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污泥浓度

挥发性污泥浓度
挥发性污泥浓度

挥发性污泥浓度测定方法

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英文全称: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中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体的悬浮固体浓度。以MLSS(mg/l)表示。

混合液悬浮固体中的有机物量称为混合液体挥发性悬浮固体以MLVSS(mg/l)表示,对一定的废水而言,MLVSS与MLSS有一定的比值,例如生活污水的比值为0.7左右。

测定原理:先做mlss,然后在用坩埚在马福炉里605度烧两个小时,用mlss减去残渣。

测定方法

仪器和实验用品

1.定量滤纸

2.马弗炉

3.烘箱

4.干燥器,备有以颜色指示的干燥剂

5.分析天平,感量0.1mg

实验步骤(括号内为实际操作)

1.定量滤纸在103-105℃烘干,干燥期内冷却,称重,反复直至获得恒重或称重损失小于前次称重的4%;重量为m0;(干燥8小时后放入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最终值或Φ12.5的滤纸直接以1g计)

2.将样品100ml用1中的滤纸过滤,放入103-105℃的烘箱中烘干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平衡温度称重,反复干燥制恒重或失重小于前次称重的5%或0.5mg(取较小值),重量为m1;

SS=(m1- m0)/0.1(干燥8小时后放入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最终值)

3.将干净的坩埚放入烘箱中干燥一小时,取出放在干燥其中冷却至平衡温度,称重,重量为m2;

4.将2中的滤纸和泥放在3中的坩埚中,然后放入冷的马弗炉中,加热到600℃灼烧60分钟,在干燥器中冷却并称重,m3;(从温度达到600℃开始计时)

mlvss=[( m1+m2- m0)- m3]/0.1

MLSS:单位容积混合液内含活性污泥固体物质的总量(mg/L),MLVSS指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生活污水一般MLVSS/MLSS=0.7。测MLSS需要定性滤纸(不能用定量的)、电子分析天平、烘箱、干燥器等。取100ml混合液用滤纸过滤,待烘箱中温度升到103-105之间的设定值后,将滤干后的滤纸放入烘箱烘2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中放置半小操作时。称量后减去滤纸重量,并且测滤纸的重量也要采用上述同样的步骤。该实验必须严格按照上述操作,否则会入偏差。

(完整版)污泥浓缩池设计说明书

第一节 污泥重力浓缩池设计计算 采用带有竖向栅条污泥浓缩机的辐流式重力浓缩池,用带有栅条的刮泥机刮泥,采用静压排泥。计算草图如图10所示: d 1 图10 浓缩池计算草图 d 2 H i =0.0 5 D h 1. 设计参数 污泥总量计算及污泥浓度计算 二沉池排放的剩余污泥量: Q =870.86m 3 /d ,本设计含水P 率取为99.2%,浓缩后污泥含水率97% ,污泥浓度C 为8g/L ,二沉池污泥固体通量M 采用30kg/(m 2 ·d)。 采用中 温二级消化处理,消化池停留天数为30d ,其中一级消化20d ,二级消化10d 。消化池控制温度为33~35C o ,计算温度为35C o 。 2. 浓缩池面积 2870.8610362.86241 QC F m G ?= ==? 式中: C ——流入浓缩池的剩余污泥浓度(kg/s ),本设计取10kg/m 3 Q ——二沉池流入剩余污泥流量(m 3 /h ), G ——固体通量2/()kg m h ?????,一般采用0.8-1.22 /()kg m h ?;取1.0. 本设计采用四个污泥浓缩池,单个池面积为 90.72m 2 3. 浓缩池的直径 4490.72 10.75F D m ππ ?= = =,本设计取11.0m 4. 浓缩池的容积 3870.8616 145.144244 QT V m ?= ==? 式中:T ——浓缩池浓缩时间(h ),一般采用10-16h ,本设计取16h 。 5. 浓缩沉淀池有效水深

2145.14 1.6090.72 V h m F === 6.浓缩后剩余污泥量 31010010099.2 870.86232.23/10010097 P Q Q m d P --==?=-- 7. 池底高度 辐流沉淀池采用中心驱动刮泥机,池底需做成1%的坡度,刮泥机连续转 动将污泥推入泥斗。池底高度: 411 0.010.05522 D h i m = =?= 8. 污泥斗容积 5t ()55(1.250.25) 1.43h g a b tg m α=-=-= 式中: α— 泥斗倾角,为保证排泥顺畅,圆形污泥斗倾角本设计取55 a — 污泥斗上口半径(m );本设计取1.25m ; b — 污泥斗底部半径(m),本设计取0.25m 。 污泥斗的容积: 222231511 () 1.43(1.25 1.250.250.25) 2.933V h a ab b m ππ=++=??+?+= 9. 浓缩池总高度 本设计取浓缩池超高h 1 = 0.30 m ,缓冲层高度h 3 = 0.30 m , 23450.3 1.60.30.055 1.43 3.685H h h h h h m =++++=++++= 10. 浓缩后的污泥体积 剩余含水率P 1为99.2%,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P 2为96%,浓缩后的污泥体积为: 3 12 (1)870.86(199.2%) 174.17/1196% Q P V m d P -?-= = =-- 11.排泥管 采用污泥管道最小管径DN150mm ,间歇将污泥排出贮泥池。

