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

--万以上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3、使学生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4、根据新课程改革,结合读数、写数用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对写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时安排:

1、信息窗(一)万以上数的读法........2课时

2、信息窗(二)万以上数的写法 ..........2课时

3、信息窗(三)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和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2课时

4、信息窗(四)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课时

5、拓展平台数字编码..................2课时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第一课时:认识万以上的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中的信息窗(一)和自主练习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

策略与方法: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时,先从学生已知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引入,指导学

生用横梁上标有计数单位的算盘帮助数数,教师随着写出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说明这些都是计数单位。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在算盘上数数时有什么规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具:计数器,活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老师在网上查找到一些有关图书馆藏书的信息你想知道吗?看到这些数字你想知道什么?

复习巩固新知,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展示情境图。

情境图展示的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约有图书十万册。从而提出问题:十万是多少?你能举例说说你对十万的理解吗?(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的数,数到十万,让学生体会十万是多少。)

三、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进制计数法"师举例讲解,一小盒订书订有1000

个,一大盒有10盒这样的订书订就是10000个,这样的十大盒就是十万个订书订。再比如,人民大会堂能容纳一万人,10个人民大会堂就能容纳十万人。

2. 用算盘帮助数数。也可以这样用计数器数一数:1万、2万、3万……10个一万是十万。

谁还能接着数下去吗?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并让学生看书。提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你对一亿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例说一说吗?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正常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三年多时间。……

3. 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数位顺序表,然后重点介绍数级。

在认识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介绍十进制计数法。(教师强调:数位表是我们读写数的依据,必须牢记,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想:像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什么?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怎样?这种计数方法叫做什么计数法?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举例。

学生自己动手数一数,然后演示。

学生举例。用计数器自己操作,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数位顺序表。

学生总结,并默记。

学生观察发现,总结。

关注对个级、万级、亿级的理解。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设计万以上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四、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数一数练习时让学生借助计数器独立去数,然后交流数的方法。

2.第2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回忆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式、足球决赛的场面。学生借助计

数器独立去数,然后交流数的方法。学生回忆感受大数并用大数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二课时:万以上的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中的和自主练习的第3--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万以上数的组成各个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上数的

读法。

2.提高学生的读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读出万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熟练地读出万以上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

2、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里有()个一百万,

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探讨整万数的读法。(读万以内的数也要从高位读起,教师加强对读书的指导。按照“一画

二看三说四读”的顺序进行读数练习。)

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万;三十二万;一百二十万。

引导学生用读个级数的规则来读万级数,但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和区别。

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2.探讨含有多级数的读法。

(1)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

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

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

(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提问: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读哪一级?

怎样读万级的数?

在什么位置的"0"不读?

在什么位置的"0"应该读?读几个0?

(3)看书并完成自主练习的第3题

(4)学生到黑板上出数,进行读数训练。

学生试读,再说怎样读的。

指名学生读,使学生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完成。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每一级末尾的零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通过图片让学生在读数的同时感受大数的意义。

三、拓宽应用。

1、读数练习。

2、中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自主练习第6题让学生读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还见过类似的

计数器。

4.自主练习第8题让学生买一袋瓜子,倒出来,先估计有多少粒,再数一数。学生自己读数,

并说一说每组中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小组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指导学生说说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第三课时:万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中的信息窗(二)和自主练习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写万以上数的数,熟练的读万以上的数。

2.体会万以上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

2、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里有()个一百万,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教师在标有计数单位的算盘上,分别拨出7、70、708让学生先说出这三个数各应该怎样写。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写法。

学生交流。从它的高位起,哪一位是几就在那一位写几,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写0。(重点强调:最关键是要确定最高位是在那个数级里的那个数位上)。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让学生指名读题,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指导学生写出信息窗中给出的数

四万五千一百二十:先让学生试写。

六百四十万零三百:先让学生回答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怎样写?千位上为什么

要写一个0?

