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与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与
探讨
摘要
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自世界产生“企业”这一种经济组织以来,它们就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
人类自从有了集体活动,就出现了管理,可以说,管理存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代流行的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初创时期,事务相对简单、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也还没有十分宽泛,因此可以采取直接管理的方法,比如一些家族企业在规模和领域还不大的时期,采用直接管理是十分有效的。
但当企业发展壮大以后,管理方法就需要随之创新和优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与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区别与发展方式的不同。
但是对于“什么是管理”这一问题,却始终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因为每个人的角度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各不相同,所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方法分成这样几种类型,并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科学地、单一或复合地加以运用,可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管理方法也是需要不断演进的。
关键字企业;企业管理;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On tradition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s comparison and study
Abstract
As the nature of the creature, since the world " enterprise " this kind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 they are in constant development changes. Since the human beings had collective activity, appeared in management, can say, management exists in people production, all aspects of life. The contemporary popular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thinks: the enterprise newly established period, the transaction is relatively simple, management level and management scope also is not very broad, therefore can take direct management methods, such as some family businesses in the field size and also little period, the use of direct administration is very effective. But when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enterprises, management needs with innovation and optimiz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has the very big difference with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mode. But for "what is management " this one problem, it is always public opinions are divergent., has no universally accepted definition, because each person's point of view is different,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the starting point is different,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background are different, so is each according to his lights. The general sense of the term, we will be the " management " method is divided into such types, and in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phase of the enterprise and reasonable, single or compound to use, can play a more effective role.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enterprises, the management method also needs the unceasing evolution.
Keywords Enterpris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dition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management mode of modern enterprises
1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1章绪论 (5)
1.1 企业管理的背 (5)
1.2 企业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5)
1.3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5)
第2章企业管理理论概述 (6)
2.1 企业管理的含义 (6)
2.2 企业管理中模式 (7)
2.2.1 企业管理模式 (7)
2.2.2 G管理模式与企业制度创新再造 (7)
2.2.3 怎样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和制度再造 (8)
2.3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8)
2.3.1 管理者有把员工当做机器来看待的倾向 (8)
2.3.2 没有把权衡术当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8)
2.3.3 信息的匮乏和不科学,预测的近视、盲视化 (9)
2.3.4 过度强调竞争 (9)
2.4如何对待企业员工 (9)
2.4.1 让员工安居乐业 (9)
2.4.2 使企业人同舟共济 (10)
2.5 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11)
第3章传统企业管理模式 (12)
3.1 传统企业管理的含义 (12)
3.2传统思想下的管理模式 (12)
3.2.1、宗教信仰影响企业管理模式 (12)
3.2.2、法儒道思想影响下的企业管理模式 (13)
3.3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缺点 (15)
第4章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16)
4.1 现代企业管理 (15)
4.2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大体内容 (16)
4.3 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17)
