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优质课比赛)
河流地貌的发育(优质课件)
当堂检测
1、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 依次是( ) A.伸长、加深、展宽 B.展宽、加深、伸长 C.伸长、展宽、加深 D.展宽、伸长、加深
当堂检测
2、下列关于河流侵蚀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溯源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河口方向伸长 B.下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C.侧蚀使河床加深 D.侧蚀使谷底加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图4。溯源侵蚀;下蚀。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 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甲、EF河段河床 剖面示意图乙。
关于乙图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D.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当堂检测
3.
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当堂检测
4.
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 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标
重难点解析: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谷延长
溯源侵蚀
河谷拓宽
侧蚀 下蚀
河谷加深
1.河流发育初期 (或上游)
溯源侵蚀 河谷延长
下蚀
河谷加深
V型谷
2.河流发育中期 (或中游)
向河谷两岸侵蚀
河谷展宽
下蚀减弱 侧蚀增强
出 现 河 湾
3.河流成熟期
(或下游)
侧蚀
河谷展宽
U 型 谷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学生准备:
1.考察当地河流地貌,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等图文资料。
2.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问老师。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媒体运用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
3.河流的堆积地貌
(1)冲积平原的组成
(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授课
年级
高一
课题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上课日期
2020年 10 月 28 日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形成过程;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重点
难点
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示意图,分析各种流水地貌的形成特点。以注释图、照片及搜集的其他资料作辅助,掌握地表形态的塑造。关于不同类型堆积地貌的形成这一教学难点,利用教具,抓住“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的主线进行分.《教案》。
2.准备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结合教学过程设计,按照先后顺序,制作多媒
三角洲平原
PPT课件
河流地貌的发育-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课件WD
峡谷地貌常具有丰富的生态资 源和自然景观,如峡谷森林、 野生动物等,具有很高的旅游 价值。
河漫滩地貌
河漫滩是河流中下游常见的地貌 类型,由河流的侧向侵蚀和堆积
作用形成。
河漫滩地貌的特点是地势平坦、 宽阔,由河岸向河心逐渐倾斜,
常被洪水淹没。
河漫滩上多发育河流的支汊和心 滩,河漫滩地貌对河流的水文情 势、洪水灾害等具有重要影响。
农业产量。
工业用水
河流为工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水资 源,尤其是一些高耗水工业,如 纺织、造纸等,需要依赖河流来
维持生产。
居民生活用水
河流也是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 源,通过处理后可直接供居民饮
用和使用。
土地利用与规划
01
土地开发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对土地利用和规划具有重要影响,如河流冲积平
原是良好的农业用地,而河流沿岸则是城市和工业区建设的理想场所。
河流地貌的演变
演变过程
河流地貌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自然状态下,河流地貌会随着气候变化、地 壳运动等因素而发生变化;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会更加复杂。
演变结果
河流地貌的演变结果可能是河流改道、河道拓宽或缩窄、河流阶地的形成与消失等。这些结果不仅会影响河流的水文 特征,还会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三角洲地貌的特点是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重要的
农业用地和人口聚居区。
河流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河 流流量、泥沙含量、海洋或湖泊 动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重
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04
河流地貌的应用与价值
水资源利用
农业灌溉
河流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通 过合理利用河流水资源,能够满 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学习⽬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侵蚀作⽤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2.过程与⽅法通过⾃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掌握学习地理的⽅法,提⾼提炼信息、分析理解归纳等综合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对祖国⼤好河⼭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2)树⽴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流⽔侵蚀作⽤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教学⽅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导⼊设计以《绿⽔青⼭看中国》中《猜猜我在哪》环节东营导⼊,突出东营⼟地的形成与黄河作⽤的关系,引出河流与河流地貌,以黄河为例探讨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发育初期(1)侵蚀地貌观看黄河源头图⽚认识河流发育初期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的录像和对⽐图,分析河流在此时起的主要作⽤,认识下蚀和溯源侵蚀。
教师活动:结合图⽚显⽰的沟⾕形态发⽣了什么变化呢?图中甲河⾕不但变长了,还变宽了、变深了!引导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外⼒作⽤是什么?师⽣共同总结河流侵蚀地貌的类型及其侵蚀⽅式,同时结合黄河上游湟⽔⾕地、刘家峡,让学⽣认识河流发育初期侵蚀地貌并认识“V 形⾕”。
过渡:对⽐实验前后的两幅图⽚,随着沟⾕的加深加长,沟⾕中的⼟去哪⾥了,导出堆积地貌的影响(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学⽣活动:阅读教材P79 分析洪(冲)积扇的形成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形成过程中,河流主要起到了什么作⽤?教师活动:引导学⽣分析冲积扇形成的原因,分析河流搬运能⼒与柳树的关系,总结洪(冲)积扇不同区域,沉积物颗粒⼤⼩变化有何规律?为什么?承转:河流出⼭⼝形成了冲积扇,我们延河流继续向前,来到内蒙古⾼原,这⾥我们会看到黄河⼜是另⼀番景象。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分类。
(2) 掌握河流的切割、侵蚀、沉积作用的过程和特点。
2、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实地图览工具对河流地貌进行研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2、河流地貌的分类。
三、教学过程1、引入(1) 导入: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兴趣和认识。
询问学生对河流地貌的认识和想法。
2、讲授(1) 形成原因:通过PPT、视频等形式介绍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地貌运动、气候、人类活动等。
(2) 特点与分类:介绍河流地貌的特点和分类,包括高原河流、丘陵河流、平原河流、盆地河流等。
(3) 切割、侵蚀和沉积作用的过程和特点:运用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河流的切割、侵蚀和沉积作用的过程和特点。
3、实践环节(1) 实地考察:选择附近的河流进行实地考察,由学生们对河流的形态和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对河流的切割、侵蚀和沉积作用进行认识。
(2) 数据分析:将实地考察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将结果进行展示和讨论。