水控计算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计算题(每题10分): 1. 一平流沉淀池,澄清区面积为20×4m2,流量为Q=120m3/h。若将其改造成斜板沉淀池,流量提高至原流量6.5倍,其它条件不变。求需要装多少块斜扳?(斜扳长L=1.2m ,宽B =0.8m,板间距d=0.1m,板与水平夹角?=60o,板厚忽略不计) 解:平流池A=20×4=80m2 , q=Q/A=120/80=1.5(m3/m2.h) 斜板池q=6.5Q/At 即 1.5=6.5×120/At At=520m2 (斜板池总面积) 设斜板池总单元数为n 则n(LBcos?)+dB)=At n(1.2×0.8cos60o+0.1×0.8)=520 n=929[单元数] 故板数=n+1=929+1=930(块) 2. 某城市最大时污水量为1800m3/h,原污水悬浮浓度C1=250mg/L,排放污水悬浮物允许浓度C2=80mg/L。拟用辐流沉淀池处理。试计算去除率及沉淀池基本尺寸。(沉淀时间取1.5h,沉淀池有效水深 3.3m) 解: (1)E=(C1-C2)/C1=[(250-80/250]×100%=68% (2)沉淀池容积V=Qt=1800×1.5=2700m3 定为两座池,每池容积1350m3 每池表面积F=V/2/h=1350/3.3=409(m2) 直径D=(4F/?)1/2=(4×409/3.14)1/2=23(m) 3. 要某活性污泥曝气池混和液浓度MLSS=2500mg/L。取该混和液100mL于量筒中,静置30min 时测得污泥容积为30mL 。求该活性污泥的SVI及含水率。(活性污泥的密度为1g/mL) 解: (1) 100mL混和液对应的污泥容积为30mL 则1L混和液对应的污泥容积为300mL 又 1L混合液中含泥2500mg=2.5g 故 SVI=300/2.5=120mL/g干泥 (2)1mL该活性污泥含干泥 1/SVI=1/120=0.008g 因活性污泥密度为1g/mL,故 1mL活性污泥质量为1g 则含水率为 [( 1-0.008)/1]×100%=99.2% 4. 活性污泥曝气池的MLSS=3g/L,混合液在1000mL量筒中经30min沉淀的污泥容积为200mL,计算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所需的回流比及回流污泥浓度。 解: (1)SV=200/1000×100%=20% (2)SVI=(SV%×10)/MLSS=(20×10)/3=66.7mL/g 干泥 (3)Xr=106/SVI=106/66.7=15000(mg/L) (4)因X(1+r)=Xr×r 即3(1+r)=15×r

污水处理厂计算说明书19415

流程图 上清液回流 污泥处理泥饼外运 污水处理流程图 .构筑物计算 平流沉砂池 1.1设计参数 最大设计流量:Q=360 L/S 1.2设计计算 (1)沉砂池长度: 设平流沉砂池设计流速为v=0.25 m/s,停留时间t=40s,则沉砂池水流部分的长度(即沉砂池两闸板之间的长度):L =v*t=0.25*40=10m (5)沉砂室所需的容积: V= Qmax ?T?86400?X (2)水流断面面积: Qmax A=— v 0.36 =1.44m 0.25

kz?10 V —沉砂室容积, T —排泥间隔天数,取2d;K z —流量总变化系数,取 1.4 代入数据得:V=86400* 0.36*2*3/(1.4*10 5) =1.333 m 3则每个沉砂斗容积为V ' =V/ (2*2)=1.333/(2*2)=0.333m 。 (6)沉砂斗的各部分尺寸: 设斗底宽a1=0.5 m,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55 °,斗高h3 / =0.5m,则沉砂斗上口宽: a=2* h 3 / /tg55 ° 沉砂斗的容积:+a1=2*0.5/1.428+0.5=1.2m V0 = ( h s x/6) * (2*a A2+ 2*a* a 什2a「2) =0.5/6* ( 2*1.2A2+ 2*1.2* 0.5+ 2* 0.5人2 ) =0.382m3 (略大于V 这与实际所需的污泥斗的容积很接近,符合要求; (7)沉砂室高度:采用重力排砂,设池底坡度为0.06,坡向砂斗长 L 2 =(L -2*a)/2=(10 -2*1.2)/2=(10 -2*1.2)/2=3.8m , h3 = h3 / +0.06 L 2 =0.5+0.06*3.8=0.728m 池总高度:设沉砂池的超高为h1=0.2m,贝U H= h1+h2+h3=0.2+0.6+0.728=1.528m (8)进水渐宽及出水渐窄部分长度: 进水渐宽长度L1= ( B-2*B 1) /tan 1= (242*1.0 ) /(tan20° )=1.1m 出水渐窄长度L 3= L1 =1.1m (9)校核最小流量时的流速: 最小流量为Q min =360/1.4=257l/s,贝U V min = Q min/A=0.257/1.44=0.178m/s > 0.15m/s 符合要求 沉砂池采用静水压力排砂,排出的砂子可运至污泥脱水间一起处理。 CASS也 CASS反应池沿长度方向分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滗水装置,实现了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运行,集曝气、沉淀、排水于一体。CASS工艺是一个好氧/缺氧/厌氧交替运行的过程,具有一定 脱氮除磷效果,废水以推流方式运行,而各反应区则以完全混合的形式运行以实现同步硝化一反硝化和生物除磷。 3.4.1容积 3 池总宽度:设n=2格,每格宽b=1.2m,则B=n*b=2*1.2=2.4m (未计隔离墙厚度, 可取0.2m) X—城市污水沉砂量,取 3 m 3 4砂量/10 5 m3污水