二千零五十万千:让学生对照数级和数位的顺序进行填写。

(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提问: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写哪一级?怎样写?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这一位怎样写?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亿以内数的写法:

A.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B.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让学生写出其他的数学信息中的数。

写完后让学生把写出的数再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练习

学生对照数级和数位的顺序写数。边总结边交流。

亿级万级个级

、、、、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九千零七十九万三千一百写作: 9 0 7 9 3 1 0 0

六百四四万零三百写

作: 6 4 0 0 3 0 0

十三亿写作: 1 3 0 0 0 0 0 0 0 0

一千六百四十七万写作: 1 6 4 7 0 0 0 0

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三写作: 4 5 1 2 3

四、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口答题目中的两个问题,然后再补充几个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口答。如:一个数的最高位

是十万,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百万呢?

2.自主练习第2题。让学生独立写,写完后,指名说一说各是怎样写的,先写的哪一级,再写的

哪一级,为什么有的数中间要写0?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并说一说注意什么。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顾并交流。

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

第四课时:万以上数的写法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的3—8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写万以上数的数,熟练的读万以上的数。

2.进一步体会万以上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

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写出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

教学难点:正确写出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忆万以上数的写法,说说应注意什么?

2.写出下面各数。

十二万120000

三百零五万零二十

四千零六十万零三百

三百零五亿零三十万

九十亿零五万

三百六十亿零两千写完后,指名说出各数是怎样写的,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

3.(1)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360000

(2)写出由下面各数。

二十亿

六十亿三千

五十亿三千六千万零五百

三十亿零五百

七十亿零四十万.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回答。

二、提高练习。

1、自主练习的第3题。学生写数时要求: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写完后读一读,以检验写的数对不对。

15357=10000+5000+300+50+7

=( )+( )+( )

=( )+( )+( )

=( )+( )+( )

2、自主练习的第4题。

3、自主练习的第6题。让学生独立做,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可让他们借助数位顺序表来

写。

学生写数时按要求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写完后读一读,检验写的数对不对。让学生听清楚再写,写完后再把写出的数念一遍。学生独立做,如果学生有困难,可让他们借助数位顺序表来写。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写的。

三、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的第7题。写数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写一个数,看那个小组写的又对又快。

2.自主练习的第8题。让学生自己填数,让同桌互相读出对方写的数,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比赛,看谁写的又对又快。学生自己填数,同桌互相读出对方写的数,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第五课时:万以上数的改写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第11-12页中的信息窗(三)和自主练习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3、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出示情景图: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谁先来汇报?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出示信息窗,让学生读题,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学生直接说出谁大谁小,教师可接着问:你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2)教师选择其中的比较大小的问题进行解决。

(3)可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比较大数的方法。

(4)教师总结比较大数的方法。(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通过比较人口的多少,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

(6)课题延伸:对于中国的陆地面积与人口,你有什么建议?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小?

比较第一组数:960000和

A.让学生把这两个数拨在计数器上,

然后提问:96000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有几个万?

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有几个万?

B.接着再出一组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2)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多?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少?

比较第二组数:356000和360000。

a 指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然后提问: 356000是几位数?360000是几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

大小,该怎样比较呢?

启发学生想:在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时,当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也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二位个位上的数。现在这两个数该怎样进行比较? b 再出一组数:43200和43000,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c 提问:从刚才两组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是怎样比较的?

(3)总结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学生把这两个数拨在计数器上,然后回答960000、分别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有几个万。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独立完成。

学生读出这两个数,然后回答356000、360000是几位数,该怎样比较。

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356000<360000。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学生结合例题加以说明。先同桌说说,再集体交流。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一样。

(口算:提醒学生别忘了万、亿这几个单位。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引导学生:怎样比较多个大数的方法)

三、拓宽应用。

1.做自主练习的第1题。让学生根据总结的比较方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2. 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根据总结的比较方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学生自己写出数并比较大小。

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课堂总结: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六课时:改写成以“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备课时间:2011.2.23 上课时间:2011.3.1 序号⑥