让学生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4、总结(1) 知识回顾: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河流地貌的理解和记忆。
(2) 学习感悟:让学生表达他们在实践环节中的感悟和体会。
5、作业提出几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实地考察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答。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分类以及河流的切割、侵蚀和沉积作用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对河流地貌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五、教学手段PPT、视频、实地考察、数据分析、讨论等。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
2、教师的课堂观察和现场评价。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优质公开课获奖课件
2.图解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及地貌特点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 的。在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三种侵蚀作用同时进行,但所起 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如图所示: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 1~2 题。
1.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中游落差小
B.流水侵蚀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
情景导入先思考 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 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 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 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 宽谷所组成,全长 193 km。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 水流湍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 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思考启迪] 是不是所有的冲积平原地区都是聚落的密集区? 提示:不是。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 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 聚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 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 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知识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你知道三峡是怎样形成的吗? 提示:三峡地区地块上升,河流下切形成。 (2)三峡地区的地貌是河流地貌中的哪种? 提示:河流侵蚀地貌。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河谷的形成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 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二、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 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 如下表所示:
洪积— 冲积平原
示意图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 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 由粗变细
最新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优质课比赛)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优质课比赛)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小实验视频,能够说出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
2、通过对长江不同河段的分析,能够叙述出河谷的演 变历程,并能够解释各个阶段河谷地貌的形成原因 ;
3、通过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说出河流堆积地貌 的类型及分布。
小实验:模拟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你做到了吗?
1、通过观看小实验视频,能够说出河流侵蚀的三种形 式;
2、通过对长江不同河段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叙述出河 谷的演变历程,并能够解释各个阶段河谷地貌的形成 原因 ;
侧蚀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河谷
B A 凹岸 A处河流以侵蚀为主,应该加固A岸; B处河流以堆积为主。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 中游出现了连续河湾 问题探究: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 为什么?
不知不觉间,王教授他们在船上已经过了五天,船 已经接近终点站上海。乐乐向河岸望去,只见两岸 一片开阔平坦的景象,还可以看到远处几乎消失在 地面的轮船,不禁让人想起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
合 作 探 究 ( 一 )
思考:虎跳峡河谷是什么形状的,受哪些作用 的影响呢?
河谷的形成过程 (目标二)
初期
V形谷 深而窄
下蚀
向源头 侵蚀
知识迁移
黄果树瀑布是一座活 着的瀑布,从它诞生地那 一刻起,就在流水的溯源 侵蚀下,一步步缓慢地后 撤,画面下部的两道坎就 是黄果树瀑布一步步后撤 留下的脚印。据说,黄果 树瀑布已经有过三次强烈 的变迁,后撤距离长达 250多米,退到了现在的 位置。很难想像,再过若 干年,我们看见的黄果树 瀑布又会在什么位置?
长江三角洲
思考:长江入海口附近以哪种侵蚀作用为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课比赛)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概述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如峡谷、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等;
2.详细讲解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阐述内外因素在河流地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地图、剖面图等工具,分析河流地貌的分布、发育规律,使学生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河流地貌的类型、特点、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河流地貌类型:峡谷、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等;
2.河流地貌发育过程: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
3.影响因素: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地形等;
4.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水资源、土地利用等。
(3)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河流地貌对当地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影响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做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著名河流地貌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制作成PPT,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2)开展实地考察,观察家乡附近的河流地貌,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貌形成过程;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课比赛)
一、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认识河流地貌的类型及特点,如峡谷、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等。
2.掌握河流地貌发育的内外因素,了解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图、剖面图等工具,分析河流地貌的分布、发育规律及其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要素的关系。
(3)针对本章节学习内容,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开展小课题研究。
4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张伟利]【市一等奖】优质课
中牟
最终注入淮河
探查河流的生命史: 贾鲁河中牟段河道演变
2008.1.6
2014.3.9
河流的生命历程是怎样的呢?