XSS1000超声波污泥浓度说明书资料

前言 非常感谢您选择本公司分析仪器!在使用本产品前,请详细阅读 本说明书,并保存以供参考。请遵守本说明书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由于不遵守本使用手册及安装说明书中规定的注意事项,所引起的 任何故障和损失均不在厂家的保修范围内,厂家亦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请妥善保管好所有文件。如有疑问,请联系我公司售后服务部门或地区客服中心。 ?如果您需要英文说明书,请登陆本公司网站下载,或拨打服务热线, 联系我公司售后服务部门或地区客服中心。 ?在收到仪器时,请小心打开包装,检查仪器及配件是否因运送而损 坏,如有发现损坏,请联系我公司售后服务部门或地区客服中心,并保留包装物,以便寄回处理。 ?当仪器发生故障,请勿自行修理,请联系我公司售后服务部门或 地区客服中心。 以下标识将会在本手册或者仪器上出现: 注意保险丝接地端

目录 第一章概述 测量原理 (1) 产品特点 (1) 产品应用 (2) 第二章产品 变送器 (3) 传感器 (3) 第三章安装 注意事项 (4) 变送器安装 (6) 传感器安装 (7) 电气连接 (9) 第四章调试 控制面板 (11) 菜单结构 (12) 常规设置流程 (13) 标定 (14) 第五章维护 变送器的维护 (17) 传感器的维护 (17) 第六章疑问 (18)

一、概述 测量原理 超声波污泥浓度计利用水中固浮物对超声波的衰减,测量悬浮物浓度;超声波在污泥和悬浮物中的衰减与液体中的污泥和悬浮物的浓度有关,根据这一原理超声波污泥浓度计实现了污泥和悬浮物浓度的在线测量和监控。 产品特点适合不同种类液体中的污泥和悬浮物的测量。 现场标定简便。 可输出污泥浓度%或g/l,现场选择。 管段式为全不锈钢材质,耐腐蚀、抗沾附性更强。管段式带喷嘴和采样阀,用于自清洗和采样标定。浸没式传感器为不锈钢焊接结构防护等级 IP68 超宽液晶,棒图显示。 可选2点或3点标定,测量精度高。 输出电流值(4mA-20mA)与测量浓度值成比例。用户可以自由设定继电器的触发值。 用户可以设定故障报警电流输出值。 中文菜单,操作简便。 设定参数存贮在EEPROM,断电也能长期保持。

污泥含水率,MLVSS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污泥含水率的和MLVSS的测定 专业班级:环境 1 2 0 1 姓名:寇时航 学号: 2 0 1 2 5 0 7 5 指导老师:沈凇涛 环境与资源学院 2015 年7 月5 日

实验一:污泥含水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污泥中的水分有哪些组成(空隙水、毛细水、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以及去除污泥中水分的基本方法(重量法、水分快速测定仪)。 2.掌握污泥实验室测定一些基本步骤和一些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 污水处理厂要在达到污泥排放标准的同时而不增加运行成本,对污泥含水率的测定就显得非常重要.污泥含水率的测定一般是采用传统的重量法,即由污泥烘干后的重量与污泥原重的比值中计算出污泥的含水率,该法操作简单但费时。 三、实验仪器: 101—105℃的烘箱、量筒(100ml)、滤纸、电子称量器、烧杯、漏斗、干燥器、玻璃棒、 四试验步骤: 1.滤纸准备 取定量的滤纸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于半小时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2mg,记录(W1)。 2.取样

