朝向河床一侧的是陡坡 B.两侧的坡度一定相同 C.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D.多形成于河流的凹岸 解析:3.B 4.C 第3题,甲地貌应是沙坝,结合示意图分析其形成过程是洪水期河流横向环流作用(因离心力作用引起的垂直于主流向的横向水流运动)加强,从河床流向河漫滩的水流挟带的大量沙质沉积物,在河床浅滩处堆积起来,形成沙坝。因此其形成主要体现的是流水的沉积作用。第4题,朝向河床一侧的是缓坡;据图无法判断朝向岸边一侧的坡度,故A、B错误;河流的凸岸主要体现河流的堆积作用,甲地貌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2019·湖南三校联考)如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7题。

5.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 ①面积不断增大②坡度逐渐减缓③向东南方向扩展④增速先慢后快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7.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 A.三角洲面积缩小 B.河口盐碱化加剧 C.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析:5.C 6.B 7.B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向东南方向扩展;从里海水平面的变化情况看,水平面1900~1978呈下降趋势,所以三角洲坡度总体趋向陡峭;三角洲面积增速先快后慢。第6题,从里海水平面图可以看出,2000年水平面高度与1940年相似,所以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沿位置可能位于乙处。第7题,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河口泥沙来源变少,但是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三角洲面积总体变大,A错;入湖水量减少,河口盐碱化加剧,B对;水库具有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变小,C错;湖水的盐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小,D错。 秦皇岛市北戴河向南直至滦河河口发育着我国最长的沙丘海岸,沙丘高约5~30 m,最高42 m。如图为北戴河至滦河河口海岸地貌简图。据此完成8~9题。 8.该海岸沙丘的主要成因是( ) A.河流堆积 B.风力堆积 C.海浪堆积 D.冰川堆积 9.关于滦河三角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堆积物以砾石为主 B.沟壑发育,河网密布

高考地理试题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考地理试题河流地貌的发育高考地理试题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我国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Ⅰ、Ⅱ两区域河流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Ⅰ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 B.Ⅱ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仅有侵蚀作用 C.Ⅰ区域河流流水作用使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D.Ⅱ区域河流切割作用显著,使河谷呈槽形 2.有关河流的假设能够成立的是() A.若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则该河流只有一次汛期 B.若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Ⅱ区域河流易发生凌汛 C.若该河流位于西北地区,则该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D.若该河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则该河径流量一定大于北方任一河流 比较右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3~4题。 3.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A.a① B.b② C.c③ D.a② 4.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a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B.b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 C.c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 D.下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 (2019百校联盟调研)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 B.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C.甲c沉积兴建仓库 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6.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A.a线或c线 B.b线 C.c线 D.a线 (2019济南统考)右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度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8.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说法正确的

高中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巩固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 D ) A.黄河三角洲B.崇明岛 C.黄土高原D.河谷 【解析】河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2.下列关于河谷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在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B.在发育初期,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C.在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V”型 D.在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解析】在河谷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方向侵蚀为主。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回答3~4题。 3.图中流水侵蚀最强烈的是( B ) B.② A.① D.④ C.③ 4.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A ) 【解析】第3题,②处为河流凹岸,侵蚀作用强烈。第4题,受离心力作用,表层水流 偏向凹岸,底部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造成②岸受侵蚀,①岸堆积。 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B ) B.乙—a—沉积 A.甲—a—侵蚀 D.乙—c—侵蚀 C.甲—c—沉积 6.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D ) B.b线 A.a线或c线 D.a线 C.c线 【解析】第5题,乙处于河流的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第6题,从下游到河流上游应 走河流流速最小的水域。 读下图,回答7~9题。 7.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 a( A ) B.搬运、侵蚀、堆积 A.侵蚀、搬运、堆积 a a C.侵蚀、堆积、搬运 a a D.堆积、搬运、侵蚀 8.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分别是a( B ) B.冲积扇、三角洲 A.瀑布、河漫滩平原 a a 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C.三角洲、冲积平原 a a 9.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d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b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C.c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D.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 为主【解析】第7题,a处为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处为河流中游,以流水搬 运作用为主;c处为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第8题,d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山区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归纳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 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最强大而普遍的作用。 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三峡地貌崇明岛 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形成原因不同。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知识点一:河流侵蚀地貌(重点) 侵蚀类型 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这三种类型分别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溯源侵蚀:河流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 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下蚀:河流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像英语字母中的“V”字形,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河流的下蚀作用比较强烈。 侧蚀:河流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420千米,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千米。河道曲折之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每逢汛期,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据史

