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关于推进优秀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细则
为更好地培养、吸引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切实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根据《淄博市人才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淄发〔2009〕9号),就推进优秀创新团队建设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优秀创新团队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建设形成一批以知名学者和专家为核心,以优秀中青年学科和业务带头人为骨干的创新群体,为我市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二条优秀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到2012年,在全市范围内选拔20个左右的创新团队进行重点培育,力争将其培育成为学术技术水平或科学管理水平处于国内前沿,在省内具有突出地位,能够明显提升我市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团队。

同时,带动建设一批研究方向明确、组织结构合理、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创新团队。

第三条按研究方向的不同,创新团队分为科技创新团队和管理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团队主要从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破解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管理创新团队主要从事管理制度及方法的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各种积极因素的整合,解决科学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章遴选
第四条优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从我市所属的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遴选,重点面向企业。

创新团队所依托的单位可以是单一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可以是多家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有机组合。

第五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创新团队研究方向明确集中,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和产业化前景;
2、创新团队已经承担省级以上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或具备承担省级以上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的能力;
3、创新团队成员结构合理,学术技术带头人一般应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创新团队中核心凝聚作用强;团队核心成员一般应在5人以上,三分之二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以中青年科技人才为主体;
4、创新团队所依托单位的科研环境优良,一般应建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
作站或省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和科研平台,科研机制比较健全。

第六条优秀管理创新团队培养对象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管理理念新,创新意识强,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精于策划,有较强的管理创新和实践能力;
2、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或重点项目开展工作,管理成果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创造的管理模式在国内具有首创性或在现有基础上有重大改进,得到省委、省政府或中央有关部委的肯定;
3、有较高的应急管理水平,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中,思路和方法等有较强的创新性,有效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或社会不良后果的发生,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4、创新团队工作环境优良,团队成员团结和谐,业务带头人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在团队中核心凝聚作用强,依托的部门或单位在年度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第七条优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按下列程序进行遴选:
1、申请。

创新团队所依托单位填写《淄博市优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申请书》,附相关证明材料,报所在区县、高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市直主管部门。

2、初审。

区县、高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市直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遴选条件的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

3、评审。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推荐上报的创新团队培养对象进行评审,提出优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建议名单。

4、考察。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对通过评审的创新团队培养对象进行考察。

5、审批。

对考察合格的创新团队培养对象,提交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批。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正式确定为培养对象。

第三章培养
第八条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团队,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分类进行指导,提高培养的实效性。

对科技创新团队,重点突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能力。

对管理创新团队,重点突出在体制机制、管理经验、发展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增强工作创新自主性、首创性、领先性的能力。

第九条将培养对象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列入各类培养计划,优先支持参加学术会议、交流访问、短期进修等学术研修活动,优先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知识产权信息等服务。

根据个人需要,帮助团队领军人才联系国内外一流专家作为学术导师。

第十条优先支持培养对象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计划、创新工程和重点科研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