用100ml的量筒量取取于曝气池中的混合污泥水样,沉降30min 后用滤纸将其过滤,将污泥和滤纸一起称量,达到恒重后记录为W2,则污泥的重量W=W2--W1 3.烘干 将过滤出来的滤纸放入烘箱内101—105℃下烘2小时左右,放在干燥器内30min冷却至室温再称,记录数据,在烘2小时再称,直到称得重量不变,称为达到恒重W3(或者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4mg)。水分重量=W2--W3。含水率=水分重/W*100%。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名称W1 W2 W3 W 水分重含水率单位(g) 1.8983 2.5403 1.9617 0.6420 0.5786 90.12% 由上表可得:污泥含水率较大,须将污泥进行浓缩脱水等方法处理以减少污泥的体积来进行后续的处理。 六、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基本掌握了测定一种污泥含水率的实验方法。由于这次实验是我们独自完成,所以难免磕磕盼盼。但通过不断地查阅资料,我们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实验。 试验二:MLVSS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MLVSS的意义及测定方法。 2.学会使用测定MLVSS的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污泥量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排放及用药计算 城关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排放及用药计算 设计每天产泥量2.9吨。(进水20000m3,BOD进水200mg/l,出水20mg/l。) PAM投配比3‰至5‰,取中间值4‰。 则PAM用量每天为2.9*4=11.6kg。 剩余污泥浓度7000mg/l。 则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为2.9*1000/7=414.28m3。 设计脱水机单台进泥量每小时40m3。 脱水机运行时间为414.28/40=10.357h,取11h。 则PAM溶液浓度为11.6/(1.2*11)=0.8787kg/m3。(设计说明书上推荐1kg/m3。) 实际运行情况 产泥系数按照0.85kgDS/kgBOD计算。 每天产生剩余污泥量:0.85*(41.48-5.36)*15106=463.78kg。(41.48、5.36为09年1月至8月进出水平均浓度,15106为平均进水量。) 目前厂内剩余污泥平均浓度3500mg/l左右。 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463.78/3.5=132.5m3 脱水机单台进泥量不高于20m3每小时。 脱水机每天运行时间132.5/20=6.625,实际运行8小时。 PAM溶液浓度为0.75kg/m3。 用药量为0.75*8*1.2=7.2kg。 投配比为7.2/0.43678=15.524kg/m3,即15.5‰ 。 实际投配比是设计投配比的4倍左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脱水机进泥量设计是实际的 2倍,污泥浓度设计是实际的2倍。) 若要控制投配比在4‰,则应该降低PAM溶液的浓度。 PAM投配比取4‰。 每天理论投加量为0.46378*4=1.86kg。 加药泵的流量为1.2m3/h,每天运行8小时,则PAM溶液用量为1.2*8=9.6m3。

污水厂污泥计算

污泥是水处理过程的副产物,包括筛余物、沉泥、浮渣和剩余污泥等。污泥体积约占处理水量的0.3%~0.5%左右,如水进行深度处理,污泥量还可能增加0.5~1倍。 是使污泥减量、稳定、无害化及综合利用。 (1)确保水处理的效果,防止二次污染; (2)使容易腐化发臭的有机物稳定化; (3)使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妥善处理或利用; (4)使有用物质得到综合利用,变害为利。 (1)按成分不同分: 污泥:以有机物为主要成分。其主要性质是易于腐化发臭,颗粒较细,比重较小(约为1.02~1.006),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属于胶状结构的亲水性物质。初次沉淀池与二次沉淀池的沉淀物均属污泥。 沉渣: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其主要是颗粒较粗,比重较大(约为2左右),含水率较低且易于脱水,流动性差。沉砂池与某些工业废水处理沉淀池的沉淀物属沉渣。 (2)按来源不同分: 初次沉淀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初次沉淀池。 剩余活性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活性污泥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腐殖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生物膜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消化污泥(也称熟污泥):生污泥经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 化学污泥(也称化学沉渣):用化学沉淀法处理污水后产生的沉淀物。例如,用混凝沉淀法去除污水中的磷;投加硫化物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投加石灰中和酸性污水产生的沉渣以及酸、碱污水中和处理产生的沉渣等均称为化学污泥。 (3)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特性见表8-1 表8-1 城市废水厂污泥的性质和数量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V1/V2=W1/W2=(100-p2)/(100-p1)=C2/C1(8-1) 式中: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1) V2= V1(100-p1)/(100-p2)= V1(100-97.5)/(100-95)=(1/2)V1可见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 消化程度的计算公式:R d=[1-(p V2p S1)/(p V1p S2)] ×100 (8-2) 式中:R d——可消化程度,%; p S1、p S2——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无机物含量,%; p V1、p V1——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有机物含量,%。