4.4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及其趋势 (17)
4.4.1 以人为本 (17)
4.4.2以竞争为核心 (17)
4.4.3树立适时而变,战略的管理思想 (18)
第5章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 (19)
5.1 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比较 (19)
5.2 传统企业管理行为与现代企业管理行为的比较 (19)
5.3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关系 (20)
5.3.1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有着质的区别 (20)
5.3.2传统管理是“基础结构”,现代管理是“上层建筑” (20)
5.3.3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适用对象不同 (20)
结论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第1章绪论
1.1企业管理的背景
企业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①18世纪末~19世纪末的传统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职能同体力劳动的分离,管理工作由资本家个人执行,其特点是一切凭个人经验办事。
②20世纪20~40年代的科学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资本家同管理人员的分离,管理人员总结管理经验,使之系统化并加以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理论。
③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现代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经济的定性概念发展为定量分析,采用数理决策方法,并在各项管理中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建立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日益迫切和重要。
我国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在竞争性领域逐渐占据主体地位,而且已经大量进入非竞争的垄断性和公益性部门。
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实力迅速争强,能够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的大型企业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很多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随着我固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因此也早就了一些较为成功的企业管理模式。
有一部分不能找到一套与自身相匹配的管理模式,或者是不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导致其原有的;灵活性优势丧失,逐步走向失败。
我国企业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阴气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因此,必须设计高效的管理模式迎接我国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1.2企业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企业管理的目的在于能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形象。
管理就是效益。
企业管理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管理的意义包含:企业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可以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可以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可以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可以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更好的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
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3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先阐述课题背景和目的,从而引出课题讲究意义,结合搜集的资料并运用课题的讲究方法来分析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
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救方法和建议。
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使用了文献搜索法,整理大量相关的资料,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和帮助下。
提出了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和现在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收集的资料以及自己的实习感受,为解决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建议。
通过新颖的论点和想法来提出自己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企业管理模式的理论概述
2.1 企业管理的含义
众所周知,管理有许多特殊的领域,例如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各种行业、部门和过程的管理。
这些领域都有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但是我们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些专门的学科有许多共性的内容,如人、财、物的组织与计划问题,对人进行领导和激励的问题等等。
一般地说,这些专门的学科都有管理这一含义。
本书所要研究的正是这种一般意义的管理。
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管理一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
原因很简单,不同的人在研究管理时的出发点不同,因此,他们对管理一词所下的定义也就不同。
强调工作任务的人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这种定义的出发点为:在社会中人们之所以形成各式各样的组织和集团,这是由于集体劳动所能取得的效果是个人劳动无法取得的,或者仅能在很小的规模上很长的时间内取得。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曾经聚集了几万名科学家、几千家企业为其研究、设计和制造。
这样巨大的项目所需要的知识是任何人都无法全面掌握的,更谈不上具体地实现这项计划。
即使像建造住房这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工作,单凭个人去做也仅能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规模上,而且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完成。
总之,组织活动扩大了人类的能力范围。
然而,要真正收到这种集体劳动的效果,必须有个先决条件,即集体成员的活动必须协调一致。
类似于物理学中布朗运动的活动方式,是无法收到这种效果的。
为此,就需要一种专门的活动,这种活动就是管理。
强调管理者个人领导艺术的人认为:“管理就是领导。
