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1929年6月,一封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
2,1929年12月,毛泽东,《古田会议决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
3,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4,1937年,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理论基础。
5,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进一步阐明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1941年5月,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7,1945年,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2,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批评“两个凡是”。[(怎么批评的?)他指出“两个凡是”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
思想,他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必须准确地完整地加以理解。]
3,邓小平指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讨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它归结为生产力标准,既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主要标准。
5,1992年,“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
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
标准。]
6,重新确立的实事求是论述[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2.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3.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7,江泽民,十四大,实事求是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
的决定因素。
8,2004年1月,胡锦涛,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
真务实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