污泥沉淀池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15134 污泥沉淀池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污泥沉淀池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定时巡视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如出水浊度、泥面高度、沉淀的悬浮物状态、水面浮泥或浮渣情况等,检查各管道附件、排泥刮渣装置是否正常,各堰出流是否均匀,堰口是否严重堵塞,清理出水堰及出水槽内截留杂物及漂浮物。 二、根据污泥产量及贮泥时间及时排出污泥,一般存泥时间为2~4小时。利用阀门控制回流污泥量,剩余污泥打入污泥浓缩池,控制好回流污泥与净排污泥的比例。沉淀池污泥排放量可根据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污泥浓度及二次沉淀池泥面高度确定。 三、观察沉淀池出水水质,不允许沉淀池有污泥

污泥含水率计算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V1/V2=W1/W2=(100-p2)/(100-p1)=C2/C1(8-1) 式中: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1) V2= V1(100-p1)/(100-p2)= V1(100-97.5)/(100-95)=(1/2)V1可见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 消化程度的计算公式:R d=[1-(p V2p S1)/(p V1p S2)] ×100 (8-2) 式中:R d——可消化程度,%; p S1、p S2——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无机物含量,%; p V1、p V1——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有机物含量,%。 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V d= V1(100-p1)/(100-p d)[(1- p V1/100)+ p V1/100(1- R d/100)] (8-3) 式中:V d——消化污泥量,m3/d; p d——消化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V1——生污泥量,m3/d; p1——生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p V1——生污泥有机物含量,%; R d——可消化程度,%,取周平均值; (4)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 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和。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干固体物质包括有机物(即挥发性固体)和无机物(即灰分)。确定湿污泥比重和干污泥比重,对于浓缩池的设计、污泥运输及后续处理,都有实用价值。 经综合简化后,湿污泥比重(γ)和干污泥比重(γs)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γ=(100γs)/[γs p+(100-p)] (8-4)或γ=25000/[250p+(100-p)(100+1.5p V)] (8-8)γs=250/(100+1.5p V)(8-7) 式中:γ——湿污泥比重; γs——污泥中干固体物质平均比重,即干污泥比重; p——湿污泥含水率,%; p V——污泥中有机物含量,%; (5)污泥肥分:污泥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肥分(N、P、K)、微量元素及土壤改良

污泥量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排放及用药计算 2009-12-10 18:11:24| 分类:工作日记|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城关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排放及用药计算 设计每天产泥量2.9吨。(进水20000m3,BOD进水200mg/l,出水20mg/l。) PAM投配比3‰至5‰,取中间值4‰。 则PAM用量每天为2.9*4=11.6kg。 剩余污泥浓度7000mg/l。 则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为2.9*1000/7=414.28m3。 设计脱水机单台进泥量每小时40m3。 脱水机运行时间为414.28/40=10.357h,取11h。 则PAM溶液浓度为11.6/(1.2*11)=0.8787kg/m3。(设计说明书上推荐1kg/m3。) 实际运行情况 产泥系数按照0.85kgDS/kgBOD计算。 每天产生剩余污泥量:0.85*(41.48-5.36)*15106=463.78kg。(41.48、5.36为09年1月至8月进出水平均浓度,15106为平均进水量。) 目前厂内剩余污泥平均浓度3500mg/l左右。 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463.78/3.5=132.5m3 脱水机单台进泥量不高于20m3每小时。 脱水机每天运行时间132.5/20=6.625,实际运行8小时。 PAM溶液浓度为0.75kg/m3。 用药量为0.75*8*1.2=7.2kg。 投配比为7.2/0.43678=15.524kg/m3,即15.5‰ 。 实际投配比是设计投配比的4倍左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脱水机进泥量设计是实际的 2倍,污泥浓度设计是实际的2倍。) 若要控制投配比在4‰,则应该降低PAM溶液的浓度。 PAM投配比取4‰。 每天理论投加量为0.46378*4=1.86kg。

活性污泥法调试手册

生化工艺单元调试规程
1. 目的 为加强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调试工作的操作规范性、安全性、合理性,并避免 调试过程中误操作的产生使调试工作如期顺利完成,制订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2.1 本规程适用常规生化工艺处理单元,特殊工艺及企业可参照执行。 2.2 特殊工艺的工艺控制与常规工艺有较大差异,工艺控制参数不在控制范 围之中,不能完全按本规程控制相应过程指标,可适当选取参照执行。 3. 工作程序 3.1 工艺调试技术要求 调试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时巡回检查设备运转状况,检测工艺控制点 参数,通过化验分析、生物镜检、表征观察、闻气味等及时掌握水处理的变化情 况。 调试中应当做到如下的技术要求: 1)调试前根据设计方案、图纸、可研报告和相关说明书,认真阅读并了解 整个工程项目概况。熟悉工艺单元的工艺参数、设备情况和仪器仪表、自控系统 和作用原理,在调试过程中严格执行仪器仪表、设备、自控系统操作规范,保证 操作的合理规范与安全性。 在调试过程中对影响工艺生产正常运行的问题进行汇 总,尤其对关键的设计参数、核心工艺设备进行及时沟通解决,以对后续调试起 到指导作用;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参照类似项目的工艺调试经验,指导并快速 完成工艺调试。 2)试运行期间除工艺参数调整外,对于设备的运行情况也应有详细的记录, 应把全部的设备状况记录在设备档案中。 设备档案表格的设计与其它专业部门共 同研究制定。 3)在调试阶段,工艺运行的控制、调整应以培养、驯化污泥为主,检查各 工艺设备运行状况。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切实做好控制、观察、记录和分析检验 工作。对处理污水量、污泥产量、污泥处理量、药剂耗用量、生产电耗量、自来 水耗量等应有记录,对进出水水质和活性污泥等均应有足够的分析数据。