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荆州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因此,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这主要是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河流的侧蚀作用表现强烈,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 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即陆地上本没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貌 黄土高原上有着这么多的沟谷,为什么它们却没有形成河谷呢?沟谷和河谷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很强,从而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如果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就逐渐演变成了河谷。 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请看下图并思考讨论:图中A、B两点哪里更适于建河运码头,说明理由。 解析:B点。A点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堆积;B点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因此水深较深,适合做码头。

2020年人教版高考地理章节知识与练习第五章 第三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堂巩固跟踪检测 [基础巩固组]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H地的地貌类型是() A.“V”型谷B.冲积扇 C.河漫滩D.三角洲 2.下列四幅图描述了该河流谷地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H地位于河流流出山谷口的位置,应是冲积扇。第2题,从X到Y等高线变得稀疏,海拔降低,坡度减小,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流变宽。 答案:1.B 2.D (2018·湖北宜昌二模)和田玉是一种深埋在地下的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再经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当岩石露出地表,经风化、流水冲刷和搬运、沉积,石与玉则分离,这便形成鹅卵石状的籽料。据此回答3~4题。 3.籽料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侵入—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 4.根据材料和图片信息,图中寻找籽料的最佳地段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首先由白云岩变质形成大理岩;然后大理岩被

岩浆侵入,且被包入岩浆中形成新岩石;“岩石露出地表”说明有地壳上升运动过程;最后经外力作用玉、石分离形成籽料。 易错警示:侵入岩位于地下,能受到外力作用之前,必然要出露地表,则应有地壳上升运动过程。 第4题,由“流水冲刷和搬运、沉积”可知,籽料应位于河流落差由大变小的位置,即冲积扇处,图中③刚好位于山口冲积扇而符合条件。 答案:3.B 4.C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读扇三角洲示意图,完成5~6题。 5.扇三角洲的特征是() A.发育在河流入海口B.分布在湿润区 C.沉积物大多为粉沙D.经多次堆积形成 6.图中的辫状河流()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深 C.容易改道D.无结冰期 解析:第5题,图示扇三角洲发育在河流出山口,不一定分布在湿润区;扇三角洲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下层是砾石、粗沙,上层大多为粉沙、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选择题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 1 .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 U”型谷 B.水流湍急 C.为“ V”型谷 D.水深壁陡 2 .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 【答案】1. C 2 . C 【解析】1 ?读團可知,该河谷是“V朋型谷型河谷深而窄,谷壁陡悄,水流湍急。 2.渍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肓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力①豕和延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 源头,该河段外力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为主,使河谷不断加爲并形成W型谷<■ 3 .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4 .据材料判断,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1 — 2 题。

【答案】3. A 4 . A 【解析】3-團示区域地势低平,河湖众梦,河流为地上河3由此可知,该地地形为平原,气候湿润。 气候湿润的平原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A 项正确。 4-该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为"地上河3易决口形成洪涝灾害。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局部河段景观图,据此完成 5 — 6题。 5?关于图示区域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谷形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较大 B. 河流流速较慢,排水慢,易加剧洪涝灾情 C. 甲岸宜修建码头 D. 乙岸常形成河漫滩 6 ?该河谷沿甲乙方向的横剖面接近下图中的 【答案】5. B 6 . C 【解析】5?该地河流以曲流为主,受河流的惯性影响较大,受地砖偏向力的影响较小, 较慢,排水慢,易加剧洪涝灾情, B 正确;甲岸为凸岸,河流以沉积为主,河床较浅,常形成河漫滩,但是 不适合修建码头;乙岸为凹岸,河流以侵蚀为主,河床较深,适合修建码头, 6 ?由上题分 析可知,甲岸为凸岸,河流以沉积为主,河床较浅,乙岸为凹岸,河流以侵蚀为主,河床较深, 结合选项,C 正确。 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 7—8题。 A . B. C. D. A 错误;河流流速 C 、 D 错误。故答案选B 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河流地貌的发育专项练习(附答案)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河流地貌的发育专 项练习(附答案) 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河流地貌的发育专项练习,希望对考生有帮助。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完成1~2题。 1.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瀑布 D.河口三角洲 答案:C 2.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________河段()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入海口处 答案:A 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据此完成3~4题。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地貌及河流侵蚀的相关知识。 3.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则在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 A.冲积平原 B.山麓冲积扇 C.沙洲 D.三角洲 解析:河流流出山口时,由于流速变慢,形成冲积扇。 答案:B 4.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解析:在河流弯曲处凸岸沉积,凹岸侵蚀,所以淘金应在以沉积作用为主的b处。 答案:B 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完成5~6题。 5.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 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 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解析:在长江下游,由于河道展宽,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下来,后出露江面,形成八卦洲。 答案:D 6.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 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 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解析: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水流向右偏转,故右岸(即南岸)冲刷严重,而左岸(北岸)流速较缓慢,泥沙淤积,故江心洲最终将与北岸相连。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第一课时