”该定义的出发点为:任何组织都有一定的结构,而在结构的各个关键点上是不同的职位,占据这些职位的是一些具有特殊才能或品质的人,这些人被称之为领导者。
组织中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都是在不同层次的领导者的领导之下进行的,组织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这些领导者个人领导活动的有效性。
所以,他们认为管理就是领导。
强调决策作用的人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狭义地说,决策就是做出决定的意思。
广义地说,决策是一个过程,它包括收集各种必要的资料,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找出最佳方案,以及跟踪检查。
该定义的提出者强调: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和所有方面;组织是由一些决策者所构成的系统;任何工作都必须经过这一系列的决策才能完成。
如果决策错误,执行得越好,所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因此,任何一项组织工作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决策的好坏。
所以,他们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一词还有许多定义,这些定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也仅仅反映了管理性质的某个侧面。
为了对管理进行比较广泛的研究,而不局限于某个侧面,我们采用下面的定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2企业的管理模式
2.2.1企业管理模式
任何非正式的、正式的组织,都存在着自己的特有管理模式。
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也存在着它相应的管理模式,而且它的管理模式将会随着企业内部环境变化,如股东的变化,经营代理人的变化等而产生很大的改变,同时也会因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现今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变数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大,影响的程度越来越深,每一个企业家都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即“ 如何使企业的内部条件适应外部环境,并达到最优境界”。
而G 管理模式就是以追求管理最优境界作为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而创立的一种崭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体系。
在运作规范化的企业组织中,体现其管理模式特性的是企业的管理制度。
即一个企业有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就有什么样的管理制度。
因此,企业的管理制度应是动态的柔性的,需要随着企业内外环境变化而有所改变、取舍或彻底变革。
其目的是适应环境变化,调控企业行为,保证企业稳健、快速、健康运行。
2.2.2 G 管理模式与企业制度创新再造
G 管理模式是在总结大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管理的具体实际需要提出来的一套管理思想、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体系。
企业管理活动是一项极为复杂和应变性较强的活动,在这种复杂活动中,企业需要灵活解决各种管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G 管理模式正是在适应企业的这种需要情况下而产生的。
企业管理学是企业管理的理论体系,企业管理模式是在企业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操作思想和操作方法,G 管理模式的特点主要在于它具有符合实践需要的可操作性。
G 管理模式是“ 人+制度+创新” 模式,G 管理模式中和“G” 是英文General 的缩写,既然叫“通用管理模式”,就要总结出企业管理中共性的方面。
管理实践可以千差万别,管理环境也可能变幻莫测,但是管理思想在一定条件下却个有普遍性。
只有在科学的管理思想指导下经营企业,才能使企业的经营获得真正的成功,并使之真正掌握管理模式的精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G 管理模式认为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人是企业管理之本,制度是企业管理之法,创新是企业管理之魂。
人本管理使企业能够存在,制度管理使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创新管理使企业经久不衰。
尽管G 管理模式中包含了众多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共性内容,但绝指其内容可以不加选择地适用处于不同环境、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企业。
任何一个管理模式,都要以企业的具体实际需要作为其作业的出发点,否则就会步入管理误区。
另外,全面系统地认识管理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强调某些方面而忽视另一些方面都会合管理活动陷入困境。
现在许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形成制度陷阱,就是此原因,表现在各种制度有的过分繁琐、有的过于简单、有的太多漏洞、有的衔接不当、有的环境失真、有的过时等等,造成企业的各项制度如同虚设。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再造使企业制度重新发挥出作用将十分重要。
2.2.3 怎样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和制度再造
G 管理模式认为企业的全面再造是企业新生的开始,只有经过无数次企业再造的企业才是真正经久不衰的企业。
企业再造的关键是选准再造的切入点,正确地选准企业再造的切入点是企业再造的前提。
企业创新的核心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第一制造者。
再造意味着扬弃,再造意味着创新,再造意味着新生,只有经过全面再造的企业才是能经得住风雨的企业。
成功的企业都在某些方面或所有方面经过了企业再造,有些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再造的产物,适时把握企业再造的良机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制度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优秀的管理者是那些能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现存制度中各种缺陷的智者。
2.3 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3.1管理者有把员工当做机器来看待的倾向
不能否认,一个私有(也包括一些公有)权力者能够把员工当做机器看待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原始的企业盛行着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资本家想尽办法在工人躯体里榨出油水,增加必要劳动时间、调高质量要求、增加劳动强度,目的只有一个———增加自己企业效益,为企业最大效益来挖掘员工各
种潜力。
剥削和压迫导致了工人的反抗,剥削和压迫也导致了大量的工人生病至死亡。
资本家也会算账,工人本来就是资本家管理下的肉体机器,机器需要保养,需要休息,需要大修,那么对肉体机器是保养好还是剥削压迫好?前者工人可以安稳地工作,后者工人也会用尽办法来反抗剥削和压迫,那么,与其剥削导制人病、死,剥削导致工人消极怠工、罢工甚至是暴力反抗,还不如给工人一定的实惠让他们安稳地工作。
最常用的是他律的制度和激励技巧。
员工在他律的压力下机械性地进行工作,在激励的刺激下在竞争中生存,不论是他律还是激励,说穿了就是原始残酷的资本家遗留下来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而已,这些管理没有真正把员工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他律也好,激励也罢,那不过是一软一硬调教畜生般的手段,老板高高坐在金字塔之上。