教学内容:第12页中的和自主练习的第3--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体会用"万"或"亿"做单位表示较大数的简洁性。

2. 培养学生寻找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及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及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万以上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比较它们的大小:

960000和

756000和758000。

学生集体交流。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出示一组文章: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为13亿。这个960万平方千米与平方千米,13亿与哪个更好写?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

(2)怎样改写呢?让学生们自己讨论研究。

1.把整万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师板书:960000和让学生读出来。

指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数都是整万数,为了读写简便,我们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师强调改写方法,并板书=960万

2.练练:把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13亿

还是整亿数,你能把他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吗?

再让学生把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说说改写前和改写后有什么不同?

学生读出960000和学生观察数的特,发现都是整万的数。

学生讨论改写方法,并试着改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试做。学生把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学生讨论,找出不同。(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三、拓宽应用。

1.做自主练习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改写,然后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2. 做自主练习的第4题。要求:先读题,再按要求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3. 自主练习第7题

学生独立改写,并说出改写的方法。在改写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意义和改写的简捷性。课堂总结:谁来说说大数怎样改写?

第七课时:万以上数的改写及比较大小的巩固练习

备课时间:2011.2.23 上课时间:2011.3.3 序号⑦

教学内容:14页的自主练习的5—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与改写的方法。

2.结合具体情景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体验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3.结合具体情景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体会用"万"或"亿"做单位表示较大数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正确改写用"万、亿"作单位,并且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正确改写用"万、亿"作单位,并且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前面我们学习了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的比较和用万、亿做单位写数。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在比较和改写时应注意些什么?

2.写出下面各数,并用万或亿作单位写数。

十二万三百零五万四千零六亿

订正时说出各数是怎样写的,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改写说应注意些什么?3.并比较数的大小120000和100000;和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写完后,说出各数是怎样写的,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改写时应注意的问题。二、提高练习

1、先让学生读课本给出的信息,然后再独立解答,可让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先让学生读信息,再独立解答,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3、独立解答。

4、口算:提醒学生别忘了万、亿这几个单位。

5、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

6、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引导学生:怎样比较多个大数的方法?

1.自主练习的第5题。

口算练习:让学生听清楚再写结果,写完后再把写出的数念一遍。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2.自主练习的第6题。

摆数游戏:让学生独立做,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可让他们借助数位顺序表来摆。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综合练习。自主练习的第7题。

写数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写一个数,看那个小组写的又对又快。并且把改写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通过做这道题目,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自己说一说通过做这道题目,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课堂总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第八课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备课时间:2011.2.23 上课时间:2011.3.4 序号⑧

教学内容:第15-17页的信息窗(四)和自主练习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看课本出示的信息窗4 —先读一读,再同前面学习的数据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在这四幅图每个数据的前面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是哪个字?是什么意思?

找出每个数据的前面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想想是什么意思。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引出近似数

(1)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组数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数据的不同。

(2)教师总结:生活中有些数不需要精确的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

(3)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举例说明。

(4)比较精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特点。

2、学习近似数的方法

(1)出示问题:11030精确到万位是多少?精确到亿位是多少?

(2)讨论:11030精确到万位应是1万,还是2万,为什么?

精确到亿位应是1亿还是2亿?为什么?

(3)得出结论:11030≈10000=1万≈=2亿

(4)讨论:当什么情况下该舍去?什么情况下该入上呢?

(5)教师总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6)练习:把34108和95820精确到万位。

3、理解近似数的意义“约”字,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对比下面这两句话,理解“约”的意思我校有学生1300名。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

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小结: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准确的表示出来,或无法准确的表示出来,我们就用一个“差不多”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是谁的“近似数”。

2.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师:近似数就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数,怎样才算“差不多”?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①11030大约是多少万?在数学中,我们用“=”表示准确数,近似数则是用≈来表示。

11030≈10000=1万

为什么前面是≈,而后面则是=呢?

②11030≈1万,12030呢?说说你的看法?

