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尊重为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和尊重为魂

爱和尊重是刘彭芝教育思想的基础,也是其教育情怀之魂魄。用刘彭芝校长的话表述,“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

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更是一种至臻的境界。刘彭芝认为,“教育,是我的人生大事;爱,是我在教育岗位上进德修业的原动力。”有没有深爱、大爱,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显著区别之一,刘彭芝校长把爱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完成了由爱到大爱的升华。教育的爱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尊重,由此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化、多样性发展需求,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人大附中能够成为一个神奇的校园,国际性、全国性大奖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

从教近50年,刘彭芝一直生活工作在基层。她是一名在教学第一线有着32年教龄的数学特级老师,还当了8年的副校长,1997年至今担任人大附中的校长,身兼国务院、国家部委、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委以及学术社团等委任的40多项社会职务。

面对不同的挑战,承受着各种压力,刘彭芝每天都在无私无畏地战斗着,她每天的工作时间几乎都长达16个小时以上,如果以8小时工作日计,刘彭芝已经拼命奋斗了90年以上。刘彭芝说,“我是为教育而生,为教育而活着的人。”

做老师时,刘彭芝希望做一名好老师,每当看到那些聪慧灵秀的

孩子,她就会有想要融入他们的智慧、发掘他们的潜能的冲动,她的青春、她的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师的法宝:是她自然流露的爱与尊重,是她发自内心的对教育的渴望和信念。

当校长时,刘彭芝希望自己是一个好校长,她的理想是“办一所世界顶级的学校,一所令世人仰慕和向往的学校。它希望吸引世界各国的孩子到这里学习,当这些孩子离开学校后,都能成长为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在他们回忆起母校时是充满深情的,是无限留恋的。”这所学校会同世界其他一流名校,共同引领基础教育的未来。

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当了校长,几十年如一日不变的是刘彭芝的无私奉献和忘我付出,是她对学生的深厚爱心,是她对教职工的深度关爱,是她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情,是她忧国忧民的厚重历史使命感,并逐渐表现为对教育所产生的一种心灵状态,达到了一种心灵境界。

因而,当教师时她创造了第一流的教学业绩,她所教的学生在数学上有300余人在国际、国内各级比赛中获奖;当副校长、校长时,她先后主持或参与了20多项国际、国家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主编了70多本教材,发表专著10多本,论文几十篇;在她的带领下,人大附中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办学目标,进而提出了“创百年名校,千年名校”的愿景。

创新成为常态

2010年5月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委员刘延东陪同下来到北京大学,与同学们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五四”青年节。

期间,一位化学学院学生向温总理提出了如何理解钱学森关于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温总理说:“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钱学森先生对我讲过两点意见,我觉得对同学们会有用,一是要让学生去想去做那些前人没有想过和做过的事情,没有创新,就不会成为杰出人才;二是学文科的要懂一些理工知识,学理工的要学一点文史知识。”

刘彭芝校长认为,中学教育的理想境界,就是既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又让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在学生观的更新上,重点要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学生主动性发展的最高水平就是能动、自觉、自主地规划自身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潜在性”指教育者要看到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教育在学生多种潜在可能向现实发展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承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承认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那一个,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学生观中“差异性”的主要含义。只要敞开胸怀,放开、放远眼光,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进行突破和融合,建立开放的、创新的学校管理体系,就完全能够达到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准。

教育创新的核心是尊重并敬畏教育规律,把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传导、渗透、植入到学校中去,转化为教师们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刘彭芝校长做到了这一点,从而在人大附中实现了基础教育与未来教育和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真正融合。

大情怀落泪是金

根据儿童智力分布曲线,2—3%为弱智,社会为这些特殊孩子建立了特殊的弱智学校,使这部分孩子得到了相适应的教育;94%为普通孩子,同样得到了国家教育均衡化发展战略的阳光普照;唯独余下的2—3%天才儿童,在大人们无休止的吵闹声中,依然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关心与重视。这些儿童是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群体,也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引领者。刘彭芝校长的前瞻性思考和实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战略发展和地位,但却引来了人们的种种误解和猜疑。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刘彭芝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教育的真谛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教育的意义在于把人的本质引申出来,引申出一个超越自己而站立起来的人,赋予人以更丰富的内涵,使人获得尽可能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是让人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让生命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获得一种愉悦身心的成就感。

她把自己对素质教育的认知用“截断众流,随波逐浪”8个字加以概括。所谓“截断众流”,就是要在第一时间中止每一个人不好的意念、不好的习惯、不好的方法,而教给他良好的意念、良好的习惯、良好的方法。“随波逐浪”,就是及时发现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尊重他的个性,挖掘他的潜能,发挥他的特长,给他最适合他的教育。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截断众流”,是有所作为;“随波逐浪”,在一定意义上是无为而治。“截断众流”,是侧重以教师为本;“随波逐浪”,是侧重以学生为本。合起来,就是教育工作完整意义上的以人

为本,就是教学过程中完整的教学相长。素质教育的真谛也许就在这八个字之中,素质教育的精髓大概也就在这八个字之中。

“无我”真境界

刘彭芝校长说:“小生命融入自己的学校,大生命融于教育事业,融于祖国的腾飞和人类的进步。”她每天的睡眠时间仅仅3、4个小时,工作时间多在16个小时以上,同时又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委屈和非议,要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形;她身兼国务院参事等40多个社会职务,而且都全身心地投入了进去;她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胃病、眼病等等10多种病,但是非常奇怪的是,每次体检她的身体各项指标比正常人的还好。她把自己全部的生命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之中,高屋建瓴,而又脚踏实地,积极探索着未来教育之路,引领着中国教育改革的走向。

如果用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来作比较的话,刘彭芝校长堪称中国基础教育界的“居里夫人”。两个不同时代的杰出女性,一个是伟大的科学家,一生两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一个是著名的教育家,中国教育改革的领跑者,中国教育史上奇迹的缔造者。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她们的坎坷经历、他们的性格和品质、她们矢志不渝的事业追求等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