活性污泥浓度MLSS详解

活性污泥浓度M L S S详 解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活性污泥浓度MLSS详解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需要众多控制参数的合理调控,其中包括活性污泥浓度(MLSS)的控制,它是污水系统日常运行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对此,今天针对MLSS的定义和其他指标关系进行详细的介绍。 1.活性污泥浓度MLSS定义 活性污泥浓度是指曝气池出口端混合液悬浮固体的含量,用符号MLSS表示,其单位是mg/L,它用来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数量。MLSS的总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活性的微生物; 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为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 无机物。 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MLSS仅指曝气池中混合液的浓度,而不考虑二沉池内混合液的浓度。同时,在监测曝气池混合液浓度的时候需要注意是以曝气池出口端混合液浓度为标准来衡量整个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浓度的。 2.活性污泥浓度和其他控制指标的关系 1)活性污泥浓度和污泥龄的关系 污泥龄是通过排除活性污泥来达到污泥龄指标的可操作手段的。通过合理的污泥龄及食微比的控制即可给出控制活性污泥浓度的合理范围。事实上,若一味提高活性污泥浓度,在进水有机物浓度不高的情况下,污泥龄就会特别长,超出正常控制的污泥龄值,这明显地

提示我们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这样要比用活性污泥浓度的绝对值来判断是否对活性污泥浓度的进行控制要准确的多。 2)活性污泥浓度与水温的关系 活性污泥在生化池内的生长、繁殖、代谢和水温的关系是密切的。水温每降低10℃,活性污泥的活性将降低一倍;当水温低于10℃时,可以明显发现处理效果不佳。对此通过活性污泥浓度的调整来应对水温的变化: 当水温偏低时,可以提高活性污泥浓度,以抵消活性污泥活性降低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活性污泥在水温偏低时去除效率增高的目的; 当水温较高时,活性污泥活性旺盛,控制过高的活性污泥不利于活性污泥的沉降,这样的情况就可以指导我们通过降低活性污泥浓度来规避出现未沉降絮体和混浊的上清液的不良状况。 3)活性污泥浓度和活性污泥沉降比的关系 活性污泥浓度会影响沉降比的最终沉降值。活性污泥控制浓度越高,活性污泥沉降比的最终结果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这是因为活性污泥浓度较高时,生物数量多,在压缩沉淀后自然就会出现较高的沉降比了。这与其他也能导致沉降比升高的因素相区别的要点是,观察沉降压缩后的活性污泥是否密实,色泽是否呈深棕揭色。通常非活性污泥浓度升高导致沉降比升高的情况中多半压实性差,色泽暗淡。 当然,活性污泥浓度过低对沉降比影响也很明显,但是往往不是由于操作人员刻意降低活性污泥浓度导致沉降比过低的,而是进水有机物浓度过低导致的。这样的情况,操作人员总觉得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低,就努力的去拉高活性污泥浓度,结果就是出现活性污泥老