12031?14800?再换个试试!

17234?为什么18234的近似数不是1万而是2万呢?

你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万?主要看哪一位?

师:5,小于5的,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四舍”。而等于或大于5的,向它的前一位进1后,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这种方法我们叫做“五入”。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是求一个数近似数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学生举例说明。44万、230万块、30万千米等这些数都不是准确数,而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近似数。学生比较发现:我校有学生1300名。表示我校就有学生1300名,不多一个,也不少一个!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这里的1300名就是我校实际学生人数的近似数,可以比1300多一点,也可以比1300少一点。

学生举例:1.我写作业用了20分钟;我写作业大约用了20分钟;

2.一辆小汽车的价钱是13万元;一辆小汽车的价钱约是13万元;

3.一支铅笔长14厘米;一支铅笔长约14厘米。

三、拓宽应用。

1.16页的电脑题:你能像黑板上这样,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34108和95820的近似数吗?

2. 17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再像黑板上这样,做在练习本上。自主练习的第2题。

3. 自主练习第3题: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6名同学到前面来做。

在做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小窍门说说大家听听!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你们是怎么做

的?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第九课时:巩固求近似数

备课时间:2011.3.2 上课时间:2011.3.7 序号⑨

教学内容:第16——17页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知识,了解0这个最小的自然数。

2、进一步巩固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数0,进一步巩固练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想想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什么方法?什么是四舍法?什么是五入法?

2.自主练习4从这两组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中的数据可以分为几类?为什么?举例说明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交流调查的生活中的近似数。

3..自主练习6 学生回忆,指名回答。按要求回答问题后,再交流自己调查的生活中近似数。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巩固复习求近似数的方法。

二、提高练习

1.自主练习5

2.自主练习7:小组合作完成,采用动手摆一摆,量一量等方法,再通过估计和实际计算得出100粒、1000粒、10000粒、10万、100万、1000万、1亿粒米的长度。独立完成后,同位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然后集体订正。

小组合作,采用动手摆一摆,量一量等方法,再通过估计和实际计算得出答案。

三、综合练习。1.自主练习8

讨论:□内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学生先讨论□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1、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求的?

2、首先让学生阅读信息,了解世界之最,然后再来改写。

3、可布置学生课前查资料,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一下。

4、布置学生回家完成这一作业。

5、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总结,并让学生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6、独立解决。提倡回家查找别的城市的面积。

7、引导学生完成。

第十课时:巩固求近似数

教学内容:数字编码。19页的内容和自主练习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字编码,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的解读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编码。

2.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编参赛号,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正确解读数字编码。

教学难点:正确解读数字编码。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调查了解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车牌号、门牌号、学籍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我市举行"科技小发明"比赛,有25所学校1800名同学参加。同学们你知道参加比赛时胸前或背后都有个什么?

2.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编码。你都知道哪些地方用到?怎样给每个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呢?

学生交流,参加比赛有自己的--号码。学生举例。学生讨论。

在与小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有较强的参与、合作意识,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也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出示一个身份证号问:身份证号码有几部分组成?你对身份证号码有哪些了解? (身份证是有三部分组成。1—6位表示行政区划代码,7—12位表示出生日期代码,13—15位表示分配顺序代码(这时旧身份证)。

新身份证的15—17位表示顺序代码,18位是校验码。)

2.出示一个邮政编码问:邮政编码有几部分组成?你对邮政编码有哪些了解?

(邮政编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知识。

教师讲解:邮政编码有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第三位表示表示市,第四位表示区,第五、六位表示乡镇。)

3.出示一个车牌号问:车牌号有几部分组成?你对车牌号有哪些了解?

4.出示一个电话号码问:电话号码有几部分组成?你对电话号码有哪些了解?

5.教师小结: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主题图中的学生编参赛号

集体交流自己的方法。体会数字编码的方便。

三、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1题。运动员编码的题目。

2.自主练习2题,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简捷的统计方法。学校要了解学生是否喜欢课外阅读,用5、4、3、2、1分别代表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之间的5种程度。(1)你选哪个数?说说理由。

(2)如果小冬选了4,说明什么?

