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珍稀濒危动物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珍稀濒危动物分布
分类:自然传奇
|
标签:
江豚
羚牛
挖沙船
长江
雪豹
2009-03-19 15:06
阅读(992)评论(3)
中国珍稀濒危动物分布
保护中国珍稀濒危动物的行动近一二年来一直颇受关注。保护珍稀濒危动物,就是为保护地球尽一份心力。为详尽了解中国珍稀濒危动物分布情况及动物生存状态,以科学方式唤起我们的保护意识,我们走访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雷富民、宋延龄、冯祚建教授,并获得尹祚华、曾治高教授
在数年的研究过程中所拍摄的珍贵的珍稀动物图片。
2008年10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巴塞罗那召开会议,发布了一项哺乳动物调查评估报告。此项报告给出的数据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名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者耗时5年,对全球已知5487种哺乳动物生存现状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全球哺乳动物中1/4已濒临灭绝,处境最为危险的是灵长类动物,而这类动物恰恰是和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
我国已知哺乳动物共607种,居世界第三位,在这场世界性危机面前,也未能幸免。不仅哺乳动物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我在统计我国约占世界10%的现存物种时,发现15%~20%的物种都受到严重威胁。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严重威胁了生物多样性,我国有40%的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甚至严重退化状态,动物的繁衍栖息因此受到巨大影响。
长江绝唱:江豚明朝在何方
提起我国濒危动物分布区域,多数人会想到长江,而提起长江流域的珍稀动物种类,则多数人都会想到白鳍豚、扬子鳄和中华鲟,它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鳍豚早在《尔雅》里就有记载,但在2006年中、美、英等科学家联合展开的长江淡水豚类科研考察活动中,没有发
现一头白鳍豚的踪迹。扬子鳄是因生于长江而得名的动物,经过了2.3亿年古老光阴的进化,它享有了“活化石”之称,但如今的野生种群却不超过120只。至于中华鲟,则生于长江,长于大海,往返行程近万里,是一种大型溯河洄游性古老珍稀鱼类,不过,因中华鲟的洄游路线被截断以及产卵地遭受严重污染等问题,这种鱼类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与这3种生物命运相似的还有长江江豚。长江江豚是江豚中唯一的淡水亚种,仅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和鄱阳湖、洞庭湖及其大型支流中。这次抵达武汉与江豚“亲密接触”,竟然发现许多以往未曾发现的美。它们还是头部钝圆、性情活泼,但嘴角却含着一丝笑。正在多情它为何对我频频含笑时,猛然听到生物研究所馆员的一句解释:长江江豚吻部短阔,总是呈含笑状。
长江江豚的大脑与海豚一样发达,智力水平可以与灵长类动物媲美,在古时,身份可谓高贵,渔民尊其为“河神”,这是因为每当暴风雨来临时,江豚就会朝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俗称“拜风”。“气候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江豚对气候的先知先觉使它无意中成为渔民的福星,但凡它一“拜风”,渔民就知气候要变,便不再出海捕鱼了。即使古代有“天气预报”,那些渔民也许还是会根据江豚是否“拜风”的活动来选择出海的黄道吉日的。
20世纪50年代,江豚数量还很多,渔民、航运工人经常能
在长江与它们相遇,看到它们不停翻滚、跳跃、点头、喷水,通常都是二三十只一起活动,场面十分壮观。而今,我们也曾于长江与它们相遇,不过它们只是“偶尔投影在波心”,通常只是一两只,我们“不必惊异,更无须欢喜”,因为它们的确就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今年年初,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研究员王丁悲观地预言:“长江江豚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白鳍豚。”至于江豚的生存条件为什么发生了极大变化,当我在江豚出没频率较高的一段长江水域的沿岸走过去时,我找到了答案。
在江面上,我看到挖沙船一字排开,船上高高的塔吊和各种机械林立,仿佛繁忙的建筑工地。毫无疑问,这些挖沙船破坏了沙石、草根等鱼类的产卵场,致使浮游生物、藻类也基本消失,而洄游性鱼类的通道则被拥挤不堪的挖沙船、运沙船所占据。鱼虾一年比一年减少,江豚的“粮草”自然发生了断绝。
而且,在浑浊的江水中,江豚的视觉功能也发生逐步退化,只能依靠声纳系统来寻找食物和躲避障碍物,而发达的航运早已搅动了水下的清静,巨大的噪音使江豚的回声定位系统失效。即使我站在距挖沙船较远的岸边,那纷然轰鸣的噪音也令我有四面楚歌之感。
在岸边,我与一位调休的挖沙船船工聊起来,他也注意到了挖沙船对江豚现状的影响。“那怎么办?这是工作呀。”我问
他是否在江上常常见到江豚,他说他工作不久,偶尔见过,但不是江豚独自行动,而是和白鳍豚同时出现。“一黑一白,很特别。”他回味地笑起来。
一黑一白,的确很特别,那是长江最富诗意的组合。但令人扼腕的是,如今白鳍豚已不见了踪影,江豚总量也只有千头左右,重蹈白鳍豚覆辙的故事似乎正在悄然续写着。
秦岭四宝:此景只应此山有
从空中俯瞰,秦岭那古老的褶皱断层山脉结构纹理细密,仿佛一块被揉搓过的绸缎长手帕飘落我国东部。手帕飘落的起点是甘肃省南部,覆盖了陕西省西南部后,即是河南省西部。此处为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有“中国中央国家公园”之称,这是因为其山势北高南低,北部险峻陡峭,阻挡了来自北部地区的寒冷气流,而南部却蜿蜒低缓,暖湿气流可长驱直入,秦岭因此成为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具有气候多样性、物种独特性的特点。不过,隔着万里距离看下去,其山势特征并不十分明显。
秦岭有哺乳动物87种,鸟类340种,其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和羚牛被称为“秦岭四宝”。目前,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足2000只,全球变暖的趋势对其生存构成了一定威胁,不过出没于海拔2000~3600米的树林中的川金丝猴还算种族繁盛。
在山中,我还有幸与“东方宝石”朱鹮两两相望。这只朱鹮原本停伫在一棵高树上,我并没有发现它,它应该听闻我们上山的声音早就留意我们了,但不知为什么当我走过乔木以后,它才突然翩若惊鸿地飞起来,好像极惊慌的样子。这只朱鹮飞到栖息在另一棵树上的鹮群中,它们的羽毛洁白如雪,脸颊呈朱红色,的确令我想起宝石。但在历史上,我们一度差点失去它。20世纪70年代,朱鹮成为世界最濒危鸟类之一,直到1981年,鸟类研究员才在秦岭南坡发现两对朱鹮成鸟和3只幼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学研究组组长雷富民教授向我介绍说:“经过精心保护,朱鹮现在的总数已超过千只,暂时缓解了濒危状况。”
此次进山,我们还拍摄了大量羚牛的照片。羚牛又称为扭角羚,虽身躯高大,却能在悬崖峭壁上往来自如。最令我惊奇的是,羚牛每年都要在海拔1200~2800米(最高可达3600米)之间的这个范围内做两次垂直迁移。由于迁移路线相对固定,日久天长,草野间被它们蹚出了明显的小道,当我们走过这些“羚肠”小道时,发现上面撒满粪便,这些粪便也形成了一条固定路线。从对面过来的一位摄影师告诉我们,这条“羚肠”小道就是当地人称呼的“牛道”。
每年的6~7月是羚牛的发情期。雄羚牛的示爱过程尤其关键,这是我们在偷窥过一头雄羚牛的浪漫之举后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