智慧的领导从不靠霸道树立威信,是极度愚蠢的行为。
一个人的威信来自哪里?来自对(正确)原则内涵的理解和坚持,来自对言行的高度统一,来自对下属的认真负责。
非常遗憾的是,在我们引进西方企业管理方法的时候放弃了我们优秀的管理内涵———凝聚人心,而且把西方管理术中最腐朽的东西拣来,什么东西呢?就是把工人当做机器!那些管理者用尽了西方管理术仍不奏效,便一脸铁青用霸道来稳定自己的权威,或者再用末位淘汰制来威胁员工。
这是什么?说穿了就是管理者黔驴技穷而已,是高度的管理无能。
2.3.2没有把权衡术当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不习惯也不懂得权衡利弊,更不习惯全方位地权衡利弊。
不懂权衡就不懂得得失,不懂得得失就无法进行科学管理,因为不懂得权衡的管理者往往只顾及了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只顾及了局部利益而损失了大局利益,而这样的损失必然是惨重的。
所以,一定要培养管理者掌握权衡术,习惯全方位权衡利弊。
2.3.3信息的匮乏和不科学,预测的近视、盲视化
(1)很多企业的基层单位尚不能直接接触市场等相关的外界信息,更谈不上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作为基层单位对相关的市场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于信息的近视和盲视决策者往往只顾自我利益不顾及企业的纵横连带的关系,没有比较稳定的、相互协作的企业发展外围环境。
(2)高管理层不能与基层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没有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网络(不是单只计算机网络)。
(3)没有预见性。
必须指出的是,一些企业管理层不习惯对政治的、金融的、经济的大气候进行分析预测,这次金融危机推倒一片企业就是惨痛的教训。
没有足够的预见性就不会有长远的、大局的认识,就必然没有确实的保障体系的建立,这就如同汽车只有油门而没有刹车装置。
(4)腐败的管理思想严重。
一些管理者不能客观地对下属的专业、素质、性格进行分析,在用人上任人唯亲,因此,在管理上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一个管理者思维的腐败愚蠢对企业的危害最为严重。
2.3.4过度强调竞争
竞争在自然界比比皆是,但是团结协作在自然界中更是数不胜数。
一味地强调竞争,把很多的人、很多的关系,甚至是内部关系都当做竞争对象,其局面必然是纷纷落马,危机、矛盾往往就在这种环境下被制造出来。
2.4如何对待企业员工
2.4.1让员工安居乐业
企业不单单是老板自己(或政府)获利的单位,更是员工赖以生存的家。
所以企业否给员工一个安居乐业的保障是关乎企业、国家乃至人类安全(文明)的大事。
中国的管理思想来自国家管理繁荣全民的哲学,西方的管理思想则是来自资本家为自己企业谋利的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因此我说,中国管理思想侧重与人民的同心,而西方管理思想侧重企业自身效益。
注释;不过在西方管理过程中也诞生了很优秀的管理手段,我们应该科学地学习西方管理学当中有用的东西。
我认为关键是要学习他们企业的质量控制的成果,但是学习必须有取有舍,要取其精华。
比如,日本50年代推行的5S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但我认为,不论是六西格玛还是5S,还是什么管理方法,一定要简单,容易理解,容易操作,简单才是科学成果的使用特性。
有一本介绍5S 的书写了将近20万字似乎还没有写完,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员工清理工作环境,将废物等归类存放那本来就是企业管理应该要求到的。
工作环境弄的像猪窝一样必然浪费,必然影响工作质量。
西方的管理手段没有完全脱离原始资本家剥削压迫的遗传,即便他们增加了若干工人的福利和保障,但他们的一切其宗旨还是为资本家谋利服务的,这很悲哀。
我们的一些管理者只接受了西方管理中的糟粕,是什么呢?就是只重眼前自我的效益,甚至是只重视个人利益。
他们视企业是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王朝,视员工是自己的下人。
他们随意把员工当做包袱和垃圾扔来扔去,甚至把国有资
产当做私人的礼包换回顶顶乌纱!十分可笑的是,这些管理者所捡回的糟粕,其实是在19世纪就被聪明的西方资本家扔到垃圾箱里的东西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企业。
得民心者得企业?我相信有很多人不认同。
因为很多人都
会问,私有企业是老板自己的,国有企业主管是政府任命的,与民心有何关系?不错,企业是你的。
但是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天下的管理者都知道企业管理就是在管理人。
就算你把员工当做机器,那么你的机器没有达到使用效率,这个效率只有百分之十,那么你
的企业是不是等于失去了百分之九十?一个企业,如果员工不能主动地、创造地、协作地、与企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地开展工作,那么就损失了人力的最大、最有效资源!如此不是企业最大的亏损么?管理,主要就是在人力资源当中得到效益、增加效益,甚至是创造奇迹。
那么员工赖以生存的企业没有生活保障、没有工作保障、没有保健医疗的保障、没有养老保障、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员工们能够发挥他们的才智么?员工能够给你反馈自己捕捉到、意识到的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么?当然不能。
不给员工一定的保障,不给员工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员工即便不消极怠工,不暗地干扰生产也实在没有办法给你一个最大的奉献,他最多只能在他律环境下机械地工作。
国家、企业尤其应该重视给员工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
这个问题需要各个阶层的管理者用良心来执行。
2.4.2使企业人同舟共济
企业有兴有衰,企业人能够同舟共济、同心同德才能应对机遇和挑战。
企业的生命在哪里?很多人说是在产品质量上,实在是错误。
再好的质量如果没有人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制造,没有人进行科学的推销,无用。
所以企业的生命就是人气的旺盛。
什么是人气的旺盛?就是企业人朝气蓬勃、阳光向上、团结协作、同舟共济!这样的企业是最具有生命实力的企业。
为什么自古以来人们常说: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为什么有“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说法?就是说有了同心便有了大财富,有了共谋就有了大智慧。
怎样才会使人同心呢?这要首先了解人,了解什么是人的最高需求。
没有解决人的最高需求,只把人当做家畜,供给一日三餐吃饱穿暖了,那是错的。
人的最高需求是情绪的(心理)舒畅。
人的生理需求,诸如:吃穿住等不过是人生命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也是生命的基本要求,人要通过这些基本的加之其它社会活动要达到心理的满足。
而心理满足同样有一个代谢过程,只让人接受而不宣泄不行,苦恼的时候需要倾诉,不满的时候需要发泄,情感沸腾的时候需要表白,有意见的时候需要批评,建议的时候需要提出,愤怒的时候需要控诉或者指责。
如今,西方企业管理者也似乎发现了沟通的重要,情绪宣泄的重要,但是他们的认识程度和做法还远远不够,因为他们是力图让员工在愉快的情绪下增加奉献,而不是出于对员工人道的尊重和心理需求的满足。
在企业当中应该建立一个使人舒畅的沟通渠道。
这个渠道既是员工发泄情绪、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途径,也是让员工得到关怀、得到心理指导的途径,更是领导层了解员工,接受员工批评的途径。
这个渠道就如同是人体的经脉,它能够循环不息的流动就是企业生命健康的保障。
用交流增进理解,用交流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用交流相互体谅,用交流适时修正和补充,用交流达到协调一致积极向上。
有了这个保障才有能够同心同德的基础,才有能够同舟共济的感情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