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和谐家校教育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构建和谐家校教育策略
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只有老师和家长成为尊重与合作的朋友,才能为孩子架起通往成材之路的桥梁。通过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和谐的家校关系,才能产生最大的教育合力,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2013年12月,我校对学生家长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学校周校长在问卷的统计分析中发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因素:孩子在校听老师的话,在家却和家长对着干;孩子在校热爱劳动,在家却懒惰之极,不爱劳动,不做家务。孩子在家校的表现得巨大反差就造成了家校教育中不和谐的音符。我个人认为造成这些不和谐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家校要求的不一致导致了不和谐
学生在校热爱劳动,主要原因:劳动是学校学习的一门课程之一,清洁卫生不但学校讲,教师也天天讲,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热爱劳动”才是优秀学生的表现,这就是教育的力量。而学生一回家,脱离了学校的束缚,从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爱留下的劣根性就显现出来了,不要说在家主动劳动,就是自己份内的事,如自己换下的袜子能自己动手洗的也寥寥无几,这正是印证了“在校是小主人,在家是小皇帝”社会现象。
2 家校教育的不一致导致了不和谐
学校、班级、教师的教育具有连贯性、一致性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家庭成员中的教育往往随意性强,大多数家长平常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一旦孩子出了状况就强加要求,甚至棍棒相加。家校教育的不一致导致了学生行为的变异性。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没有和谐的家校关系,就不利于家庭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学校就很难获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学校对学生施加的教育影响也将大打折扣,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的家校氛围,我们探索了以下教育策略:
2.1 建立家长培训制度:
目的:一是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自觉地将家庭教育统一到学校教育中来,从而实现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与和谐性。
2.2 开展“教师进家庭、家长进校园”活动:
让老师和家长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实际的家校关系中,家庭更多的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家校之间根本无一种常规的、有效的联系方式(连学校例行的期末学生拿通知书开家长会有些班也是流于形式),也就导致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一种正常的经常性的合作关系,往往是孩子在校出了问题而自己教育又无力时才想起了家长,我们现实下的家教合作多多少少都具备一些消极的、被动的、缺乏实质性的沟通,低层次的合作方式。为了落实家校合作教育效能,我们不但要开展好空中联系纽带(电话、短信、QQ等),更要做好“教师进家庭”、“家长进校园”活动,使教师、家长在学生教育中形成伙伴关系,从而让教师和家长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家校合力。
2.3 变指导模式位服务模式:
改变学校指导家庭,教师教育家长的单一指导模式,倡导“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的双向合作服务模式,如11月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以后我们可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现在学校图书室书籍非常丰富,但利用率太低了),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漫游在知识的海洋,共同成长。
2.4 家庭成长最近发展区:
家庭成长我们要让他看得见,摸得着,教师要为每个家庭找到“最近发展区”,要让每个家庭通过努力,每一阶段都能看到成功的效果,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巩固家庭教育的效能,延续家教效能。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只有老师和家长成为尊重与合作的朋友,才能为孩子架起通往成材之路的桥梁。通过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和谐的家校关系,才能产生最大的教育合力,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