2014.10.11
乙 甲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资料,对比河流不同发育时期主要的流水侵 蚀作用类型及对河谷形态的影响;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河流不同河段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的沉积地貌及形成过程; 3.以郑州贾鲁河为例,分组讨论流水作用对郑州产生的 影响。
须通过大桥跨越黄河, 请 在 图 中 找 到 107 国 道黄河大桥和京港澳 高速黄河大桥的位置;
(3)请结合《107国道 黄河大桥》和《京港澳 高速黄河大桥》的局部 卫星遥感图,在图中找 出黄河大堤的位置,比 较两个地区大堤位置的 不同,并分析原因;
小组探究
下图为郑州北部局域卫星遥感 图,请仔细读图,通过小组协作完 成以下问题:
大堤
107国道
大堤
京港澳高速
(3)请结合《107国 道黄河大桥》和《京 港澳高速黄河大桥》 的局部卫星遥感图, 在图中找出黄河大堤 的位置,比较两个地 区大堤位置的不同, 并分析原因;
谢谢大家! 敬请批评指正!
一、河流侵蚀地貌
【自主梳理】阅读课文P77图文资料,说出河流不同发育 阶段的主要侵蚀方式及对河谷形态的影响。
时期
初期
中期
后期
图示
主要侵 蚀方式
下蚀 溯源侵蚀
下蚀 作用减弱 侧蚀 作用加强
侧蚀 为主
河谷形 横剖面呈“ V ”型 河流更为弯曲, 横剖面呈宽而
态(或
河谷拓宽 浅的“ ”型
变化)
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课比赛)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河流地貌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研究当地的河流地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实证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对地质时期和气候变化的理解难度、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等。对于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对于地质时期和气候变化的理解难度,我将提供更多的实例和图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分析,增强他们的实证意识。
2.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我将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1.利用多媒体展示河流地貌的壮观景象,如峡谷、瀑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观察和研究河流地貌,增强他们的实证意识和实践能力。
3.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地理知识,如水文循环、气候类型等。他们可能对于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内部规律感到难以理解,尤其是对于地质时期和气候变化对河流地貌影响的具体机制。此外,学生可能缺乏实际观察和实地考察的经验,对于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弱。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我布置的作业包括:
中学地理优质公开课课件精选河流地貌的发育获奖课件
下游
堆积
主要作用方式
主要侵蚀方式
侧蚀 “U”型谷 宽而浅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河谷形态特征
冲积平原类型
目 录
一、河流侵蚀地貌
• 河谷 • 瀑布
二、河流堆积地貌
• 洪积扇 • 河漫滩平原 • 三角洲平原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高原 • 山地 • 平原
练习: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图中地貌的形成过程。
河谷发育中期
河谷发育成熟期
2. 河谷发育的初期
“V”形河谷
• 落差大,下切作用强烈 • 溯源侵蚀强烈 • 一般位于河流上游
• 瀑 布
瀑布又称跌水。其成因大致有两种:
•溯源侵蚀遇到较硬的岩石 •河流遇到断层
• 溯源侵蚀过程遇到坚硬的岩石形成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
• 河流遇到断层形成瀑布 (委内瑞拉天使瀑布)
——唐 • 胡玢
一、河流侵蚀地貌
1 2
3 4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谷.河谷发育的成熟期
落差很小,侧蚀为主
•河谷继续拓宽,呈宽而浅的槽形 •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作用 •一般位于河流下游
一、河流侵蚀地貌
从 上游 到 下游
•落差减小,流速减小,下蚀减弱,河谷变浅 •水量增加,侧蚀增强,河谷拓宽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 响
1
河流地貌 与聚落
3
2
2. 山区聚落形态
分布:河漫滩平原 形态:条带状 密度:较小 规模:较小 原因: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土壤肥沃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 响
1
河流地貌 与聚落
3
2
3. 平原地区聚落形态 分布: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团状、带状 密度:大 规模:大 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 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有逐水草而居之 习,可见,河流对聚落的影响深远,请 结合课本80-81页内容,思考:河流地 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共同期待,下节更精彩!
小实验:模拟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观察:流水侵蚀作用使沟谷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 生了什么变化?
流水侵蚀作用(目标一)
作用方向 下蚀 侧蚀 溯源侵蚀 概 念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河床加深 使谷底展宽
垂直于地面 向下的侵蚀 向河岸两 侧的侵蚀
向河流源头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 方向的侵蚀 长
带你去旅游!
