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炸药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能炸药性能

——理解有限长度反应区的效应

John B. Bdzil, Tariq D. Aslam, Rudolph Henninger, and James J. Quirk

高能炸药(即能量密度极高的炸药)的作用是驱动核武器初级的内爆。这要求高能炸药的爆炸行为要很精确。因此,精确预测各种条件下能量的释放过程是我们认证核武库中核武器的安定性、可靠性和性能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总结了在研究高能炸药性能问题方面的进展:在复杂的三维几何形状中预测高能炸药的爆轰结果。同时我们也简要介绍了对炸药安定性(意外点火)和可靠性(能重复响应规定的刺激信号)问题的研究工作。

炸药属于易燃物,被称为含能材料,也就是说,它是燃料和氧化剂以分子形式混合的物质。这类材料对燃烧提供全程支持,其中包括普通燃烧,如火柴头的燃烧。普通燃烧是一个耦合的物理化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将未燃烧的含能材料与已燃烧的含能材料相隔离的燃烧界面,该界面以波的形式穿过样品。放热化学反应开始于火柴头的表面,并燃烧外层材料。释放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给相邻未反应的材料层,直到第二层材料点火燃烧,这种一层接一层的燃烧过程,一直持续到整个样品都燃烧完。燃烧波的传播速度相对较低,这是由两层之间能量的传输速率和各层的局部放热化学反应速率决定的。

炸药的燃烧方式却大不相同,它进行的是称之为爆轰的非常高速的燃烧。与普通燃烧波一样,爆轰波从材料的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但其能量的传播方式不是热传导,而是高速压缩波,或冲击波。高压爆轰波在材料中以超音速传播,将材料转化成高温高压的气体产物,该产物能以惊人的速度做机械功。图1为冲击压缩形成爆轰波的过程,在冲击波后跟随着一个自持的Zeldovich-von Neumann-Doring(ZND)爆轰反应区。炸药所能释放的能量多少取决于其能量密度和爆轰波速度。固体高能炸药(如核武器中所使用的高能炸药)的爆轰速度约为8,000 m/s,是炸药中声速的3倍;其释放的能量密度高达5MJ/kg;其初始物质密度约为2,000 kg/m3。上述三个值的乘积为一个巨大的功率密度值:80,000,000 MJ/m2s或8×109 W/cm2。作为比较,爆轰在100 cm2表面积上的产生的功率水平相当于整个美国发电能力的全部功率水平!正是固体炸药这种极快的能量释放速率,使它具有非常独特的用处。

传统的武器编码长期使用简单的Champman-Jouguet(CJ)模型来计算高能炸药的性

能。这种经典的一维爆轰模型,假定化学反应速率是无限大的(因此反应区的长度为零,而非如开篇图和图1中的有限值)。在此假设下,可推得爆速为常数。而且,爆速D CJ 和爆压P CJ的值与初始冲击强度无关,只取决于爆轰波阵面前后炸药的某些特定性质,即未反应炸药的初始材料密度,炸药释放的能量密度以及反应产物的压力-体积(P-v)关系函数(称为物态方程,或EOS)。在CJ条件限制下,炸药性能问题简化为给出爆轰气体产物的精确的物状态程E g(P,v)的问题(见图2)。

本文中,我们的把重点放在炸药性能问题的另外一方面:即建立包含有限的化学反应速率效应的精确三维爆轰模型,因而在爆轰波阵面之后有一个有限长度的反应区。

图1 ZND爆轰波的形成及传播

(a) 一维(平板)实验不同时刻的示意图。实验中,飞板碰撞立方体炸药的表面(t=t0)产生平面冲击波(t=t1),冲击波逐渐加速(t=t2),最后(t=t3时刻),当冲击波扫过炸药,并使其以有限速度向流动释放化学能时,形成一个稳态爆轰。 (b) 相应的不同时刻的压力-距离图显示出,在t=t1时刻原本是惰性的冲击波,在t=t3时刻发展成为经典的一维ZND爆轰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冲击波或压力在ZND点中断,其后的反应区中的压力逐渐减小,直到CJ点,即由CJ模型预测出的压力点(见文中的介绍)。

(c) 最初位于(b)中冲击波阵面位置的材料粒子的压力-时间曲线图。图中为实验实测的粒子压力(或速度)时间历史(参见图5,6和7)。只有最右端的粒子形成完整的ZND爆轰。

注:冲击波最大加速度点(称为爆轰形成点),与压力剖面的变化和阻塞流条件的最早出现(声速条件)相一致(见图3)。

该有限长的反应区具有许多效应,例如,它能影响爆速,进而影响爆轰装置作用在惰性材料的功率水平;它还限制了炸药的最小尺寸以及引起爆轰的最小输入压力特别是在爆轰波需要绕角传播的装药形状中,如小的雷管附近,限制更加明显。我们一直在开发的模型是特别设计的,它可同时用于传统编码和研究武器性能的先进模拟与计算

(ASCI)的高保真编码。这些被称为爆轰冲击动力学

(DSD)的模型是小尺度模型,不需要

对反应区进行显式模拟,因此也不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就能捕捉到反应区的物理性质。尽管这些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三维爆轰流的技术水平,但它们只能预测标准条件下均匀炸药中的爆轰传播。也就是说,它们不能完全解释目前实际使用炸药的不均匀性对爆轰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展望了未来的爆轰传播模型:它考虑了不均匀性,并仍能实际运用于武器性能研究。

图2 由CJ爆轰中可得到的最大功

模拟炸药的性能需要使用Eg(P,v)物态方程。通常,在是由热力学变量Eg,P和v所定义的状态空间内,沿着一条约束曲线(等熵曲线Ps(v),或冲击雨贡纽曲线P H(v))来进行测量。要表征爆轰所能作的最大功(图中阴影部分),在已知D CJ和P CJ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确定其主要部分或爆轰产物的CJ等熵膨胀线P SCJ(v)。图中的两条曲线是爆轰瑞利线(红色)和爆轰产物等熵膨胀线P SCJ(v)。等熵线以下的面积(截止到一定压力值)减去瑞利线以下的面积(由冲击波压缩炸药所作的功)就是炸药能作的最大机械功。对于高性能的单分子炸药(如HMX)来说,最大功与可用的爆炸能量的比相当高(超过90%

)。我们通过实验来测量等熵线,并构造出了爆轰产物的物态方程Eg(P,v),它是所有描述爆轰如何对其周围介质作功的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致力于寻求确定Eg(P,v)状态方程的更好的理论和实验方法。

图3 有限长度的自持反应区

自持爆轰反应区在许多方面都像一台火箭发动机。该反应区被限制于爆轰波阵面的冲击表面和一定距离后的阻塞流表面之间。这两个表面将反应区与其前后的区域隔开,由此保持其极高的压力。如果一个人站在爆轰波阵面上往后看,他会发现:随着距离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热量增加到流体中,将流体的速度加速到声速C CJ,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喷嘴对火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