(3)小芳很喜欢课外阅读,她应该选几?

练习时,先让学生通过两名学生的对话和他们身上的号码,明确运动员号码编排的规律及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找出规律后,再完成后面两个小题。

1.说一说,这个学校的运动员号码编排有什么规律?

2.带有号码2308的学生是几年级几班的几号运动员?

3.如果你是这个学校4年级1班的7号运动员,那么你的号码应是多少?

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让学生利用该表示方法,调查了解本班同学是否喜欢数学或足球比赛等情况。小组讨论交流。

课堂总结: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十一课时: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课本第22页“我学会了吗”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巩固计数单位万、十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的读、写万以上数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2.巩固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体会用"万"、"亿"为单位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通读文字,完成书上的练习。

(1)读一读这篇资料,你能把加﹍﹍的数写出来吗?

(2)把__上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3)1989年和2001年相比,哪年生产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多?

(4)估一估,上面这篇资料有多少个字?

练习时,要先让学生自己通读这段文字资料,完成练习,并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在小组和班内交流。

借助这段文字,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国家。

二、提高练习。

在学习数的改写时,对于特别大的数,在改写时学生特别容易出错,在今后的练习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在学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学生由于受估算的影响,不是向前一位进一,而是像十位、百位进一。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

教学参考书中的补充练习第1——3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

三、综合练习。

教学参考书中的补充练习第4——9题

4——6题做后订正

7——9题小组合作完成

第二单元走进天文馆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

教学重难点: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教学难点是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和判断平年、闰年。

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注意将数学学习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时间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24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

1.知道24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

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设计两方约会一方没到的情境

(出示卡通人物康夫的形象)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话(录音)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

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

出示原因:(录音)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

为了避免这种误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

二、出示情景图,引出课题

(多媒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 5:00是几时?

2、 5:45是几时?

3、 6:30是几时?

4、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

二、学习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

15:00是几时?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45是几时?

16:30是几时?

学生独立解答,并说出怎样算出来的

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的时刻

(1)日常生活中除了钟表还有许多东西有记录时间的,你们想一想,有哪些?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如车票等)

(3)师: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商场营业时间画面等)让学生读出来。

(4)请学生思考后回答对应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该如何表示?(学生回答,师板书)

三、作业:

“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

第2题练习时,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反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知道24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

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思考发现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规律。

1、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首都百货晚上10时关门()

北京广播电台早上6︰30开始播音()

美少女战士下午4时开播()

2、用普通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肯德基 9︰30开门 ( )

颐和园 18时闭园 ( ) 图书馆 16时30分停止借书 ( )

15:00是几时?下午3时

15:45是几时?下午3时45分

16:30是几时? 下午4时30分

3、提出问题:同一时刻既然可以用两种计时法表示,那么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转换呢?

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在提炼总结:

(1)在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上午的时刻转化时只需去掉“上午”二字即可,下午的时刻转化时去掉“下午”二字,再在数值上加上12即可。

(2)在把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时,上午的时刻转化时只需加上“上午”二字即可,下午的时刻转化时加上“下午”二字,再在数值上减去12(减去上午的那12小时)即可。

4、请学生思考:生活中那些地方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间?

学生回答:电子手表上的时间显示、电脑上的时间显示、电视上整点报时的时间显示……

三、巩固练习:3、4、5、6、7

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作业:

第三课时年月日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和闰年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3、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老师这儿有一则迷语,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东西?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把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日历上有年、月、日,那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板书:年、月、日)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认识年、月、日(拿出各自准备的年历卡)

(1)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月几个月?

(板书:一年有12个月)

(2)你那张年历卡上都有多少天的?(31天、30天、28天)其他同学年历卡上还有多少天的?(29天)

(3)按下面问题观察年历卡:(出示投影片)

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31天?