污水厂污泥计算

是使污泥减量、稳定、无害化及综合利用。 (1)确保水处理的效果,防止二次污染; (2)使容易腐化发臭的有机物稳定化; (3)使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妥善处理或利用; (4)使有用物质得到综合利用,变害为利。 (1)按成分不同分: 污泥:以有机物为主要成分。其主要性质是易于腐化发臭,颗粒较细,比重较小(约为~),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属于胶状结构的亲水性物质。初次沉淀池与二次沉淀池的沉淀物均属污泥。 沉渣: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其主要是颗粒较粗,比重较大(约为2左右),含水率较低且易于脱水,流动性差。沉砂池与某些工业废水处理沉淀池的沉淀物属沉渣。 (2)按来源不同分: 初次沉淀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初次沉淀池。 剩余活性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活性污泥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腐殖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生物膜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消化污泥(也称熟污泥):生污泥经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 化学污泥(也称化学沉渣):用化学沉淀法处理污水后产生的沉淀物。例如,用混凝沉淀法去除污水中的磷;投加硫化物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投加石灰中和酸性污水产生的沉渣以及酸、碱污水中和处理产生的沉渣等均称为化学污泥。 (3)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特性见表8-1 表8-1 城市废水厂污泥的性质和数量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 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 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 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 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V1/V2=W1/W2=(100-p2)/(100-p1)=C2/C1(8-1) 式中: 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 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1) V2= V1(100-p1)/(100-p2)= V1()/(100-95)=(1/2)V1 可见污泥含水率从%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 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另 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 消化程度的计算公式:R d=[1-(p V2p S1)/(p V1p S2)] ×100 (8-2) 式中:R d——可消化程度,%;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污泥量计算????????????????????????????污泥量计算 (1)污泥量计算 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V=100C0ηQ/1000(100-p)ρ 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 Q——污水流量,m3/d; η——去除率,%;(二次沉淀池η以80%计) C0——进水悬浮物浓度,mg/L; P——污泥含水率,%; ρ——沉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2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Qs=ΔX/fXr式中:Qs——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 Δ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 f=MLVSS/MLSS,生活污水约为0.75,城市污水也可同此; Xr——回流污泥浓度,g/L。 3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见公式(8-3)。 (2)污水处理厂干固体物质平衡: 污水处理厂内部存在着固体物质的平衡问题,通过固体物质的平衡计算,有助于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污水处理厂固体物质平衡的典型计算,可根据图8-1进行。设原污水悬浮物X0为100,初次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以50%计,二次沉淀池去除率以80%计,悬浮物总去除率总去除率为90%。各处理构筑物固体回收率为:浓缩池为r1=90%;消化池为r2=80%;悬浮物减量为rg=30%;机械脱水为r3=95%(预处理所加混凝剂的固体量略去不计)。因此其平衡式为: 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悬浮物量:X1=ΔX+XR (8-10) XR=Xˊ2+ Xˊ3+ Xˊ4 (8-11) 式中: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 Δ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量;X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2,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 Xˊ3,机械脱水上清液悬浮物量Xˊ4的总和。 进入消化池的悬浮物量:X2= X1 r1 (8-12) 浓缩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2= X1(1- r1)(8-13) 消化池悬浮物减量:G= X2rg= X1 r1rg (8-14) 进入机械脱水设备的悬浮物量:X3=(X2-G)r2 (8-15) 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X2-G)(1- r2)(8-16) 脱水泥饼固体物量:X4= X3 r3 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4= X3(1- r3)(8-17) 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 XR=Xˊ2+ Xˊ3+ Xˊ4 = X1(1- r1rg-r1r2r3+r1r2r3rg)

水污染控制工程计算题

1 计算题 1.1 已知某小型污水处理站设计流量Q=400m 3/h ,悬浮固体浓度SS=250mg/L 。设沉淀效率为55%。根据实验性能曲线查得 u 0=2.8m/h ,污泥的含水率为98%,试为处理站设计竖流式初沉池。 设计参数: 污水在中心管内的流速v 0=30mm/s=0.03m/s 表面水力负荷q =u 0=2.8m 3/(m 2·h) (1)估算竖流沉淀池直径,确定池数。 设计沉淀池数为四只,池型为圆形,估算单池的直径约为7m ,符合要求。 单池流量Q′=Q/4=100m 3/h (2) (3)(4)(5).3h =(6)(7)(8)D /h 2(9)h 5=V 1=((10) H =h 1(11)1.2 ,总磷 为 1.根据提供的条件,采用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曝气池采用推流廊道式,运行时考虑阶段曝气法和生物吸附再生法运行的可能性,其流程如下: 2.曝气池的计算与设计 (1)污泥负荷的确定根据实验或经验以及所要求的处理效果,本曝气池采用的污泥负荷率(N s )为:0.27kgBOD 5/kgMLSS·d 。(一般为0.2~0.4kgBOD 5/kgMLSS·d ) (2)污泥浓度的确定根据N s 值,SVI 值在80~150之间,设计取SVI =130,污泥回流比为35%,经计算曝气池污泥的污泥浓度X 为: (3)曝气池容积的确定根据计算,曝气池有效容积V 为: (4)曝气池停留时间的校核:10000 2424830000 V T Q =?=?曝气池停留=小时间时 原废水