三角洲
你做到了吗?
1、通过观看小实验视频,能够说出河流侵蚀的三种形 式; 2、通过对长江不同河段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叙述出河 谷的演变历程,并能够解释各个阶段河谷地貌的形成 原因 ; 3、通过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说出河流堆积地貌 的类型及分布。
归纳总结
河流沿岸地貌
下游 作用力 上游(初期)中游(中期) (成熟 期) 下蚀和溯 下蚀减弱, 侧蚀 侵蚀 源侵蚀 侧蚀加强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谷变宽。
河谷的形成过程 河谷的形成过程 (目标二)
下蚀 初期 V形谷 深而窄 河床 变宽
向源头 侵蚀
下蚀减弱 侧蚀为主
中期
又过了两天,爸爸说:“我们已经进入了荆江河段,荆江河段是长 江自湖北枝江至湖南城陵矶段的别称。河流弯曲程度世界罕见,素 有“九曲回肠”之称。由于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再加之为“地上 河”,极易泛滥成灾。你看现在看到的长江与前天看到的长江又有 什么变化?”
合作探究(二) 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南津关, 全长205千米。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 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 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
瞿 塘 峡
巫 巫 峡 峡
西 陵 峡
思考:三峡河谷与虎跳峡相比,河流的形态 及侵蚀作用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洪(冲)积扇
洪积—冲积平原
堆 积 地 貌
河 流 中 下 游 地 区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堆 积 地 貌
河 流 入 海 口
长江三角洲
河口三角洲
多冲积岛
未来:和北侧的 大陆连在一起 (原因:地转偏 向力的影响)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谷
河流 地貌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侧 蚀 凹岸侵蚀
凹岸
凸岸堆积
河谷拓宽
凸 岸
河道弯曲
合作探究(三)
凸岸 B A 凹岸
A处河流以侵蚀为主,应该加固A岸; B处河流以堆积为主。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 中游出现了连续河湾 问题探究: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 为什么?
不知不觉间,王教授他们在船上已经过了五天,船 已经接近终点站上海。乐乐向河岸望去,只见两岸 一片开阔平坦的景象,还可以看到远处几乎消失在 地面的轮船,不禁让人想起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
学以致用
比一比
有人说:“经历数万年的时间后,虎跳峡可能 不再位于目前的位置了。”你认为可能吗?如果 可能,会沿河道哪个方向移动,上游还是下游?
绝对有可能,虎跳峡还受到溯源侵蚀,使河谷
不断地向河流源头(即上游)延伸,使河谷延长.
经过两天的航行, 游船进入了长江中 游河段。爸爸对乐 乐说:“我们已经 进入了跨越世纪的 水利枢纽工程---三峡,你现在看 到的长江与前几天 看到的长江有什么 变化?”
王教授是一个地理 学家,今年暑假, 他带着儿子乐乐对 长江进行全程游览 上海 活动。他们从长江 上游往下游沿江游 荆江 览。他们来到长江 的上游的虎跳峡, 乐乐为虎跳峡汹涌 的流水和磅礴的地 势所吸引。
三峡
虎跳峡
合 作 探 究 ( 一 )
思考:虎跳峡河谷是什么形状的,受哪些作用 的影响呢?
河谷的形成过程 (目标二)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冲积扇地形
科罗拉多大峡谷
长江三峡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小实验视频,能够说出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 2、通过对长江不同河段的分析,能够叙述出河谷的演 变历程,并能够解释各个阶段河谷地貌的形成原因 ;
3、通过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说出河流堆积地貌 的类型及分布。
下蚀 初期 V形谷 深而窄
向源头 侵蚀
知识迁移
黄果树瀑布是一座活 着的瀑布,从它诞生地那 一刻起,就在流水的溯源 侵蚀下,一步步缓慢地后 撤,画面下部的两道坎就 是黄果树瀑布一步步后撤 留下的脚印。据说,黄果 树瀑布已经有过三次强烈 的变迁,后撤距离长达 250多米,退到了现在的 位置。很难想像,再过若 干年,我们看见的黄果树 瀑布又会在什么位置?
长江三角洲
思考:长江入海口附近以哪种侵蚀作用为
主?河谷成什么样的形状?
河谷的形成过程 河谷的形成过程 (目标二)
下蚀 初期 V形谷 深而窄 河床 展宽
向源头 侵蚀
下蚀减弱 侧蚀为主
中期
成熟期
U形
侧蚀
合作探究(四) (目标三)
河流的堆积地貌有哪些, 分布位置有何规律?
堆 积 地 貌
河 流 流 出 山 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