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30天?

小结:通过观察发现,不管哪一年31天的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都是4月、6月、9月、11月,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4)巩固一年月几个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有几个小月?

你出生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二月份是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

小结:二月份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二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我们把二月份是28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

(板书:平年、闰年)

2、识记大月、小数点月的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大田上京中心小学三年段数学教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7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时间:7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1、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题 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小结。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了解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过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口算的方法和其中的规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教学例2 (8)出示例2情景图。 (9)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9×6≈ (10)鼓励学生根据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估算这道题。 (11)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48×4≈200(元) 50 (12)完成“试一试”。 (13)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2.综合应用。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遇到错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2.想想做做第4题。 3.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5题。 (2)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每道题自己的想法。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位臵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 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 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1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形象性。因此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发表看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1课时 地图上认识方向…………………………………………………….1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3.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0年8月27日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教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 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 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 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 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 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

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

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整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整册教案 导读: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教学过程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3、

你说我做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除法 一、教学内容 第一学段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分成三次教学,二年级教学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三年级(上册)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年级(下册)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本单元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五方面的具体内容。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步除都没有余数)。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商是非整十数的和是整十数的)。 验算:用“商×除数=被除数”或“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验算除法。 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解决实际问题:单价、数量、总价间的关系,把总和(或剩余数)平均分的两步计算问题。 收集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第11页第3题里可以体会“一共用去的线÷单价=买的本数”,第12页第4题可以体会“总价÷数量=单价”。这些都是常用的数量关系 第二单元认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的数,是在认识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包括计数单位“万”和数位顺序表,四位数的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等内容。这些知识在以后认识多位数时,将会起很大的作用。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四部分编排。 教学整千数与一万。要继续理解计数单位“千”,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整理并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要读、写整千的数,理解整千数的意义,进行整千数的加、减计算。 教学非整千的数。要理解并掌握非整千数的组成,以及读、写数的方法。要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比较数的大小。要初步整理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要进行简单的估计。

全单元的练习。要整理全单元教学的知识,进行双基训练。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条:1.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克、千克;2.知道千克与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能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感受克和千克,体会1克、1千克有多重,形成初步的观 念是教学的重点。 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教学千克。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千克是计量物重的单位。 教学克。知道克是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克与几克,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 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 第四单元加和减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加、减口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在加、减口算这部分内容里,以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为主,还有整百数加整百数(进位)与相应的一千几百减几百(退位)。教学的实际问题是较难的两步问题。 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各有一道例题。其他口算在练习里带出。 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以一道例题带出一串变化了的实际问题,突出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单元练习。 第五单元 24时记时法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过时、分、秒,能够认读钟面上时间的基础上,教学24时记时法。教学目标是:1.了解24时记时法的记时原理;2.会使用24时记时法;3.会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内容分成三段编排。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 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 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 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

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2018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三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先学后教

目录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 (15) 第三单元:统计 (42) 第四单元:年、月、日 (49)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64) 第六单元:面积 (77)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88)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99) 第九单元:数学广

角 (105) 第十单元:总复习 (111) 第一单元 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课本2、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别其

余三个方向。 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位置与方向中的东、南、西、北(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1.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例1,重点看黄色云彩里的话,并根据黄色云彩里的内容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到图上,然后再根据你标的方向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思考: ()与()相对,()与()相对。 2.根据例1中的图,将例2中校园示意图补充完整。思考: (1)地图通常是按上()下(),左()右()绘制的。 (2)小精灵下面的示意图中,如何确定方向?

5分钟后比谁填得最准确。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2、做一做:(课本第6、7页的第1、2、4题) (1)指名生口答第1、2题,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错误举手更正。 (要求:声音响亮,小老师要听完别人的回答后,再举手纠错)口述小结:在做和方向有关的问题时,第一步应该先确定其中一个方向,然后根据这个方向再辨别出其余三个方向。 (2)请2名生板书第7页的第4题。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3)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知识点目录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 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 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 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 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 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