(5)曝气池主要尺寸的确定: 1)曝气池的面积:设计2座曝气池(n=2),每座曝气池的有效水深(H1)取4.0m,则每座曝气池的面积(A1)为: 2)曝气池的宽度:设计曝气池的宽度B为6m,校合宽深比B/H=6/4=1.5,在1~2之间,符合要求。 3)曝气池的长度:L=A1/B=1250/6=208m,设计取210m 校核长宽比L/B=210/6=35>10,符合要求。 4)曝气池的总高度:设计取超高(保护高度H2)为0.8m,则曝气池的总高度H=H1+H2=4.8m 5)曝气池的平面形式: 设计曝气池为3廊道形式,则每廊道长L1=L/3=210/3=70m。 则曝气池的平面尺寸为:曝气池长L1=70m;曝气池宽B1=B×3=6×3=18m。 6)曝气池的进水方式:为使曝气池的能够按多种方式运行,将曝气池的进水与污泥回流安排在每一廊道的首端以及廊道的中间部分。若从曝气池的第一廊道首端进水并回流污泥,则为传统推流方式运行;若从曝气池的第一廊道的首端回流污泥,从第三廊道的中间进水,则为生物吸附再生方式运行;若从曝气池的第一廊道回流污泥,而沿每一廊道的池长多点进水,则为阶段曝气方式(逐步曝气)运行。 3. 。则总压力损失为 160m3/min 4. (1 (2 (3 5. 6. 采用螺旋泵进行污泥提升,其提升高度按实际高程布置来确定,本设计定为2.5m,根据污泥回流量,选用外径为700mm,提升量为300m3/h的螺旋泵4台,3用1备。 7.营养物的平衡计算 (1)BOD5=30000×(0.2-0.02)=5400kg/d; (2)氮(N) 每日从废水中可获得的总氮量为:N1=0.03×30000=900kg/d 每日污泥所需要的氮量为:BOD5:N=100:5;则N=270kg/d 每日随出水排除的N量为:900-270=630kg/d,相当于21mg/L (3)磷(P) 每日从废水中可获得的总磷量为:P1=0.003×30000=90kg/d 每日污泥所需要的磷量为:BOD5:P=100:1;则P=54kg/d 每日随出水排除的P量为:90-54=36kg/d,相当于1.2mg/L 废水中N和P营养源能够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需求,无需向废水中补充氮源和磷源,但出水中氮和磷的浓度不能满足废水一

污水处理厂计算说明书

流程图 污水处理流程图 一.构筑物计算 平流沉砂池 1.1设计参数 最大设计流量:Q=360L/s 1.2设计计算 (1)沉砂池长度: 设平流沉砂池设计流速为v=0.25 m/s ,停留时间t=40s ,则沉砂池水流部分的长度(即沉砂池两闸板之间的长度):L =v*t=0.25*40=10m (2)水流断面面积:A= Qmax v = 0.360.25 =1.44m 2 (3)池总宽度:设n=2 格,每格宽b=1.2m ,则B=n*b=2*1.2=2.4m (未计隔离墙厚度,可取0.2m ) (4)有效深度:h 2=A/B =1.44/2.4=0.6m (5)沉砂室所需的容积:V= Qmax ?T ?86400?X kz ?105 V —沉砂室容积,m 3 X —城市污水沉砂量,取3 m 3砂量/105m 3 污水 T —排泥间隔天数,取2d ;K z —流量总变化系数,取1.4 代入数据得:V=86400* 0.36*2*3/(1.4*105)=1.333 m 3则每个沉砂斗容积为V ' =V/(2*2)=1.333/(2*2)=0.333m 3 。 (6)沉砂斗的各部分尺寸: 设斗底宽a 1=0.5 m ,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55°,斗高h 3ˊ=0.5m ,则沉砂斗上口宽: a=2* h 3ˊ/tg55°+a 1=2*0.5/1.428+0.5=1.2m 沉砂斗的容积:V 0 = (h 3ˊ/6)*(2*a^2+ 2*a* a 1+ 2a 1^2) =0.5/6*(2*1.2^2+ 2*1.2* 0.5+ 2*0.5^2)=0.382m3 (略大于V ' =0.35)

污泥含水率-密度关系图

含水率 理论密度实测密度备注99.95 1.0003 1.003流体99.50 1.0031 1.006流体99.00 1.0062 1.015流体98.00 1.0125 1.020流体97.00 1.0188 1.025流体96.00 1.0252 1.030流体95.00 1.0317 1.035流体94.00 1.0383 1.050流体9 2.00 1.0518 1.060流体90.00 1.0656 1.070流体85.00 1.1017 1.105流体8 2.00 1.1246 1.128膏体80.00 1.1404 1.150塑性78.00 1.170塑性75.00 1.190塑性70.00 1.210塑性65.00 1.220泥饼状60.00 1.200泥饼状55.00 1.000泥饼状,较干50.00 0.900泥饼状,较干30.00 0.70010.000.550理论算式:d=100*2.6/[2.6*w t +(100-wt)]d=2.6*(1-w t %)+1*w t % SS :100mg/L-------99.9%(含水率)-------0.1%(含固率) 污泥的主要成分是黏土,密度按[d 土]≈2.6g/ml; 20℃水的密度[d 水]=1g/ml 。 则:含水97.6%的污泥密度d ?=2.6×0.024+1×0.976=1.038; 含水94.0%的污泥密度d ?=2.6×0.060+1×0.940=1.096; 由于污泥排放和输送过程受力会被压缩,所以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差别较大,尤其在85%含水率以下。沉砂池排放的污泥(含砂率较高)含水率约为60%,密度约为1.5。 含水率为60%的污泥如果是板框机压滤得到的,密度大约是;如果是混合得到的,密度大约是污泥含水率-密度关系图 密度和颗粒大小, 堆积情况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