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怎样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怎样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一、发散性思维的特征
发散性思维要求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求各种解题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散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一)流畅性
心智活动畅通无阻,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这是发散思维的量的指标。
(二)变通性
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个方面,不受消极定势的约束,能产生新的构想,提出不同的新观念。
(三)独特性
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念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表现出独特的见解。
发散性思维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是进行发明创造所不可缺少的思维品质。
二、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一)营造愉悦的发散思维情境,大胆开放教学过程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与学中,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使用较普遍的有效方法,这样培养的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批判、质疑,思维敏捷,不受老师讲解的束缚,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
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我大胆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在学生分析、研究过程中,我始终参与他们的分析与讨论,认真听取他们发表新意见,提出新见解,尊重学生差异,充分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各层次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理想空间。教学过程的开放,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发挥聪明智慧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发散性思维切勿忽视“双基”
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不仅必须准确无误和具有良好的巩固程度,而且要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把握形式与实际的关系。如果在基础知识上有这样那样缺陷,当思维向各方发散时便会时时受阻,处处遇卡。
其次,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方法,如对应、还原、假设、转化、等量代换等,这为他们遇到具体问题时提供了多种途径的解决办法。
(三)注意从语言上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很多学生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对于见过的题型能够轻松的答出来,但是只要遇到一些新的题型或者是一些原来的题目稍加变化,学生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说明学生的思维缺乏一定的变通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试着从语言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变通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来对数学概念进行描述,或者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等。总之,就是希望通过语言的变化来刺激学生的变通能力,并且要学会把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架构中,进而培养发散新思维能力。
(四)激励学生“联想、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往往先有一个猜想,而后对猜想进行验证或修正的过程,?而猜想往往以联想为中介。这类题目不仅题型新,而且扩大了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通过题
目所提供的结构特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例如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学习探讨,可以从三角形、四边形等特殊图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探讨入手,引导学生经过一个顶点画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若干三角形出发探讨内角和,从而得出猜想。
(五)一题多解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发散性思维是变通的,在教学中,对一些有代表性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调动一切做题手段,从各个侧面论证同一命题的真实性。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知道哪种方法灵活巧妙,具有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哪种方法呆板沉繁,具有思维的局限性。教师要通过一题多解的分析训练,让学生在普遍性中寻求规律性,融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于一体,优化解题方法,拓宽解题思路的广度和深度。
杨聪杰
2018.0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