年级:9年级科目:地理XX县高级中学电子教案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最强大而普遍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板书)。 [教师精讲] 师: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出示图片“三峡地貌”“崇明岛”) 师: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吗? 生:成因不同。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师:分析得很正确!这两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 师: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这三种类型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播放录像“虎跳峡”或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侵蚀的最终结果会使河谷怎样发展?这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 生:(讨论后回答)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

退,这是溯源侵蚀。 师:非常好。这种侵蚀会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 请大家再看虎跳峡的 横剖面图,像英语字 母中的哪个字母? 生:“V”字形 师:对!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长江的发育过程中处于较晚的时期,也就是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 (出示图片“长江三峡”) 李白的诗《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这首诗描写了三峡壮丽的景色,江如奔马,舟若飞箭。请大家思考:三峡的横断面像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呢?这种侵蚀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类呢? 生:三峡横断面呈“U”形,属于“下蚀”。 师:很好!三峡的成因是地壳运动导致构造裂隙,水流顺构造裂隙强烈侵蚀、下切而形成的,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材料: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420千米,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千米。河道曲折之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每逢汛期,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据史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荆州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 师: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请同学们看图片和材料思考讨论,为什么说荆江河段险呢? 生:(讨论后回答)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 师:说得很好。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荆江河段的河流侵蚀属于哪一种类型呢?它又会产生怎样的河流侵蚀地貌呢? 生:属于侧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师:不错。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即陆地上本没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阅读课文

2019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五章第三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选择题 (2017届福建联考)读图,完成1 ?2题 1. 图中H地的地貌类型是 () A. “ V型谷 D .三角洲 2. 下列四幅图描述了该河流谷地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A .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③④ 解析:第1题,H位于河流流出山谷 口的位置,应是冲积扇。第2题,从X到Y 等高线变得稀疏,海拔降低,坡度减小,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流变宽。 答案:1.B 2.D 下图是四条河流的纵剖面图。若四河的落差相同,且仅从河流落差的角度考虑。据此回答3?4题。 3. 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段内,水能最丰富的是() A .①河 B .②河 C.③河 D .④河 4. 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发育最广泛的是() /课堂巩bM跟踪检测 B .冲积扇 C.河漫滩 B.只有②③ D .①②③④ 尊冉线八何流 ① ② ③④ 蹤河门自漓(戌占河流最度冇少岀计)

A ?①河 B ?②河 C ?③河 D ?④河 解析:河流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段内,④河落差最大,故水能资源最丰富。河流落差越小越有利于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的发育,④河在距河口一半的流程河段内落差变化最小,故最有利于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的发育。 答案:3.D 4.D (2016临沂一模)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完成5?6题 甲乙 沉积物 卜--------- 1 5 ?该河谷() A ?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 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 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 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6?图中() A ?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 ?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 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 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解析:第5题,图示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河谷。该河谷较宽,应位于河流下游;乙处坡度较陡,为凹岸,侵蚀严重。第6题,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处岩层受侵蚀断裂;甲处位于平均洪水位内,不适合聚落分布。 答案:5.B 6.C (2017届陕西联考)读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图示比例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